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226章

戏明-第226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周肯定地点点头,也笑道:“确实知道了,前些天就有人把消息传了过来。”
  吴宽道:“说不准这时候消息都传到京师去了。说起来你也该回京去了吧?”
  文哥儿道:“父亲他们想我回去过年。”
  与他约好一起赴京的也都是准备早些到京师备战春闱的考生。
  吴宽道:“那还早,可以多吃几天秋蟹再回去。”
  文哥儿正有此意。
  早前为了怕考试时出什么意外,第一批秋蟹上桌时他都没敢敞开了吃!
  现在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一口气吃它好多个!
  而且考前他还跟张灵他们有个赌约来着!
  现在他考上了举人,可以去敲张灵他们一顿大餐了!
  饭饭,饿饿!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我这些老师,这些朋友,恐怖如斯!
  其他举人:小神童,恐怖如斯!
  *
  今天更新!也粗粗长长的!
  谁说字数没有增加!每天都肥肥的!
  *
  注:
  ①乡试的评卷过程:参考论文《明代乡试、会试评卷研究》
  据说同考官为了自己推荐的卷子能入主考官的眼,会疯狂写评语吹彩虹屁!
  干哪行都不容易!
  …
  ②鹿鸣宴的菜品:参考《宛署杂记》
  【鹿鸣宴添办举人一百三十,检校一。看席各一,饼锭八个,四头明糖八个,糖锭饼五碟,糖果山五座,栗子一碟,胶枣一碟,核桃二碟,红枣一碟,猪肉一方……糖果山二座,重三斤,银一钱二分……】
  这人写得特别细致,就是看不太懂,随便瞎掰一下!(bushi


第309章 
  既然大考已经结束文哥儿整个人都松快下来,拉着文徵明和祝允明跑去张灵家砰砰砰敲门,叫人张灵给他请客。
  张灵这厮居然真的找出支秃毛笔,说这是他按照赌约给文徵明的。
  至于饭饭?没有饭饭!
  他们只要挑其中一个条件履行就好了!
  文哥儿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被落下的那个。
  等他们一行人呼啦啦跑到唐寅家里头唐寅也翻出个破破烂烂的老砚台说是送给祝允明了。
  饭饭没有!
  三胜两负,所以有一个人的愿望注定落空!
  没错落空的就是文哥儿的饭饭!
  文哥儿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眼看文哥儿这个堂堂浙江解元整个人蔫了下去唐寅几人都大笑起来。
  逗够了文哥儿,唐寅才说道:“我还在守制期间,跟我出去只能吃斋饭还是你们去吧,我有位小友挺想认识你一直遗憾早前你过来时他不在家中,这次正好让人去叫上他代我陪你们去吃顿好的。”
  文哥儿一听是唐寅的朋友,顿时来了兴致。
  一问才知道这位小友名叫徐祯卿,祖上和桑悦那样乃是常熟人后来才搬到吴县这边来。
  许是吴中水土养人这徐祯卿也跟桑悦一样家中一本书都不存书全部存在自己脑袋里才十六七岁就已经天文地理经史诗文无所不通!
  这不,去年他就已经出版了一本文集名叫《新倩籍》。
  文哥儿听了颇感兴趣趁着徐祯卿还没到讨来一本《新倩籍》细读起来。
  倩古指美男子。
  新倩,当代美男子!
  很明显!《新倩籍》的主要内容就是“听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些当代美男子”!
  书中主要介绍了这么几位苏州文化圈新晋帅哥:唐寅、文璧(文徵明)、邢参、张灵、钱同爱。
  徐祯卿在书里简单描述了一下唐寅他们的生平,接着就狠狠夸赞起他们的才学和品行。
  最后还忒深情地为每个人写诗一首。
  可见人家写诗从来都没有创作瓶颈!
  文哥儿看得直呼好家伙。
  震惊!五大当代美男子他已经认识了三个!
  他有理由怀疑这徐小卿在暗搓搓夹带私货!
  写这样一本苏州名人小传,可谓是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吹捧了唐寅他们这些前辈,真是了不起的徐小卿!
  短短一本《新倩籍》读完,文哥儿颇受启发,觉得自己以后也可以学着写几本这样的书。
  他认识的人可多了,连打铁的都能凑一本!
  徐祯卿是跑着过来的,抵达唐寅家时气都没喘匀,抬头一看,却见文哥儿正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大宝贝。
  徐祯卿:?
  徐祯卿不好意思地理了理自己的仪容,比起唐寅他们这些风流潇洒的前辈,他身材略矮一些,长相也不甚出众,要是姿仪再不端正些就太失礼了。
  文哥儿不是看脸交朋友的人,瞧见徐祯卿后便热络地与他交流创作心得,表示自己接下来也要把认识的每一个人统统记在小本本上,以备日后写书之需!
  面对话题多得不得了的文哥儿,徐祯卿很快便从初识状态变成无所不谈状态。
  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出去吃了顿大餐,最后付饭钱的是徐祯卿。
  主要是张灵没钱,唐寅没来,徐祯卿又极力表示这顿他请。
  文哥儿拍拍自己鼓鼓的钱袋子,大方地对徐祯卿道:“下次我请你!”
  这次他南下玩耍,不仅没把钱花完,还赚了(主要是当解元后回本了)!
  现在文哥儿请人吃饭都不带犹豫的!
  一行人便又约好下次再一块搓顿好的。
  文哥儿玩得开开心心回东庄,才下船就瞧见几个船工提着肥美的秋蟹以及各种河鲜过来寻他,竟是早前在京师一起在码头吃过锅子的老熟人。
  当初说好他要是来了苏州,便该轮到他们来当东道主了。早前文哥儿到苏州他们也不知晓,直至八岁解元之名传遍整个江南,他们才知晓文哥儿就在东庄。
  解元的喜气他们必须得来沾沾啊!
  有老朋友提着食材来相见,文哥儿自然是喜不自胜。
  他们跟人借了炉灶,直接在码头把河鲜与秋蟹都煮了,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解决这顿晚饭。
  文徵明和祝允明也跟着蹭了顿饭,只觉文哥儿真是到哪都有认识的人。
  吃饱喝足,文哥儿还应邀给船工们家里的小孩挨个写了些勉励的话,让他们也好好读书考进士。
  谁甘心世世代代都受徭役之苦?谁都不会甘心!
  所以哪怕只有一丝丝可能性,家里也想供养出个读书人来,这是千千万万百姓千百年来最淳朴也最执着的追求。
  也许正是仅有的这么一条窄得不能再窄的路,才让不少人咬紧牙关把苦得不能再苦的生活熬了下来。
  像文哥儿这样会读书的小孩,在他们心里就是了不得的大宝贝!
  文哥儿和文徵明他们挥别船工,一起踏着夕阳往回走。
  祝允明笑道:“你可真是知交满天下,才八岁就走到哪都是朋友。”
  文哥儿道:“哪里哪里,还不够多的,我得争取再多交点好友,以后走到哪都能蹭饭!”
  祝允明只能感慨文哥儿真是初心不改,都已经是解元了还惦记着吃吃喝喝。他在东庄前与文哥儿两人作别,独自归家去了。
  接下来几日,文哥儿便开开心心地吃吃喝喝交朋友,甚至还兴致勃勃地拿着本《新倩籍》按图索骥,拉着徐祯卿把苏州另外两位当代美男子也拜访了一遍,一点都没把自己当成外来的浙江崽!
  不看书都不知道,文徵明他们藏着两个江南才子不介绍给他!
  他们真不厚道哇!
  必须立刻给补上!
  徐祯卿:“…………”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着自己写的《新倩籍》莫名有点羞耻。
  一定不是因为文哥儿这小子见着人就拿出这本书给对方深情朗诵几句他写的诗,一个劲说“久仰久仰”“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云云。
  唐伯虎为啥要把《新倩籍》送给他!!!
  与此同时,文哥儿成了浙江解元的消息也长着翅膀飞入京师。
  这种好消息真的是传得飞快,文哥儿本人的书信还在半路上,各方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知晓了这件事。
  比如朱祐樘这个当皇帝的就通过……锦衣卫第一时间知晓了这件事。
  有上次朱厚照拿着卷子问遍内阁的前车之鉴在,朱祐樘这次没马上跟儿子分享这个消息,而是自己颇有兴致地把锦衣卫誊写回来的答卷细细看了一遍,连考官们的点评都没错过,看完只觉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文哥儿可是他早早就特许入翰林院读书的,文哥儿考得好就说明他眼光足够好。
  更难得的是,文哥儿这个年纪成了解元,竟没引起士子们的反对和质疑。
  要知道浙江读书人一向是最刺头的,过去他们对考试结果不满意都能直接围住御史状告提学官,上回乡试遇到大雨成灾布政司准备清场,他们更是直接抄起地上趁手的家伙要跟巡考官员干架、好劝歹劝都坚决不肯离场。
  浙江学子,超凶!
  乡试答卷放出去后没人跳出来质疑,说明文哥儿的才学足以服众!
  看来他们弘治一朝将要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神童!
  朱祐樘独自拥有了一整天的好心情,隔天朋友最多的李东阳便得知了文哥儿喜获解元的好消息。
  他马上把这件事与谢迁他们分享,回家后还把这事给李兆先讲了,拍拍李兆先的肩膀让他今年会试好好考,争取和文哥儿当同科进士。
  谢迁知晓这件事后也挺开心,到底是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学生,谁知道学生成了解元能不开心?
  只是对于科举来说,解元也只是第一步而已。世上不少人早早过了乡试,考好几轮也考不上进士。离可以得意还早得很!
  文哥儿才八岁就被推到万众瞩目的解元位置上,后面要是表现不佳难免得听许多难听话。
  谢迁知道这会儿文哥儿肯定已经玩疯了,归家后便提笔给吴宽写信,让吴宽帮忙督促文哥儿早些归京。
  既然已经确定要下场考试,最后那两三个月还是放在他们眼皮底下盯着才更放心。
  丘濬的想法和谢迁也差不多,他一开始也是高兴到不得了,只差没去贴个门联庆祝一下。
  等到冷静下来后,丘濬又觉得这样的盛名对文哥儿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主要是文哥儿年纪实在太小了,接下来还有会试和殿试,他能应付得来吗?
  私心里,丘濬当然是想看文哥儿一口气考上进士,这样他也算是了了一大心愿。可是对文哥儿来说,这么早踏入官场真的是好事吗?
  小孩子太有出息,真是让人既骄傲又担忧。
  丘濬一晚上辗转反侧,最后还是天没亮就起来提笔给文哥儿写信,让他玩够了便早些回来备考。
  他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文哥儿早些考中了好。
  要是这小子没考上,说不准明年又跑没影了,一年半载都见不着人。
  趁着他现在还在京师,能多教一点儿便多教一点儿。
  至于别人要非议,那就让他们非议去,不遭人妒是庸才!
  到第二天,文哥儿中解元的消息才在翰林院传开。
  只是他们只听到消息,没拿到文章,一时也不知道杨碧川是怎么顶着重重压力给文哥儿当了解元!
  说起来,杨碧川自己也是从浙江考出来的解元来着,才学上是足以服人的。
  这次王华倒是提前得了消息,不过他这个当爹的同样拿不到乡试答卷,只能跟其他人一样耐心等着后续消息。
  不过王家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这可是八岁的解元呐,这样的喜事便是百年也难得一遇!
  赵氏从文哥儿出远门起就牵肠挂肚,每次文哥儿来信都要翻来覆去地读很多遍,每次让姐儿想念兄长了,她都会借着给女儿念信的由头把信重温一遍。
  如今知晓文哥儿高中解元,她自然欢喜得不得了,恨不能马上看到已经离家半年的儿子。
  只是这孩子难得去一趟江南,也不知什么时候才愿意回来……
  消息既然传到了翰林院,不出半天也跟长了脚似的在京师传遍了。
  小神童说是侍奉老师归家守制,结果居然回浙江考了个解元回来!
  这事儿要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大家可能会觉得很扯淡。可这事儿是发生在王状元家的小神童身上!
  那肯定是货真价实的解元无疑了!
  没见他们家书架上都已经有好几本署着小神童名的书了吗?
  他们的小神童即使回浙江考试,那也是最厉害的!!!
  考个解元再正常不过了!!!
  京师不少人开始奔走相告,分享这个好消息。那些个还有书或者玩具没卖完的商家,更是直接打起八岁小解元的名号开始吆喝起来。
  《几何学》买了没?小神童编的!
  《成语词典》买了没?小神童编的!
  《饮食诗话》买了没?小神童写的!
  还有什么《丝绸之路》《大运河》、什么积木拼图……再不买明年要涨价了啊!明年小神童真要中了状元,你以为还是一个价的吗?
  九月的京师莫名陷入了奇奇怪怪的狂欢状态。
  消息传得这么广,终于也传到了正在东宫堆沙子玩的朱厚照耳朵里。
  朱厚照简直不敢置信。
  这么大的消息,他居然不是第一时间知道,反而是等全京师的人都听说了,才从谷大用他们嘴里听说这件事!
  怎!么!可!以!这!样!
  朱厚照当即把手里挖沙子的小铲子一扔,气咻咻地跑去找他父皇算账。
  他小先生中了解元,父皇居然不告诉他!
  作者有话说:
  大猪:这次得我自己偷着乐,不能让儿子知道,他是大嘴巴子会泄露给别人
  小猪:生气!生气!生气!
  *
  注:
  ①徐祯卿:明朝文坛“前七子”之一,吴中四大才子之一,年纪最小,命也最短,大概是因为他后期信奉道教,沉迷嗑药养生之法,只活了三十多岁人就没了
  …
  ②《新倩籍》:据说是徐祯卿十六岁时写的书
  内容是这样的:【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喜玩古书,多所博通。不为章句,属文务精思,气最峭厉。尝负凌轶之志,庶几贤豪之踪,侥仰顾眄,莫能触怀……】
  确实是又写文又写诗,那每个人狠狠夸一通没错了!
  …
  这个书名具体啥意思我也不知道,文里纯属瞎掰!千万不要当真!!
  …
  文崽:学到了,学到了,原来还能这样写书


第310章 
  朱厚照大了两岁便爱自己东奔西跑,这一点学的是文哥儿的,他不仅自己爱蹦爱跳,还爱带自己刚会走路不久的妹妹一起走迷宫说是天天锻炼身体才会好。
  至于还在吃奶的弟弟他也已经拟定了一系列训练计划反正绝不叫弟弟妹妹天天呆坐屋中就是了。
  他可是长兄,必须得有长兄的样子!
  绝对不是因为时不时听文哥儿说弟弟妹妹很好玩他才生出这样的想法!
  他可是个好哥哥!
  每天蹦跶的结果就是他哪怕不坐腰舆,也能一口气跑到朱祐樘那边去。
  朱祐樘正在进行他风雨不改的讲经筵活动,今天给他讲课的还都是老熟人丘濬、李东阳、王华。
  一个是老资历大学士,一个是东宫故人一个则是很有潜力的后进,组合下来自然叫朱祐樘很是舒心,茶点果子什么的络绎不绝地送上来,足见他待这几位经筵老师的礼遇。
  眼下正在讲完一堂课的空档君臣几人正围坐在一起喝茶吃点心忽听有人在外头喊“太子殿下”。
  没等朱祐樘反应过来外头的朱厚照已经借着身高优势(长得特别矮)跑了进来。他顾不得有别人在场跑到朱祐樘面前气鼓鼓地道:“小先生考了解元父皇您不跟我讲!”
  朱厚照说着还张开自己两根藕节似的手臂,气愤地给他父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