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看了不说一声明朝文官牛逼!
可恶,这个兵部有毛病!这个皇帝¥#%#¥¥@……(x
…
②马尚书力大无穷梗:参考《明史》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第231章
文哥儿正伙同朱厚照迫害两个小国舅就听人说卫圣杨夫人要来拜见太子。
这位卫圣杨夫人乃是朱祐樘的保母。有保母这重关系在,家中一般能得锦衣卫的好职位,像杨夫人的弟弟杨荣如今就是都指挥佥事,儿子也都陆续进入锦衣卫混日子。
马文升才刚提出让杨夫人来保扶太子杨夫人这会儿就进宫来了显然是这个提议极对念旧的朱祐樘的胃口。
文哥儿和朱厚照一起转过头去就瞧见个三四十岁的宫装女子被人领着走进来。
她从妆容到姿仪都很端庄,神色也带着仿佛与生俱来的恭谨与严肃很符合普罗大众对后世班主任的认知。
看她走路似乎连每迈开一步都是量度过的,绝不多迈一寸,也不少迈一寸。
朱厚照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女人乌溜溜的眼睛不由得定在了杨夫人身上,好奇地多打量了这位杨夫人几眼。
皇家的保母和普通人家的保母可不太一样从学识到品行都是千挑万选的,杨夫人已经照顾出朱祐樘这么一位皇帝,如今再让她来保抱太子,是不是算是返聘?
文哥儿很有礼貌地起身向杨夫人问好。
要知道可不是所有的命妇都能称为“夫人”。
外命妇想要得到诰命七品以上官员的妻子和母亲只能被封为“孺人”。
像王华这样抓住了五品的尾巴也只能给他祖母和他娘求封个“宜人”。
真要被封为“夫人”的话得跟老丘那样官居一品——再不济也得混个二品官!
至于像杨夫人这样走皇帝保母途径封的夫人那就是靠她自己得来的荣衔了。
面对这么一位看起来很严肃的长辈文哥儿还是挺敬重的,礼仪上没有半点错处。
杨夫人见文哥儿带着太子坐在坐塌上玩积木对这位小神童观感不太好。
虽说小孩子都爱玩可太子终究不是寻常小孩不能和普通孩子那样教养像文哥儿这样不分尊卑地跟太子坐一块,瞧着着实有些僭越了。
不过她是给朱祐樘当过保母的,知道在还没有和小孩子建立信任之前不能盲目指责什么,否则他永远不会亲近你,更不可能把你的话听进去。
杨夫人朝文哥儿微微颔首,算是回了礼。
她郑重地上前拜见朱厚照,行的是正儿八经的宫礼。
朱厚照不太认得杨夫人,只依稀记得见过几回,听杨夫人自我介绍完便不甚感兴趣地说道:“孤知道了,你下去吧。”
他拉着文哥儿和他商量要用积木拼点别的,平时都是他自己玩儿,旁人都不敢上榻来陪他玩,怪没意思的!
杨夫人便对朱厚照说起自己将在东宫住下的事。
这虽然算不得正经的“东宫”,多安置个保母却是没问题的。
朱厚照一听,顿时来了劲头,拉着文哥儿就要往外跑。
文哥儿奇道:“殿下要去哪儿?”
朱厚照道:“去找父皇和母后!”
正旦假期有三天,基本是初一搞个大朝会、初二摆个贺年宴,朱祐樘就没什么朝政相关的活动了。
后宫几位女主人常年免除命妇的朝见和宫宴,是以宫中这几日也十分清静,张皇后都能把张家人宣进宫来阖家团聚、欢度新春了。
所以这会儿朱厚照想找帝后二人,只要去坤宁宫那边就能找着了!
“你去找陛下他们做什么?”
文哥儿更疑惑了。
朱三岁想也不想便道:“她能住,你也能住!”
在朱厚照看来,既然杨夫人能直接住宫里,文哥儿当然也能。
这样他们就能天天一起玩了!
朱厚照还嘀咕起来:“去年孤说让你住宫里,父皇说不行。现在她可以,你也一定可以!”
文哥儿:“…………”
好家伙,原来朱三岁去年不仅想过离宫出走,还琢磨过让他住宫里来。
他对住进宫里可没什么兴趣。
像老丘他们都说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他现在可是王七岁了,等再长大些的话连进出宫闱都得避讳,何况是直接住下来?
文哥儿忙劝住朱厚照:“这可不行,我住进宫里来就想不出什么好玩的主意了。”
“为什么?”朱厚照不明所以。
怎地住在宫里就没有好玩的主意了呢!
文哥儿道:“我的许多想法都不是凭空来的,而是读了许多书、认识了许多人,从书上的记载和旁人的口述中得来的灵感。我要是哪都不能去了,很快就会变成只会念‘之乎者也’的木头人啦!”
朱厚照听后闷闷地说:“孤不能出宫去,孤会变木头人吗?”
木头人,听着就不讨喜!
文哥儿听后一愣,没想到朱三岁还有这等举一反三的能力。他说道:“殿下还小,自然不能出去。我像殿下这么小的时候……”
文哥儿回忆了一下,他三岁的时候好像已经吃遍长安街,拜了几个翰林学士当老师,还进了翰林院读书。
文哥儿面不改色地忽悠朱厚照:“……也是不能到处乱跑的。等殿下出阁读书了,自然就可以出宫去看看了。”
等朱厚照出阁读书,那就是王华他们该头疼的事了,和他王小文有什么关系!
朱厚照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出阁读书,还是拉着文哥儿跑去找朱祐樘和张皇后。
一见到人,朱厚照就问:“父皇!我什么时候出阁读书!”
文哥儿:“…………”
完了,这是忽悠别人儿子马上要被人当场逮住!
文哥儿上前向帝后二人见礼。
朱祐樘私底下是挺和善一个人,笑着说道:“不用多礼,刚正要派人去喊你们过来用膳。”他抱起朱厚照询问,“你为什么想出阁读书?”
朱厚照道:“我想出宫玩!”
朱祐樘:“………………”
朱祐樘无奈地说道:“底下的县官出行尚且要慎重,怕到了外面会烦扰百姓,何况你还身为太子?”
朱厚照道:“不出去,变木头人!”
朱祐樘看了眼文哥儿,知道这种说法肯定是朱厚照从文哥儿那儿听来的。
感受到朱祐樘投过来的目光,文哥儿只能开口坦白:“殿下说要我在宫中住下,我只好给殿下解释了几句。”
他把自己的说法给朱祐樘讲了讲,还补充说这就跟种庄稼一样,庄稼离了泥土和阳光是活不了的,他想要多得点儿感悟、多写几篇文章,就得多出去走走看看、多与不同的人交朋友,绝对没有怂恿太子出宫玩儿的危险想法。
文哥儿道:“舜帝曾说‘臣作朕股肱耳目’,我虽还没有功名在身,却也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陛下与殿下的‘股肱耳目’,因而在外时常不忘多看多听。”
这话其实出自《尚书》,讲的是舜帝对禹说的话。
后来皇帝夸臣子的时候都爱说一句“股肱之臣”以表看重。
既然是股肱耳目,那自然是要能听、能看、能办事,而不是闭耳塞听、闭门造车!
朱祐樘本就没有怪罪文哥儿的意思,听文哥儿把尧舜禹的话都拎出来讲了,不由笑道:“你在读《尚书》了?我怎么记得你父兄与你先生都是治《礼记》的?”
余姚那可是专出治《礼》人才的。
文哥儿苦着脸道:“我大先生让我把五经都读一读,以后再择一而治。”
朱祐樘见朱厚照支起耳朵听他们讲话,便和朱厚照说起文哥儿有四个老师的事。
别看他这位小先生年纪小,拜的老师可个个都是饱学之士!
朱厚照没想到文哥儿连拜师都拜得比别人多。
文哥儿道:“老师多也有烦恼,比如功课会比较多,我写字都写出茧子来了!”
朱祐樘瞧着他笑道:“功课这么多,还有空出去摆摊代写书信?”
“摆摊!”朱厚照听到了新鲜事儿,立刻好奇地追问,“上哪儿摆?摆摊好玩吗?”
文哥儿一一答了,才说道:“这也是我兄长提议的,他说出去摆摊代写书信既能练字又能帮上别人的忙,我便去试了试。”
他给朱厚照父子俩讲了讲去摆摊的起因,又讲了讲摆摊遇到的许多趣事与结识的许多朋友。
朱厚照听得心向神往。
“孤也要去摆摊!”朱厚照宣布自己的新决定。
文哥儿:“…………”
朱祐樘见话题又绕回出宫上面,思来想去只能循着文哥儿的忽悠思路说道:“得等你出阁读书了再说,你现在都还不会写字,出去能做什么?”
朱厚照马上换了新的小目标:“孤要习字!”
这个倒是可以提上日程。
让他抓抓笔熟悉熟悉怎么写字也挺好。
朱祐樘便让文哥儿以后把朱厚照的习字课安排上。
文哥儿是吴宽的学生,吴宽这个当老师的都觉得他的字小有所成了,教一下三岁大的太子怎么握笔以及基础笔画还是绰绰有余的。
文哥儿没想到就这么聊了聊,自己还能多一样兼职。
学生家长是皇帝,那肯定只能是皇帝说了算!
文哥儿只能一口应下。
朱祐樘留文哥儿吃了顿饭。
文哥儿堂而皇之地蹭了顿帝后一家子人的家宴,才在朱厚照哼哼唧唧的“孤才不会舍不得你”的口是心非宣言里溜溜达达地出宫去。
第232章
朱祐樘说要派人送文哥儿回家这次却是没派内侍,而是指了个锦衣卫让对方送文哥儿回去。
大明天子身边的殿廷卫士称为“大汉将军”,拢共有一千五百人,里头的头头脑脑都是皇帝信任的勋戚子弟。
平日里开朝会这些殿廷卫士就会立在边上维护朝仪、听候差遣
廷杖这种大明独创的法外之刑便是由他们这些牛高马大的“大汉将军”来负责的!他们一个两个身量都特别魁梧,光是站在那儿就很有威慑力(史载王守仁、杨慎都曾挨过廷杖可见大伙都曾深受其害)。
这负责送文哥儿回家的人就是“大汉将军”中的一员年纪不算太大,瞧着也就二十岁出头。
还有点眼熟。
文哥儿瞅了几眼,又瞅了几眼越瞅越觉得很有熟悉感,却没想起到底在哪儿见过。他走出一段路才和对方聊了起来。
原来这人叫杨玺,乃是都指挥佥事杨荣之子,也就是杨夫人的侄子。
他才刚见过那位卫圣夫人,自然是怎么看怎么觉得杨玺眼熟了!
杨荣因为杨夫人得来的都指挥佥事理论上可以世袭三代所以杨玺没什么升职压力
不过杨玺也算是勋戚子弟之中比较有上进心的长得也算高大周正是以成功在传说中的“大汉将军”里混了个百户当。
想来朱祐樘会点一个百户送他归家也是想让他与杨夫人家的人接触接触,好叫他和杨夫人能相处融洽。
文哥儿没怎么见过锦衣卫的人听到杨玺说自己的职位后不由好奇地询问:“你们大汉将军选人真的是看谁高大威武选谁吗?”
他听人说“大汉”就是高大汉子的意思通俗直白!
就很有大明皇帝文盲式起名的土里土气感觉。
杨玺见文哥儿一点都不见外地和自己聊了起来,便简单地给文哥儿介绍了一下大汉将军的职责范围。
他们除了保护皇帝的安危之外还要充当朝会仪仗,皇帝要是心血来潮想出巡也是他们来开路,所以身高和长相还是很重要的,不达标的当然不选!
文哥儿听懂了,他们就是传说中的皇家仪仗队。
还挺厉害的!
两人东拉西扯地聊了一路,感觉还算投契,走到丘濬家门口时文哥儿看天色还早,便对杨玺说道:“我去丘阁老家玩一会再回去,多谢杨百户送我到这儿。”
杨玺对文哥儿的“丘党”身份也有所耳闻,瞅着文哥儿跟进自己家似的溜达进丘濬家里去,只觉这小孩真是了不得。也不知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物!
说起来,文哥儿和他家最小的弟弟好像同岁来着?
姑母如今被安排去照看太子,弟弟说不准也有机会像这位小神童一样入东宫陪着太子长大,往后两个小孩儿说不准会有不少接触机会。
也不知他们玩不玩得来!
杨玺没有多留,目送文哥儿进了丘家就回宫复命去。
另一边,文哥儿已经径直跑去寻丘濬说话。
主要和丘濬探讨一下他是不是和马文升有仇。
毕竟吧,他爹和他老师都是普普通通翰林官,顶多去礼部那些地方挂个职,怎么看都得罪不到马文升头上。
思来想去,最有可能和马文升有仇的就是丘濬无疑了!
老丘和人结仇又不是什么稀奇事,要知道他和内阁其他人全都处不来!
丘濬道:“我没事和他结什么仇?”
文哥儿觉得这老丘没说实话。别看他年纪小,他对别人的喜恶敏锐着呢,谁喜欢他谁不喜欢他,他是能感受得出来的!
马文升瞅他的眼神可算不上友善。
他好好地在翰林院读书,难不成还能因为文章写得不对马文升胃口而叫马文升不喜吗!
丘濬听了文哥儿的理由,说道:“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准是你太有出息,让他想起家中那些个没什么能耐的儿孙。”
马家可是出了个纨绔子弟的,平日里一天到晚不学好,整天出去撩事斗非。儿孙不听话的人,看备受圣上青眼的文哥儿不顺眼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丘濬顺嘴给文哥儿讲了几句马家儿孙的情况,让文哥儿离那些个不上进的纨绔子弟远一些。
文哥儿狐疑地看着丘濬,很怀疑丘濬是不想承认自己仇人多,才说人马尚书是在羡慕妒忌恨!
堂堂兵部尚书,怎么可能因为这种理由就不喜欢他!
接收到文哥儿怀疑的目光,丘濬恼羞成怒地道:“你以为你有多招人喜欢?难道人人都得喜欢你不成?”
文哥儿听后唉声叹气起来:“我七岁了,不招人喜欢了!”
想当初,王五岁就一度在元守直那儿遇冷,远没有王三岁和王四岁那么受欢迎!
现在!
王七岁!
更大了!
丘濬瞧见他那愁眉苦脸的模样儿,琢磨了一下近日来朝堂里的争端,稍微给文哥儿透露了一下哈密卫的事。
文哥儿最近没去东宫,平时又时不时找借口出去“采风”,所以都没什么机会蹭别人邸报看,自然不知道哈密卫那边出事了。
那可是嘉峪关那边送回来的紧急军报,也就内阁和兵部的人开了几次临时会议讨论在怎么办。
没李东阳他们这些翰林官什么事。
要说近来和马文升的接触,也就只有关于哈密卫的事了。
他只是提议让马文升跑一趟嘉峪关处理关外七卫诸事,有什么问题吗?!
文哥儿听了事情始末,顿时沉默下来。
不是,他看马尚书怎么说都有六十好几了吧?
虽说别人长得高高大大,还有过力大无穷的传闻,可叫人家六十好几的人去边关处理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太不人道了?
文哥儿用“你还说不是你结的仇”的眼神望着丘濬,眼底满满的全是谴责。
这个老丘,真不实诚!
丘濬道:“六十多岁怎么了,我看马尚书身板还硬朗得很,当初人英国公张辅七十多岁还领兵上阵来着。”
文哥儿幽幽地说:“……然后死于乱兵之中。”
尸骨都没能收回来。
就算是廉颇那样的猛将,赵王想搞名将返聘时还犹豫地先派人去瞅瞅廉颇“尚能饭否”呢!
说起来廉颇也是挺惨的,为了给使者留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