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倍的价格,现在已经只能卖出两倍啦。请问您是要继续前进寻找能卖出更高价格的国家,还是要把丝绸卖给我?”
朱厚照气呼呼地说道:“明明没有其他人!”
文哥儿镇定自若地瞎扯:“有的,您要是再犹豫不卖,一会就只能原价售出啦!”他神神秘秘地对朱三岁说,“我这里有一份物价情报,您只要花一匹丝绸,就能知道哪里接待的长安客商最少、能把丝绸卖出最高的价格。请问您要花一匹丝绸购买这份物价情报吗?”
朱厚照只能愤怒地花钱买了情报。
文哥儿便给他讲,离开西域都护府一路西行,抵达遥远的安息国,那里的长安客商最少,丝绸仍然可以卖出十倍的价格。只不过由于路途艰远,可能会遇上不少意外,所以希望朱厚照可以直接把丝绸用两倍的价格直接出售!
朱厚照坚决拒绝,就要十倍,就要翻十倍!
文哥儿见朱厚照主意已定,便笑眯眯地附送他另一个情报:“那么等您返回的时候,可以取道大宛,那儿有可能出现您想要购入的汗血宝马。”
朱厚照再次往西出发,一路上经历了乌孙国士兵拦路抢劫、大月氏领地内迷路等等意外事件,终于在最后一位强壮随从的护送下来到安息国。
朱厚照兴奋地卖掉丝绸,获得了十倍的钱财。
文哥儿适时地溜达过去,热情地给他推销手头的东西——
“你看看这些石榴,长安没有的,买它!物以稀为贵,买它一定赚钱!”
“你看看这个胡麻,它结出来的芝麻可以榨油,还可以做香喷喷的芝麻饼!寻常一样面饼子,才有芝麻便不同!香,特别香!长安没有的哟,带回去一定发大财!”
“来都来了,必须搞一批塞琉古王朝纪念币回去啊!再过几十年他们就要亡国啦,很快就绝版了,特别珍贵!”
“看看这个毯子!好看不好看!摆在屋子里气不气派?买它,必须买它!”
文哥儿靠自己一个人带货,愣是带出了几百个供货商围着朱厚照这个长安客商打转的热闹。
朱厚照糊里糊涂地把到手的钱又花出去大半。
等他回过味来后顿时想起了自己的伟大目标:他还要买汗血宝马呢!
朱厚照立刻说道:“不买了,不买了,说什么都不买了!”
文哥儿便一脸遗憾地说道:“那好吧,您是要前往大宛吗?为了您和您的财货能安全返回长安,我必须得提醒您一句,您需要在这里雇佣一批新随从。”
朱厚照:?????
对哦,他还需要一批随从帮忙运送货物回长安!
好在他还记得路上遇到多少次意外,可以算出需要带多少随从!
朱厚照郁闷地挑选好随从,赫然发现他的钱不够买汗血宝马了。
偏文哥儿还在边上笑眯眯地问:“请问您还要前往大宛吗?”
朱厚照气鼓鼓地说道:“孤不去了!”
朱厚照郁闷地带着人和货物往回走,没想到回去路上又遇到了意外。本来他有“仁慈的挖井人”称号,可以顺利从玉门关走到张掖去,结果这时候匈奴余党出现了,由于当地许多士兵都已经因为军饷问题落草为寇,所以这些草原人畅通无阻依华DJ地南下劫掠,并扬言要把他们全杀光光!
即使他们和当地百姓一起奋勇抵抗,还是损失了不少财物。
可把朱厚照心疼坏了。
他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旅途回到长安,发现自己只剩下一批芝麻没丢。
文哥儿还在那儿问他:“恭喜您顺利回到长安,现在您可以选择:一,把带回的芝麻献给朝廷,趁机告知朝廷路上的遭遇,请求朝廷派人肃清西北军纪、清剿匈奴余党;二,把芝麻卖了换钱。友情提醒一下,这批芝麻本身的价值并没有您带去的丝绸高。不管您选择哪一个选项,结局都将是‘血本无归’。”
朱厚照:?????
朱厚照生气地说:“孤不玩了!”
他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血本无归!!!
太气人了!
真!是!太!气!人!了!
文哥儿看着朱三岁愤怒到不行的模样,只觉乐不可支。
很不错,点击就看,炸毛猪猪!
怪不得以前他爹和他老师们以前都爱逗他,原来逗小孩玩的感觉这么爽!!
文哥儿一本正经地问道:“您确定要放弃这批芝麻吗?”
朱厚照闻言顿住了,想了想才气呼呼地说道:“孤要把它们献给朝廷,让朝廷惩治那些贪污军饷的!!”
文哥儿确认般询问:“您确定要把它们献给朝廷?”
朱厚照点头。
文哥儿道:“由于您是一位出身低微的商贾,所以您献上的芝麻并没有受到重视,而是被一个小吏带回家烙饼吃了。”
朱厚照茫然。
文哥儿笑眯眯地说道:“可喜可贺!您经过长达半年的长途跋涉,成功让长安一位小吏吃上了香喷喷的芝麻饼,您的一切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朱厚照:“…………”
怎么办,更生气了。
文哥儿犹自没心没肺地感慨:“突然有点想吃芝麻烧饼了!殿下应该没见过吧,就是搞个那种大大的炉子,把一个个圆圆的薄薄的烧饼贴在炉壁上烤得香香脆脆,一口咬下去咔滋咔滋响!”
朱厚照是没见过,更没吃过,他被文哥儿的描述给馋得忘记了刚才的气愤。
“真的好吃吗?”朱厚照咽着口水追问道。
“当然好吃,最好是买好了边在街上溜达边吃,一路上走过去馋哭满街小孩儿!”文哥儿在怎么气哭别家小孩方面显然很有经验。
朱厚照:“…………”
知道了,他小先生不是针对他,而是针对全天下的小孩儿!
两个人馋了一会芝麻烧饼,文哥儿便对着河西走廊给朱厚照继续讲课,讲的就是他沿途遇到的那些问题。
河西走廊到手了,然后呢?然后它会自己繁荣起来吗?
朱厚照现在对河西走廊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它让他知道了那么多新鲜故事,恨它让他两次走丝绸之路都血本无归!
从河西走廊本身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来看,它既容易遭受天灾,也容易遭遇人祸,开发起来实在很不容易,到了明朝也只能靠军屯来维持朝廷的统治。
不过,明朝立国之初采用了宋朝几度提出又几度废止的开中法,一度成功在边关养出了一批商屯!
开中法的运作方式时商贾揭皇榜,把边关需要粮食运送到边关,然后到官府换取朝廷发放的盐引来获得食盐销售权。
都说“天下之赋盐居其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拿到盐引、成为盐商是成为大商贾的重要途径!
文哥儿指着敦煌问朱厚照:“如果要殿下负责把粮食运到这里,殿下觉得麻烦不麻烦?”
朱厚照想想自己两次栽在这路上,点着头说:“麻烦!”
这不是损失随从就是损失货物的,想想就让人难受得很!
文哥儿说道:“商贾既想要盐引,又心疼路上的损耗,便决定花钱雇人直接在军屯附近开垦商屯,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可以就地交给官府换取盐引。”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本来没有百姓愿意去定居的地方近百年来陆续出现了不少商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关的粮食供应。”
朱厚照听得眼睛都亮了,说道:“真是个好办法!”
就地开垦的话,就不用运来运去了!
地方上的人多了,河西走廊也热闹起来了!
文哥儿继续介绍道:“就算这地方着实种不出粮食来,只要这开中之法还在,商贾还是可以就近运粮过去解决边关的缺粮问题,这样朝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减少很多损耗。”
有两次走“丝绸之路”的经历打底,朱厚照听得津津有味。
少走些远路,确实可以少很多损耗,这个他是知道的!
毕竟每离开一个地方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文哥儿都可能掏出一张特殊事件卡让他选要财物还是要随从!
可恶!
朱厚照认真夸道:“开中法好!”
文哥儿笑道:“确实是个利国利民的好办法,可惜恐怕用不久了。”
朱厚照不解地问:“为什么?”
既然是好办法,那当然是一直用才好!
文哥儿道:“因为朝廷经常给人赐发盐引,许多人不用运粮到边关也能轻松拿到盐引。他们直接在京师把这些盐引卖给商贾,商贾只要掏点钱就能拿到盐引去领盐,换成殿下是商贾,殿下还会辛辛苦苦往边关运粮或者去开垦商屯吗?”
朱厚照想也不想便说:“不会!”
文哥儿说:“这就对了,所以说这个好办法用不长久了。”
朱厚照气愤地说道:“不赐!”
不给他们赐,他们就没得卖!
不得不说,朱三岁还是挺聪明的,一下子就能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文哥儿道:“殿下日后要能说到做到才行,只是嘴上说说的话当然很容易。”
朱厚照感觉自己被文哥儿质疑了,顿时气呼呼地强调道:“不赐!谁都不赐!”
他可是说到做到的朱三岁!
文哥儿一点都没有可能掀掉了许多人饭碗的担忧惶恐,忽悠完朱厚照就溜溜达达地出宫去了。
至于朱厚照……
朱厚照高高兴兴地接手了文哥儿留下的那堆特殊事件卡。
他小先生出宫了,该换他来当西域大魔王啦!
魔王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谷大用等人:“…………”
晓得嘞,晓得嘞!
这就来亏他个血本无归!
作者有话说:
文官们:太子亲近小神童,四舍五入就是亲近文官!
文哥儿:咦?这是谁的饭碗摆在这儿?我踢!
朱三岁(有样学样):我踢!
文官:……
勋贵:……
外戚:……
宦官:……
*
更新!今天!早早!
终于解封了,一早出去遛弯,精神十足!(?)
*
注:
①弘治六年陕西干旱情况:参考《明实录》
【○以旱灾免狭西西安等七府弘治六年夏税有差】
【○己酉以旱灾免狭西西安左等二十五卫所弘治六年屯粮有差】
…
②开中法:参考百科介绍和《明实录》
弘治中期(九年)有宦官提出把盐引拿来给他们搞织造:
【○署承运库事太监秦文等奏仍乞照太监龙绶所奏长芦盐引以供织造,户部言当照前旨断以不疑各官果欲沿途收买物料(这里不太会断句囫囵着理解一下就好),请以太仓余银二千两先给之,而盐引不可与。
上竟与之。】
大概意思应该是户部觉得盐法还能抢救一下,说没钱搞织造的话直接拨钱就好,盐引千万不能给
朱祐樘却给了盐引。
…
到弘治后期(十六年),言官上书弹劾外戚阻坏盐法
【户部奏庆云侯周寿寿宁侯张鹤龄家人朱达周洪等阻坏盐法请将盐引未纳银者停止得旨允之寻复从寿鹤龄请令其买补】
这是发展到钱都不给,直接要盐引……
给了多少呢……
【近日两家家人朱达杜成周洪等陈乞两淮长芦盐引若干万】
……若干万
…
按照老丘《大学衍义补》的描述,【每引以二百斤为袋,带耗五斤】,若干万X200斤……所以是两家外戚只要求一下皇帝,随随便便就能搞走近千万斤盐
第221章
文哥儿傍晚去丘家玩耍带着他新绘制的丝绸之路图纸,找老丘玩西域大魔王游戏,哦不,丝绸之路游戏。
丘濬试着跟文哥儿玩了一轮便不打算继续了。他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动不动来个“无人生还”“血本无归”难道很好玩吗?
丘濬冷哼:“这每走一步你都能设下关卡,哪还有什么意思?”
文哥儿见坑不到丘濬第二回 很是遗憾地替自己辩解:“河西走廊就是这么难走的地方啊!”
丘濬道:“如今大明兵强马足哪里有这么艰难?”
文哥儿道:“我们杨师叔沿着陕西看了几年的边关地形,和老师写信说了边关的情况,那边种东西还是很难种活军屯的日子还是很不好过。”
大明的军队构成其实很有点问题。
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户。
这些人就不说了,世世代代都要出一户人从军战死了都还得从家里挑人补上,家里没人了就从同姓亲族里面挑,事实上没多少人是心甘情愿去的,这只是他们军户不得不尽的义务罢了。
另一部分就是罪人了不少犯了错的都被发配去充军一个两个都心怀怨愤自然不可能尽心尽力为国尽忠。
管理军队的人又是什么人呢大多是勋贵后代和武举选出来的人他们要么骄奢淫逸不知军事,要么出身寒微必须在朝中找“靠山”。
这注定了军队由上到下都不怎么被看得起。
就像丘濬不让文哥儿和勋贵外戚家的子弟玩儿一样文官们从来便不太看得起这些靠家族余荫或者靠后宫荣宠的人打心里觉得他们没甚脑子还爱惹是生非!
文哥儿强调道:“河西走廊到现在都没变得很好走!”
丘濬不吭声了。
文哥儿笃定地道:“您走了一遍就不想走商贾肯定也是这样!”
丘濬横了文哥儿一眼没好气道:“你小子想说什么?”
他看着这小子长大的,用句糙点的话来讲,这小子一撅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么屎!
这小子绕了半天,肯定是话里有话!
文哥儿道:“您在《大学衍义补》里面提到过改进开中法,说只需要在需要边粮的地方用开中法,别的地方可以让百姓自煮自卖,朝廷负责收钱就好,没有商贾在中间赚差价!”
丘濬点头说道:“是这样没错。”
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很不错,在粮食充足的地区朝廷直接发盐引给当地百姓,由着百姓自己煮自己卖,中间没有半点损耗,所以在这些地区可以稍稍给盐引提提价!
这样一来朝廷既能省不少事又能多拿不少钱,多好的主意啊!
要不怎么说老丘有点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呢?他的书里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的。
文哥儿道:“那西北的商贾凭什么继续留在那边?商贾本来就是到处跑的啊,别处可以直接拿盐引,他做什么还要往苦哈哈的西北跑?”
丘濬噎住。
确实是这个理没错。
商贾有脚,商贾会跑。
他们本来就是天南海北地跑,哪儿有利可图就往哪里去。
朝廷开的盐引的利益足够大,所以他们才肯运粮去边关。
要不然以商人逐利的天性,只要逮瞅准缺粮的时机拿着粮食坐地起价,不也可以大赚特赚?
不管是权贵随手卖掉的也好,官府直接发放的也罢,只要别的地方有了能轻松拿到手的盐引,商贾基本就不会管你边关有没有粮了。
开中法必然分崩离析。
商屯那种好事是想都不要想的了。
丘濬嘴硬道:“你别把人心想得这样坏。”
文哥儿道:“那我们再玩一次!”他还拿着下午刚求着庶吉士们帮忙绘制的新事件卡表示,我不特意针对你,你每走一步我就随机抽一张卡让你享受刚编的困难!
争取每一步都能让你拥有全新的困境选择题!
请问你走这一步是要放弃你的部分随从呢,还是要放弃你的部分财物?
丘濬:“…………”
行吧,人心真的就是这样坏,他是真的不想再走这条“丝绸之路”。
尤其是你千算万算,最后还是血本无归,那可真是太气人了!
想想现实里碰上这种事,可是真的要牺牲人命和财物的。若非其中当真有利可图,谁又会想走那么难走的路?
又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