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151章

戏明-第151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里出现了好吃的,文哥儿自然要重点讲解一下。
  别的地方苦苦的堇菜和苦菜,怎么到岐山脚下就甜滋滋的?
  这里就涉及到气候、水分、土壤等等因素,过于复杂很难给三岁小孩讲清楚,所以文哥儿直接快进到探讨各地好吃的特产。
  什么叫特产?
  就是别的地方长不出来或者很难长那么好的宝贝!
  凭借着文哥儿从小吃遍长安街攒下来的知识储备,他能讲个三天三夜!
  文哥儿从鲜嫩嫩的云南野菌讲到香喷喷的东北松子,恨不得亲自去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美味都尝个遍。
  哧溜!
  才豆丁点大的师生俩吸着口水对视一眼,都瞅见了彼此眼里的渴望。
  唉,只恨他们年纪太小,不能离开京师吃遍天下!
  眼看差不多快到午膳的点了,文哥儿才给朱厚照画了新的迷宫图纸。
  趁着朱厚照兴致勃勃走迷宫的当口,他踱着步子到外头指点谷大用他们摆板凳迷宫,争取能为小太子创造有趣的晨练环境。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文哥儿这位“小先生”约莫是来陪太子玩的,几天观望下来他们才发现是自己小看这位小神童了。
  瞧瞧人小神童才来讲学没几天就把太子哄得服服帖帖,每天起来都盼着他进宫!
  而且他讲的那些学问连他们都听得入迷,只觉连出去和别人聊天都添了许多新话题。
  长此以往,这位小神童怕是当真会成为货真价实的“帝师”。
  宫中诸人是最擅长揣度上意的,知晓文哥儿在太子面前说得上话、未来很可能飞黄腾达,他们便格外听文哥儿差遣,勤勤恳恳地把太子命他们搜罗来的板凳摆到指定位置上。
  文哥儿哪里知道他们存着什么想法,只觉这些人效率都特别高,相当满意地指挥东宫近侍把板凳迷宫给摆好了。
  朱厚照走完新到手的迷宫图纸跑出来一看,顿时“哇”地惊叫起来,兴冲冲地跑进板凳迷宫里走来走去,很喜欢这个由板凳摆出来的大迷宫。
  太棒了!
  比纸上更好玩!
  他要天天走,天天走!
  作者有话说:
  多年后:
  御史:*疯狂弹劾中*
  文哥儿:快!把我贬出去!云南海南!东北西北!都没有问题!
  文哥儿:你是不是不行!要不我帮你写好折子你直接递!
  御史:?
  *快来人啊,都察院又被逼疯一个*
  *
  更新!
  这是今天肥肥的一更!(例行摆个碗碗在这里
  *
  注:
  ①上厕所计时:好像是前几年看到的新闻,了不起的资本家!
  ②《诗经·大雅·绵》的前三段: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第205章 
  文哥儿被朱厚照拉着走了圈迷宫中午顿时多干了一馒头,吃得饱饱出宫去。
  教太子别的不说,锻炼量是真的上去了,不说这进宫路上的来回还有朱厚照作为小孩子坐不住的天性。
  这注定了他们不能像寻常师生那样坐在那儿讲课。
  接下来几日文哥儿逐段逐段把《绵》讲给朱厚照听。
  之所以说这是一首“史诗”就是因为他记录了周部族的建立过程。
  文哥儿先给朱厚照介绍了岐山是什么地方。
  据传这里出过一个牛逼大佬,叫做“岐伯”后世许多人把医术称之为“岐黄之术”就是因为《黄帝内经》记录的是岐伯和黄帝关于医学的对话告诉大伙应该怎么顺应时节进行养生!
  所以这个岐伯,乃是上古养生大佬!
  养生大佬所在的地方,当然是水土极好的地方。要不怎么“三皇五帝”里头的黄帝都忍不住跟他请教养生秘法呢!
  黄帝见了都说好!
  谷大用等人:?????
  听着很有道理但是又隐隐感觉这位小神童在胡说八道。
  朱厚照没有这样的感觉,他只觉得又学到了新东西。原来还有个叫岐伯的神医黄帝见了都说好,虚心向他请教养生问题!
  朱厚照跟着拍掌:“好地方!”
  文哥儿笑眯眯地说道:“所以古公亶父看着心爱的姑娘,再看着肥沃的平原,顿时生出了在岐山脚下安家的想法。不过他们那时候做决定要先问老天的意思所以拿出了龟甲来测试一下。”他在纸上随手画了个龟甲图样说是古人喜欢在上面刻字问吉凶所以叫做“爰契我龟”。
  朱厚照没见过乌龟也没见过龟甲看到文哥儿画出来的小乌龟觉得很新奇。
  “这就是乌龟吗?”朱厚照左看右看,想象着乌龟活着的模样。
  文哥儿连连点头。虽然是简笔画乌龟可也是神似至极完全画出了乌龟的精髓——反正朱厚照又没见过糊弄小孩足够了!
  “你瞅瞅这龟甲是不是很想在上面写点什么?三皇五帝时期,大家就爱在龟甲和骨头上刻字,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甲骨文’。”
  文哥儿说着说着,突然想到古代好像没有专门研究甲骨文的,决定先把这事儿记下来,回头撺掇老丘去琢磨琢磨。
  老丘的《成语词典》都写完了,该琢磨着写新书了!这要是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甲骨文研究之中,说不定能活过一百岁呢!
  文哥儿越想越觉得靠谱,嘴上却是不忘忽悠朱厚照:“看这龟背这么大,还有格子在上头,你难道不想做点什么吗?”
  朱厚照茫然地问:“做点什么?”
  文哥儿道:“你看这横三格竖三格的,一看就很适合拿来玩井字棋!”他开始给朱厚照传授了一下规则,并让朱厚照自己挑个人来代笔,邀朱厚照轮流在龟背上画圈圈叉叉。
  井字棋,上课摸鱼小游戏,谁没有试过在作业本上画个井字,暗戳戳邀同桌在老师眼皮底下玩耍呢!
  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就能把这个圈圈叉叉小游戏玩到下课!
  实在不想打扰同桌,自己左右互搏也是可以的。
  人无聊的时候什么都做得出来!
  朱厚照没玩过这种简单小游戏,一下子被文哥儿介绍的玩法吸引住了,不断催着人给他画圈圈。他性子急,看到空位就画,老是输给文哥儿。
  文哥儿这个六岁的大孩子一点谦让心都没有,更不觉得自己要让着皇太子,每次都优哉游哉地打叉赢过朱厚照。
  气得朱厚照不高兴地说:“孤不玩了!”
  文哥儿隐约体会到了自家爷爷当初老在下棋时气他的快乐。
  欺负小孩子就是这么令人开心!
  文哥儿笑吟吟地道:“那我们继续上课好了。”
  朱厚照哼了一声,却没有跑开。他记得刚才讲到古公亶父用这个龟壳问吉凶,还没说他们要不要在岐山脚下住下!
  那可是养生大佬岐伯住的地方,一定很棒!
  文哥儿便给朱厚照讲了后续,龟壳占卜的结果是这个地方很适合他们居住,于是周人正式决定在这里不走了,开始着手在岐山脚下建筑自己的房屋。
  他们愉快地在这里安顿下来,有的负责在东边忙碌,有的负责在西边忙碌;有的负责划分疆界,有的负责理分土地;有的负责疏通沟渠,有的负责整理田垄。大家从东忙到西,分工合作完成各种杂事。
  文哥儿摸摸瘪瘪的肚皮,对朱厚照说道:“殿下,该用午膳了。”
  朱厚照正听得入迷,想象着自己在岐山脚下建立部族新据地的场景呢,听文哥儿这么说又忍不住哼哼两声:“孤不饿!”
  文哥儿道:“唉,那我只能出宫去吃了。”
  朱厚照不想文哥儿马上离开,只能气鼓鼓地让人把午膳送上来。
  到了饭桌上,朱厚照就不记得刚才被文哥儿气了两回的事了,跟着文哥儿大快朵颐,再次吃得肚皮饱饱。
  文哥儿喝了口饮子解渴,顺便给朱三岁留了作业,让他可以想想如果他在岐山脚下会分别把今天说的那些工作安排给谁,自己又决定负责什么。
  朱厚照学了这么多天,本来就已经代入古公亶父的角色,听到这个课后作业后说道:“本来就会想!”
  就算文哥儿不安排这个作业,他也是会想的!
  文哥儿笑眯眯地别过骄傲的小太子,愉快地溜达出宫去。
  没有文哥儿陪着玩,朱厚照不免有些郁闷。他开始数起了自己身边有几个人,很是认真地盘算着要怎么安排他们开拓岐山。
  他还挨个问人会不会建房子、会不会开荒、会不会挖渠之类的,一通追问下来觉得自己手底下人才匮乏,可把他愁了半天。
  弄得好像他真要去建立一个全新的部族据地似的!
  到晚上见到了朱祐樘,他还忧心忡忡地对朱祐樘说:“父皇,人不够用……”
  朱祐樘:?????
  “可是有人伺候不周?”
  朱祐樘关心地问。
  朱厚照郁闷地说:“不是,他们都不会!不会造房子!没房子住!”
  朱祐樘:?????
  作者有话说:
  千钧一发!!!
  *
  注:
  《绵》的第三第四段: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第206章 
  朱祐樘细问之下才晓得朱厚照都已经是岐山脚下小小的部族首领了。
  这孩子教得,朱祐樘都觉得自己涨了不少见识。
  《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对很多读书人来说都是必读之书,朱祐樘当了皇帝后也坚持听谢迁他们讲经筵对这书也不算陌生。
  可他都没想到《绵》还能这么学感觉他都和自己儿子深入了解了周部族的迁徙过程。
  瞧他这三岁大的儿子不仅把《诗经》里这首《绵》讲的头头是道,还知道《黄帝内经》了!
  朱祐樘都没想到自己给儿子选了这么个“小先生”真的能教得有模有样。他说道:“不会可以学眼下不会,又不是以后都不会。你可以今儿分别安排他们去学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明儿当他们已经学会了新本领来安排。”
  朱厚照一听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
  不会可以学嘛!
  学会就可以干活了!
  朱厚照道:“好!”
  解决了一个艰巨的人才难题,朱厚照就开心了拉着朱祐樘玩井字棋,还让张皇后帮他画圈圈。
  这井字棋玩起来简单又方便,张皇后都有些惊叹于文哥儿的奇思妙想。
  不愧是京师有名的小神童,连玩都能每天玩出新花样来了。
  不能怪儿子每天见了他们就三句不离文哥儿换成她儿时有这样的“小先生”她可能也会忍不住天天把他挂在嘴边。
  一家三口玩得其乐融融瞧着倒像是寻常人家似的。
  与此同时文哥儿正在丘家问丘濬有没有见过甲骨文。
  据传最初甲骨文之所以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是因为有不识字的土人把龟甲当“龙骨”卖给了药贩子。
  中医里所谓的龙骨,其实就是各种古代生物的骨骼化石包括马、象、犀牛等等哺乳动物的骨头。
  《本草纲目》就有详细介绍龙骨的用法比如健忘、梦遗、吐血、尿血之类症状都会用上它使用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磨成粉、煅成末等等。
  可见勤劳俭朴的古人从来不会放过开发任何看起来有用的宝贝!
  后来有位商贩发现这批“龙骨”和别的龙骨不太一样特意拿去给一位金石大家王懿荣看看有没有这玩意收藏意义。
  “龙骨”的价格和珍稀藏品的价格可是不一样的。
  王懿荣一看,这是龟甲,龟甲上还有明显像文字的刻痕,恰好和古书记录的龟甲占卜对上了,便叫这商贩秘密把这批“龙骨”都收回来,前前后后得到了上千片写有甲骨文的龟甲。
  后来王懿荣携家人服毒投井殉难,这批收藏就落入了他的好友刘鹗手里。刘鹗又自己搜集了几千片别的甲骨文残片,拓印成了一本《铁云藏龟》,算是第一本甲骨文专著。
  这约莫就是第一批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刘鹗就是有名的《老残游记》的作者。
  文哥儿对这个过程并不清楚,只知道时人大多研究金石文,对甲骨文的研究仍是一片空白。
  文哥儿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丘濬讨论:“今儿我给太子殿下讲学的时候讲到‘爰契我龟’,您说有没有可能我们还能找到刻在龟甲上的卜辞!您看那些乌龟壳那么硬,肯定放好多好多年都不会坏的吧?要是能找到的话,说不准可以拿来研究春秋以前的事情呢!”
  丘濬道:“即便有这样的龟甲,又能上哪找去?”
  文哥儿一听,也愣了一下。
  是啊,即便有这样的龟甲,又该上哪儿找去?他颇有些郁闷,只能说道:“我也不知道。”
  丘濬沉吟片刻,说道:“周王朝之前乃是夏商,夏商皆出河洛之间,若仍有你所说的‘甲骨文’,应当也在河洛诸地。我会托人留意一二,只不过不一定能找着就是了,你别一天到晚琢磨这些杂事。”
  文哥儿听后颇为佩服地道:“您果然懂得比我多多了!”
  丘濬道:“这些东西书中都有记载,你自己不去留心自然什么都不懂。”
  文哥儿才不管那么多,狠狠夸了丘濬一通后就开开心心地溜达回家去。
  文哥儿一走,丘濬就开始琢磨文哥儿提的“甲骨文”。
  大家都知道“爰契我龟”,可还真没有人像研究金石文那样研究过龟甲上的文字。
  大抵是都没看见过实物。
  丘濬思索了一下自己认识的人,提笔写了几封信分别托对方帮忙在河洛一带留意有没有那样的龟甲。他与这些人虽不甚相熟,不过他如今身居内阁,相信很多人还是愿意给他几分薄面的。
  一口气把几封信写完,丘濬便起身就着夕阳的余晖在廊下踱步走动起来。
  这小子还真是会给人找事,《成语词典》才刚印成书,又琢磨起这什么“甲骨文”来了。
  这可叫他怎么安心回琼山去?
  他得多走几步,再多走几步,争取多活个十年八年,瞧瞧是不是真的还能摸到夏商时期刻在龟甲上文字。
  文哥儿踏着余晖回到家吃饱喝足,自是又愉快地跟家中的兄弟姐妹玩耍,带他们走迷宫玩井字棋,有纸有笔有盏灯就能玩到困意袭来。
  翌日文哥儿一进宫,就听小太子朱厚照跑过来煞有介事地说他已经派谷大用等人去进修过了,现在可以安排他们去造房子、挖沟渠、开垦土地了,人才够够的!
  文哥儿笑眯眯地道:“殿下真有办法。”
  “那当然。”朱厚照非常骄傲,决口不提这临时进修的主意来自他爹。
  文哥儿道:“人少地少的时候殿下像这样亲自安排这些事宜,要是部族里的人有成千上万个,殿下也一个个亲自安排过去吗?”
  朱厚照一下子被难住了。
  他昨天安排手底下的人都费了好大一通功夫呢,要是变成一千个一万个人,他肯定就不能这么办了。
  就算一人只问一句“你会什么”,都得问一万句!
  一万是多少他都不晓得。
  说不准他这辈子都没讲够一万句话。
  朱厚照苦恼地问:“那怎么办?”
  文哥儿提笔给朱厚照写下《绵》的第五段。
  “迺召司空,迺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朱厚照认识第一个字,这个字昨天见过好多次!
  只是整句话写出来,他就看不太懂了。
  文哥儿没有吊他胃口,逐句给他念了一遍,接着才给他讲解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