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江南这边的《新报》发行稍微落后于京师,徐经这次是加班加点让人加印才能赶在端午当天上架开卖。
报纸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江南这边也涌现了一些私人报刊,这些报刊上的时事议论文章相对比较少,更多的是连载小说话本。民间报社的兴起并没有取代《新报》的地位,手头有余钱的人都是必订《新报》、选订其他报刊。
毕竟江南一带需要从《新报》上获得可靠消息的人可不少。
与其自己去甄别那些不知真假的小道消息,还不如每旬读一读《新报》来得方便。
今天一早,新一期的《新报》就跟着报童与书船传遍江南的千家万户,想来许多读书人现在已经读过了。
便是年轻人自己还没看报,碰上如此佳节肯定也会被家中长辈拎去耳提面命一番。
想想那个场景,徐经就觉得他们这次简直是把江南所有纨绔子弟都得罪了个遍。
恰逢端午佳节,晚上必然有灯船可看。看完灯船都那么晚了,夜宿秦淮河畔很合理吧?都已经夜宿秦淮河畔了,发生点风流艳事很正常吧?所以江南大半纨绔子弟都准备好了最骚包的锦衣华服,准备去秦淮河畔浪上一整晚。
还有那些个兜里没什么钱的穷书生,这天晚上必然也会穿得人模狗样,揣上自己写的应景诗文前去寻觅适合赠送的佳人。他们没有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爱啊!
如此良辰如此夜,你沦落风尘,我怀才不遇,不是恰好可以当一对相互温暖的露水夫妻吗?
而随着新一期《新报》的刊行,每一位有这种计划的年轻人今天都注定要遭遇重创!
徐经觉得吧,他们可能会因为这期《新报》成为众矢之的,说不准还会有人来他们报社砸臭鸡蛋和烂菜叶!
文哥儿拥有丰富的祸害纨绔子弟的经验,完全不在意这点仇恨值。他老神在在地说道:“不必担心,他们也没空来找我们茬,毕竟在那之前他们的腿应该已经被家中长辈打断了。”
要知道京师那么多纨绔子弟看到他都是绕着走的,他想找几个来祸害一下人家都摆出“莫挨老子”“你这该死的别人家的孩子离我远点”的态度。
神童的寂寞谁人能懂!
徐经见文哥儿这个被太子署了名的人完全不在意,便也放下心来,继续认认真真跟着文哥儿腌肉。
早早过来聚众包粽子的人都是幸运儿,他们这些人都来得足够早,没有第一时间受到新一期《新报》的冲击。
相比之下,许多江南的年轻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哪怕他们自己不看报,也被看到那篇性健康教育讲章的长辈们拎过去拜读。
凶狠点的长辈甚至还让他们抄写并临摹上头的花柳病图鉴。
叫你不好好读书,叫你出去寻花问柳,都给我好好读一读王小状元这篇文章!
钱福对文哥儿组织的包粽子活动毫无兴趣,这几天他都歇在秦淮河畔,每天有朋友和美人陪着喝酒,日子过得好不滋润。
可惜这份快活只持续到新一期的《新报》送到他手上。
钱福睡到日上三竿,洗漱过后开始懒洋洋地翻看报纸。一开始他觉得上头都是他不甚感兴趣的时政新闻,还在心里嘀咕“这报纸可真是越办越差了”,等看到太子和文哥儿共同署名的那篇文章后他一激灵,昨晚的酒全醒了。
什么玩意?
这是什么玩意?
为什么还带图的?
一翻面冷不丁看到这玩意,简直是五雷轰顶!
要知道那些真正得了“脏病”的人寻医问药时都是遮遮掩掩的,根本不敢让旁人知晓,寻常人自然不知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谁敢把这种玩意整成图鉴广而告之!
钱福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不见,只觉秦淮河畔这个温柔乡都不那么诱人了。
王十六啊王十六,你一天到晚写的都是什么玩意?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你自个儿知道就得了,居然还把这些事全都教给太子!
他们这位太子也是个奇人,听了这种玩意后竟把它投稿到《新报》上!
你们师徒俩真是害人不浅!
作者有话说:
王·纨绔克星·小文:这一刻,我胸前的红领巾分外鲜艳!
*
今天的更新依然肥美!
突然发现今天是444章,奇妙的叠数增加了!第一次写到这么多章诶,新鲜的体验也增加了!
以前就讲过啦,这个系列应该都会更偏重亲朋师友君臣等等各方面的感情,谁的戏份多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是爱情,像老丘戏份就曾经离奇增加!明明开文之前我都不认识老丘!(振振有词
*
注:
①不怕水中鱼,只怕岸上猪;猪过水,见糠止:出自杨慎整理的《古今风谣》
谐音梗怪可爱的hhh
猪崽:你礼貌吗?!
第445章
奇人朱厚照这时候正在包粽子他跟着文哥儿参与过很多次新社聚会,已经充分锻炼过动手能力,包个粽子完全不在话下。他也很好奇各种粽子的包法,屁颠屁颠跟着文哥儿从这桌包到那桌听着新社成员们介绍自家的特色粽子。
得知粽子居然还能塞咸蛋黄朱厚照大为震惊感觉从小到大的认知都被颠覆了。
怎会如此!
文哥儿从小就爱挂着一串粽子跑遍整个长安街,挨个跟人家换粽子吃吃过的粽子类型不知凡几甜粽咸粽他都接受良好,自然不像朱厚照这样每年都只吃尚膳监提供指定口味的粽子。
见朱厚照一脸抗拒地看着正在包的咸蛋黄肉粽,文哥儿笑道:“粽子咸甜皆宜你多吃几种就会发现它们各有妙处了。”
他还给朱厚照讲了讲古时的特色粽子,比如欧阳修就曾经写诗说“彩索盘中结杨梅粽里红”,苏轼也表示“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没错粽子里有杨梅!
听说这种粽子南北朝时期就很流行了大年三十都要吃大冬天都不忘包杨梅粽呐!估摸着那会儿用的是腌杨梅。
现在他们就没这个烦恼了正好碰上梅子熟红的好时节可以叫人去买些鲜杨梅回来试试看,品尝一下宋朝人吃的粽子是什么滋味!
朱厚照:?????
什么?
粽子里还有杨梅?
朱厚照不懂朱厚照大受震撼。
正在包咸蛋黄肉粽的新社成员大受震撼主要他们也不是人人都通读《文忠集》《东坡集》的便是读了也不会像文哥儿这样专门记住里头都吃了啥。这等闻所未闻的口味便是盛产杨梅的江南地区也很少见!
有了文哥儿介绍的古法异端口味,朱厚照顿时觉得咸蛋黄肉粽也不那么难接受了。
也不知这欧阳修和苏轼是不是真的吃这奇奇怪怪的杨梅粽,如果是的话那只能说——
不愧是苏东坡啊!
到了中午,南京诸官拿到了按惯例发放的端午福利,包括夏扇、五彩寿似缕以及粽子。今年南京光禄寺特地声明,这次分发的粽子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太子殿下组织新社成员包的,说不准你吃到的粽子便是太子亲手所包!
这消息一出,众人看自己手里的粽子感觉都不太一样了。
文哥儿也兴致勃勃地玩盲拆粽子,拆到同款粽子就软磨硬泡跟别人换,后来吃不下了还要切分开来尝,争取不错过任何一种口味。
就是遍尝所有口味以后不得不开始咸鱼瘫。
没办法,一不小心吃太多了。
大伙正半躺着消食,结果也不知是谁闲着无聊把新一期的《新报》拿出来当众朗读。
读着读着就读到了太子整理的那篇性健康教育文章。
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
众人看见上头的署名,顿时都有些沉默。
朱厚照却是瞬间精神了,让人把报纸拿给他看看。
一读之下,朱厚照又得意起来。
很不错,一个字都没有改!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写起文章来就跟那吕不韦编《吕氏春秋》似的,一字千金也没人能改动!
朱厚照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马上跟文哥儿说起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
没想到他朱大将军居然还有当大文豪的天赋!
文哥儿笑眯眯地说道:“有人认为之所以一字千金也没人能改动,其实是因为当时吕不韦是权倾朝野的秦国宰相,自然没人敢出面改半个字。殿下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朱厚照:“…………”
朱厚照瞪了文哥儿一眼。
别以为他听不出来,文哥儿嘴里说的是吕不韦,实际上说的是他这个太子。
他是太子怎么了?他这个太子又没有欺负人,改不了就是改不了,凭什么说他们只是因为他的身份才不敢改!
文哥儿哈哈一笑,也拿过《新报》读起那占了挺大版面的文章。
说实话,他都没看过朱厚照送去京师的稿子,现在才是第一次看。
真就是白捡一个二作!
不过他从小到大已经蹭过许多次二作,倒也不差这一次。
朱厚照这人几乎是过耳不忘,十年八年前给他讲的东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更别提刚讲完就整理了。这份讲章的内容还是很还原的,算得上是一堂很不错的性教育课程。
让他看看是哪个倒霉蛋负责审核这篇文章!
文哥儿兴致盎然地翻回去看了眼本期主编的名字,赫然发现上头写着“王华”两个字。
万万没想到,这差事居然落到他爹头上了!
想到他爹可能摆出的臭脸,文哥儿顿时更乐了。反正父子间没有隔夜仇,等他回去时都隔老多夜了,估摸着他爹早就把这茬给忘了。他王十六绝对不会挨打!
完全可以放心地幸灾乐祸!
朱厚照见文哥儿脸上乐滋滋的,忍不住凑过去瞅了眼。
于是他也一眼就瞧见了王华的名字。
能生出文哥儿这样的儿子,也不知王学士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听说王学士生平一大爱好就是追着几个儿子打,回头他可以叫人准备些趁手的揍儿子家伙赐给王学士……
朱厚照不仅是在心里想想而已,他还积极地把这个打算跟文哥儿分享。
当学生的,就是得时刻关心老师需要什么啊!
文哥儿:“…………”
你小子怎么回事?!
坑别人就算了,怎么还坑自己老师?!
没事就盼着我爹揍我是吧?!
小小年纪的就不能盼点好的吗!
杨慎乐道:“殿下这想法若是叫旁人知晓了,怕是有很多人效仿殿下想给王学士送竹鞭。”
他们不能套文哥儿麻袋,还不能游说王华好好教育儿子吗?
王十六,危!
文哥儿觉得自己很无辜,一开始他不过是想恐吓一下朱厚照而已,谁知道朱厚照行动力这么强,二话不说就派人快马加鞭把稿子送回京师?他也是觉得送都送了,索性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而已。
要套麻袋先套太子啊,套他干嘛?!
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兼职太子师而已,目前资历完全不够正式给太子讲学的那种!
传说中的没编制临时工,说的就是他了!
吃过粽子,得去看龙舟。
龙舟赛在外秦淮河举办,其实与京师的龙舟竞渡大同小异,只不过端午不去凑个热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而且就算竞渡过程差不多,沿岸叫卖的饮子和小食完全不同,到处都是地地道道的江南风味。连平时不怎么出摊的摊贩都会积极出来营业,争取能靠着龙舟竞渡的热闹赚上一笔!
这青黄不接的时节,谁不想赚点钱让自己过得舒坦点?
所以这时候的秦淮河畔比任何时候都要热闹。
文哥儿从东宫走到外秦淮河畔,只觉自己已经把中午吃的粽子消化完了,现在他又拥有了空空如也的肚子。他买了杯竹筒盛着的清凉饮子,又开始一路逛吃逛吃逛吃,弄得杨慎他们都疑心文哥儿是不是有“怎么吃都不长肉”的独门秘诀。
换成别人像他这样的吃法,恐怕早就吃成个胖墩了吧?
偏偏文哥儿个头从不横着长,每天快快活活地吃吃喝喝也不见胖!
朱厚照也是头一次这么自在地看龙舟,只觉没有那么多规矩的日子可真够舒服的。才出来这么两三个月,他已经想不起当初那种出个宫还要去他父皇面前软磨硬泡的日子了。
好在他现在年纪不小了,在京师也能出宫去透透气,要不然真得被宫里的日子给闷坏了!
白天看了龙舟,晚上还要看灯船。
灯船不在城外了,得去城内的“十里秦淮”那边看,也就是内秦淮河。金陵城什么都不多,就是桥最多。
华灯初上,每座桥上都是相约出来看灯船的人。
碰上这样的佳节,五城兵马司对于夜行之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众人相携在街上游玩赏灯。
文哥儿早就相中个好位置,早早过去占了个赏灯船的宝地。
江中的灯船大多是沿岸商户妆点的,每艘游船都挂着各式花灯于河心徐徐地环行而过供游人观赏,那灯多得数不清,驶过时照得夜空都亮堂了几分。
有些养着乐妇舞姬的商户更是让人在灯下弹唱演出,所过之处香风拂面、曲声缭绕,看的人心荡神驰,恨不能凑近些去看。这时岸上就会有早就安排好的伙计或童仆上前揽客,舌绽莲花地夸耀自家有多少多少美人,甚至还直接分发印刷精美的小广告。
文哥儿只在秦淮河畔待了小半个时辰,就见识了秦淮商贾的诸般手段。不过他们《新报》的文章还是有点效果的,像附近几个年轻生员看到童仆递过去的宣传单就是一脸抗拒,敬谢不敏地表示“我们在这里看看就得了”。
不是抠门不抠门、花钱不花钱的问题,主要是一想到《新报》上的花柳病图鉴,他们短时间内是不想近距离接触这些事了。
现在这样就挺好,远远地来个“灯下看美人”,确实是越看越好看、越看越有味道。
至于咱的童子身,那还是留给未来的媳妇好了!
他们好好的清白之躯,岂能随随便便交待给外头那些来历不清不楚的女妓!
第446章
这夜的灯船大伙都看得挺尽兴不仅商户悉心妆点过的游船好看,连那些好事者挂上羊角灯到处巡游的小船也好看,随着好事者数量增加,竟有近百艘小船首尾相连徐徐前行俨然凑成了一条小小的火龙。
文哥儿一行人都看得颇为尽兴还尝了不少金陵夜市之中独有的小食饮子。
唯一不太开心的可能是秦淮几处有名的花楼了他们之所以花大力气筹备端午灯船为的就是借此良宵多多揽客,结果今晚大家明明看得挺高兴到店的人却比往年少了许多。他们派人一打听才晓得今儿《新报》上刊出了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事实上弘治一朝对待官员和商贾都是很宽松的,在京师有官员喝醉了酒,他们仁厚的皇帝陛下还会贴心地让沿途商户们把灯笼点上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既然上头开了这样的口子,底下的人自然也欣然从之像他们金陵这样的繁华都会入夜后灯火如昼实在再正常不过。灯火之下繁荣起来的,还有蒸蒸日上的制酒业以及遍地的秦楼楚馆。
算起来商贾们能有这么多粮食来酿酒,还是多亏了英宗皇帝当初北狩不归。
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临危受命成了“代宗”。当时于谦见边关民生凋敝边防如同虚设上书建议让官豪势要动员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前往北边开荒种地。没种子还可以先和官府赊账秋后还回来就成了。
不仅白捡田地连种子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就说你种不种吧!
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大伙自然都动员能动员的人力过去边地开荒。
这本来是挺好的一个建议可惜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