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204章

戏明-第204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这信后王华心里咯噔一跳。
  王守仁在外人面前一副很靠谱的模样,实际上只有他这个当爹的知道这小子胆子有多大。谁家小子十五岁就敢离家出走去边关晃荡?!
  现在好了,这小子被落在关外七卫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小子不会安安分分地回来!
  最大的可能是这小子脱离了大部队,想着来都来了,拉着人张灵再续一场关外游!
  别觉得是他把自己儿子往坏里想,他这个大儿子就是这样的人!
  偏偏二老年纪大了受不得刺激,妻子又只是那小子的继母,他连个能商量的人都没有,他只能一个人心急如焚地等消息。
  王华压下心里的担忧又等了几天,没等到杨一清那边再来信,反而得知兵部打算要封闭嘉峪关的消息。
  若是平时,王华一个翰林官才不会管嘉峪关封闭不封闭,那么远一地方跟他们这些京官有什么关系?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儿子还在关外啊!
  这要是因为封关出点什么乱子,王守仁怎么办?
  王华真是担心得头发都快白了。
  文哥儿捣鼓出来的这个新计划,倒是有望让兵部这个决议再讨论讨论。
  毕竟如果丘濬这位阁老明明白白地反对“闭关锁国”,那嘉峪关一时半会估摸着是封闭不了的。
  陛下总得考虑考虑阁臣的意见不是吗?
  本来就是可关可不关的事,是否断绝关外诸部的进贡之路对朝廷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
  王华也不知文哥儿这计划到底是临时起意还是早有打算,只求这事儿能歪打正着把封闭嘉峪关的事缓一缓,怎么都得等王守仁回来再说吧!
  文哥儿不知他爹在为什么事犯愁,修修改改了两天便把奏本递了上去。
  这奏本走的也是正常程序,不过内阁那边已经打过招呼,只要通政司那边审核过没问题就可以直通内阁、呈至御前。
  也就是到通政司走个过场罢了。
  相比于第一次踏入通政司的好奇,文哥儿这次来递奏本就显得从容多了。
  只不过等他递完奏本又遇到了元守直。
  元守直和他爹一样像是加班过度,看起来憔悴极了!
  文哥儿隐隐觉得有些不对,迎上前关切地询问了元守直最近是不是特别忙碌,怎么瞧着这么沧桑!
  元守直:“…………”
  元守直看了眼周围那些探究的目光,邀文哥儿去自己直舍那边说话。
  文哥儿更觉反常。
  要知道元守直可是出了名的“上班决不聊私事,下班绝不聊公事”。
  难道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文哥儿跟着元守直去了他直舍那边,才知晓元思永写了家书回来,说自己要在嘉峪关等王守仁,先不回来了。
  元守直听闻关外七卫近来不算太平,到底还是牵挂着自己儿子,便破例在上衙期间找文哥儿问问王家那边有没有什么新消息。
  眼瞅着王守仁不回来,元思永也不会回来,他怎么能不发愁?!
  文哥儿听元守直这么一讲,才知晓他哥居然跟张灵滞留在关外了。
  这可真是……
  太让人嫉妒了!
  文哥儿气呼呼地拍案怒道:“我哥他居然这么过分!说好大家一起回来,他居然自己偷偷多玩一段时间!”
  元守直:“…………”
  元守直听文哥儿这么说,才知道文哥儿压根不知道王守仁没跟着大部队一起返京。
  想来是王华他们没跟文哥儿说。
  也是他关心则乱,觉得文哥儿行事像个小大人就跟他问消息。
  既然文哥儿不知情,元守直便没和他多聊了。
  文哥儿也没和元守直多闲扯,径直跑回翰林院跟李东阳他们探听王守仁的消息。
  李东阳闻言瞧了文哥儿一眼,说道:“我怎么感觉你小子恨不得自己也跟去?”
  文哥儿矢口否认:“没有的事,我只是觉得大哥他怎么可以这样!”他语气愤愤地谴责王守仁,“说好一起回来,就该一起回来,他滞留在关外不是平白让我们这些牵挂他的人担心吗?”
  李东阳才不信他的鬼话。
  “你杨师叔说他与几位酋长都见过面,关外七卫那边不少人都认得他,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李东阳道。
  要不是王守仁这人能言善道,特别能搞外交工作(一轮酒喝下来就能跟人称兄道弟的那种),杨一清也不会放心他回头去找人。
  文哥儿本来就没多担心,听了李东阳这话后更是只剩下羡慕:“要是我已经长大成人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直接去关外把他逮回来,好叫你们能轮流教训教训他!”
  李东阳:“…………”
  你还说你不是想自己去!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羡慕妒忌恨!羡慕妒忌恨!
  王守仁:快乐遨游。jpg
  *
  注:
  上章引用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参考苏轼的《题西林壁》


第280章 
  李东阳一度挺羡慕王华觉得他生了两个很对他胃口的儿子,现在一看,自己儿子也不错,人不笨还听话至少能乖乖待在他眼皮底下不至于到处乱跑。
  至于王华的话,眼下只需要头疼王守仁等文哥儿长大以后……嘶!
  想想就很愁人也不知王华到时候头发会不会全白了。
  文哥儿一点都没有自己也很令人头疼的自觉,从李东阳这里问明白事情始末,又去跟他爹狠狠谴责了他哥一通并且明里暗里地埋怨王华知道这消息后怎么不给他讲讲。
  王华道:“怎么?跟你讲了,你还能去把你大哥逮回来不成?”
  文哥儿一听击掌说道:“都说知子莫若父,起初我还不信这种说法的,听您这么一说我就信了。可惜我太小了,不然我一准帮您去把他逮回来!”
  王华没好气地骂道:“就怕你这一去兄弟俩都不见影了!”
  “哪里的话就算游子身在四海心还是牵挂着家里的。不管走多远哪有不回家的道理?”文哥儿振振有词地讲完了又宽慰起他爹来,“大哥十五岁就能仗剑走边关关外七卫怎么说都是咱大明的地盘您不用太担心!唉我看您近来瞧着像是老了好几岁还当是因为公务太忙,今儿才晓得是因为大哥的事,真不应当!”
  王华指着自己鬓边依稀可见的一根根白发说道:“你觉得这单单是你哥气出来的吗?”
  文哥儿讶道:“二哥也气您了吗?”
  王华懒得再跟他讲话,省得自己一会又多添几根白发。
  瞧着自家老爹略显沧桑的背影,文哥儿很是感慨地嘀咕:“养孩不易,养孩不易,以后我可千万别生个讨债鬼出来。”
  他咕哝过后想到自己才七岁,要当爹少说也得十几二十年,顿时又放下心来。
  算算年纪,到那会儿他爹就该致仕了,致仕在家多闲啊,就算真生了个讨债鬼,也可以扔给他爹教育。
  妙哇!
  这莫非就是父子相差四十来岁的好处?
  中午文哥儿去内阁蹭饭时兴致勃勃地把这事给丘濬讲了,表示自己已经把亲爹的退休生涯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来还能含饴弄孙,想必他爹一定非常感动吧!
  丘濬:“…………”
  感动不感动不知道,但王华确实生了两个讨债鬼没错了。
  想想王华到时候一把年纪还要再帮文哥儿带大讨债鬼孙子,连丘濬这么不通人情的人都忍不住替王华掬一把同情泪。
  文哥儿吃饱喝足,溜达去找朱厚照玩耍,就见朱厚照面上有些忸怩。他奇道:“殿下怎么了?”
  朱厚照哼哼唧唧一会,亲自抱出一个沉甸甸的箱子递给文哥儿。
  文哥儿好奇地打开箱子一看,里头都是朱厚照平日里喜欢玩的玩具和惯用的文房用具。他挑眉问:“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都送你!”朱厚照道,“统统都送你!”
  他那天被杨夫人说了几句,本来很不高兴的,结果傍晚他父皇又很严肃地跟他说了不能随便发脾气的事。
  他父皇还跟他重温了秦穆公酒后失言的事,说越是身居高位越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他是太子更不能因为年纪小就放纵自己的脾气。否则以后谁还愿意真心实意帮你办事?
  朱厚照听到连他父皇都说后果很严重,才暗搓搓自己挑拣了两天,要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和文具都送给文哥儿当赔礼。
  文哥儿还以为事情早已揭过,没想到朱厚照这两天神神秘秘地收拾出了这么一箱宝贝来。
  他见朱厚照还很不舍地看了眼箱子里心爱的玩具,沉吟片刻,合上箱子笑眯眯地说道:“殿下的礼物我收下了。”
  既然别人家长都出面好好教导了,他便不该把东西推回去。
  朱厚照哼了一声,转开头不去看即将离自己而去的宝贝。
  文哥儿抬手揉了揉那别别扭扭的龙脑壳。
  朱厚照立刻用手捂住自己脑袋,并把脑袋扭回来表示不许文哥儿乱摸他脑壳!
  师徒俩很快便和往常那样开开心心一块玩耍。
  京师这边还算风平浪静,唯有丘濬又和马文升吵了一架,拍桌子表示嘉峪关不能关,别的建议都随兵部的便。
  马文升被丘濬指着鼻子骂了一通,只觉这小老头儿真是气人。
  他怎么就闭关锁国了?!
  说得就跟他成了千古罪人似的!
  不想关就不关,好好说话不成吗?!
  难怪以前不少人都爱暗暗骂这小老头儿多管闲事!
  几轮争吵之后,朝廷最终还是采取了折中的方案,兵要练,墩堡要修,粮饷要准备,唯独这嘉峪关咱不关。堂堂大明,岂有自闭国门的道理?
  京师这些纷纷扰扰一时半会还传不到嘉峪关。
  嘉峪关的守将已经按照张海他们的指示,禁绝一切关外之人入关,期间土鲁番的阿黑麻派使者想入贡求和,也被张海他们命人挡了回去。
  张海还放归了一些土鲁番的使臣,让他们回去把大明这边的意思告诉阿黑麻:哈密卫城池没还,哈密王陕巴没放,谈什么谈?没得谈!
  至于杨一清提到的还有两个人在关外,张海他们也没忘记,已经通知守将让他们留意,要是王守仁他们回来了可以放行,别的人一概别放。
  结果王守仁和张灵一直没出现。
  王守仁去哪儿了?
  王守仁确实是去找张灵了,也很快找到了张灵。
  当时张灵正对着一幅唐代壁画反复揣摩,感觉自己依稀触碰到了吴道子那种吴带当风的美妙境界。
  王守仁找到人后瞧见张灵那副仿佛入了迷的奇异模样,也跟着张灵盘腿坐在石窟之中,静静地欣赏着那数百年前绘成的迷人艺术。他可是个能跑去道观跟老道士比入定的奇人,坐在那儿揣摩着揣摩着,也和张灵一起进入了那种玄妙的状态。
  直至周围一片漆黑,他们也饿得眼前一片漆黑,两个人才到外头点着篝火、烤香干粮,狼吞虎咽地填满饿瘪了的肚子。
  两人躺在篝火堆边仰头看着敦煌夜空上的满天星斗,过了好一会儿,张灵才说道:“我还没看够,你先回去吧。我一辈子可能就来一趟,不看够了再走实在不甘心。”
  王守仁把手枕在脑后,说道:“我也再多留几天,来了这么久只忙着跟杨提学到处应酬,都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这边的风光。”他又跟张灵埋怨起庶吉士生活的无聊来,好不容易从枯燥乏味的国子监考出来,又进了枯燥乏味的翰林院,着实没什么意思!
  张灵乐道:“许多人做梦都想要这样的没意思。”
  像他少年时也曾被父亲寄予厚望,后来着实是与官学里头那些同窗处不来,也不想受官场中那诸多羁苦,便没有再去读书和应试。
  这一点上他倒是与钱福颇有共同话题。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直接在石窟里应付了两宿,直至干粮都耗尽了,才相约去邻近的沙州所那边采买。
  敦煌原本属于沙州卫,结果因为这一支的人和罕东卫、哈密卫关系紧张,几方打着打着不小心把沙州卫打废了,十几年前这一带便改为罕东左卫。
  沙州故城仍在,只是原住民已经迁走了大半,如今住着的都是罕东左卫的人。
  王守仁跟着杨一清与罕东左卫都督只克喝过酒,踏入沙州城时十分从容,不过他见不少沙州百姓面露愁容,不由有些纳罕。
  他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客,瞅准几个看起来应该挺健谈的当地人就凑上去搭话。
  两边你来我往、连比带划,竟也交流得挺顺畅。
  原来大明近来把嘉峪关给封闭了,这样一来临近哈密卫的沙州城可就危险得很,一边要担心瓦剌人,一边要担心土鲁番人!
  得知大明短时间内不会出兵,还关起嘉峪关大门让他们自己面对这样的危机,沙州百姓心中不免有些怨怼。
  王守仁听得一阵默然。
  这怎么回事?
  说起来“以寇御寇”也算是自古以来中原朝廷对待夷族惯用手法,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这次的“驱狼并虎”搞得也太粗糙了,居然连沙州城的百姓都人尽皆知,长此以往岂不是让这些羁縻卫所为数不多的百姓彻底和朝廷离心?
  这“狼”算起来可是朝廷册封过的自己人。
  王守仁面色有些沉凝。
  他没有出关也就罢了,既然他都已经来了,总不能眼看着一切发生。
  要知道他家弟弟可是一直心心念念地惦记着长大后要来敦煌看看啊!
  张灵见他这般神色,不由问道:“怎么了?”
  他没有王守仁那种过人的沟通能力,全程听得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讲什么。
  王守仁道:“没什么,我有点事要办,一会你自己去石窟那边行不行?”
  张灵见王守仁神色认真,点头说道:“当然没问题,我本来就打算自己多待几天。要是有什么变故的话我往石窟里躲,一时半会别人也找不到我,所以你想做什么就做去吧。”他说完又拍了拍王守仁的肩膀,肃容叮嘱,“你自己要小心点,我可不想回去后见到文哥儿掉泪珠子。”
  王守仁乐道:“那小子怎么可能掉泪珠子,我真要有什么事,他怕是会来我坟头破口大骂。”
  他们兄弟俩平时可算不得兄友弟恭,你坑我我坑你是常有的事,即使分开时那小子表现得有那么一点儿不舍,估摸着也是嫉妒他能出来玩自己不能来!
  “来都来了,不如给我们的关外游记多添几页,带回去馋坏那小子!”
  王守仁笑眯眯地说道。
  张灵:“…………”
  难怪你说你弟要到你坟头前破口大骂。
  怪有自知之明的!
  作者有话说:
  张灵:不是很理解你们的兄弟情谊!
  王大仁:多看看就懂了!
  *
  早早更新!多么努力!
  文崽,饿饿!(疯狂暗示
  今晚!努力二更!
  *
  注:
  张海等人挡住土鲁番来使:
  【○土鲁番遣使来贡方物并还所虏哈密夷人兵部右侍郎张海及都督同知缑谦等言凡西域进贡肃州验入甘州再验入奏此旧例也比土鲁番杀阿木郎执狭巴据哈密城池朝廷降敕谕以祸福彼虽遣使来贡然狭巴未归城池未献似欲假修贡以款我师耳今已止其使于肃州如狭巴果回乃许令入贡如尚执迷宜降敕开谕令其送回狭巴献还城池朝廷当加大赉不然则将兴师致讨如此庶可以警悟其心下兵部会议以闻】
  一个摆烂人懒得断句(bushi


第281章 
  关外发生的事一时半会传不到京师,文哥儿自然不知道他哥的险恶用心。想到他哥还在关外,他对把皇庄改换成育种基地的事就更上心了。
  最后挑中个毗邻英国公家草场的皇庄,还是张仑给的建议说是草场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