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宫宴也不常赐鹿,这次还是占了殿试的光,殿试工作小组可以共分一只肥鹿!
鹿自古以来就是很好的意象,而且与科举息息相关。
俗气点的就是鹿通“禄”,考科举不就是为了以后可以吃官家饭!
文雅点的就该追溯到《诗经》,好好把《诗经》中的《鹿鸣》背一背。
早在周王朝时这就是宫廷宴饮常用曲,如今大明更是直接把乡试中举的举子将要参加的宴会称为“鹿鸣宴”,代表他们正式走完了鱼跃龙门的第一步!
这一重重的含义文哥儿自然不太懂。
没见过世面的文哥儿对鹿肉很感兴趣,可他手短,够不着放得有些远的鹿脯。
他悄悄把自己的筷子塞给王华,央着王华帮他夹上一块鹿脯尝尝鲜。
王华瞅了眼他的小胳膊小腿,也没为难他,替他夹了块鹿脯到碗里。
今年光禄寺挑的鹿明显肥嫩得很,每一块都带着薄薄的鹿皮,皮下不算多的油脂随着酱汁渗入细嫩的瘦肉之中,保证每一口都足够鲜嫩入味。
这盘鹿脯用的还是红烧之法,吃起来酱香浓郁,文哥儿简直恨不能拿肉汁拌饭。
可惜大家都已经动起了筷子,每个人的筷子都往盘子里走了一遭,文哥儿的轻微洁癖又犯了,没再让他爹给他取盘里的酱汁。
读卷官们饭饱酒足,都觉得光禄寺良心发现了,准备的饭菜和茶食都很不错。
还是李东阳喝了两杯以后说漏了嘴,众人才知晓光禄寺卿的儿子今年也考进了殿试环节。
这厮虽避嫌没直接加入今年的殿试工作小组,却还是督促底下的人好好准备考官们的吃食。
尤其是读卷官的。
……这就对了,就说了光禄寺不可能无缘无故转了性!
李东阳随口卖了同僚一波,大伙听了也只是笑了笑,没太放在心上。
谁家儿子不得参加科举?要是换成自己家孩子参加科举,他们只会比对方更上心。
至于光禄寺平时的摆烂行为,他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要知道他们平时可没少追着皇帝劝谏说“要当明君不能贪图享受”“要当明君不能贪图口腹之欲”,自己要是因为饭菜不好吃就去攻讦光禄寺,以后还有什么立场开喷?
左右宫廷御宴吃的就是那份荣耀,菜色味道普通点也没啥好指摘的!
想吃好吃的,回家叫人做就是了,家里什么山珍海味吃不着!
文哥儿边喝着热饮子边听大人们聊八卦,亮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感觉听到了很多新鲜事。
可恶,每次听大人说起这个光禄寺,都更添了几分向往啊!
殿试工作小组聚餐结束,一行人回到东阁继续阅卷。
刘健也已经和徐溥他们商量好一甲候选名单,宣布下午的交叉阅卷正式开始。
文哥儿对这个交叉阅卷很感兴趣,跃跃欲试地拿了张白纸写上自己的名字,并力邀李兆先他们也来画圈圈叉叉,看谁对得最多!
要是自己画圈的都在前排,那肯定就赢了!
李兆先他们也跟着家中看了半天的卷子,算是涨了不少见识。
可更多的还是觉得乏味。
歌功颂德的文章读多了,谁都会觉得很无聊。
听文哥儿这么一提议,相熟的几家子弟都来了兴致,纷纷找来白纸开始按文哥儿的意思把自己觉得值得画“○”的文章记录下来,看谁挑中的前排文章最多最准!
文哥儿和李兆先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连不认识的别家子弟也凑了过来,表示他们也想参加。
文哥儿最爱交朋友了,别人主动要和他玩,他自然开开心心地接纳,一群小子开始跟在大人身边煞有介事地挑拣起自己认为的优秀答卷来。
读卷官们见自家儿子干劲这么足,也没有拦着,心里也挺好奇自家小子眼力如何。
要是一篇都挑不中的话,他们还是努努力多再往上晋升一下,争取给家里的傻儿子荫个好官职吧。
好歹再给家里续一代,给个机会让他们把孙子教出来……
作者有话说:
老刘:总觉得这两人会教坏孩子
王·卷卷·三岁·小文:?
*
*
注:
①死马装鹿肉:好像是很久以前在《食在宋朝》看到的,乡下人震惊!
②我去翻了翻今科状元的文集,殿试策文写了好多字,没文化看不太懂,粗略地扫了扫,满篇经常出现“陛下……陛下……陛下……上帝……汉唐……唐尧……”以及好多好多名人名言。
可恶,皇帝喜欢看人拍马屁实锤了!
③据说老刘和老丘两个人经常拍桌子吵架
老刘和别人点评:〃丘仲深有一屋散钱,只欠索子。〃(老丘学得太杂)
老丘知道后冷哼:〃刘希贤有一屋索子,只欠散钱。〃(老刘没有文化)
hhhh
第66章
文哥儿也是一时兴起可不知道大人们想得那么长远。
他扒拉出自己早上就看上的卷子打圈圈,找着找着发现最喜欢的几份不见啦。
文哥儿早上是跟了全程的,知道早上初筛了一批一甲候选文章送去内阁给阁老们审阅。
他悄悄拉着丘濬问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篇是不是被选上了,丘濬没好气道:“我又没进内阁怎么知道到底选了哪些?”
丘濬能确定的只有自己选上去的有没有被选上别人选的他压根没看。
本来文哥儿要是一早上都待他身边那知道他呈上去什么文章也够了。
关键就在于文哥儿是个坐不住的,在丘濬这边待半个时辰又跑去李东阳那边待半个时辰相熟的人挨个被他蹭了一遍。
是以文哥儿早上看的卷子杂得很,哪边的他都没看全!
文哥儿左思右想,发现问谁都不够全面最后决定试着起找刘健问问。
刘健主要负责把控全局,阅卷任务不太重。他瞧见文哥儿跑过来探头探脑搁下手里的卷子问道:“有什么事吗?”
文哥儿便问刘健自己印象中觉得挺好的那几份有没有选上,张口就给刘健背出几句自己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好句好段。
刘健已经把那十二份卷子审了好几遍,对里头写了什么自然心里有数。
他有些讶异于文哥儿记性这般好,且条理还这般清楚。
刘健颔首:“都选上了。”
文哥儿一听骄傲地说道:“我眼光真好!”
刘健还是头一次听人夸自己夸得这么自然的。
只不过文哥儿这自夸名副其实听来倒也不叫人讨厌。
刘健指着旁边的空位说道:“不是要继续选好文章吗?坐这儿看吧。”
文哥儿东蹭西蹭一早上还没蹭过刘健的。一听刘健主动邀请他当即开开心心地坐了上去摩拳擦掌准备蹭阁老的卷子找找有没有沧海遗珠。
丘濬:“…………”
丘濬看了一去不回的文哥儿一眼,又看了一去不回的文哥儿一眼。
这刘希贤怎么回事?平时也没见他喜欢哄小孩啊?
眼看文哥儿已经坐在刘健旁边认认真真看起卷子来丘濬也只能接着埋头阅卷。
由于当天就要出个初步结果下午大家看稿都很快不断地下手打着○和×。
文哥儿发现拿到的稿子上头的圈圈叉叉越来越多心里很有些紧迫感,很快又坐不住了,和刘健说了一声便到处找没那么多○和×的卷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抢先评价。
要是等大家都评出优劣了才拿到手,那就没什么意义啦!
万一有人想作弊直接数好上面的圈叉数量再下结论怎么办?
考虑到他们的阅读能力比经验丰富的大人们要差,文哥儿决定这次的比眼力小游戏划了个范围:每个人找十篇,看谁选上的上等文章多。
文哥儿讲得头头是道。
本来确实准备弄虚作假的小年轻:“…………”
脸有点红。
这小子人不大,怎么把人性拿捏得这么精准!
李东阳他们也希望借此机会锻炼锻炼小辈们的眼力,遇到大伙没怎么评等次的卷子便招呼他们过去拿。
于是大人组和小孩组都忙碌到了差不多快傍晚。
刘健组织读卷官们对初步排名进行汇总。
就是数数上面的圈叉数量把三百多份卷子分为两个等次而已。
上等的是二甲,如无意外会是进士出身。
次等的是三甲,如无意外会是同进士出身。
别看进士和同进士只差一个字,其中的差别就跟“夫人”和“如夫人”差不多。
如夫人嘛,妾的委婉说法,再怎么“如”夫人,也不是真夫人。同进士从出身上就比进士要矮一头,庶吉士科都没法考的那种!
卷子全部分好等次,最后就只差明天御前读卷那十二份了。
那可是殿试的门面工作,既然皇帝是名义上的主考官,总不能连前十的卷子都没看过吧?
刘健又细看起获得一致好评的几份卷子,确定需不需要替换一甲候选名单。
文哥儿则是兴冲冲地伙同李兆先他们开始在二甲卷子堆里比对起来,看看自己精挑细选出来的十份卷子在不在二甲之列。
每找到一份就跟捡到钱似的,高兴得不得了。
看得李东阳他们都被逗乐了,觉得这玩法还不错,往后但凡再有机会主持乡试、会试、殿试,都可以叫小辈们试试看。
眼看李兆先他们快闹腾出结果来了,李东阳走上前问他们都挑对了几份。
一甲二甲人数差得不多,要挑对十份其实还挺容易的。
李兆先垂头丧气地答:“有三份是次一等的。”
李东阳道:“耷拉着脑袋做什么,不是还对了七份吗?有些文章差距本来就不大。”
李兆先经亲爹一开导,顿时想开了。
他瞧见文哥儿凑在刘健旁边确认最后几份卷子,便跟着李东阳走过去看看文哥儿的挑选结果。
文哥儿一见到李东阳父子俩,马上跑过去和他们分享自己十份全部选中的好消息,语气里满满的都是自己大获成功的小骄傲:“好几篇还特别靠前,全在刘阁老手里头!”
谢迁和王华也过来了,拿过文哥儿摘录的代表内容一看,还真被他把前排挑对了大半,只差没包圆前十了。
没进前十的那两份瞧着还是他个人偏好问题。
文哥儿才跟着阅卷一天,居然就能把阅卷标准摸得这么清楚,着实叫人吃惊不已。
王华也觉得文哥儿表现得很不错,不过他还是不乐意让自家儿子太骄傲自满,当即摇着头教育起文哥儿来:“这些好文章又不是你写的,你瞎骄傲什么?哪天你自己能写出来了再得意也不迟。”
文哥儿:“…………”
好气!
这都什么爹啊!
叫三岁小孩写殿试策问,是人吗?!
文哥儿道:“等我长大了肯定能写,现在不着急!”
谢迁边听着王华父子俩的对话边笑着比对长子谢正的挑选结果。
眼看亲爹笑得越来越叫人害怕的谢正:“………………”
现在回去好好读书还来得及吗?
他们这个小师弟,真是害人啊!
他们塾馆都还没教到策问写法好吗,他真的已经很努力挑了。谁知道文哥儿能挑得这么准?!
这都不是十篇全部挑中二甲了,还是挑中了最前面那几份!
其他小辈或多或少都和谢正一个想法——
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文哥儿太可怕!
这可不能怪他们!
眼看小年轻们都悟出了“珍爱生命,远离变态”的道理,第一天的读卷工作也正式结束。
文哥儿哪里晓得自己祸害了别人,还兴冲冲地跑去和人显摆,别人都没来得及夸他呢,他自己已经夸了起来。
简直让人对他又爱又恨。
都忙到这么晚了,宫里自然给管晚饭。
这次刘健也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吃,并且在席上敲定了王华几人负责明天的御前读卷工作。
文哥儿晚上又蹭了两块烤鹿腿肉,非常满足。
等到快散场时,刘健忽地转头对从头到尾都吃得很欢、现在还在吨吨吨喝饮子的文哥儿说道:“你若是有什么学业上的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文哥儿再次受到阁老的邀请,心情还是有点小激动。
这位刘阁老家的饭,他还没蹭过!
王华一看到儿子那个表情,就知道自家儿子在想什么。
上一个对文哥儿说“随时可以来找我”的人,还是丘尚书。
现在文哥儿把丘尚书家祸害成什么样了,大家都有目共睹!
王华一阵沉默,不知该不该劝说刘健一二。
他这个儿子别的不行,顺杆爬的本领最强。
丘濬就坐在刘健下首,听了刘健的话很是不乐意。
刘健处理朝政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可要论学问的话就叫他看不上了。
就刘健这样的,竟还让文哥儿去请教他!
阁老又如何,阁老不一定就学问渊博,看看刘吉那家伙,明显从才学到人品都不行。刘健也只是品行略好一点罢了!
别说文哥儿本就有三个老师,就算真要找别人求教,那也是先来他们丘家!
丘濬气闷不已地望向文哥儿,就瞧见文哥儿两眼熠熠发亮,二话不说就应下了刘健的话。
丘濬:“…………”
他早该知道这小子是什么德行!
文哥儿丝毫不知道自己一整天都在老丘雷区上疯狂蹦跶。
他吃得饱饱,有点犯困了,回去时已经有点走不动,被王华抱起来后更是直接挨在王华肩膀上沉沉睡去。
到底还是个小孩子,精力再旺盛也没法再看了一整天古代议论文以后还生龙活虎。
王华抱着实心的儿子走了一段路,察觉儿子睡熟了,便把人托得更稳当一些。
距离夜禁只有半个时辰了,家离得远的读卷官都急匆匆地往宫外赶。
王家离西长安门挺近,用不着走太远的路,王华倒是不着急,与谢迁他们闲庭信步般往回走,不时小声地交谈几句。
文哥儿睡着了,谢正和李兆先都安静如鸡,连闲聊都不太敢,生怕引来长辈们的关注。
李东阳倒是没注意到儿子的怂样。他和王华打趣道:“刘阁老连我们都拒之门外,倒是主动让文哥儿上门,看来文哥儿是真的招人喜欢。”
王华也不知道自家儿子为什么老有这么出人意料的际遇。
王华摇着头道:“等文哥儿真上门了,说不准就招人烦了。”
李东阳乐道:“那可不一定,我看丘尚书老稀罕文哥儿了。”
方才刘健提出邀请时,他们这几个当老师的都没觉得有什么呢,丘尚书脸就黑了。
王华一时无言。
这小子怎么这么能折腾呢?整个长安街没被他祸害过的人家,现在怕是十个指头都数得过来了!
作者有话说:
老丘:明明是我先来的!
文哥儿:?你不对劲
第67章
文哥儿一觉睡到天大亮他爹已经出门去御前读卷了。
这么庄重的场合,文哥儿他们这些小辈自然不能再去。
文哥儿起来刷牙洗脸,还和金生嘀咕起来:“听说御前读卷还得跪着读,读完三份卷子也不知爹的膝盖还能不能要。”
金生搔搔后脑勺说道:“兴许很多人想要跪都没机会。”
比如他家二叔读了半辈子书了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也不知他祖母哪来的信心觉得他二叔总有一天能光宗耀祖。
文哥儿奇道:“我看史书上说汉唐时期上朝的时候大家都是坐着的说高兴了还可以君臣一起跳个舞。到了宋代就是文武百官都站着了,你说以后会不会变成要跪着?”
金生哪里知道这些。
他就是农户出身的普通小孩儿,跟着文哥儿才涨了许多见识比同龄人稍微多懂些道理。
可也仅限于多那么一点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