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戏明 >

第83章

戏明-第83章

小说: 戏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穷凶极恶之人、没到山穷水尽之时,没有人会冒着惹皇帝震怒的危险对巡按御史下手。
  相反,地方官还会用重金贿赂讨好巡按御史,叫他们帮忙说些好话、给个任满好评,让他们顺利升迁。
  成化年间就有过风评极好,却因为不愿巴结巡按御史导致任满后职位不升反降的知县。
  与其担心在地方上遇害,倒不如担心自己在京中被下诏狱,一不小心小命不保!
  朝中要臣常年负责从诏狱中捞御史。
  毕竟每次要直接杠贪官污吏、皇亲国戚、宫中权宦的时候,御史们都要冲在最前头,挨廷杖下诏狱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
  奸佞谁惯出来的?大多都是皇帝。
  你要扳倒奸佞等同于天天指着皇帝的鼻子骂,风险肯定是很高的。
  可不就得朝中说得上话的阁老和尚书们及时捞人吗?
  这要是你人缘不好,外头捞你捞晚了,你可就死在诏狱里头了。
  文哥儿哪里知道当御史还有这么一重危险,听他爹说地方上的人都要对巡按御史俯首帖耳,顿时感觉自己心仪的职位更威风了!
  文哥儿道:“那也要学,骑马走得快,可以去更多地方!”
  王华瞅了眼他的小胳膊小腿,说道:“那也得你的脚能踩到马镫了,才可能学会骑马。”
  文哥儿:?????
  说话就说话,凭什么说人腿短!
  我王四岁还这么小,腿短不是应该的吗!
  真是岂有此理!
  可等到了饭桌边上对上亲娘和亲祖母满含担忧的谴责目光,文哥儿才晓得王华笑他腿短压根不算什么。
  显然她们都知道他跟他哥去学骑马的事了,只是怕惊着他才让王华去领人。
  文哥儿蹬蹬蹬地跑过去,向赵氏她们展示自己没少胳膊少腿。
  他只是和马先亲近亲近而已,等跟马儿混熟了,以后才好和他哥一样偷骑出去玩儿!
  这叫什么,这叫未雨绸缪!
  见文哥儿一点事都没有,赵氏才算是放下心来,只认真告诫他决不能自己去骑马。
  就他这个头,都不够马儿一脚的。
  诸芸刚看婆母担心得不得了,心里也气王守仁不着调,暗暗掐了王守仁一把。
  这家伙都二十出头了,怎地还带着弟弟胡闹!
  王守仁感觉腰上一疼,知晓是妻子在埋怨自己,好面子地撑着没表现出来。
  都四岁了,上马背坐坐怎么了,他这么大的时候都敢顺着梯子爬屋顶上玩耍了!
  那时候他都还不能开口说话呢,日子过得可比文哥儿清闲多了,书那是一本都不用读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自在得不得了!
  就是比较费他祖父的嗓子。
  为什么祖父一直特别疼他?除了因为他是长孙之外,还因为他是祖父吼大的。
  这叫吼得多,感情深!
  小孩子多闹腾就对了。
  兄弟俩又很有默契地隔空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眼中读出了相同的想法——
  下次还敢!
  可惜在下次之前,文哥儿还得回去挑灯抄书。
  他爹真是一点都不爱护小孩子的眼睛和爪子!
  好在他爹让抄的是明儿的晨诵内容,都是他白天预习过的,抄写起来还算轻松。
  文哥儿运笔如飞,飞快地把罚抄搞定,捧去给他爹检查。
  王华接过去一翻,顿时乐了。
  这字是越写越潦草,看得出来文哥儿是赶着要睡觉去了。
  王华道:“过两天我把你这手字拿去给你四先生瞧瞧。”
  文哥儿:?????
  他们明明是亲父子,为什么他爹老是背刺他?
  伤害儿子对当爹的有什么好处吗?
  文哥儿道:“该到睡觉时间了,熬夜对小孩儿不好!”
  王华道:“骑马摔了对小孩儿更不好。”
  文哥儿道:“哥哥在,哥哥会接住我!”
  王华睨着他:“你对你大哥倒是有信心。”
  文哥儿道:“那是当然的,他可是我哥!”
  他哥是谁,他哥是王阳明,是大佬来着!
  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大佬,可是光凭他哥十来岁就敢单枪匹马去边关旅游,就知道他哥一定很厉害!
  文哥儿对他哥充满信心。
  将来他哥可是要带飞他的人,现在区区带他骑个马又算得了什么!
  王华并不知文哥儿对他哥有着迷之信心,见他们兄弟间这般亲近只觉欣慰不已。
  一家人要过得和顺,兄弟齐心是最重要的。
  要是闹得家宅不宁,对谁都不好。
  文哥儿是不考虑那么多的,他顺利交差后就去睡了个饱觉。
  第二天一早,文哥儿就精神抖擞地呼朋唤友跑去丘家读书。
  自从去了翰林院读书,各项课业全部在翰林院完成,他碰上旬休就可以在丘家玩耍好久了,顺便和谢豆以及李兆先他们维系维系感情。
  趁着大伙还没看书,文哥儿就积极地和他们炫耀起自己昨天开始学骑马的事。
  马那么高,他骑上去一点都不怕,特别了不起!
  谢豆听了睁圆了眼。
  他都还没学骑马呢,文哥儿居然已经学了!
  李兆先见文哥儿竟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能骑马了,半信半疑地打量着文哥儿说道:“我怎么不太信?”
  文哥儿一点都不心虚:“我就是能骑了!”
  李兆先被文哥儿充满自信的模样唬住了,虚心问道:“你是怎么学的?”
  四岁能骑马,简直闻所未闻!
  文哥儿非常诚实地把过程给李兆先他们描述了一遍。
  虽然上马是他哥抱的,马儿走动也是他哥牵的,可是坐在马背上的人是谁?
  是他王四岁!
  所以是他骑的马!
  一点毛病都没有!
  李兆先:?????
  谢豆本来还觉得自己太笨了,听文哥儿把具体过程一讲,莫名觉得自己好像也可以做到。他有些迷惑:“这样就算学会骑马了吗?”
  文哥儿道:“那当然!”
  等老丘过来了,文哥儿又去和他吹嘘了一遍。
  小孩子讲起自己的丰功伟绩来,那是一点都不嫌腻的。
  文哥儿还对丘濬夸下海口:“等我再学几年,一定练得炉火纯青,绝对可以送您回琼州去了!”
  丘濬了解完文哥儿的“能骑马了”是怎么回事,和李兆先一样陷入沉默。
  “行吧,你好好练。”
  丘濬只能这么勉励他一句。
  旁边的李兆先却是奇道:“琼州那么远,你也想跟着去?”
  文哥儿连连点头,还热情地邀请李兆先一起勤练骑射,到时候结伴去海南岛吃生蚝。
  海南生蚝肯定很好吃的。
  毕竟苏东坡吃了都说好!
  丘濬:“…………”
  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是为了吃!
  都还没决定好什么时候去呢,就连吃什么都想好了!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我哥是大佬!一定可以带飞我!
  翻开史书:廷杖,下诏狱,被追杀,被贬为不入流龙场驿丞……
  王阳明:我悟了,我要搞心学,寻求心灵上的净土。
  文哥儿:?????


第116章 
  立夏当日宫中启冰下赐文武大臣,各家也积极地在为盛夏消暑做准备。
  由于丘濬说他最近要加班,让文哥儿别在旁边打扰他干活,文哥儿便借了书回家自己看去。
  烈日当空文哥儿躺在自己的小小摇床上边晃悠边看书就听街上叮叮叮叮的敲起了冰盏乃是夏天卖冷饮冷食的人开始在街上叫卖。
  眼看树荫外阳光热得烫人,文哥儿便跳下摇床领着金生和乳娘一块出门去看看这人卖的是什么好吃的。
  跑到外面一看,竟是个卖雪花落的。
  名字起得风雅,其实就是挑上特制的铁桶出来卖甜冰。
  那铁桶里头安了根长轴挑担的小贩来回拉动缠在轴上的绳子,轴就会飞快地咻咻咻转一直转到铁桶壁上结出冰凌,只消拿竹板子轻轻一刮就能刮下雪花似的亮薄冰凌。
  文哥儿去年还不能乱吃外头的东西,自然没见识过这玩意。他立刻叫金生跑回去拿几个碗来,自己好奇地凑过去看人家是怎么拉绳子的。
  等到金生把碗拿出来装了两碗他都看明白是怎么使的了在旁边跃跃欲试地说道:“可以让我试试吗?”
  那小贩见文哥儿要买好几碗便大方地把绳子递给他试试看。
  文哥儿哼哧哼哧地试了几下发现老费劲了自己弄出来的冰凌还不好看,便又把绳子还给了小贩。
  可谓是很懂得量力而为了。
  文哥儿继续在旁边看人家咻咻咻地转出了好看的冰凌来心满意足地捧着冰去分给他娘和他祖母尝尝鲜。
  小孩子不能乱吃东西弟弟妹妹他就不分了只给他二哥王守俭和他嫂嫂诸芸带了一碗。
  文哥儿给大伙分完了还捧着满碗亮莹莹的冰凌去找他祖父下棋,主要是吃这甜滋滋凉冰冰的“雪花落”给他祖父看。
  他祖父身体没他祖母好,吃不了冰的,是以文哥儿没买他的份!
  王老爷子臭着一张脸,说道:“下棋就下棋,还吃什么冰?一点都不专心!”
  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这小子明显就是故意的。他连金生母子俩的份都买了,人人都捧着一碗冰东西在吃,就他没得吃!
  文哥儿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大不孝,反而还教育起他祖父来:“您上回要是不偷喝酒,今年夏天说不准都能吃冰了!”
  人老了就跟小孩儿似的,分明是不能做的事偏就要偷偷干。而且干完还不懂得处理好现场,叫人一进屋就能嗅见酒味!
  王老爷子早就被全家轮流教育过了,如今连四岁大的孙子都来说自己,脸上不免有些挂不住。他冷哼道:“不就是一碗冰,瞧你那得意样儿,不知道还以为你买了什么龙肝凤髓。”
  文哥儿压根不听他祖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话,舀了一口甜甜的冰凌送进嘴里,只觉通身都凉快了,小表情儿快乐得不得了。
  王老爷子:“…………”
  造孽哟,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孙子!
  王老爷子猛灌一口茶,坚决不承认自己馋那么一口冰,盯着棋盘决心要杀文哥儿个片甲不留,不叫他再这么得意下去!
  爷孙俩在棋盘上一通厮杀,文哥儿美滋滋地把冰吃完了,把棋也赢了。
  气得他祖父吹胡子瞪眼。
  文哥儿心满意足地背着小手、踱着步子溜达回去纳凉看书。
  没事气气祖父,真乃人生乐事!
  下午李兆先过来寻文哥儿出去玩儿,说是隔壁大兴隆寺有片榆钱林能吃了,问他要不要去薅点回来做榆钱糕。
  榆钱糕!
  没吃过!
  文哥儿立刻换好方便出门的衣裳,与李兆先一块出门跑大兴隆寺玩去。
  大兴隆寺也叫双塔寺、庆寿寺,自元朝起边坐落于西长安街北。
  由于周围多是官宦府邸,平时去上香的也大多是官员与官员家眷,有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咏,瞧着很有文化气息。
  当年王守仁就是在这里听那位陈白沙讲学的。
  李东阳也时不时和朋友过去走走,写上几首小诗。
  是以李兆先对大兴隆寺十分熟悉,熟门熟路地领着文哥儿去寻记忆中的榆钱树。
  不想他们才刚入寺,就撞上了王恕的孙子、李兆先的同窗王显鸿。
  王显鸿是来帮他祖母取佛经的,看到李兆先身边的王四岁,很想转身就走。
  文哥儿倒是一点都不记仇(反正他都把仇报完了),远远就热情地喊人,问王显鸿要不要和自己一起去薅大兴隆寺的榆钱。
  李兆先家的厨子可是会做榆钱糕的!
  瞧见文哥儿一脸“你没吃过榆钱糕吧”的骄傲,王显鸿说道:“榆钱糕有什么稀奇的,我们家也会做,我们家还会弄榆钱煎饼!”
  文哥儿听到榆钱还有这么多说法,马上说道:“那我们能摘了榆钱去你们家吃吗?一会就吃!”
  话赶话说到这里了,王显鸿只得说:“行,真能采到榆钱就去我家吃。”
  一行人直奔大兴隆寺的榆钱林而去。
  寺中有专门的小沙弥帮人打榆钱,李兆先稍微给大兴隆寺捐了些香火钱便让他们积极地开始帮他们割落一串串翠翠嫩嫩的榆钱来。
  文哥儿看得兴起,讨过比他高许许多多倍的杆子晃来晃去,割下来的榆钱叶子少得可怜。
  王显鸿都看不过去了,生怕他拿不住杆子砸到旁人,伸手接过杆子非常熟练地割了几下,碧翠的榆钱串纷纷落地。
  文哥儿一点都没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兴冲冲地跟着李兆先他们东捡西捡,还一直怂恿王显鸿多打点,最后感觉所有人都抱了满怀,谁都拿不动更多了,才遗憾地让王显鸿停手。
  一行人抱着翠翠嫩嫩的榆钱串直奔王恕家。
  王恕正在书房中读书,听到外头一阵热闹,皱了皱眉,叫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很快有人回来禀报说是王显鸿带了同窗回家,还有王家那个小神童,他们一起去大兴隆寺打了许多榆钱,正叫人拿去做榆钱糕、榆钱煎饼。
  王恕听后眉头稍稍舒展开来。
  在家里吃点好的总比跑出去胡混好。
  快四月了,确实是吃榆钱的好时节。
  王显鸿把佛经拿去给他祖母,顺便把文哥儿两人也领去拜见一下长辈。
  说实话,他真不太想看到王四岁,一看到这小子就想起惨痛的往事。
  上次这小子来他们家,还给他祖父背他写的判词!!!
  文哥儿一点都没有自己不受欢迎的自觉,还积极地和王显鸿联络感情:“你最近都读些什么书?有没有兴趣跟我们一起学算术?我有个朋友叫王文素,算术特别好,你也姓王的,说不定也适合学这个!”
  王显鸿:?????
  这小子果然很讨人厌!
  说话间,一行人也走到了王显鸿祖母的居处。
  听说是王显鸿领人到家里玩,老太太接过佛经打量了一下文哥儿两人,发现都是瞧着十分机灵的后生,自是笑着邀他们坐下闲聊。
  王恕不尚佛道之学,他对佛道的观点和刘健、丘濬差不多。
  他老人家曾给宪宗皇帝上书表示三皇五帝时期根本没佛道,别人怎么国祚绵长呢?后来那么多皇帝搞封建迷信,他们的国祚怎么没维持多久呢?
  京师只有一座文庙祭祀孔子,可佛寺已经有多少家了陛下您数过吗?就这样您还要大兴土木建新佛寺,您觉得这合理吗?
  人林俊上书让陛下您别毁数千百家军民屋宅建佛寺,您还要抓他进诏狱降他职,您这是人干的事吗?!
  没错,当时王恕在捞一个叫林俊的、试图斗倒恶僧的官员。
  以及营救林俊不成反而一起进了诏狱另一位官员张黻。
  后人给王恕编文集时直接把这份奏疏起个标题叫《救林俊张黻奏状》。
  在大明朝廷当官风险就是这么高,很容易被皇帝亲口送你去蹲大牢!
  王恕不信佛,他老妻却颇爱礼佛,抄了佛经还要特意送去大兴隆寺供奉。
  今儿王显鸿就是去大兴隆寺帮她取回在佛前供奉了许久的佛经。
  文哥儿没怎么接触过信佛的人,听老太太讲起佛偈觉得有点意思,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不过没陪老太太聊多久,他很快又暴露了本性:“佛家可有什么有趣的饮食风俗?”
  老太太也知晓小孩子是没耐性听佛法的,便笑着与他介绍起佛寺常备的素菜来。
  末了老太太算了算日子,与文哥儿讲起接下来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有桩格外重要的事儿,各家各户都该办的。
  那就是舍豆儿。
  文哥儿一听这词,眼睛顿时一亮,好奇地追问:“为什么要舍豆豆!”
  老太太含笑说道:“舍豆儿结缘。”
  她仔细讲了讲舍豆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