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308章

戏明-第308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东阳平时就是诗瘾特别大的人哪里会怕作诗?他马上微笑着对朱祐樘说道:“臣认为应该由臣依题写一首,再由文哥儿和一首,才算对得起我们合力钓上来的这么一尾大鱼!还请陛下为我们出题。”
  文哥儿:!!!!!
  怎么会有这么坏的老师!!!
  见文哥儿一脸不敢置信地睁大眼,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文哥儿和李东阳这对师徒在,这次钓鱼宴就真的是娱乐活动了,平日里埋首案牍的疲惫仿佛也随之烟消云散。
  不知是不是今天的鱼虾特别给面子,他们一行人的收获还真不少。
  到了用午饭的点,大伙都尝上了玉米这种新鲜吃食——每个人都分到了几串按粒算的烤玉米串。案头还摆上几根剩下一两排籽粒的玉米棒子方便大家近距离观察,充分了解自己吃的玉米串是从哪里剥下来的!
  玉米的吃法其实很多,新鲜玉米适合直接煮了吃,什么都不用放就很鲜甜或香糯;要是想存放久一点,那就晒干磨成玉米糁子,早晚抓上几把熬粥,好吃又管饱。
  算得上是方便好吃且还耐储存的主粮了。
  众人吃着自己钓上来的河鲜,又尝了尝混在烤肉之中的玉米串,都若有所思地看着眼前的玉米棒子。
  这东西真那么好种又好吃,以前怎么没见过?
  难道这些好吃的见了王小神童这么个伯乐,统统都自己蹦出来给他尝鲜?不过不管这土豆玉米是王小神童从哪儿找来的,他们看到的这片玉米地都是真实存在的,倘若当真能推广开去那确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要是他们家乡也能种上这样的好东西,岂不是能惠及乡里?
  读书人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名声,回到自己家乡后更是要积极展现自己的实力,好叫乡里人能高看自己家一眼。这么多人回乡以后会开班授课,可不就是想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吗?
  不少人都开始琢磨起能不能把玉米弄回家乡去种。
  要是自己能引种成功,乡里人不得世世代代都记着自己的好处?等将来他们致仕了或者不在了,子孙后代也不至于没人帮扶没人看顾。
  有了这样的想法,众人便不觉得皇庄烤的这玉米串抠抠搜搜了。
  每颗玉米粒可都能长出一株玉米!
  今天每个人多吃一口,明年就少了好几株可以留种的宝贝,真是太可惜了!
  陛下就不该带这么多人过来!
  朱祐樘也是到皇庄走了一遭,才有了点大明真的多了种高产主粮的真实感。他一向是个性格温吞的人,登基时有想过要当一代明君,真正做起来时却又时常觉得有心无力。
  如今看着皇庄里高高的玉米杆,忽地就生出了难得的雄心壮志来。
  只要他肯励精图治、消除积弊,何愁做不到他皇儿儿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国库满满,兵马壮壮”?他将来必然能留给他皇儿一个强盛又安稳的大明。
  事在人为!
  饭后没有集体活动安排,朱小二就去把他姐和其他随行的孩子都喊了出来,一群小萝卜头跟着朱厚照和文哥儿两个大孩子到处撒野。
  文哥儿带小孩的一大特点就是,从来不看他们年纪小不小,该欺负的时候永远欺负得不亦乐乎。
  一点都不记得他刚埋怨过李东阳整天迫害学生!
  下午一行人便该踏上回程了,头一次出宫玩这么久的朱小二很有点不舍,差点就要滚到地上撒泼打滚说不要回宫。
  还是朱厚照恐吓他说再闹下去以后肯定没机会出来了,他才依依不舍地坐到车上踏上回程。
  文哥儿趁着众人正在登车,骑着马绕到后面关心了一下被邀来给张皇后作陪的准岳母徐氏以及他的小未婚妻。
  女眷这边也听闻了他今天被李东阳逮着作诗的事,瞧见文哥儿还是一如既往的生龙活虎,徐氏也放下心来。她笑着说道:“我们玩得很尽兴,你不用挂心。”
  文哥儿见她们这边确实无事,便也没多逗留,打马回到东宫的随行队伍中去。
  他才刚骑着他家王小红归位,就瞧见朱小二趴在车窗边探头出来追问:“小先生,你去哪儿了?”
  同在东宫车架上的朱厚照和朱秀荣闻言也齐齐转头看了过来。
  文哥儿看着那颗伸出车外来的虎脑壳,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把它给推了回去,告诫道:“不能这样乘车,万一周围有树杈或者别的东西把你给划伤了怎么办?”
  朱小二连连点头,又锲而不舍地追问:“小先生刚才去哪了?”
  文哥儿随口敷衍:“我去取我的马。”
  朱小二嚷嚷:“我都瞧见了,你去找后面那辆马车里的人说话!”
  文哥儿:“…………”
  都瞧见了你还问个没完,你小子怎么回事?!
  这些小破孩果然还是乖巧听话的时候才最可爱。
  文哥儿微微一笑:“我去问候一下师母有什么问题吗?”
  朱小二哼唧一声,表示自己根本不信文哥儿的话。
  文哥儿便给他出了道鸡兔同笼题,问他这一笼鸡和兔子可以做几只麻辣兔头?可以做几只泡椒鸡爪?
  朱小二:?????
  “兔头和鸡爪也能吃吗?”
  朱小二一脸茫然。
  这些头头爪爪的,尚膳监根本不会端上来给他们吃。
  文哥儿道:“不仅能吃,吃起来还特别带劲,你们要是能答出来的话下次我做给你们尝尝。”
  两个年纪小的开始冥思苦想,认真研究到底有几只兔头几只鸡爪。
  朱厚照也不动声色地开始心算,没一会便抢先表示一共可以做十二只麻辣兔头!
  朱小二姐弟俩压根不知道怎么解题,闻言不由围着他哥追问:“怎么算的?怎么算出来的?”
  文哥儿优哉游哉地哼着曲儿听朱厚照给他弟弟妹妹讲解鸡兔同笼问题。
  等朱厚照十分骄傲地讲完,文哥儿又慢悠悠地给他们扔出第二道题。
  朱厚照这个当哥哥的就这么一路做题讲题到宫门口。
  朱厚照总感觉自己被忽悠了。
  他小先生是不是在拿算术题打发他们?!
  文哥儿一行人送御驾到宫门口便各自归家去。
  朱厚照回城路上被文哥儿塞了一脑子乱七八糟的题,暗搓搓跟弟弟妹妹商量了一会,决定一起去祸害其他人。
  比如他们父皇!
  父皇,你知道麻辣兔头吗?
  朱祐樘:?????
  一听这题的问法就知道是谁出的。
  突然真切地感受到小神童的报复心有多强。
  这是在记恨他们早上让他写了那么多诗吧?
  经过一番父慈子孝的交流,朱祐樘觉得小神童给东宫做麻辣兔头和泡椒鸡爪的时候必须算上他一份。
  文哥儿压根不知道朱厚照这么会活学活用,他回去给家里人报了个平安,瞧着天色还早,又跑去找老丘控诉李东阳的恶劣行径。
  他王小文从未见过这么恶劣的老师!
  一开始逮着他让他写诗就算了,后面他好心好意打好窝让他们轻松钓上大鱼,他们居然还让他和诗!说是他们钓到的每一条鱼都有他出的一份力,所以他们每个人写诗他都要和诗一首!
  那么多人,那么多鱼!
  他统统都要和诗!!!
  令人发指!
  简直令人发指!
  下次他坚决不跟他们一起搞集体活动!
  他只是个六品的翰林修撰罢了,根本没资格跟他们坐到一起的!
  丘濬听完整件事情的经过,木着一张脸指出问题所在:首先,他如果不弄虚作假就不会被逮了现行;其次,他如果不去报复自己老师,他们就没理由让他和诗。
  简而言之,他纯属自作自受!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作者有话说:
  文崽:可恶!可恶!
  文崽:我不是你最疼爱的崽了!
  *
  今天早早地更新啦!
  看起来有机会二更!
  *
  注:
  ①经典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
  麻辣兔头和泡椒鸡爪都好吃!


第420章 
  泡椒这玩意明朝自然还没有。不过对于万物皆可装进泡菜坛子的劳动人民来说,既然萝卜、芹菜、蒜头、黄瓜、竹笋等等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都能塞进去,多往里头塞点辣椒也不是什么难事。
  文哥儿家里就泡着一坛子,平时做菜取一点来用只要不直接把泡椒都给嚼了便不会太辣就算是不太能吃辣的人也能尝几口过过嘴瘾。
  既然跟朱厚照他们提起了泡椒鸡爪文哥儿出了丘家便去寻相熟的店家,托对方帮忙留点鸡爪给他自己明天一早让人来取。
  鸡爪的食用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就曾经这么举例“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会像齐王吃鸡那样要吃上几千只鸡爪才满足!
  看看,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沉迷鸡爪到《吕氏春秋》拿来当典型例子!
  后世有些读书人酷爱阅读古籍累积写作素材,从中摘录出许多自己十分欣赏的好词好句好段分门别类归纳起来整理成集,便会把这样的文集叫做《鸡跖集》。
  文哥儿有次看到本《鸡跖集》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准备自己回头也搞一本像他这样的善学者就应该啃数千只鸡爪!
  泡椒鸡爪和柠檬鸡爪都清爽可口蒜香鸡爪也挺不错哧溜!
  至于人家齐王吃的其实是鸡爪中间那块“掌中宝”那就不用多提了反正都是鸡脚的一部分,何必分得太清楚!
  文哥儿麻溜揣了堆材料回家叮嘱他们家掌厨老何明儿去取鸡爪帮忙卤一下!
  老何欣然答应并问要不要脱骨。
  文哥儿便让他一半脱一半不脱因为有些人喜欢自己啃的口感,有些人喜欢入口即化的口感,得做好两手准备。
  “好勒!”
  老何欣然应下。他还给文哥儿感慨了一番,说若是在广东还有一种口味辛辣的沙姜,特别适合拿来卤鸡爪,可惜京师好像没有。
  文哥儿道:“等我以后去了广东,一定找来尝尝看!”
  老何道:“离得那么远,光是过去兴许就得走两三个月,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
  文哥儿年纪到底还不大,对许多事总有着莫名其妙的信心,比如觉得自己总有一天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怎么玩耍就怎么玩耍,天底下所有快活事他将来都能尽情享用。他和老何讨论半天,决定做泡椒鸡爪和柠檬鸡爪两种口味,争取让大伙都能尝尝。
  老何忙碌了两日,可算是帮文哥儿把鸡爪全卤好了。
  文哥儿拿给亲朋好友尝了尝,又揣了点去东宫给朱厚照和他两个弟弟妹妹啃一啃,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虽然爱偷懒摸鱼,却从来不会对小孩子食言。
  朱厚照他们本来有点挣扎,觉得啃鸡爪很是不雅,还是文哥儿给他们引经据典一番,告诉他们这是一盘承载了千年文化的鸡爪,他们才毅然拿起来开啃。
  傍晚朱祐樘这个当爹的自然又被三个孩子科普了一番,说鸡爪这一美味有千年文化传统,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吕氏春秋》的时候都号召大伙搞学问要像齐王啃鸡爪一样爱得深沉!
  朱祐樘忍不住纠正道:“鸡跖指的是鸡脚掌。”
  人家齐王要是拿着几千只鸡爪啃,指不定一辈子都耗在上头了!
  朱小二疑惑地道:“鸡脚掌和鸡爪有什么不同?”
  朱祐樘一琢磨,好像确实没什么不同,区别只在于是一整只啃还是只取鸡脚掌上一小块鲜美弹牙的肉。
  朱祐樘便没再纠正,还在三个孩子期待的目光中……啃起了柠檬鸡爪。
  他不习惯吃辣,这酸香可口的口味倒是挺对他胃口。
  至少开胃效果很不错。
  张皇后本来想坚定拒绝的,可瞧见三个孩子热情地捧到自己面前,而朱祐樘这个尝过鲜的人又满口夸赞,便也拿了一块无骨鸡爪试试看。
  这一试便觉得自己错过了这不起眼的食材许多年!
  原来这东西简单地卤一卤,居然也有种让人吃上瘾的感觉,回头可以让尚膳监试着做一做。
  如今宫中人员简单,她平日里也就只需要操心一下几个孩子的事以及供好太后和太皇太后两尊大佛,旁的便没什么需要烦恼了,倒是挺适合放一盘这样的吃食在手边打发时间。
  朱厚照见帝后二人都吃了自己带来孝敬他们的鸡爪,麻溜掏出自己这几天精心准备的紫禁城防火救灾安全演练方案给他父皇看,准备趁着这一温馨时刻说服他父皇答应让他搞一次演习。
  朱祐樘听着朱厚照把演练的意义讲得头头是道,也觉得这是一件颇为重要的事。只不过他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一句:“这事是你小先生让你做的?”
  朱厚照道:“小先生只是给我讲了讲大概的演练办法,别的都是我自己写的!”
  他又把自己和文哥儿关于御史的讨论讲给朱祐樘听,说他小先生不仅不气那个佀御史弹劾他,还觉得佀御史这种防微杜渐的想法很好。
  小先生还说,防微杜渐是很难的,光是想要说服别人相信可能会发生那样的事就很难,更别提让别人真正把你的劝诫听进去!
  接着才提了安全演练的事让他自己去试试看。
  哪怕是东宫牵头组织一次防火救灾安全演练,又有多少人打心里愿意配合演习、尽心尽力把各项安排落实到位?
  朱祐樘道:“既然是这样,我便不出面了,你亲自去找人商量这件事。你手头人手不多,我派锦衣卫帮你私下观察各方反应,你只管做好你的安排就是了。”
  朱厚照听他父皇应下此事,自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瞧见他那兴奋劲,朱祐樘不免拿过他写的方案认真读了一遍,给他提了许多修改建议,免得他真正实施时弄得一团糟。
  朱厚照一想到自己马上要亲自“排兵布阵”了,自然什么建议都愿意听,积极地记下了朱祐樘所有提议,屁颠屁颠跑回东宫召集底下那群臭皮匠一起来修改计划。
  转眼到了九月中旬,马上就该是朱厚照的千秋节了,朱厚照本来想在自己生辰那天搞安全演练,可惜宫中几位长辈一致反对,他只能找钦天监官员拟了个适合的日子。
  这种没有灾异也要创造灾异来演练的离奇想法,钦天监官员着实有些琢磨不透。
  他们私底下和其他朝臣一讨论,其他朝臣也不晓得东宫这次的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只不过这事儿又不费钱又不折腾百姓,大伙也就当不知道。
  钦天监选出来的“吉日”当天,朱厚照邀文哥儿到东宫一起观摩这次动员了整个紫禁内城的演练。
  紫禁城的防火措施还是很到位的,一处宫殿的火势很难蔓延到另一处宫殿,所以朱厚照的演练方案是随机设置“火点”,划分好谁走什么路线扑灭火源、谁走什么路线去护送太后她们撤离到安全地带。
  因为着火点是不确定的,所以所有人都得在自己住处或者值守的地方待着,听到着火信号后飞快按路线行动,争取第一时间扑灭火势、安全撤离。
  到得慢了,算你阵亡!
  朱厚照得意洋洋地跟文哥儿夸耀起自己的计划有多顺利来:“你说别人很难把话听进去,可孤只是那么一说父皇就答应了,底下的人也都很配合!”
  文哥儿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被打脸,还笑眯眯地说道:“殿下是我们大明的太子,别人自然听殿下的。”
  朱厚照不服气地道:“是孤说得有道理,安排得也很合理,他们才愿意听!”
  文哥儿“哦”地应了一声,倚着椅背捧起手边的茶慢条斯理地喝了起来,一副“对对对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