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中有不少人喊起了“小先生”的名头,还有些青壮汉子一路跟着状元仪仗跑,跟差役们一起维持秩序,争取不让拥挤的人群发生混乱。
文哥儿认出了许多熟面孔,一路招着手向他们回应。
等到出了西长安街到了商铺更密集的街道,沿途的铺子更是热闹非凡,到处不是结着彩门就是挂着彩幌,还有不少商家打出“免费茶水”“状元吃了都说好”“只要xxx,状元文集带回家”之类的广告语趁机吸引客人。
要不是怕惊了马,这些商户怕是齐齐为文哥儿放鞭炮!
顺天府诸官:……以前送状元归第,好像没这么热闹啊!
作者有话说:
顺天府诸官:小状元,恐怖如斯!
第322章
文哥儿一路热闹回王家家里也是宾客如云,全都是来道喜的。
新社成员也陆续前来祝贺文哥儿三元及第,最后因为家中实在太过忙乱,文哥儿便又与祝允明他们去了大兴隆寺那边聚头。
作为一甲第一文哥儿也该牵头搞今年的进士录。
这种源远流长的交友册子他在乡试时有一本记录的都是同科举子的各项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姓名籍贯年龄家庭住址等等,以便日后攀关系搞私联用。
你看看咱的名字曾经并排写在这乡试录/会试录/进士录上你还说我们不熟?不应当吧!
这东西官方也会制作,只是大伙手里头的须得比官方的更详尽、更具体、更有特色,一般仅供内部分享!
比如还可以分享一篇简短的代表作什么的。
读书人嘛才华才是立身之本!
哪怕科举上岸了,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根本!
这事儿文哥儿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让祝允明、文徵明他们加入进来。
这么大两个书法家,出手写个跋不过分吧?等他们把进士信息都收集好了,帮忙写个样板让人雕版下印不过分吧?
当然,文哥儿还是很看重其他人的意见。
第二日他们这些新科进士到礼部赴恩荣宴的候场期间他还积极询问每个人的想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想秀自己书法的有没有想负责采集信息的只要愿意参与人人都有机会一展所长!
要是他们不愿外泄个人资料,到时候他会和相熟的书坊商量一下保证印完他们这三百多份就毁版绝对不会随意泄露每个人的私人信息!
不过他们这一场场大试小试考过来如今也没啥不可告人的个人信息就是了。
只要金榜题名了谁不知道他们出身什么家庭?谁不知道上哪儿找他们?
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有名气、有人望反而是件好事!
众人都表示不必毁版,他们还想自己掏钱多买几本送给亲朋好友!
要是文哥儿想送给亲朋好友,他们甚至可以帮忙掏钱。毕竟文哥儿那些个亲朋好友就没几个是简单!
要是能到大佬面前露露脸刷刷存在感,说不准将来被大佬想起来了呢!
别看他们现在已经是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对整个大明官场来说他们也只是毫无经验的新丁。
家中本身有点底蕴的还好,那些真正从农户家考出来的可就真的是举目无依,只能老老实实等授官熬资历。
他们就不求文哥儿这种“大佬全是我老师”的待遇了,只求能给大佬们留个好印象,这样大佬们将来有什么用人的地方也能想起他们不是吗?
谁辛辛苦苦考出头会甘愿一辈子碌碌无为?
大伙的意见都很一致:这进士录随便印,不用照顾他们的隐私问题!
事无不可对人言,说的就是他们了!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们还想拿起大喇叭广而告之!
文哥儿见同年们都是这个想法,便欣然地与他们约好进士恩荣宴散场后再续一会,争取早早把这本《进士录》定稿找书坊下印。
要不然等到授官以后怕就要各分东西了。
除了一甲三人保送庶吉士、直升翰林院外,余下的进士以及同进士都要分拨到六部打杂或者地方各县当县令或县丞。
当县令或县丞一般也只能去下县,且下去了一般要干上三任,也就是九年任期结束后才能参加选调,前往更好的职位!
要是九年任满时不小心得罪了巡按御史或者吏部,那就再把你安排去别的差劲岗位继续熬……
当然,不仅县官这么考核,京官也是这么考核的,只要入了官场基本都得九年任满再转职(活没干好或得罪上头被贬谪的除外,想往上走不容易,往下走的时候随便滚滚就滚下去了)。
官路难行啊!
尤其是仅仅正八品的同进士,下放后只能当县丞之类的副手,而且一干就是将近十年,受不了这种煎熬弃官归乡的人可不少。
毕竟留在官场得每天勤勤恳恳打杂干活、卑躬屈膝上下打点,回到老家靠着身上的功名随随便便就能当个财主乡绅,换成是你你也更乐意选择回家享福!
兴许对这些人而言,今儿这场进士恩荣宴就是他们仕途上最风光的时刻了。
日后再重逢,他们说不准已经没资格再和现在这些进士同年们坐一桌。
不过这大喜的日子,大家都没想这么扫兴的事,而是怀揣着激动的心情领到属于自己的恩荣宴专用花簪上。
这花不是真花,而是彩绢做成的,颜色很是花里胡哨,花间缀着一块铜牌,上头铭刻着“恩荣宴”三个字。
读卷官和进士们戴的都是这个花。
文哥儿这个状元就特别一点了,他戴的花枝叶都是银制的,还插着几根翠羽,更为花里胡哨!
连花间的小牌都更有排面,是金灿灿的!
当然,不是纯金的,它的本质其实是银牌,只不过在外头镀了层薄薄的金,江湖人称“抹金银”!
更重要的是,这花没要求在吃过饭后还给礼部,进士们可以把它带回家留作纪念!
老朱家,就是这么大方!
文哥儿麻溜把状元专属花簪到头上,跟文徵明他们相互调整好彼此的簪花位置。
恩荣宴这样的重要场合,连簪花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可不能出岔子!
听说前两回科举朱祐樘都亲临恩荣宴,这回也不知会不会来。
有人忍不住凑过来跟文哥儿打听内部消息。
文哥儿哪里知道什么内部消息,他这几天忙得团团转,都没心思关注别的,更不可能去打探朱祐樘会不会出席。他说道:“我也不知道陛下的打算,不着急,一会就知道陛下来不来了。”
众人觉得是这个理,便也没有再多问。
这时候礼部官员过来指引新科进士入内。
等到新科进士按照定好的座次落座,负责主持这次恩荣宴的英国公张懋与内阁的丘濬等人领着同样簪着花的读卷官们先入场。
大家头上都带着翠叶绒花,再加上五品官以上的官袍都是大红色的,瞧着人人都花里胡哨,特别喜庆!
文哥儿起身携一众新科进士向丘濬这些官场前辈行礼。
两边一个是理应致仕的年纪,一个是远没到踏入官场的年纪,此时却意外地一同出现在这场进士恩荣宴上,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事的奇妙。
从丘濬献上《大学衍义补》被授予礼部尚书的职衔起,这算是他在弘治年间见证过的第三轮科举了。
可他抬眼看向位列新科进士最前方的文哥儿,心情莫名竟比自己金榜题名当天还要喜悦。
丘濬研究了一辈子经世之学,最希望能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诸多构想一个个付诸实践。
他不是王安石那样振臂高呼要大搞变法的人,却时常忧虑于自己看见的、发现的种种弊端,总是试图针对这些积弊已久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管皇帝采纳不采纳,反正他想说的都会说出来、想写的都会写出来。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寿数更是有限的。
哪怕丘濬是个永不服老、希望能捧着书一直读到躺进棺材的人,也得承认生老病死乃是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他总有一天会埋进土里化作一具无知无觉的白骨。
到那时候他的建言可能会被抛诸脑后,他的著作可能会被束之高阁,他所做的一切只会变成史书之中极不起眼的几句话,甚至被后人传为笑谈。
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毕竟世上没多少人有李太白苏子瞻那样仿佛生而有之的好才华,也没多少人有管仲商鞅那样恰逢明主的好际遇。
有时候哪怕你穷尽一生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也注定无法在这世间留下多深的痕迹。
哪怕你家财万贯、哪怕你学富五车、哪怕你儿孙满堂,兴许也没有人能把你的思想传延下去。
你终究会孤零零地把你这辈子最在意的东西带进棺材里。
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来去匆匆的一场空。
这时突然有个这样的后辈出现了——
他比你年轻好几十岁、比你更有锐气也更有勇气、比你更愿意也更有能力去做旁人做不了的事!
而你——恰好能在人生中最后的时光把你的所思所想所学统统教授给他,想着将来哪一天他也许可以替你去完成你此生未竟之事——
这难道不是世间最幸运的事?
都到进士恩荣宴上了,丘濬一点都没掩饰自己的高兴,少有地露出笑容让进士们落座,并向他们宣布一会朱祐樘要携太子朱厚照一同过来的消息。
文哥儿:?????
就说这两天忘了什么,原来是忘了还有个即将出栏——哦不,出阁读书的小太子。
朱祐樘应该不会这么不靠谱,真的让一个六岁小孩一个人住到那么大、那么远的慈庆宫去吧?
他们帝后夫妻俩难道不心疼孩子的吗?!
文哥儿不懂老朱家人的想法,也不懂朱厚照这只小猪崽子的想法。
难道是因为之前他经常忽悠朱厚照说“出阁读书后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震惊!
罪魁祸首竟是我自己!
幸好,状元获得的第一个官职是很固定的:翰林修撰。
这个职位只需要在翰林院看看书打打杂,顶多偶尔参与一下朝廷分配下来的大型修书项目(比如《宪庙实录》《大明本草》之类的)就成了。
具体可以参考他爹、他老师们过去几年的翰林生活!
这种闲得长毛的日子,他甚至可以一口气过个九年!
在这期间他和东宫一点关系都没有,小猪崽子应该由他爹这些左右春坊官员来烦恼!
毕竟左右春坊本来就负责太子的讲学以及上奏下启工作,属于东宫附属机构。
一切皆在他的计划之中!
怎么看都没有半点毛病!
文哥儿正在心里分析着,就听导驾官报出皇帝和太子到来的消息。
新科进士们自然又是齐齐来个山呼万岁。
朱祐樘免了众人的礼在上首落座,冷不丁发现边上的朱厚照已经不见了。
朱祐樘下意识地往文哥儿所在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朱厚照已经径直跑过去跟文哥儿说起话来。
文哥儿也是归位后才发现旁边咻地冒出个龙脑壳来。
太子的衣裳也是红通通的,活脱脱一个小红包。
令文哥儿回忆起小时候过年时的自己。
可惜这小红包现在正在气呼呼地数落他——
“你昨儿为什么不来见孤!”
“你考完了,都不来见孤!”
他父皇说读卷不好玩,传胪大典人又太多,说是回头再让文哥儿单独入宫玩。结果他乖乖等了好几天,根本没等到!
朱六岁愤愤说道:“孤等你那么久那么久了!”
文哥儿:?????
这个好像并没有约定过!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有点问题,不太确定,得再看看
*
注:
①官员考核:参考《明史》
【考功,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以赞尚书。凡内外官给由,三年初考,六年再考,并引请,九年通考,奏请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
…
大明底层官员,享受区区九年的基层服务期!
…
②状元和进士们簪花:参考《大明会典》
【花剪綵為之。其上有铜牌、鈒恩荣宴三字。惟状元所簪花、枝叶皆银、饰以翠羽、其牌用银抹金】
第323章
文哥儿瞧了眼气呼呼的朱厚照慢条斯理地跟朱厚照讲道理。
这事儿吧,一来他已经九岁了,又只是从六品的小官,不能再跟儿时一样随意出入宫闱的;二来他们此前并没有约定好考后见面他也没有接到入宫觐见的宣召是以他就算想进宫找他玩儿也没办法进去。
所以不是他不愿意,是他没有办法!
他也很无奈的!
他心里头也很怀念他们师徒二人一起玩耍的美好日子!
没错就是这样的他绝对没撒谎,更不会把小猪崽子给忘了!
文哥儿信誓旦旦地保证道:“若是早有约定,便是刀山火海臣也定当赴殿下的约。”
朱厚照听后便不生气了,认真记下文哥儿说的话。
他越琢磨越觉得这话听起来特别带劲当即豪气干云地跟文哥儿郑重保证:“孤也一样!刀山火海,定当赴约!”
文哥儿:“…………”
你堂堂一国太子,赴什么刀山火海,还是好好待在京师为建设美好大明做贡献吧!
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这小子不太对劲。
这小子以后不会是个特别难搞的皇帝吧?
考虑到朱厚照现在的年纪文哥儿觉得还可以再观察观察。
两小子凑一起嘀嘀咕咕了一会朱厚照便乖乖回他父皇身边坐下了看起来整个人都很快活。
朱祐樘挺好奇他们说了什么不过今儿的主角是新科进士们,他便没当场发问只是让人按部就班地走进士恩荣宴流程。
待到酒过三巡他领着朱厚照提前散场才有空和朱厚照聊起他刚才和文哥儿聊了什么。
朱厚照马上兴致勃勃地把“刀山火海定当赴约”学给他父皇听。
小孩子不知道外头的人说起漂亮话来一套一套的,只觉这话听起来很有气势。
而且朱厚照对他小先生总有种莫名的信心。
虽然他小先生平日里老爱偷懒,总是一副悠然自在的闲散模样,实际上该做的事没少做、该教他的学问也没少教!
不像有些人永远表现得尽心尽力,仿佛自己耗费了多少心力在上头,结果能做成的事却少之又少!
这些人如果不是假装努力,那就是能力问题了!
作为一个已经有两三年选拔人才(虽然仅限于东宫玩耍项目)经验的聪明太子,朱厚照认为他小先生之所以能偷懒,正好证明他小先生特别厉害!
别人偷不了懒是没本事!
他厉害的小先生说的话,必然不是客套话!
如果将来他身陷险地,这么多人之中最有可能来救他的肯定是他小先生无疑了!
至于他堂堂太子为什么会身陷险地,他也不晓得,反正他和他小先生是义薄云天的大明师徒就是了!
朱祐樘:“…………”
敢情这就是他一顿恩荣宴吃下来还莫名激动的原因。
小孩子的想法果然很难懂!
不过想想也是,世间有多少天真小儿听过刘关张的故事后能不爱呼朋唤友效仿桃园结义?
这种事本就是小娃娃最爱学的。
朱祐樘道:“你当真想好要出阁读书了?到那时可就不是你小先生教你读书那么轻松了,须得给你安排正经的讲学了。”
朱厚照拉着他父皇的袖子问:“不能让小先生来教吗?”
朱祐樘摇着头表示不行。
太子的启蒙可以由稳重老成的保母和内侍来教,自然也可以让文哥儿这位小神童来教。可是正经的东宫讲学不比别的,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