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哥儿积极追问:“那这个加官给俸禄不?您是不是能拿两份俸禄?”
丘濬升官后来祝贺他的人也有不少,可是像文哥儿这样追着问俸禄加没加的还真没有。官都当到从一品了,谁还在乎俸禄那三瓜两枣?
丘濬无奈道:“确实能拿。”
文哥儿听得羡慕极了。
不用做事还能拿双薪,居然有这样的好事!
丘濬:“…………”
真不想看懂这小子的眼神儿。
作者有话说:
王华:不想懂,不想懂
老丘:不想懂,不想懂
文哥儿:你们懂!!
注:
①司马垔,上章作话出现过的,那个说庄昶太俗的愳庵先生就是他了,当学官时夸夸过祝枝山,让祝枝山名扬文化圈(?),书法据说目前还有存世的。
②进实录和修实录奖赏、升迁:参考《明孝宗实录》
③司马垔作为按察副使去剿贼,有相关记载,时间稍作调整
《安溪县志》:弘治四年,漳平盗温文进寇县,攻陷县治,副使司马垔督兵平之。
第131章
这又升职又加薪又发奖金的文哥儿觉得老丘不给他做个饼说不过去。
丘濬道:“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
文哥儿唉声叹气地说道:“您成一品大员啦,就看不上我这个小孩儿了!唉,可怜我还当我们和以前一样要好,却不知您如今飞黄腾达了合该交别的朋友去了!想想也是您现在可是太子太保老多人上门来巴结您了,哪里还稀罕和我做朋友!”
丘濬听他张嘴就来还没完没了的脑仁开始隐隐作痛。
这说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话!
文哥儿还觉得没说够呢,下衙后跟着丘濬回家去,说要跟吴氏告丘濬的状、叫吴氏给他评评理。别人都说苟富贵勿相忘老丘怎么能一升官就变了心!
丘濬:“…………”
丘濬觉得再叫他说下去,别人都以为这里有个负心汉了。
才四岁的小子从哪学来这一套一套的说辞?莫不是钱福他们给他看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本子?!
果然,那钱福怎么看都是会带坏小孩的家伙!
钱福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又莫名其妙地被丘濬给记了一笔。
最终丘濬到底还是没抵过文哥儿的软磨硬泡,动手给他做“升职饼”去了。文哥儿帮不上忙就在旁边边看丘濬怎么做饼边给丘濬讲靳贵他们都教了他什么公文写作技巧。
倒不是他想提前过当官的瘾而是这也属于科举考试范围想当官得先将这些公文模板融会贯通来着。
丘濬边剁饼馅边说道:“又不是多难的东西多写两遍就会了。”
作为当年二十出头就考了个全省第一(乡试解元)的人,丘濬觉得这些东西根本不用费太多心思。
文哥儿感受到了来学霸的轻蔑。他转移了话题趴在旁边问道:“听说您还写过戏文你写的是什么样的戏文?”
听文哥儿问到自己的得意之作丘濬就给他讲了讲自己精心创作的《五伦全备记》。
简单来说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范氏啊年纪轻轻死了丈夫,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里面一个是前妻生的,一个是收养的,只有一个是范氏自己亲生的,但是他们亲如一家,遇事争相赴死!
他们不慕名利,不求功名,甘于平淡,事母至孝。还是他们娘劝他们不仅要尽孝还要尽忠,他们才随便去考个状元和探花!
既然考了状元和探花,丞相肯定要把女儿嫁给他们啦。他们家里已经定了亲,肯定是不答应的,丞相就把他们撵去边境打仗!
打仗这点小事哪里难得倒忠孝两全的兄弟俩呢!
虽然他们守城过程中时运不济被胡人掳走了,但是!他们用不屈的气节感动了胡人!胡人纷纷归顺朝廷!
多么了不起的一家人!
他们一家子的忠孝事迹把上天都感动了,全家好几口人一起飞升成仙去了!
文哥儿:?????
您的戏文写得很好,下次可别再写了!
丘濬瞧见文哥儿那皱成一团的脸蛋儿,不高兴地道:“这难道不是很有移风易俗的效果?”
他也是当初出去走了一趟,看了看地方上的风土人情,发现百姓们都爱看戏,这才操刀写出了这么一出戏本子。
既然老百姓爱看戏,那就用戏去教化他们,这想法有什么不对?
就王恕那家伙,还说他不该碰这东西!
文哥儿想到自己饼还没吃到嘴,决定先对此保持沉默!
老丘这个想法倒是很正常,这不就是封建社会的样板戏嘛!
演是能演的,就是不知道谁爱看!
丘濬一看文哥儿那表情,就知道他对自己的《五伦全备记》不感兴趣。
要是换成别人,别说蹭饼吃了,说不准被丘濬给直接撵出门去了。
可文哥儿还这么小,哪里懂什么忠孝仁义?既然文哥儿不爱听,丘濬也就专心做饼不和他讲《五伦全备记》的内容了。
文哥儿见老丘明显有些落寞,不由说道:“等您以后过八十大寿,我肯定攒下好多私房钱了,到时我叫人排一出戏给您祝寿!”
不就是酸腐了点嘛,老人家爱看就让他看去,犯不着拦着!
丘濬道:“小小年纪就存起私房钱来了,你现在存了多少?”
提到这个,文哥儿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一文都没有。”
私房钱袋子里空空如也!
这不是六月那会为了发檄文直接把钱全花完了吗?
“这段时间我听外头有人叫卖栗子都没钱买,也不知今年的栗子香不香。”文哥儿嘀咕道。
瞅着文哥儿那为穷犯愁的模样,丘濬没说什么,继续专心做饼。
等到文哥儿吃饱喝足要回去了,丘濬给他取了锭银子,说是给他去年帮忙整理《大学衍义补》的酬劳。
去年他手头不宽裕就没给,现在得了八十两赏钱,匀文哥儿一锭也没什么。
文哥儿长这么大,还没拥有过这么大一锭银子呢。
他心动得很,可又有些犯难:“被我爹知道了,他会打断我的腿!”
“不让他知道不就得了。”丘濬道。
文哥儿很是感动,拿过银子左看右看,看起来像极了没见过世面的小土包子。
他平时其实也不怎么用钱,不过谁不想兜里有一点点余钱呢?
去年他确实陪着丘濬编了好久的纲要,这肯定是劳动所得没错了!
丘濬见文哥儿拿着银子爱不释手,没好气道:“一锭银子就欢喜成这样,你就这点出息?”
文哥儿道:“我都没摸到过这么大的银子!”
他们这些有很多很多钱的大人,哪里懂得小孩子这种单纯的快乐!
“行了,快夜禁了,你赶早回去吧。”丘濬绷着脸赶人。
文哥儿揣好银子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新得了这么一笔“酬劳”,文哥儿本来是打算好好藏起来花的。可一想到这是自己正经“劳动所得”,他的小腰杆顿时又挺直了。
于是他一回到家就忘了刚才和丘濬说好的不告诉他爹,兴冲冲地跑去与他爹讲丘濬给他发酬劳的事。
王华看着文哥儿手里那锭白花花的银子,只觉文哥儿也不知给人见人怕的丘尚书灌了什么迷魂汤,竟叫丘尚书连修实录的赏钱都分一锭给他花!
估计丘尚书的亲孙子都没这待遇吧?
平时这小子跑别人家连吃带拿也就算了,现在居然连别人的钱都不放过!
王华左看右看,抄起根以前为王守仁准备的竹鞭往桌上一甩,板起脸教训道:“家里缺你吃了还是缺你穿了,你去跟别人要钱花?!”
文哥儿一看形势不妙,瞅准撤退路线随时准备撒腿就跑。当然,哪怕已经在为逃避亲爹毒打做准备,他嘴里还是很不服气的:“不是我要的,是丘尚书自己给我的,他说是给我的报酬!”
王华跨过书桌准备把儿子逮着揍一顿。
瞧见王华真的要动真格了,已经退到门边的文哥儿立刻撒丫子逃之夭夭。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富贵不炫耀,犹如衣锦夜行!
王华:抄起竹鞭。jpg
*
注:
五伦全备记的介绍:参考《五伦全备记》简介
书里写到的人物,会根据他们和主角的亲疏远近选择性地使用史料和作品,史料来源包括正史野史、文人笔记等等,作者也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有全面了解,选用的角度、内容、资料可能会有所侧重有所偏向,不代表真实的人物就是这样。
严格来说,古代社会大部分人都可能存在不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行为。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至少说明社会在进步嘛!
看小说主要就是放松娱乐,不用太当真,快乐快乐就好!
第132章
周围人都升职加薪发奖金文哥儿越发感觉自己穷困不已。
可他才四岁,哪来的赚钱门路?
就他这小身板儿,干啥啥不行,压根想不出怎么才能赚到钱。
王文素得知文哥儿在为没钱发愁还问他要买什么。祥叔把店铺打理的挺好如今他手头倒是有不少余钱可以先给文哥儿垫着。
文哥儿顿时有点儿仇富了。
他爹还是讲理的,要是真有要花钱的地方他爹也不会不给这不是想偷偷藏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吗?
文哥儿摇着头说道:“不是想买什么。”
“你要的时候和我说一声。”王文素很仗义地说道。
他很感激文哥儿带他来借阅翰林院藏书还让他遇到几个可以讨论算学的前辈。
近来他在家里埋头编写几何书,来翰林院的次数却是少了,挺担心文哥儿遇到难事自己不能及时知晓。
文哥儿关心地道:“你的书编得怎么样了?”
王文素道:“差不多了我再好好收个尾,到时候先拿过来给你看看。”他这次过来就是想借本古籍再核查一下引用的内容。
文哥儿一听几何书快编好了二话不说跑去帮他把要用的参考书拿来了,一时半会倒是忘了自己一贫如洗的事儿。
还是到了九月初领俸禄的时候,李东阳见他巴巴地在旁边看着,给他提了个醒:“你在翰林院读书也是给彛У脑趺床蛔约喝チ欤俊
所谓的给彛Ь褪浅⒏潦槿说闹Р固话闶歉琢敢部梢哉鄢上智
有家小的还能领更多。
这助学补贴国子监以及府学州学县学的生员们都是有的所以对生员的筛选和管理都非常严格。
毕竟朝廷让你公费读书不说,还给你发补贴你不好好读书那还得了!
流放充军去吧!
文哥儿:?????
对哦他读书可是有钱拿的都给忘了这事儿!
文哥儿一听就知道他的补贴是王华给领了立刻跑去找他爹算账。
我辛辛苦苦读书赚的钱,怎么能被昧掉!
真是太过分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爹,连小孩子的助学补贴都不放过!
如此坏爹,亘古未闻!
看着个头矮矮的小不点追着王华愤愤控诉,嘴里还变着花样谴责王华这个亲爹,李东阳笑得直打跌。
本来王华被文哥儿念得脑仁疼,压根不知这小子怎么突然惦念起那点禄米来了,现在一看李东阳这般表现,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李西涯可还真是不放过任何看人笑话的机会!
文哥儿念得他爹无可奈何地给他折了现,马上跑去外头买了心心念念的糖炒栗子。
没办法,老丘给的整锭银子他舍不得花,现在好不容易有零花钱了,不得趁着九月把今年秋天的栗子吃到嘴!
文哥儿剥了一颗尝味儿,觉得香糯得很,立刻买了一油纸包兴冲冲给每个人分过去,最后还跑去礼部找老丘尝尝自己“辛辛苦苦读书赚来的栗子”
丘濬:“…………”
没看出怎么个辛辛苦苦读书法,就看出他每天上蹦下跳。
事情再多再忙,吃了栗子的空闲还是有的。
于是一老一少对坐剥起了糖炒栗子,看起来相当不务正业。
别看老丘年纪大了,牙口居然还挺好,平时什么果子都吃得挺香,两人三两下就把剩下的糖炒栗子全解决了,齐齐捧起杯热饮子吨吨吨。舒服!
文哥儿回家时又给赵氏她们挨个分了一轮自己掏钱买的零嘴,脸上满是“以后我能靠读书赚钱养家啦”的骄傲劲。
王华本来还担心文哥儿攒着钱去干坏事,眼看他到手第一天就快把钱用光了,倒是放心了大半。
左右也没多少钱,王华索性就由着文哥儿把那点儿廪禄留着花了。
眼下李东阳他们都正春风得意着,眼红的人可不会少,文哥儿很懂得审时度势,乖乖地没有作妖。
只是眼看重阳将近,他这次无论如何都不肯被撇下了,死活抱着他爹大腿不放、要去跟去爬山。
现在文哥儿能跑能走,天天奔来跑去都不带喘气的,王华本就没打算扔下他。
于是一行人趁着重阳登高去。
文哥儿还觉得是自己抱大腿抱来的出城机会,别提多开心了。
他央人给他弄了个大风筝,准备看看出城后有没有机会放。
他的风筝,一定要是最大最威风的!
眼看文哥儿把自己游玩计划安排得妥妥当当,大伙也没有拦着,由着文哥儿自己呼朋唤友相约出城放风筝。
可惜王守俭说他不想出去,同行的人里头便只有谢豆和文哥儿坐马车了。
谢豆看了文哥儿的大风筝,奇道:“你怎地画猫,不画老虎!”
文哥儿抱着比他自己还大只的猫猫风筝,很是骄傲地说道:“我的猫猫,比老虎厉害!”
谢豆看着自己很没有创意、很大路货的燕子风筝,感觉确实没有文哥儿的猫猫威风。
早知道他也单独找人画了!
一行人到了城外,果然已经有许多人在放风筝。文哥儿一看这么多人在玩儿,哪里还记得什么登高望远,喊上谢豆和李兆先他们一块跑人遍地撒欢去。
这是文哥儿第一次放风筝,他个头小,腿短,又没经验,跑了两次都没能让风筝顺利飞起来。
也怪他太贪心了,一个劲叫人把风筝往大里弄,风小的时候怕是根本带不动!
好在这日天高日朗,很适合放风筝,文哥儿正迈开小短腿起跑第三回 ,恰巧呼啦啦地吹来了一阵好风,竟把那猫儿风筝送到天上去了。
文哥儿跑得鼻头都渗出汗珠子来了,等风筝稳在空中以后开心地转头一看,风筝高高地飞在了朗朗晴空之上,整个天穹蓝得发亮,连云都见不着几片,只有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半空中争妍斗艳。
燕子是最多的,猫猫只有一只!
他的猫猫是今天最亮眼的风筝!
文哥儿转过头想和谢豆他们炫耀一下,结果定睛一看,谢豆早不知被他甩哪里去了,他旁边除了金生之外只剩一个以前没见过的生面孔。
这人约莫十岁出头,身板儿瞧着很结实,放起风筝来相当地游刃有余,一点都不像文哥儿这么费劲。
文哥儿沿着对方的风筝线往上一看,好家伙,这人放的是老虎风筝!
这人看着不声不响的,不像个爱玩的,居然也叫人做了特制的风筝!
这是赌上猫科动物尊严的战斗!
文哥儿很不服气地偷偷地多放了一截线,决定要把自己的猫猫放高一点,决计不让隔壁这个放老虎的给比了下去。
那少年本来只是随便拉着线任由风筝随风而动,瞧见文哥儿看见自己的风筝以后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顿觉这没甚乐趣的放风筝也多了几分趣味,也跟着文哥儿放了放线。
老虎风筝轻松越过猫猫风筝!
文哥儿:?????
可恶,长得高了不起啊!
全靠年龄优势罢了!
等过几年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