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哥儿表示他恐怕是史上第一位主动去尝牢饭的太子,以后必然是史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厚照尾巴立刻翘了起来。
他就是古往今来第一人没错了!
到饭后他们还真多了盘炒得香喷喷的河虾来送茶。
这次文哥儿到底是出来挨罚的,大伙也没想着写诗文感慨一番,要不然那就真的把佀御史得罪惨了。
人右都御史好歹也是都察院二把手,接下来左都御史闵圭不管是升迁还是致仕,他都很有机会去竞争一下一把手的位置。
你真要把这样的言官二把手得罪狠了,对你能有什么好处?
文哥儿自己是不怕弹劾的,可他想到戴铣他们还在都察院讨生活,不免就有些后知后觉地担忧起来:“宝之你们不会被为难吧?”
戴铣字宝之,文哥儿担心的就是他和顾潜了。
戴铣和顾潜闻言笑了笑。
戴铣说道:“既是要当言官,行事自然要坦坦荡荡。我们的交情算下来也有好几年了,难道表面上装作不往来,旁人就觉得我们真的不往来了?”
何况他是江西的,顾潜是江南的,都算是南方官员,从出身上便与佀钟凑不到一块,倒也没必要特意去讨好这位上官。
反正讨好也没用。
要是瞻前顾后总怕得罪人,何必考去都察院?
对于他们这些新晋御史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
真正的勇士连皇帝和首辅都敢正面开喷!
文哥儿听后觉得也对,只要他们不干什么坏事,休沐日出来聚个会也没得罪谁。
事实上就连运灰这事儿他也不是非来不可。
要知道按照《大明律》规定,一般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通常都是以赎刑为优先选项。不想挨打或者不想流徙,都可以选择给钱!
只有给不出钱银米粮的人才需要去受刑服役。
官员们也乐意让人赎刑,因为赎刑可以拿钱。
不少官员会把无力纳米纳银的百姓强行列入“有力”范围,非逼着人家掏钱不可,而百姓则是宁愿流放三年也死活不肯画押。
要知道地方官为了逼他们掏更多的钱,往往会把轻罪按重罪论处。
许多平民百姓只要一进衙门就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对他们来说还不如咬咬牙去边远地区服几年苦役。
所以说,家有余财的人基本是不用亲自去受苦的。
就算是被主审官判定为非挨打不可的罪名,也可以私底下花钱找人来代他们受刑。
除非是皇帝让人拉你出去廷杖,那就是当场下令当场执行,不给你留半点情面。
既然平时连挨打都能花钱赎免或者找人代替,他这种连明文都没有的小小处罚有人愿意来帮忙自然也不算什么大事。
文哥儿见戴铣他们都不甚在意,便也不再纠结他们在都察院会不会被领导穿小鞋。只不过他还是没组织大伙写诗文唱和,喝了会茶消了食便和其他人一起送朱厚照回宫去。
朱厚照玩得很尽兴,进宫门的时候还和文哥儿说很期待佀御史下次再把他俩一起弹劾了。
文哥儿听后只能在心里默默祝愿佀御史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可千万别被朱厚照这个太子给气死了。
不然这只小猪崽子可真得遗臭万年。
说不准还得带上他!
想想就愁人哟。
太子出宫去跟着王小状元运灰这件事百姓们可能不知道,身在朝中的文武百官还是听到了消息。
尤其有不少人撵自家子弟跟着出城帮忙,傍晚更是听家中的小辈说起自己跟太子一起运灰兼钓虾的事。
偏人太子还说得义正辞严,说佀御史的奏本里提到太子也不应该整天玩耍虚度光阴,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自愿跟着他小先生去灰石场挨罚。
太子有这样的觉悟,你能拦着吗?
你能说他不对吗?
根本不能的对吧!
这消息没过多久也传到了佀钟这位右都御史那儿。
佀钟只觉阵阵气血不断往上涌。
倘若太子真要是诚心诚意去受罚,倒也算是一段佳话。可这事情看起来怎么就那么不对味呢?
文哥儿这个连续气了佀钟这位右都御史好几回的人一点自觉都没有,送朱厚照回宫后又挥别唐寅等人溜达去丘家玩耍,跟丘濬说起今天的热闹。
真不是他主动喊人去砸场子的,而是大家都自愿来帮忙!
丘濬脸皮抖了抖,不知该如何评价文哥儿这份好人缘。他说道:“迟早你会被人弹劾结党。”
文哥儿听后便给丘濬来了首《沽美酒》,末了还表示你看看人张养浩都说官当大了的都没有好下场,哪天京师待不下去了咱就回老家畅游山水去!
丘濬绷着脸道:“你不行差踏错,怎么就要归隐田园去了?别学这等丧气的曲子。”
文哥儿便和丘濬分辨起来,说人家张养浩一点也不丧气,一辈子除了归隐那几年过了几天松快日子,剩下的几十年都在兢兢业业干活,元朝的第一届科举还是张养浩主持的!
丘濬还是打心里认为这种看到时局混乱就退隐的行为很不应当。
正是因为时局不好,有能力的人才更该坚持下去。若是连有能力去改变乱局的人都放弃了,剩下那些庸碌之辈能做什么?
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
他们知道整个天下早已礼崩乐坏,也很清楚“道之不行”,却还是执着地想去改变整个世道。
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而不是觉得“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就撒手不管了。
许多比谁都懂得趋利避害的“儒家子弟”都是打着孔孟名义乱来的坏东西罢了。
文哥儿见丘濬是真的不喜欢,便不再给他讲《沽美酒》的妙处了,改为和丘濬聊起最近有没有收到什么有意思的来信。
丘濬闻言瞥了他一眼,不满地说道:“你倒是轻松,把事情安排下去就撒手不管,倒是让我们天天忙活个没完!”
说是这么说,丘濬还是和文哥儿分享起自己最近收到的有意思的来信。
与此同时,朱厚照回东宫换上干净衣裳,便跑去张皇后那儿眉飞色舞地跟弟弟妹妹吹嘘自己力能扛鼎,不仅轻轻松松就把灰石都搬上车,还一口气推着车子把灰石运出好多里!
至于多少里,他也没仔细数,反正就是老远老远!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他还朝朱小二他们亮出自己被磨得红红的手:“看看,这就是证据!”
朱祐樘:“…………”
张皇后:“…………”
好家伙,居然真有人敢让你干活啊!
而且你这语气听起来怎么这么骄傲?
作者有话说:
猪崽:为什么不能骄傲!
猪崽:猪猪骄傲。jpg
*
更新!熬夜一晚,果然不能早起
明天一定早!(信誓旦旦
*
注:
①赎刑相关介绍:参考论文《明代赎刑的运作》
连刑罚都能捞钱,当官的真是生财有道啊(bushi
…
②“知其不可而为之”“道之不行”“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出自《论语》
第一句的对话其实挺帅的(?):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子路早上出城,守门的问他:“你从哪里来?”
子路说:“我师从孔氏。”
守门的说:“是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吗?”
…
有种儒侠的味道!
…
后面两句就比较丧了,这段差不多快到《论语》的终章了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理想逐渐破灭,只能当个莫得梦想的疲惫打工人(?)
孔子这时候说话已经是这个语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少有的丧里丧气的孔子!
…
③其实佀钟也不是坏人啦,他晚年看朝政混乱财政空虚也提了不少建议,结果凡是无关痛痒的皇帝都说好好好,凡是关于宦官、外戚这些得宠人士的建议都被搁置,亲儿子还被人抓住受贿把柄。他把儿子逐出家门后也心灰意冷辞官回老家去了
反正不能骂的御前红人他全都骂过(?
等刘瑾当权后还因为他试图搞过宦官秋后算账,不过他待遇比马文升好一点,马文升是被追到家里革职,他只是被克扣养老金而已(bushi
第417章
朱厚照这份骄傲也感染了弟弟妹妹。
朱秀荣很给面子地“哇”了一声朱小二也拉着他的手看来看去,惊叹不已地说道:“皇兄厉害!”他说完又很遗憾地嘀咕,“我也想去,皇兄下次带我去!”
朱秀荣抿了抿唇知道自己不可能出去很乖巧地没有开口。
饶是朱小二是个男孩子说出这种话还是让朱祐樘颇为头疼。
难道被御史骂还是好事不成?这小子说什么下次带他一起去?!
朱厚照是个很靠谱的长兄,一脸严肃地说道:“你不能去你还太小了搬不动那么大的灰石也推不动那么大的车子,要像我这么大才干得了这活儿!”
张皇后被他的话逗得哭笑不得,你这小身板儿也没多大好吗?
张皇后道:“你真的干了一天的活?小心明天手臂发酸。”
朱厚照道:“才不会!孤平时也天天锻炼!”
他朱厚照,可是从三岁起就会夯土筑墙的骄傲!
朱小二听得更羡慕了,凑在朱厚照边上问:“夯土是什么?”
朱秀荣也凑到朱厚照另一边积极发问:“怎么夯土筑墙呀?”
朱厚照本来说想带他们去东宫玩儿,见天色不早了,今天又着实玩累了所以只能说道:“我明儿再带你们玩。”他说完便又给他们分享起自己下午钓虾的事想要钓到大虾得先挖到胖胖的蚯蚓他跟着小先生随便翻找了一下就找到啦!
听小先生说蚯蚓就算断成两截也能活所以他还特意放生了一截!
以后有机会再去那边钓虾的话,说不定还能遇到它的蚓子蚓孙。
多么仁慈!
朱祐樘:“…………”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蚓子蚓孙是什么鬼?!
你把人掐成两半还想着祸害别人子孙居然还敢说自己仁慈?!
朱厚照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对还神采飞扬地跟朱小二他们吹嘘起自己这次城郊之行仿佛到了城外不管玩什么都很有意思。
朱祐樘这个已经成年的皇帝听了都莫名有些向往。
可惜他就算是出了城基本也是一群大臣围着他说些场面话,要说玩得舒心的大抵也只有小神童提议让他们去皇庄验收土豆的那一次。
朱祐樘思及此,不由转头问朱厚照:“你那天送来的玉米在皇庄里也有种吗?”
那天东宫送来几根煮熟的玉米,说是朱厚照亲自种出来的,他和张皇后都尝了尝,觉得滋味很不错。
居然不用调料,只需要水煮出来就这般甘甜,着实让人意外!
听文哥儿的说法,这玩意还是引发这次弹劾风波的罪魁祸首。
本来朱祐樘只是觉得好吃,若是能推广自然是想办法推广开去的好。不过听朱厚照讲了半天出城玩的事,他也有些意动,想找机会出去走一趟。
朱厚照多聪明一娃儿,一听朱祐樘的语气就知道他的想法,积极地游说起来:“对的,种在东宫另一个皇庄里,没有对外开放的。如今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听小先生说皇庄那边大多选来留种,全都留在地里还没掰!”
朱厚照还给朱祐樘介绍了一下,说他小先生给他讲过了,他们吃的每一粒玉米都能当种子,一根玉米棒子就能种出好多来,只需要培育个三五年就可以跟辣椒一样推广到各地大规模种植,可棒了!
朱祐樘听朱厚照讲完,更觉文哥儿的说法完全没问题,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别人可能没见过玉米,他们可是见过的,一根玉米上有两三百粒,哪怕只有比较饱满的那些适合留种,那也能种出一两百株!
朱祐樘道:“那我与刘学士他们商量商量,改日带你们去皇庄上去看看。”
朱厚照便把自己挪给文哥儿种玉米的皇庄告诉朱祐樘。
因着玉米是他们还在试种的东西,所以没有种到对外开放的那个皇庄里,而且路离得有点远,省得被旁人破坏了去。不过那边离文哥儿最初租地种的石子坳倒是挺近的,平时经常相互照应。
这皇庄早就划归东宫名下,是以朱厚照处置时都没怎么跟他父皇商量,直接大手一挥就划拉给了文哥儿去捣鼓。
底下的人早就对那个开放式的皇庄艳羡不已,平时做事都十分积极,就想着自己以后也能变成个客似云来的聚宝盆。
别看他们说是皇庄,实际上油水并不多,好东西都要往宫里送。光是种地能有什么前程?要是能入了太子和陛下他们的眼,对他们来说才是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朱祐樘听后点着头说道:“要是能去,我带你们一起。”
朱秀荣小心翼翼地在旁边问道:“我也能一起吗?”
朱祐樘只这么一个女儿,心里头自是要偏爱几分。他闻言沉吟片刻,揉着朱秀荣的脑袋笑道:“对,你也一起。”
一家人商量好了,第二天朱祐樘便和刘健商量这件事。
刘健那天在朝会上也听文哥儿说了玉米的事,只是他没有亲眼见过,所以对这东西还是有点疑虑。好在有土豆和辣椒的先例在前,他对文哥儿挖掘好吃新作物的能力也有几分信心。
甭管他到底是从哪个犄角旮旯发现这些作物的,土豆确实高产又好吃,不管是切丝还是切片口感都相当不错!
刘健道:“陛下心系百姓,去走一趟自无不可。”
刘健都同意了,李东阳和谢迁也没有反对的理由。毕竟刚有人骂过文哥儿,起因还正好是这个玉米,不得趁此机会去看看文哥儿被骂得值不值?
李东阳笑道:“到时须得把佀御史喊上。”
刘健无奈地看了李东阳一眼,觉得自己最没法接受的就是李东阳这促狭性格。人不就是弹劾你学生吗?你用得着特意点人家名吗?
偏偏朱祐樘觉得很有道理,笑着把拟定随行名单的事交给李东阳。
李东阳欣然接受这活儿。
等到三人退出殿外,刘健不免说了李东阳和谢迁两句,让他们不要太维护文哥儿,太护着小孩儿迟早要护出事。你们自己舍不得骂,有人帮忙骂你们还不乐意了是吗?
谢迁虚心受教:“您说得对。”
李东阳乐道:“你哪里舍不得骂那小子了,那小子谁都不怕,就是在遇上你的时候跟个鹌鹑似的。”在他看来谢迁也没对文哥儿多凶,也不知是不是小孩子感知特别敏锐,一下子就看透谢迁这家伙的本质!
谢迁道:“可能四个老师里头只有我是常年给他安排功课的吧。”
李东阳摸了摸鼻头,没接这个话。
说得也对,他们这四个老师之中,杨廷和教围棋、吴宽教书法就不说了,他这个教文哥儿写文章的也是想起来了就给安排个题目,没想起来就撒手不管,怪不得这小子最怕谢迁。
李东阳这么一琢磨,中午就让人去把文哥儿喊来内阁蹭饭,顺便给他布置了几个作文题,让他即便已经入仕也应该时刻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诗文水平,平日里须得多跟邵宝他们这些同门师弟切磋切磋!
你还小,你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不能辜负长辈们对你的期望啊。
文哥儿:?????
最怕老师突然关心!
文哥儿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糊里糊涂地拿着他三先生给的作文题走了。
李东阳看着他那迷茫的小背影直乐,倚着谢迁的肩笑呵呵地道:“难怪你喜欢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