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 >

第38章

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第38章

小说: 快穿之我家娘子是上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发芽,他用的表现方式非常简单,一条黑线表示土地,上面这样绿色的短线表示两片叶子。
  生长所需的东西,有几个字她认得出,是“土地”、“水”、“太阳”,其他几个是奇怪的符号,她没有认错。
  “这是什么?”大夫人指着那几个符号,问道。
  “娘,你真笨,这是拼音字母呀,奶奶说了,我年纪还小,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字,我写不出来的时候,可以用拼音字母代替。”
  卫慎阳还给她解释了,那几个拼音字母代表什么意思。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大夫人还以为是他胡乱写,可到后来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她一次又一次的看见后,突然发现——这些奇怪的符号好像是有规律的?!
  猛然感觉,她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二儿子变得越来越礼貌听话,却又不失他本性的活泼与好奇,这已经足够让大夫人惊奇了。
  更让她惊讶的是,来自于大儿子的变化。
  卫慎行已经十岁了,《千字文》、《百家姓》早就学过,所以他会写文章,她并不觉得奇怪。
  但是大儿子在这份观察日记上的表现,却让她惊讶不已。
  相较于二儿子,大儿子已经能够非常清晰的用画笔,画出一棵植物各个阶段的变化,还能用最简单的文字表示这棵植物在这个阶段的特征。
  根据这些观察日记,她能够清晰的看到儿子的变化规律——画的画越来越简单,神似;对文字的表达与控制越来越熟练、到位。
  除了观察日记,大儿子每天还会写一篇文章,不需要太多的文字,但是需要讲清楚一件事情。
  比如说,他今天又带几个弟弟、妹妹做了什么。
  跟之前的观察日记一样,同样是几个大框,框标好了:
  (1)时间。
  (2)人物。
  (3)地址。
  (4)经过。
  (5)结果。
  ……
  一开始她以为,这些框都是由家里的先生做好的,可是到了后面,儿子却告诉她,这些都是他自己做。
  他总结出了自己的规律,每一次画的框有可能都不一样,但是都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这次他想要说什么。
  然后是每天的活动计划,每天的活动总结。
  他依然像以前一样调皮,有很多突发奇想的东西,却又在不知不觉间变得成熟稳重。
  慢慢的,他学会了一件事情——摸规律。
  即使是先生教下来的东西,既然是同一个套路的,他都会慢慢摸到其中的规律,挪为己用。
  他每天都会学习、看书,但真正用在科举考试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反而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都好奇的掺合了一脚。
  一开始大夫人还有些担心,这样会不会分散他的精力,对学习不好?
  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说什么,结果还没有出来,她也不好急着做事。
  而后,她非常庆幸自己没有错。
  因为她发现,即使带儿子花很少的时间在学习上,该掌握的东西他都掌握了,从来都没有落下过,还有超前部分。


第91章 变化(感谢“A&B”的关注,希望你早日申请运营哦~)
  最显著的成果就是——教导他的先生都夸他脑子灵活、聪明,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而这一切,大夫人知道,是老夫人带来的。
  以前,她总觉得老夫人偏心,根本看不清事实,就只知道没事找事情,为难她。却没有想到……
  大儿子的变化,让她十分欣喜,仿佛生活一下子有了盼头。
  不只大儿子在变,她的夫君卫敏森也在变。
  如果说,以前他只是一个知道溜鸟的纨绔子弟,那么现在他开始插手家里面的事情,开始管理奴才、家族产业了。
  而且,他还不是胡乱的乱管。他会事先悄咪咪的调查,然后整理一个计划出来,先拿给她看,再给老夫人审,没有问题了,再去做。
  或许,一落开始他的计划还十分粗浅,不怎么靠谱,但只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慢慢的他就会摸出一套规律,然后就按着这个规律办。
  嗯,是的,没错。
  貌似摸规律这种事情,他们父子俩都比较擅长,大概——这就是父子天性吧!
  相较夫君和大儿子,小儿子卫慎阳,这也是一个活泼的,比大儿子还要调皮。
  也或许是年纪还小的缘故,又不好下狠手管,爬树、下水摸鱼,他都干过。还拔过他爹养的某只的鸟的羽毛,后来被发现打了屁股,这才再也不敢了。
  但是她不得不承认,其实老夫人很会调教孩子。
  像二房那个一向身娇体弱的二少爷卫慎思,每天被逼着早起跑步,下午还要带几个弟弟、妹妹一起玩,早睡早起,没有再熬夜看书之后,他的脸色也变得红润起来。
  这段时间,好像也没有再生病了?
  大夫人觉得,她真的应该跟老夫人好好学习。
  毕竟,以后她儿子也是要成亲的,她也得帮忙照顾孙子——即使儿媳妇不一定乐意,但在儿媳妇带不好的情况下,她就得出手。
  嗯,就跟老夫人一样。
  如此,大夫人不惧老夫人的冷脸,有事没事就去她的院子转转,聊聊孩子,看老夫人都是怎么“带孩子”的。
  杨香薇都是怎么带孩子的?
  很简单,学习和体育并行,让孩子自己理好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然后分解到月到旬到天,甚至每天需要安排多少学习时间、玩耍的时间。
  结束之后,还要写总结,看之前的计划是不是合理,如果不合理应该怎么纠正。
  她的任务并不是给他们指派什么任务,而是教会他们怎么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督促他们自己去完成。
  然后她发现:大儿媳妇最近是不是很闲呀?要不然怎么每天都往她这里跑?
  喝了一个茶,她道:“老大家的,老大最近在干什么?”
  大夫人微笑着回答:“家里不是有几个奴才不听话吗,夫君正在处理。”
  “哦,我看你好像挺闲的啊……”
  “母亲有什么事情要交待儿媳妇做吗?”
  “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老大最近的考试成绩好像有点下降了,你回去多给他补补。虽然处理奴才是大事,但是律法考试也不能落下,我总不能天天罚他跪祠堂吧?下次要是再考不好,错一道题,抄写一百次。”
  大夫人:“……”夫君,我好像把你坑了!
  一张律法试卷,就把卫侯府的两位大爷给拦住了,同时拦住的还有卫侯府的两位夫人,以及一群已经识字,或者正在识字中的孩子。
  孩子可以跟大人区别对待,不用跪祠堂什么的,但试卷的题目都是一样的,大人做一套,小孩子做一套。
  大人做错了多少道,不是跪祠堂,就是被罚抄错题,一道错题抄一百遍,给抄记住了才行。小孩子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拿回去给先生讲,让先生讲清楚了就行。
  用杨香薇的理解就是,孩子还小,不需要全部背下来,脑子里有个印象,等以后大了再学习。
  为了加深孩子们,甚至几个大人对律法的兴趣,杨香薇还特地让卫敏文安排了几个爱八卦的人,有事没事跑到刑部、集市上听“八卦”,回来讲给说书先生听,让说书先生写下来。
  是的,没错,就是把这些八卦改编成或长或短的小故事。
  后面还要配上“案情分析”,表示故事中的XXX有没有触法律法,如果触犯了,衙门会怎么处理;如果没有触犯很浅,但触犯了约定成俗的民俗之类的,四周的老百姓会是什么反应,宗族会怎么处理等等。
  每一个故事,杨香薇都会审过,还请了一些熟悉律法的先生回来,审核这些“案情分析”是不是符合常理,OK的话,印刷出来,家里的大人、小孩子人手一本,要求必须通读。
  直到要印刷出来的时候,杨香薇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还没有活字印刷术,都是用木板雕刻成一版,再一页一页印上去的。
  除此之外,外面还有许多抄书先生。
  杨香薇也懒得自己费脑了,直接把老大、老二叫了过来:“印刷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卫敏森、卫敏文茫然:“什么怎么看?”
  “你们俩先说说,现在印刷都是怎么印刷的?”
  卫敏森表示,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我怎么知道?母亲,我们家又没有书局,根本不用这种东西……母亲你要是想买书,直接去书局里买不就行了?”
  杨香薇瞪了他一眼:“我想自己印书,不行吗?”
  卫敏森摸了摸鼻子:“那也可以拿到书局去印,朝庭有这种对外开放的书局,只不过价格有点高罢了。母亲,这很不划算的,与其印刷,你还不如直接找几个抄书先生,发点工钱,让他们抄。”
  杨香薇懒得跟他废话,直接问卫敏文:“老二,你来说,如果我想开一个可以自己印刷的书局,要怎么做?”
  事实上,卫敏文也不是十分熟悉,这个虽然归户部管,但可惜的是他不需要负责这项工作,根本不清楚。
  “母亲,这个……我需要向同僚打听一下。”
  “呵呵!你一个户部官员,还不清楚自己部门里的事情,你到底有多丢脸?行了,你俩一个负责给我打听书局的印刷是怎么印刷的,一个打听申请开书局需要什么程序,没打听清楚,就别回来了。哦,记得把今天的试卷带回去,还有你们媳妇的,别漏了。”
  卫敏森、卫敏文两人乖乖拿了试卷回去。
  大概是共患难了一段时间,兄弟两个也不再向之前那么“仇视”了,出门的时候还互相叹了口气,拍了拍肩。
  然后,分道扬镖。


第92章 开书局
  虽然兄弟两个不清楚母亲是不是一时兴起,怎么突然想要开书局了,但他俩知道——不管母亲最后开不开,打听清楚跟没打听清楚是两个不同的结局。
  落在母亲手里的两个不同结局。
  卫敏森负责请书局的一些人吃饭,看能不能打听出一些什么,然后让家里的下人去买人,要是能够买到一两个懂印刷的奴才也行。
  卫敏文呢,则是快一个月没回部门了,突然回去,还把部门里的人吓了一跳。
  “你怎么回来了?”
  “我本来就是户部的人,怎么,我还不能回来?”
  “不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我这不是……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你了,以为你请的是长假吗?”
  ……
  腆着脸对他笑的人叫钱赵山,外号“钱袋子”。跟他平级。
  他这个外号的来历可不是他特别有钱,或者特别会来钱,而是但凡经过他手的事情,没有那么一点银两进入他的袋子,就别想办好啦,俗称“雁过拔毛”。
  平时,卫敏文就看不惯他,觉得这小子整天“混水摸鱼”,特别会专营,有伤读书人的品德。
  只不过,以前他是懒得管,也不归他管。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心里清楚。每天上班下班,得过且过的过着日子,拿那么一点喝茶的俸禄。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大儿子卫慎思能够考一个进士出来,给他脸上贴贴金。不过现在嘛……
  想到最近看到二儿子时,他已经变得红润的脸庞,以及母亲对他的破口大骂,他也只能憋了回去。
  嗯,还有一个触犯律法,不能休,只能慢慢教的妻子,还在小佛堂里捡佛豆,他还是不要操那么多心好了。
  冷着脸,把钱袋子打发之后,他到自己的岗位上报个到,就去打听开书局的流程去了。
  开书局其实是不怎么赚钱的,毕竟印刷成本太高了,而能够买得起书的人就只有那么一些,除了科举需要用的书,其他书的销量都一般。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话说得好听,但当饿肚子的时候,书读得进去才怪。
  卫敏文被自己的母亲饿过几次之后,就再也不敢讲这种话了。
  正如母亲所说的那样,书再“高”,也得填饱了肚子才读得起。
  别以为那些刨地的农民就看不起,人家不是不愿意识字,而是填不饱肚子,当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哪有心情看书?
  那个时候,卫敏文被饿了一天。
  做为书生,他的体质本来就偏文弱,怎么可能经饿,一顿就能够饿得他体虚,更不要说一天了。
  从此,书在卫敏文的心目中虽然一样很“高”,但也知道了填饱肚子这件事情的不容忽视。因为当你肚子饿的时候,就算再多的书摆在你面前,你也是读不进去的。
  “母亲,情况就是这样。”卫敏文将他打听完的事情,一一讲了出来。
  “嗯。”杨香薇点头,表示满意。
  卫敏森也不甘落后,赶紧将他打听出来的印刷流程也说了出来,还加了自己的分析,说这种流程太麻烦了,成本太高,即使印刷出来了,书也不太好买。
  京城里已经有好几家书局了,分别在哪几个位置,他们店里的生意也一般。
  毕竟书局能够弄到的书都是一般的书,不可能太珍贵。而考生所需人的书也多为科举用书,像话本什么的,有是有,但为少数,只有只钱人家才会买这东西消遣,普通人家的书生根本不会买东西(没钱买)。
  “母亲,我觉得京都里的书局已经饱和了,就算我们真的开了一家书局,除非里面的藏书非常珍贵,否则估计生意也不会很好。母亲,你总不会是想将家里的藏书给弄出去吧?”卫敏森挠着头,一脸不解,“可是我们家的藏书在普通人家里算珍贵,但是在真正的清流书香门弟眼里,其实也就一般。”
  他没有说的是,就是他媳妇娘家的藏书,也比他们家的要好得多。
  “没错,我是想开书局,不过不是你们想的那种书局。”她花了那么多成本,招了那么多律法先生,还请了那么多说书先生,不把这些故事出书,换点钱回来,也太亏了吧?
  杨香薇并不觉得这个时代的书局不会赚钱,而是没有找到赚钱的方式罢了。
  “不是我们想的这种?那是哪种?”卫敏森问道。
  “你刚刚打听到的印刷术,我听到了,不过你们不觉得,这种印刷术太蠢了点吧?”
  卫敏森、卫敏文茫然:“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印刷的,还能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
  “一页书雕雕刻一版,换了一本书,之前雕刻的板子就不能用了,是不是太蠢了?为什么不把一板拆成单字?”
  “单字?!”卫敏森、卫敏文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杨香薇老神在在地喝着茶,说道:“不可以拆吗?陶瓷可以烧制成杯子,就不能想办法烧制成一个个小字,然后根据需要,把这些方块小字排到带凹巢的版子里,刚好是一页书的样子。再用蜡之类的东西,固定住,涂上墨汗,印刷……这样,等这本书印完了,换下本书的时候,只需要加热版子,让蜡融化,就可以把单字给拆了,下回再用……”
  卫敏森、卫敏文第一次听说,还可以这样,有些激动的咽了咽口水。
  “母亲,那我们岂不是能赚大钱?”想想全天下的书局都跟他们买书,而他们刷书的成本又比别人的低……真的是赚大发了!
  “如果真的能够成功,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感谢我们。”想想印刷成本降低之后,书的价格也会降低,全天下的读书人买书变得容易,岂不是会被全天下的读书人感激?
  卫敏文觉得,他们卫侯府这一回要扬名了。
  杨香薇淡淡地看了他们一眼:“别太激动,能不能成行,还要你们找人秘密实验,成功了,才能用。”
  “是是是,”卫敏森赶紧点头,“母亲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