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文素头一次见到这么多学士级别的人物,心里那是既紧张又激动。
他跟着文哥儿向王华他们见礼,才怀揣着激荡的心情在杨廷和边上坐下。
李东阳等人是典型的文科生出身,本来还对文哥儿请教杨廷和的问题感兴趣,听说是什么《测圆海镜》、什么《四元玉鉴》、什么天元术,立刻就四散吃饭去。
每个人的内心想法基本都是这样的:你们别过来啊,你们这些该死的数学知识,赶紧离我远一点!
连天元术都学得这么积极,世上有什么是王家这位小神童不感兴趣的吗?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那是你们不知道,我们以后至少要学九门科目!
文哥儿:文科理科都要考数学!
注:
①上章有人想看御赐痔疮药的原文,我昨晚发的时候太晚了没找着。今天再去找了找,在李东阳自己的《怀麓堂集》找到了,有兴趣可以看一下hhh
简单来说就是李东阳给人写信说:“我痔疮犯啦,人都快没啦,官当着也没啥意思,现在想在你们那边搞块地来养老,你看成不?”
这么一封信改改语序!
分别寄三个人!
再丧都不忘群发!
不愧是你,李东海!(bushi
原文:
《奉谦斋徐先生书》:“……东阳七月初痔疾复作,病卧甚苦,防恩赐医,至八月半始出……贵郡乃先祖母诞育之地,先祖亦游寓其间,风土腴厚,文献华美……”
《与殷通判表兄书》:“……今秋痔疾有加,经月始愈,宦况萧然,回顾老境尚无着足之地,湖南逺不可归,南都又不获遂,惟贵郡为先祖妣旧里,而先祖亦尝游寓其间……”
《与刘东山书》:“……今秋病痔逾月,□□展转中,念常州为先祖妣诞育之乡,先祖游寓之地,风土腴厚,去京师坟墓不甚逺……”
②
天元术:天元术是利用未知数列方程的一般方法,与现代代数学中列方程的方法基本一致,但写法不同(摘自百度百科)。
我看了下相关图示,发现古代的我没看懂,现代的我也没看懂,很不错!说明不用穿回去,我都是傻子!
《测圆海镜》:李冶的涉及天元术的数学书
《四元玉鉴》:朱世杰天元术数学题集,甚至还涉及到四元术(一种四元高次方程组解法)
第82章
文哥儿当然是对啥都很感兴趣。
尤其是有人一起学文哥儿就特别来劲,提问都分外积极。
杨廷和早上已经在脑海里把天元术相关内容过了一遍,讲解起来深入浅出,听得文哥儿豁然开朗。他转头一看旁边的王文素也一脸学到新东西的欣喜。
两人琢磨了一早上都没琢磨透的东西这会儿一下子就弄懂了!
文哥儿向来是给他一把弓他就想试试能射下几只鸟来的。弄明白这天元术是怎么一回事,他立刻就想拉王文素一起去做题题还是现成的他们手头不就有本《四元玉鉴》!
王文素不知能在京师待多久呢,争取他们能够一起把整本《四元玉鉴》刷完,以后出题去考别人。
王文素也迫不及待想试试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还是杨廷和把文哥儿拎了回来顺便把王文素拦下了,要他们吃过饭再去做题。
杨廷和这么一说文哥儿立刻饿了。
他与王文素一起分享了光禄寺六十分万岁的工作餐,翰林院和礼部离光禄寺都不算太近,饭菜送来没什么热气,好在天气热了也就不追求热饭热菜了能吃就行!
两人都惦记着去刷《四元玉鉴》里的题也没对工作餐指指点点飞快吃过饭后就把书摆在案几中间做起题来。
文哥儿好强得很写一道题还要看王文素一眼,见王文素已经在写下一题了立刻哼哧哼哧地加快速度力求不被这个刚见面的笔友比下去!
王文素倒是很专心他是真的喜欢数学每天就捧着自己好不容易搜罗来的算书翻来覆去地看,想象自己和那些算书的作者把臂同游。每次在书里看到新发现,都觉得快活得不得了。
对于世人不重视、不喜欢算术这件事,王文素着实难受得很,偏又没能力改变什么,只能自己关起门来埋头钻研。
要不是文哥儿第一次来信就给他出题,第二次又托人给他送他寻觅已久的几本算经,他也不会到了京师就巴巴地来找这位“小友”。
眼下大家都读圣贤书去了,能找到与自己聊得来的朋友实在不容易,哪怕文哥儿年纪小些,这个朋友他也交定了!
两边一个在暗中较劲,一个沉浸其中,午后时光不知不觉已过半。
还是金生到翰林院大门外把食盒拎了进来,文哥儿才想起自己约了丘濬过来吃下午茶来着!
文哥儿有些懊恼地道:“我都把这事给忘了!”他让金生到外头找个适合聚餐的好地方,转头对王文素道,“我去礼部那边寻丘尚书过来,丘尚书算术也好得很,你先把我们刚才没做出来的题抄下来,等会我们一起问丘尚书去。”
王文素:?????
尚书是你说找就找的吗?!
翰林院和礼部还能相互串门?!
王文素感觉有哪里不太对,文哥儿却已经跑去和王华他们说起一会的安排了:等会老丘要过来,他们可以把今天的编纂工作汇总汇总,老丘来了以后他们一边遛弯一边汇报,汇报完正好坐下喝点茶吃些点心休息一下!
王华道:“你人不大,胆子倒是不小,还敢对大人的事指手画脚。”
文哥儿道:“才不是指手画脚!反正你们都是要汇报的,走着说不是正好吗?”
王华心道,你小子要是不去撺掇,丘尚书可不会天天跑过来。
哪有上官天天跑过来跟进的道理?大多时候都是下官过去汇报的。
王华道:“那你得看看其他人同不同意了,我也做不得主。”
文哥儿马上挨个去问其他人的意见。
在场的既有文哥儿亲爹又有文哥儿老师,一圈子人每日朝夕相对,私交都还算不错,怎么可能会在意这点小事?
昨天文哥儿的危言耸听还历历在耳,他们着实对久坐有点发怵,大伙一起出去遛个弯也不错。
文哥儿征得所有人同意,眼看太阳都已经开始往西边跑了,也没再耽搁,麻溜跑去礼部寻老丘去。
丘濬正捧着份公文在看,脸有点臭。他听到文哥儿蹬蹬蹬跑过来,人分明不大,闹出的动静却跟小炮弹似的,不由搁下手里的公文瞅向咻地一声跑到自己近前来的文哥儿,嘴里问道:“你跑过来做什么?”
“昨天我们说好的,一起喝下午茶!”文哥儿积极提醒。
丘濬道:“谁和你说好了?”
这小子说是会来找他,老半天都不见人影。现在才跑过来说约好要喝下午茶,指不定是玩了半天觉得无聊了才想起这事儿!
文哥儿才不和别扭老丘分辨,径直拉丘濬起来,嘴里还说道:“我都和爹他们说好了,我们先一起遛个弯活动活动筋骨,再到园子里喝茶吃点心!”
丘濬道:“你当这是旬休日吗?”
文哥儿道:“遛弯的时候他们会给您讲今天的编纂进度,你听完了再在喝茶的时候给他们讲讲接下来的安排,这不是没耽误正事吗?”
丘濬没好气道:“人人都这样,像什么样子?”
文哥儿道:“我都准备好点心了,不吃就浪费了。您没有背过诗吗?”他摇头晃脑地给丘濬背了起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他那小嗓儿中气特别足,吵得丘濬脑仁发疼。
偏文哥儿还在那儿讲他爹要他出钱买点心的事,他算算手头的钱只够请大家吃一次的,错过这次就没有啦。
文哥儿老气横秋地感慨道:“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丘濬:“………………”
小小年纪的,哪来这么多感悟?!
这个王华也真是的,才这么小的孩子和他说什么钱不钱的?真是俗不可耐!
丘濬被文哥儿磨得没办法,只得先放下礼部的活随他去了翰林院。
他伏案看了半天公文,眼睛还真有点疲惫,骤然走到外头看到满庭翠绿的枝叶,才注意到已经入夏了,到处都青翠可爱。
文哥儿好不容易把丘濬劝出来了,立刻拉着丘濬往翰林院那边走。
这条路他才走了两次,就已经熟悉得跟在自己家里溜达似的。
路上遇到见过两回的礼部属官,文哥儿还很有礼貌地问好,并表示自己是过来请丘濬过去跟进翰林院重点修书项目的。
这可是记录一个皇帝一生的重要巨著,参加编纂这书可是能升官的,可见它多么重要!
是个超级重要的大项目没错了!
老丘每天过去跟进一下,完全合理!
丘濬一如往常地臭着一张脸,底下的人看不出他是怎么个想法。不过他没有开口否认文哥儿的说法,算是默认了。
没办法,要是他今天否认了,明天这小子又来磨他过去遛弯,岂不是白解释了?
李东阳等人见到丘濬时一点都不意外。
现在大伙都知道了,丘尚书就吃文哥儿软磨硬泡那一套。
而且只有文哥儿上才有用,别人去使还不管用的那种。
唯一一个全程处于震惊状态的只有王文素了。
可怜他刚到京城,本来只是想找笔友讨论讨论数学问题,结果他糊里糊涂被自己这位笔友拉来翰林院!
现在文哥儿还轻轻松松把隔壁礼部尚书拉来了,堂而皇之领着一群翰林学士到外面遛弯去。
换成谁碰上这种事都会震惊的!
文哥儿没忘记王文素这位新朋友,他拉着王文素给丘濬介绍,说这是他笔谈已久的好朋友,数学学得特别好,做起题来比他还快!
这最后一点,他提起来时还很不甘心来着。
丘濬勉励了王文素几句,也没忘记自己过来要办的正事,当真边遛弯边跟进《宪宗实录》的编纂情况。
文哥儿乖得很,和王文素一起缀在丘濬身边听他们轮流汇报自己的进度。
一行人半路捎上了谢迁,一同去金生选好的位置喝下午茶去。
等大伙围坐在一起吃起茶点来,文哥儿便又把自己钱只够请这么一次的事说了一遍,唉声叹气地表示自己的小钱袋已经瘪瘪的,明天就没得吃啦。
李东阳等人登时齐齐看向王华,觉得这个当爹的可真不要脸,吃顿点心居然还要自家儿子掏钱!
王华:?????
这不是不想让他天天搞这一套吗?怎么就成他真让儿子出钱了?
这小子怎么就这么能说?!
文哥儿一点都不关心他爹的心情,一边给大伙介绍他娘给他准备的香香点心一边自己吃得老欢。
看得王文素都替他捏一把汗,生怕他回去会被他爹给痛揍一顿。
众人说说笑笑地吃饱喝足,便又回去接着干活了。丘濬倒是被文哥儿拉住了,要他给讲讲题。
还说什么“区区天元术,一定难不倒您”!
老丘:“……”
那必须不能被难倒。
第83章
丘濬会不会?丘濬还真会。
他是少数和杨廷和一样爱读“杂书”的人甚至比杨廷和读得更杂。
毕竟丘濬少年时都是跑去蹭书看的,别人有什么书他就蹭什么书,从来都没得挑的。
等入朝为官以后,他不是在翰林院就是在国子监上班在看书下班也在看书可不就快把翰林院藏书、国子监藏书扫荡光了吗?
天元术这种偏门“杂学”问题丘濬也曾研究一二。
至少文哥儿翻找出来那本《四元玉鉴》他是看过的。
要不怎么说他是明朝活动的百科全书!
王文素在文哥儿示意下把抄好的难题集拿出来,很快收获了丘濬的倾情讲解。
他没想到不仅有懂算术的翰林学士还有懂算术的礼部尚书越听便越对京师心生向往。
朝廷并没有禁止商贾之子,甚至还允许他们花钱买国子监的纳贡生名额,但凡家里有点余力的都会让子孙后代习举业。
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王文素把大半心思都投入到算术的研究之中,便没心思读什么圣贤之书。
应该说自从迷上了算术他就再也不想分半点时间到早就被读书人翻烂了的四书五经上。
只想好好钻研各种各样的算术问题。
他甚至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这么轻视算术。
他家中的算书都是他一本本辛苦搜罗回来的。若不是被他带了回家,它们可能会在无人问津的角落被蠹虫啃坏,再也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就因为科举不考算术吗?
以前王文素没遇到过真正精通算学的人,便觉自己待在家里埋头钻研也不错如今来了京师才发现世间还有这样多的厉害人物。
傍晚王文素与文哥儿分别回到客栈时仍有些魂不守舍心里想的全是杨廷和与丘濬给他们讲解的那些内容。
自从知晓了天元术的存在他便每日魂牵梦萦。如今他与文哥儿这位小友一起学了一整天那种豁然明悟的畅快自不必说,更多的却是不满足。
他不满足只学到这么一点想要踏入更广阔的天地尽情感受数理之中无穷无尽的妙处。
要是能留在京师就好了。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王文素就辗转反侧没法入睡。
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王文素就等在了他爹房门口。等他爹王林一起来,他便扑通一声跪在王林面前,对王林说道:“爹,孩儿想留在京师。”
王林人长得有些富态,一瞧就知道是个商贾。他刚打开房门就被儿子这么一跪,很有些摸不着头脑。
王林不止一个儿子,可最喜欢的还是王文素,因为王文素从小就聪明,很能给他长脸。
儿子喜欢算术,不想考科举,他也没拦着,经商的嘛,学点算术没坏处。要不是最近看儿子对那什么天元术着了魔,他也不会强拉着儿子来京城,带他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没想到这眼界是开了,见识也长了,儿子竟是想留在京城不走了!
王林见房门外人来人往的,根本不是说话的地方,绷着脸把儿子拉了起来领进房才问道:“怎么回事?昨儿自己跑出去一整天就算了,怎么还不想跟我回去了?”
王文素便把自己昨日的际遇给王林讲了。
王林没想到王文素随便交个朋友,竟交上这样的人物。
他昨儿出去应酬了一整天,到哪都要赔着笑脸,儿子却是出入翰林院这种清贵之地,可见儿子比老子有出息!
京师这种地方,一处房屋铺子的价格能抵他们晋州十几处。哪怕他们王家还算殷实,想在京师置产不是易事。
王林在客房里踱着步子转了两圈,转头对上儿子满含期盼的眼神,终归还是咬咬牙说:“成,我想办法给你在京师置办个铺子,再派你祥叔帮你打理。”
王文素惊讶。
王林正色看着自己最偏爱的孩子:“可你得好好想清楚,你几个哥哥弟弟早就不满我总偏心你。你如果留在晋州,我还可以顺手帮帮你,但你在京师要是把铺子给赔进去了,我没法再给你更多帮扶。”
王文素长到这么大,一直没离开过家,更没有独立做过什么大的决定。他犹豫地道:“要不租个房子就好……”他实在没什么底气自己撑起一门生意。
王林道:“那以后呢?我和你娘还在,你没吃没喝交不起租钱还可以管我们要,以后我和你娘不在了,你问谁要去?是准备吃我们给你留下的田宅银钱一辈子,还是准备问你哥你嫂要?”
王文素脸色一下子涨红了。
他活了二十好几岁,妻子是家里帮忙娶的,吃住也全是在家里,每日只埋头做自己的事,从来没自己赚过半分钱。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