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孩子跑过去打开窗一看,就瞧见猫儿蹲坐在那里甩尾巴。
它虽然浑身是伤,看起来却精神得很,那黄澄澄的眼睛里仿佛写着类似于“你哭什么”“你好软弱”的嫌弃话。
小孩儿泪珠子又开始啪嗒啪嗒往下掉,难过地抽噎着说:“我养你好不好?”他哭得小鼻子一抽一抽的,噙着泪反反复复地问猫儿,“好不好?好不好呀?”
那天夜里,那只最不喜欢笼子的猫儿主动走进了小孩儿的家。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猫猫呜呜呜!
*
勤勉更新!
*
注:
国子监历事制度:参考论文《明代国子监研究》
第33章
陪伴这种事往往是相互的。
关于几岁前那些尘封的记忆,也随着猫猫的到来变得清晰起来。
小孩儿父母常年不在家,与祖父算是隔壁邻居,可自从祖母死后祖父便不让他过去只叫保姆每天把做好的饭送到他门口。
在很漫长的一段时光里小孩儿回到家面对的都是空荡荡的屋子。
直到有一天家里有了猫猫!
每天一想到回家,他就好高兴。
那是他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日子。
文哥儿早上醒来的时候往旁边一看昨晚他什么都没选,枕边还是有个小破福袋。他坐起来拆开一看,小破福袋里头装着的果不其然,里头还是样没啥用的东西。
物品介绍是这样的——
「这是一支使用过的铅笔
该铅笔平时频繁使用长度只剩下2。5厘米,上方橡皮完好,整体价值不算太高。
人类有句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铲屎官来说可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文哥儿:“…………”
猫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是比喻不是真的烂笔头!
比起前两次开出没用福袋的失望这次文哥儿觉得挺高兴的。
它可是猫猫诶!
不管给的是什么猫猫都超棒的!
文哥儿把烂笔头塞回小破福袋翻身下床偷偷把它塞进自己的专属抽屉里头。
他刷过牙吃过早饭,领着金生围炉读书。
火炉里的木炭烧得红扑扑的烤得他小脸蛋儿也红扑扑的瞧着便可爱极了。
事实上文哥儿记性不差很多书稍微读读就能大差不差地记下来。
他如今早起诵读主要是想练练口舌灵活度和发音准确度争取让自己口齿越来越清晰,这样和他祖父抬杠时才能吵赢!
为实现吵赢祖父的伟大目标勤勤恳恳努力!
最近赵氏已经出了月子,早上忙完便抱着小小的让姐儿坐在旁边听她哥哥晨读。
伴着小孩子稚气犹存的读书声,小小的宅子真有了点状元府邸的味道。
不过今天早上文哥儿的晨读活动很快就被王守仁夫妻俩的归来打断了。
心心念念的大孙子回来了,二老都高兴得很。等诸让的女儿诸芸作为新妇逐一拜见过长辈,当即就拉着两个小年轻嘘寒问暖。
文哥儿在旁边看着,哼哼唧唧地凑过去小小声提醒他祖父:“您嘴巴都要笑裂开了,一直咧到了耳朵根。瞧着真可怕,会吓坏嫂嫂的!”
王老爷子转头瞪他一眼。
这小子懂什么,他见到孙子孙媳还不能高兴吗?等长孙生下重孙,那他们家可就是四代同堂了。
诸芸应对完长辈的关切,才叫人给几个弟弟妹妹分见面礼。她是诸让的女儿,两家都是余姚人,她万万不能丢了诸家的脸,叫旁人觉得她们诸家的女孩儿不懂礼数。
文哥儿一听有礼物,非常积极地凑过去喊嫂嫂。
诸芸早听王守仁讲起过这个弟弟,笑着亲自将一把金灿灿的长命锁挂到他脖子上,那平安锁不大,戴在脖子上也不沉,不过做工精致得很,花纹非常漂亮,一看就价值不菲。
听王华讲,诸让可是江西省的省厅干部(江西布政使参议),看着见面礼就知道是个有实权的。要不然哪能出手就是四式四份金锁!
他哥,出息,傍到了富嫂嫂!
文哥儿伸手抓住新到手的金灿灿长命锁,给他哥投以三分夸赞七分羡慕的小眼神儿。
王·傍到富老婆·守仁对上弟弟亮闪闪的眼睛,瞧着他那抓着金子不放的小财迷模样,不知为什么又读懂了他那眼神的含义。
王守仁伸手把这个糟心弟弟捞了起来,随手掂了掂重量,震惊地发现这小崽子是实心的。
文哥儿瞧着不是胖乎乎的小孩儿,可是他吃得太欢,爱跑爱动,非常忠实地把吃进去的每一口热量都用来长身体了,身板儿比寻常小孩儿要结实不少。
可不就成实心的了吗?
王守仁道:“等你再大些,我教你骑射功夫。”
他给文哥儿讲了讲自己靠着丰富的游历(离家出走)经验、高超的骑射水平,在岁试上大绽异彩成功拿下岁贡生名额的事。这种考进国子监的方式,可能是眼下唯一不被歧视的了!
文哥儿一听,眼睛都亮了。他凑过去和王守仁做约定:“兄弟齐心,长安街,横着走!”
王守仁连连点头:“不错,有志气,咱就是要横着走!”
王华听见两儿子在那激动会师,脑壳已经开始隐隐作痛了。他板着脸教训王守仁:“你都成家了,不可再肆意胡闹。”
王守仁正一手抱着弟弟一手试着去捏他脸蛋,闻言很没诚意地点头回答:“知道了知道了。”
王华额头青筋直跳。
岑老太太刚吩咐人去备好王守仁爱吃的饭菜,见王华一副要继续训儿子的模样,当即开始拉偏架:“守仁一路风尘仆仆多辛苦?你这当爹的怎么一见面就教训人?”
王华道:“我还没来得及问来着,你小子一路上做什么去了?怎么快过年才回来?”
王守仁道:“早前我听岳丈来信说一斋先生如今在广信,正好我们从余姚乘船过去很方便,我就先去了广信一趟。”
这位一斋先生名为娄亮,乃是当代名家,已经快七十岁了,学问堪称当世一绝。王守仁过去诚恳了求教数日,感觉获益良多,归来路上都不胡来了,反而捧起了书用心研读。
只不过这状态能持续多久就不一定了,他本来就是看到什么都很感兴趣、瞧见什么都想捣鼓两下的性格。
王华听了此事,面色缓和下来。
王守仁是长子,自小又得祖父祖母偏爱,他这个当爹的也只能出来当个恶人,平日里多管教他一二。两个小年轻在路上走那么久,他哪能不问个清楚?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和和气气地吃了顿家宴,王守仁便领着诸芸去安顿下来。
文哥儿迈着小短腿跟进跟出,等王守仁把带回来的行礼都放妥了,才凑到王守仁身边提要求:“哥,去国子监!”
带上他!
王守仁本来还奇怪文哥儿怎么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跑,听到这儿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
王守仁道:“都快过年了,没事去国子监做什么?我过了年才去入学。”
没有人想在放假的时候去学校,绝对没有!
文哥儿不死心地怂恿:“熟悉熟悉!”他人不高,还没长到王守仁腰上的位置,直接就能伸手抱大腿,做起来毫无违和感。他眼巴巴地抬起头看向王守仁,“去看看,去看看。”
王守仁低头睨了自己腿上的小挂件一眼,抬手敲敲那毛茸茸的小脑壳:“便是去看看,也没有带你去的道理。”
他刚回京,还有好多朋友没来得及见,谁出门会带个两三岁的小娃娃啊?和同龄朋友们游玩唱和,不比哄娃娃好玩多了?
文哥儿见抱大腿不管用,气鼓鼓地走了。
诸芸见那小不点弟弟气呼呼地跑远,忍不住说道:“难得三弟有心想瞧瞧国子监,你怎地不带他去看看?”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足不出户的女孩儿,当年随父亲入京时她也被带出去逛过京师,知晓国子监离得不是太远。
瞧见文哥儿,诸芸便想起了家中几个弟弟妹妹。
若是自家弟弟妹妹这般央求,她是很难拒绝的。
王守仁道:“你不懂,小孩子不能惯着,一惯就会蹬鼻子上脸。”
王守仁这纯粹是经验之谈。
毕竟他自个儿就是这种人。
没毛病!
王守仁歇了一天,立刻写帖子给还在京师的朋友们,群发消息表示“爷回来了,出去浪啊”。
他在京师读过几年塾馆,由于爱逃课还能考高分,成功赢得了不少同龄人的崇拜,所以他的朋友遍地都是。
一听到来自王守仁的召唤,大伙立刻就出来为王守仁接风洗尘。
王华考虑到王守仁刚回到家,且马上又要过年了,也就没拘着他,由着他出去玩儿。
王守仁玩得越潇洒,文哥儿就越郁闷,旬休日下午去杨廷和家学棋时还闷闷不乐。
杨廷和得知个中情由,说道:“想去国子监有何难,一会我带你去就是了。”
杨慎在旁插嘴:“去!”
杨廷和转头揉了揉杨慎的脑袋,说道:“外面太冷了,等明年天气暖和了我再带你去。”
杨慎满一岁了,已经会开口说些简单词儿。杨廷和颇喜欢这个长子,闲下来教文哥儿下棋,也会把杨慎抱过来在旁边看着。
杨慎天生比旁的小孩聪明。
看人下棋这么闷的事换成寻常孩子早就坐不住了,可杨慎不一样,他总是乖乖坐在旁边,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左边瞧瞧右边看看,每次瞧见他爹吃棋还会满脸的欢欣鼓舞。
当初第一次被父子双打的文哥儿:“…………”
天才的儿子也是天才吗!
文哥儿总想偷偷捏他脸。
堂堂大才子,脸一定好捏!
听杨廷和要带自己去国子监,文哥儿高兴得很,不太确定地追问:“可以吗?真的可以吗?”
于是他从杨廷和那儿听到点往事。
原来杨廷和当年十二岁成了举人,也不是一口气考成进士的,他也曾经落第过。
按照惯例,落第举人也可以进国子监进修,悉心为二战国考做准备。
当初杨廷和就进了国子监。
当年的国子监丞黄明善很看好他,没过多久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如今黄明善已经是他的岳父、慎哥儿的外公了!
所以说,国子监是杨廷和的母校,还是包解决婚配问题的那种。
杨廷和想回去看看实在再简单不过。
文哥儿向来对这些大佬往事很感兴趣,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听听,他杨先生和他爹就是不一样,绝对不会和小孩子说“十二岁中举”、绝口不提中举后还落第过的事。
好的长辈,实事求是。
糟糕长辈,蓄意隐瞒!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爹你反省反省
文哥儿:指指点点
王华:抄起棍子。jpg
*
今晚一定努力二更!
第34章
最近没下雪天色特别晴朗,就是对小娃娃来说还是有点冷。考虑到小孩子受不得寒,杨廷和领着文哥儿出门,没带上小了一岁的杨慎。
至于为什么文哥儿年头出生就算是“大孩子”那当然是取决于他结实的小身板儿以及他天天在长安街转悠的劲头。
文哥儿很讲义气地对自己的小小同年杨慎说道:“别急等我去探探路好玩的话我以后带你们去玩儿。”
杨慎听文哥儿这么说,不能一起出门的郁闷一下子没了认真点头送他们出门。
既然杨慎不能带文哥儿想到了自己另一个小伙伴谢豆豆。他询问杨廷和:“能不能把豆哥儿也捎带上,要不然回头他又要埋怨出去玩不带他。”
两个人交了这么久的朋友,文哥儿也算了解谢豆了他这小伙伴看着没脾气,实际上特别在乎这些小事。
比如知道他早上开始晨读了自己在家里也晨读!
据谢豆自己讲的,他妹见他读得起劲,也经常搬过小板凳在他身边跟着读。
真就是他带金生,谢豆豆就带妹一点都不肯服输!
这倒不是什么缺点文哥儿最喜欢这种积极上进的人。只要自己身边这样的人多了以后还怕没有人(被他忽悠去)干活吗?
积极好啊上进好啊奋斗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以现在文哥儿要干点什么,总不忘捎带上谢豆争取来个共同进步获得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伙伴。
杨廷和对多带一个小孩儿没什么意见与文哥儿一同到了谢家门外让金生进去问问谢豆有没空去参观国子监。
谢豆很快被他爹谢迁带了出来。
原来谢迁正好在家,听金生来邀请,且还是杨廷和领着来的,便亲自带着谢豆出来。左右他在家也无事,不如带儿子出去走走。
谢豆本来乖乖跟在他爹身边,瞧见文哥儿后立刻蹬蹬蹬地跑过去,拉着文哥儿说起话来。
两个小的凑一起嘀嘀咕咕,两个大人也你来我往地聊了起来。等行过东长安门,杨廷和估摸着文哥儿走累了,伸手把他抱起来继续往国子监的方向走。
他们居住的时雍坊在皇城西下角,国子监在皇城东上角,等同于绕过半个皇城便到了,大人走上两刻钟也就到了。
文哥儿第二次出西长安街,一路好奇地左看右看,没一会就瞧见自己上次来灯市时见过的东华门。他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路标,和杨廷和他们分享起来:“看灯的地方!”
年初上元那会儿他们可是全都在的,他还围观了杨廷和跟丘濬下棋来着。
只是当时他只有谢迁一个老师,现在连杨廷和也是他老师啦!
名师环绕,全是大佬!
骄傲。jpg
杨廷和知道文哥儿记性好,闻言也不惊讶,点头说道:“是开灯市的地方没错。”
今儿比起上元灯市那会儿少了许多摊贩,不过依然繁荣热闹。
再往前一段路,文哥儿和谢豆还被抱着经过上回没逛过的估衣市。
所谓的估衣市就是转卖二手衣服的地方,各大当铺把旧衣服回收过来,支起摊子卖给小老百姓。
这地方不抱着小孩通过不行,沿街都是买衣服的,叫卖非常热情,且骗子非常多,价格看人报价。
据说他们讨价还价的专业手法是店家和顾客在袖子底下比划几下,不懂行的人会被热情的店家拉进去狠宰一通。
相反,你要是懂行的话就可以在这里淘到不少好东西。
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可不能放着小孩子自己走。
文哥儿看着估衣市内摆着的各式服饰,眼睛都快看花了。
明朝律法制定得非常详细,对于各个阶层的人该穿什么衣服都有详尽的规定。
可这难不倒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市面上依然涌现了各种款式、各种花色的衣裳,而且越到明朝中后期就越花里胡哨。
朝廷对许多违禁情况也渐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店家站在门口吆喝以及拉客的举动,也让文哥儿觉得怪亲切的,像极了后世卖衣服的街道或市场,走到哪都有人喊“帅哥来看看吗”“美女来看看吗”,实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信心的好去处。
越临近国子监,卖衣服的地方就越少,渐渐就变成了文房四宝、新书旧书一条街。这个路段的店家也清高了许多,都优哉游哉地坐在店里等顾客上门。
文哥儿也被杨廷和放下地自己走。
文哥儿处于看啥都觉得新鲜的时期,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不时还伸手往自己小荷包上摸了摸,琢磨回去时要不要顺便买点什么。
来都来了,不买可惜了!
一行人很快抵达国子监门口,谢迁和杨廷和没穿官袍,可他们浑身气度骗不了人,一看便知不是寻常人,门房很容易就把他们放了进去。
国子监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占地非常广阔,甚至还有自己的田地来供应日常饮食问题。这可是寸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