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158章

戏明-第158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照不认得这四个字,不由追问道:“什么字?什么意思?”
  文哥儿信手在圈圈里堆起一座全新的、小小的山脉,转头对朱厚照说:“这座山叫‘狼居胥山’。”
  他指着“封狼居胥”四个字给朱厚照念了一遍,又解释了“封”的意思。大意就是霍去病带兵直捣匈奴老巢,匈奴哭爹喊娘地投降了,所以他登上这座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告诉老天咱打胜仗了!
  朱厚照听得激动不已,仿佛登狼居胥山的人是自己!
  好战分子朱三岁甚至还很有些遗憾:“狼居胥山,不够高!不如祁连山!该登祁连山!”
  文哥儿:“………………”
  文哥儿忍不住嘀咕:“你怎么不去登珠穆朗玛峰?那才是第一高峰!”
  朱厚照一听,第一高峰!世上最高的山!他立刻激动地问:“在哪里?珠穆什么峰,在哪里?”
  文哥儿看到朱厚照这个反应,心里咯噔一跳。
  不对头,有点不对头。
  等会啊,他不会不小心教出个想要登顶珠峰的太子来吧?那他的脑袋可能要被割下来,吊到城门口被读书人骂个几十上百了!
  文哥儿看向朱厚照的眼神非常复杂,大家都是吹吹牛逼,怎么可能会有人当真呢?绝对不会有的!看来他在这小子面前还是得注意一点,好好爱惜自己大好的头颅。
  文哥儿面不改色地糊弄小孩:“我也不知道在哪,肯定是哪本志怪小说瞎扯淡。殿下想想看,正经人谁写小说啊,都是吃不上饭的穷鬼想混口饭吃,他们写书全靠瞎编!我听人说,他们还写皇帝挑水用金扁担呢,你看陛下有金扁担吗?”
  朱厚照陷入沉思:“孤不知道有没有,孤要去问问父皇。”
  他父皇经常不在,他也不知道他父皇有没有藏着一把金扁担!
  文哥儿:“………………”
  累了,毁灭吧。
  文哥儿强行转移话题:“殿下知道‘封狼居胥’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朱厚照的注意力顿时从“金扁担”转移回沙盘上,摇着头回答:“不知道!”
  文哥儿用树枝指着沙盘上北边的开阔处,对朱厚照道:“这里是蒙古高原,有连片的大草原,早在周王朝建立之前就有不少游牧民族在这里逐水而居、放牧为生。”
  “我们学《绵》的时候提到的‘戎丑’说的就是他们了,据史书的记载推断,古公亶父迁往岐山脚下定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西戎的侵扰。”
  “所以即使在岐山脚下过上了安定富足的日子,他们也要教诲后人不要忘记警惕西戎人。”
  “到了秦汉时期匈奴更加猖獗,连横扫六国的秦始皇都拿他们没办法,只能征调无数民夫去修长城。”
  朱厚照不知道秦始皇,追问道:“秦始皇,很厉害吗?”
  横扫六国,听起来就很棒!
  文哥儿道:“确实很厉害,以后有机会再给你细讲。”
  朱厚照用力点头。
  这些故事他都很爱听!
  文哥儿指着蒙古高原给朱厚照描述了一下游牧民族的可恶之处:“殿下你看,秦汉时期的匈奴住在这里,可以养很多很多牛马。他们人人都有马骑,所以跑得特别快,所以他们从来不种粮食,每次等到我们刚秋收就跑过来抢掠。比如你在岐山脚下辛辛苦苦、勤勤恳恳耕作一年,结果粮食全被他们抢走了!”
  朱厚照听完就怒了:“坏蛋!”
  文哥儿道:“对,坏蛋!可是他们跑得特别快,谁都拿它没办法,只能防着忍着。一直忍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他爹和他祖父都是很英明的皇帝,给他积攒了很丰厚的家业,所以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打匈奴了!”
  朱厚照激动地问:“怎么打?”
  文哥儿摸了摸瘪瘪的肚皮,说道:“该用午膳了,剩下的我们明儿再讲。”他给朱厚照圈出长安的位置,笑眯眯地留作业,“殿下可以自己先想想,假如殿下现在在这里,要怎么才能消灭游走在那么大一片草原上的匈奴?”
  朱厚照觉得一早上过得实在太快了!
  怎么一下子就到了用午膳的点了呢!
  只是文哥儿不肯再给他往下讲,他也没有办法。
  文哥儿吃饱喝足,溜达出宫。
  留下又有些郁闷的朱厚照。好在他还可以在沙池玩耍,他一时对着自己和文哥儿的杰作琢磨怎么打匈奴,一时在没被河西走廊“占领”的空位上玩沙子。
  到傍晚见着朱祐樘,朱厚照就开始发问了。
  “父皇,你有金扁担吗?”
  朱祐樘:?????
  朱祐樘问明事情原委,只觉文哥儿真是什么书都看。他哭笑不得地说道:“没有。”
  得到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朱厚照马上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父皇,匈奴怎么打啊?”
  朱祐樘:?????
  两个问题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崽啊,要不咱还是来聊聊金扁担吧!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珠穆朗玛峰才是第一高峰!
  朱三岁:登顶珠峰!登顶珠峰!
  文哥儿:?????
  注:
  ①河西走廊东西南北地形:参考《河西走廊》纪录片
  有问题可以指出来,回头我偷偷改掉!
  …
  ②《绵》里的戎丑和保持警惕: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大社坛搞起来,齐心协力打跑西戎人!”
  …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对敌人绝对不忘记愤怒,对邻国始终不失聘问,拔掉杂七杂八的树,拓宽我们的道路,追得混夷想跑都跑不了!”
  …
  翻译纯属瞎掰的,意会就好,意会就好


第216章 
  打匈奴这事儿朱祐樘根本没详细研究过,尤其是朱厚照还说什么河西走廊,他就更不清楚了。
  朱祐樘经过上个月的磨炼,现在已经有那么一点经验了。他含笑说道:“这是你小先生安排给你的功课你要自己开动脑筋好好想。如果遇到难题就问别人久而久之你遇事就想不出好办法了。”
  朱厚照一听觉得有道理。
  他用力点头,复述文哥儿教给他的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朱祐樘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挺好用暗暗记了下来,赞许地说道:“对,就是这样。”
  朱厚照便不缠着他父皇问怎么才能封狼居胥了积极盼着第二天到来。
  翌日文哥儿施施然入宫,朱厚照一下子从廊下蹦了出来都不让文哥儿进屋了,直接拉着文哥儿往沙池跑。
  相处越久,朱三岁就越不爱摆太子架子,根本懒得在文哥儿面前装老成了。本来就是两三岁大的小娃娃在外人面前兴许能装好那么一两回长久处下来哪里还藏得住本性?
  文哥儿见朱三岁这么迫不及待要听课就给他讲了汉武帝想出来的好办法。
  他们的骑兵跑得没匈奴快那就抓紧练兵练强兵,他甚至破格提拔了两个外戚先是卫青后是霍去病两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打得匈奴嗷嗷叫的名将!
  文哥儿怕朱厚照理解不来外戚是什么就给朱厚照举了个例子,说卫青是太子的舅舅,像张鹤龄、张延龄是他的舅舅一样!
  朱厚照和他两个舅舅关系一般般,主要是年纪相差太大,就算张皇后想创造机会给他们一块玩,他们大多时候也玩不到一起去。
  他听到文哥儿说汉太子的舅舅能打得匈奴嗷嗷叫,顿时对自家两个舅舅充满期许!
  别的舅舅可以,他的舅舅一定也可以!
  匈奴没有了,打鞑子也一样!
  文哥儿哪里知道朱厚照的奇思妙想,他继续给朱厚照讲河西走廊的发展史:“当时匈奴除了和汉朝有仇,还和一个叫月氏的部族不对付,汉武帝就想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准备派人出使月氏,联合月氏人一起横扫匈奴。”
  他用昨天折的树枝指着祁连山下狭长的河西走廊。
  “想要找到月氏人,得从匈奴人眼皮底下传过去,而且一路险隘重重,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
  “像嘉峪关这几个城池,那时候都是没有的。”
  “如果是殿下的话,有信心从这里走到西域去吗?”
  朱厚照马上说:“有信心!”
  文哥儿没有否定他吹出来的牛逼,而是笑眯眯地说道:“有一个人和殿下一样勇敢,殿下知不知道他是谁?”
  这下朱厚照答不上来了。
  文哥儿便在沙池上方写下“张骞”两个字,给朱厚照讲起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险阻。
  朱厚照听得入了迷,很想跟着和他一样勇敢的张骞跨越长长的河西走廊走到西域去。要是遇到西域人,他一定打得他们嗷嗷叫!
  文哥儿听着朱厚照要手撕匈奴的豪言壮语,笑着说道:“那殿下可得好好用饭、好好锻炼身体,不然连这么远的路都走不了,更别提遇到匈奴和他们正面对上了。张骞出使时约莫有一百人,回来时只剩两个人,可见只有最勇敢、最康健的人才能走完全程。”
  朱厚照骄傲地道:“孤每天吃很多!比父皇都多!”
  文哥儿闻言随口劝道:“殿下平日里可得劝陛下也好好用饭,好叫陛下也长命百岁。昨儿我们就讲过的,得先有文景之治攒下的家底,汉武帝才能想练兵就练兵,想打匈奴就打匈奴,殿下得劝着陛下保重身体、励精图治,把国库填得满满当当,把军队养得兵强马壮,殿下才能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文哥儿还跟朱厚照闲扯起来,说什么“你看我虽然出身寻常人家,同样不忘时刻激励亲爹努力上进”。
  当儿子的,要始终对亲爹寄予厚望,不要觉得亲爹年纪比自己大那么多就没有了进步空间,要知道你爹永远是你爹,他永远是最棒的,你不多激励他几句,怎么知道他做不到呢!
  朱厚照听后认真地点头。
  对,父皇就是很厉害的!
  这么厉害的父皇肯定什么都能做到!
  父皇一定能把国库填得满满当当,把军队练得兵强马壮!
  从今天开始,他要天天劝父皇好好吃饭、励精图治!
  朱三岁感觉自己小小的肩膀上,从此有了重重的责任!
  文哥儿胆大包天地忽悠了朱厚照一通,就在沙盘上给朱厚照推演起对战匈奴的几场战役来,这些都是他哥给他讲的,他现学现卖给朱厚照也展示了一遍。
  朱厚照兴许是天生就对打仗感兴趣,听到打胜仗时眉飞色舞,听到有人打输了就郁闷不已,甚至还奶凶奶凶地骂骂咧咧。
  不知不觉又是一早上过去。
  文哥儿给朱厚照讲到了“封狼居胥”,并给朱厚照留了个作业:现在匈奴已经被打趴下了,你成功拥有了河西走廊,接下来要怎么办?
  文哥儿留完作业就走,压根不管一脸苦恼的朱厚照。
  居然不是封狼居胥就行了!
  接下来要怎么办?
  朱厚照想起了上个月文哥儿给他讲过的,光是打下来是不行的,还要把它治理好,让它彻底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可是怎么把它治理好?
  这可太难了。
  朱厚照只有建设岐山(而且是想象中建设)的经验,压根不知道怎么管好这段狭长的“走廊”。
  想起了部族建设计划的事,朱厚照立刻把谷大用和张永两人召集过来,与他们商量打完匈奴以后要干什么。
  他简直一点头绪都没有!
  谷大用斟酌着说道:“小先生说过,这几座城池本来是没有的,所以应该是先设立城池。”
  张永听了谷大用的话,也沿着谷大用的思路说道:“有了城池,就该跟岐山一样召集百姓来种地。”
  朱厚照听了他们的意见,觉得很有道理。
  可他又想起文哥儿介绍的河西情况,这一代可没有多少百姓,张骞走好久好久都看不到人烟的!
  “没有人,怎么办?”
  朱厚照继续提问。
  谷大用和张永可是他手底下的司徒和司空,问他们不算是让别人帮忙做事!
  谷大用苦恼地摇摇头:“这个小的也想不出来。”
  张永也是跟着摇头。
  他们本就只是跟着旁听了一点内容,并不了解当年的河西走廊到底是什么情况,更不知道上哪弄人到河西走廊去。


第217章 
  朱厚照一直愁到傍晚终于见着了朱祐樘。
  一看到他父皇,朱厚照瞬间忘记了河西走廊缺人的烦恼,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督促父皇多吃点饭菜的伟大责任。
  朱厚照屁颠屁颠地跑到他父皇脚边,目光熠熠地望着朱祐樘嘴里奶声奶气地喊人:“父皇!”
  朱祐樘只觉自从给儿子找了个小先生儿子跟他亲厚了许多。只是这份亲厚之中又掺着一丝丝难言的烦恼。
  比如他根本不知道下一刻自家儿子会用奶乎乎的声音说出点什么令他犯愁的话来。
  唉,真是孩子聪明也令人发愁孩子愚笨也令人发愁叫人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便是为人父母的苦恼吗?
  朱祐樘在心里打着小鼓,面上却是朝朱厚照露出了笑容,主动询问道:“今儿你又跟着你小先生学了什么?”
  朱厚照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给朱祐樘讲自己记下来的东西。
  小孩子的记性其实挺好就是逻辑思维和表达思维还没培养出来,给人讲自己遇到的事情时都是迫不及待地把觉得最有趣的部分讲出来。
  有时候聆听的人没有耐心去理解和引导他们下次便不那么想和人分享了。
  文哥儿是和谁都能唠上半天的性格,小孩儿们都爱跟他交流,朱厚照也不例外。当成功的交流经验足够多了,朱厚照也越来越爱跟朱祐樘他们讲话了见着人就小嘴叭叭个不停。
  还讲得特别起劲。
  比如现在这小子讲到兴起处直接就爬到坐塌上站得高高的奶乎乎地喊起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朱祐樘:“…………”
  一时也不知该不该夸赞这孩子的好记性。
  要是老王家的人在这里就会发现这一幕实在眼熟,简直跟文哥儿每次“登高疾呼”时一模一样。
  可惜朱祐樘根本不知道文哥儿他爹平时过的到底是什么日子呆愣片刻以后还是笑着夸了朱厚照一通说他讲得很棒记得也很清楚。
  朱厚照挨了亲爹的夸夸瞬间得到了莫大的鼓励,高兴地决定以后还要给朱祐樘讲更多!
  于是到用晚膳的时候,朱厚照就一个劲劝他爹,这个好吃,多吃点!那个好吃,多吃点!吃米面,长高高!吃肉肉,长肉肉!吃菜菜,便便不愁!
  朱祐樘:?????
  虽然不是很想吃,但还是拒绝不了儿子的热情推荐。
  还有,为什么吃饭你要提便便,到底哪学来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说法?!
  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出来的。
  朱祐樘享受着亲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照,心中很是熨帖。
  张皇后却是有些吃味了。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怎地只关心他父皇吃什么,都不关心一下她?
  张皇后忍不住问道:“怎么照儿你一个劲让你父皇多吃点?”
  这可就问到点子上了,朱厚照马上给出答案:“父皇好好吃饭,身体棒棒,国库满满,兵马壮壮!以后我领兵打仗,打得鞑子嗷嗷叫!”
  朱祐樘:“…………”
  怕朱祐樘理解得不够透彻,朱厚照绞尽脑汁地想了一会,学着文哥儿引经据典起来:“文……文景之治!国库满满,兵马壮壮!汉武帝,打得匈奴嗷嗷叫!”
  朱祐樘:“………………”
  好的,他明白了。
  这小子这么积极地督促他多吃点,无非就是想他像汉文帝、汉景帝那样励精图治,好叫他能像汉武帝那样继承满满的国库、壮壮的兵马!
  刚才他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