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养笨蛋美人-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让听完什么都没说,心里却在冷哼:他千娇百宠养出来的姑娘,怎么能给男人绣帕子,合该一辈子金尊玉贵才对。
他嫌弃周夫子愚昧自缚,怕日后自己不在家,把小姑娘教成木头,便给了她一百两金子,将人送回了老家。
除了念书之外,旁的事沈让也没落下。
去年他离京一年,就怕姜毓宁独自一人在常青园无聊,于是便命人将听风小筑相邻的两个小院拆了,几间院子全部打通,在中间凿了一方百步余长的池塘,池边又建了休憩的凉亭。
今年六月正好修葺完成,正逢夏日,满池莲花绽放,周旁荷叶托衬,偶有几尾红白交错的锦鲤浮跃水面,溅出零星水花。
池塘边有围挡的白玉栏杆,以防失足落水。周旁种满了四时之花,春有玉兰满枝;夏有凌霄争艳;秋有蔷薇芙蓉;冬日里,腊梅抱雪,凌寒绽放。
在掩映的花枝间,还有高大的秋千和吊床,若是读书累了,能在这寻得半日悠闲。
原本常青园只是闲散空置的乡下庄子,被这一翻修,倒成了专供小姑娘玩乐闲居的别院。
除了竹叶、竹苓等贴身服侍的还住在后院,剩下的人,包括几位先生,都挪到了前边去住,等闲见不到人影。
而之后沈让不在的日子里,姜毓宁每天除了念书、做功课外,便是在院子里疯玩儿疯闹。
也正是因此,十一月沈让回来,发现那原本白嫩如糯米团子的小姑娘被晒黑了许多,个子也窜高了半掌。
沈让惊讶于她的成长,心里多少有些遗憾,却又没有太多时间留在她的身边。
次年春日,沈让再次离京。
他离开的那个早晨,姜毓宁特意起了个大早,依依不舍地将人送出了常青园,她立在门口,看着身着银甲的沈让骑马远去,不自觉往前追了几步。
但一行人早已走远,路上只有马蹄溅起的尘烟滚滚。
可她没有转身,在远处看了许久。
“殿下,姑娘还在门口站着呢。”
樊肃被沈让留下保护姜毓宁,这几次出京,跟在他身边的都是樊肃的弟弟樊际。
听了樊际的话,沈让不自觉回头,远远的,只能瞧见一点隐约身影,小姑娘今日穿了一身粉白窄袖长裙,在春日朝阳里,仿若海棠初绽。
一个月后。
姜毓宁收到沈让送她的生辰礼物,不是寻常的衣衫首饰,而是一百株海棠幼苗。
姜毓宁新鲜又好奇,忙叫人把这一百株海棠都种到院子里,只是那幼苗太细太小,几个月过去都不见长大。
她写信给沈让,问那海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什么时候才会开花。
但其实,她最想问,哥哥什么时候回来。
沈让却仿佛知道她想问什么,回信只有一句:等宁宁长大。
等宁宁长大,哥哥就回来了。
第14章 长大
14。
建昭二十八年,三月。
上京城城门大开,中临大街两旁站满了金吾卫,各个严阵以待,看热闹的百姓被挤在后面,一边探头朝城门口张望,一边挤在一处低声说话——
“这是淮王要回来了?难不成西北已经平定了?”
“听说陛下几个月前就下旨召回了,但是这位淮王一意孤行,偏要把乌古烈也一并收复,拖到今日才归。”
“那他如今回来,可是乌古烈投降了?”
“哪有那么容易,原本是个打胜仗,硬是要多此一举,结果损失惨重,白白死了五万士兵。”
“这这这……这淮王爷是图什么啊?”
“谁知道呢?听说他天生就命硬好战,要不然怎么能一出生就把钟皇后克死呢,难怪陛下早年冷落。”
“前几年他打了那么多胜仗,我还以为是有将星保佑大邺,如今看来,原是一个不知深浅的愣头青,唉……”
……
倏地,一个身披银甲的年轻人纵马而过,哒哒的马蹄声踏碎了周旁的闲言碎语,在空旷的长街上卷起一阵呼啸的尘烟。
各种议论声不约而同地停下,在金吾卫的呵斥声中,众人齐齐矮身行礼,可那句“参见淮王殿下”还没说完,一人一马已经进了皇城,瞧不见踪影了。
沈让一直骑马到了宫门,比他提前半日回来的樊际正在等他,听到动静立即迎上来,“殿下,先进宫吧。”
沈让没换衣裳,就这么一身戎装,跟着引路的小太监来到太极殿。在殿外,他解下兵器扔给樊际,留他在阶下等,只自己一人进了正殿,“臣参见陛下。”
他矮身行礼,并将手里捧着的奏折交给太监。
已经年过半百的建昭帝倚坐在龙椅之上,接过折子,却只略翻了翻就扔回了御案上。
“淮王此去辛苦,朕明日再看。”
建昭帝早年间身子不太好,眼下声音听起来有些虚浮,在空旷的大殿上,仿若流云转纵即逝。
他越是苍老,便越是衬得底下儿子年轻康健。
沈让眉目清冷锐利,身形挺拔如松,闻言拱手道:“是,谢陛下体恤。”
他语气虽恭敬,却没有半点对父亲的亲近,建昭帝不由得皱了皱眉,然后道:“让儿今年也有二十一了吧。”
沈让掩去眼底的讥讽,冷淡道:“回陛下,臣已经二十有三。”
“……那是朕记错了。”建昭帝有些尴尬,但稍纵即逝,他看向沈让的时候,目光和善又亲切,“你幼时不养在朕的身边,与朕不亲近,都是朕的疏忽,不过你到底是朕的嫡子,如今大了,朕就不能不为你打算了。”
他说话的时候,沈让始终垂首,看不清眼底情绪,只能从略弓的脊背上,看出一点恭顺,“是。”
建昭帝从喉咙里发出两声低笑,“好孩子,你该成婚了,朕为你挑了一位好王妃,是邱家的嫡长女,才艺双绝,性子也温婉贤淑,眼下,她正巧在宫里,你去见见。”
说着,他朝自己身边的大太监招了招手,“赵荣,你带淮王去……”
沈让眸色一冷,直接打断了建昭帝的话,“陛下,臣还有军务,恐怕要辜负您的好意了。”
建昭帝被他生硬的态度硌得一怔,好半晌才压下心底的怒意,道:“也是朕考量不周,你刚回京,还是先回家歇歇,过几日再见也无妨。”
“是。”
沈让骑了一天的快马,的确有些疲惫,他懒得再虚与委蛇,闻言跪下行了个礼,便利落退下了。
他带
着樊际一起出了宫,没再骑马,而是上了马车。
樊际问:“殿下,咱们可要先回王府看看?”
说来可笑,沈让这个淮王封了近十年,府邸却是去年才落成,沈让还一次没有去看过。
“去平郡王府。”沈让紧绷的弦稍松了些,一边按揉眉心一边问,“宁宁那边怎么样?”
“按着殿下的意思,没告诉姑娘您要回来的消息。”樊际语气含笑,“一会儿姑娘见了您,只怕要高兴坏了。”
这些年来,沈让四处征战,在上京的日子加一块也超不过一年。最近一次离京,他在西北待了快三年,三年未见,也不知小姑娘又长高了没。
想到姜毓宁,沈让的眼里也含了些笑意。
马车很快到了平郡王府,沈让进去给平郡王和王妃见了个礼。
平郡王妃秦氏想留他用膳,沈让婉拒道:“我家里还有许多事,今日就不留了。”
秦氏还要再劝,平郡王道:“瞧元诲这风尘仆仆的模样,就让他先回去歇息吧,总归过两日宫里还有接风宴,到时候也能见到。”
听了这话,秦氏也不好再留,只又拉着沈让的手嘱咐了两句,才放他离开。
沈让一一应下,实际上心思早就飘远了。
出了平郡王府,沈让便道:“直接回常青园。”
“是。”
马车行出王府,没一会儿就拐上了中临大街,车轮轱辘轱辘的声音被热闹的叫卖声掩盖,沈让倚住车壁,竟有些昏昏欲睡。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忽然停住,沈让闭着眼睛没睁开,沉着嗓音问:“何事?”
樊际刻意压低的声音隔着车门传来,“回殿下,是太傅府邱家的马车。”
邱家?
沈让缓缓睁开眼睛,“去问问什么事?”
“是,属下明白。”
紧跟着,便听到樊际跳下马车,不知同谁小声交谈了几句。
很快,樊际回来,隔着车窗回禀:“殿下,邱家的马车轮子出了问题,说是陷在这动不了了。”
沈让闻言轻蹙了下眉,抬手推开车窗,朝前望去。
这是一条不算宽的小巷,邱家的马车横着挡在了前面,车厢倾侧,车夫正在检查车轮,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女子等在一旁,虽然只能看见她的侧脸,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她的焦急和束手无策。
沈让轻哂一声,正要合上窗户。
那女子却忽然转过身来,正好对上沈让未来得及收回的目光。
“可是淮王殿下?”她语气有些不确定,但还是上前两步,规矩地行了个礼,“臣女邱素心,参见淮王殿下。”
沈让淡淡道:“邱姑娘免礼。”
邱素心见他如此冷淡,脸色有些发白,却很快掩饰住,福身道:“殿下恕罪,臣女家的马车坏了,挡在路上挪动不了,只怕要劳烦殿下稍等一会儿了。”
“是吗?”沈让似笑非笑地睨她一眼,“不耽误。”
听他语气还算温和,邱素心松了口气,世人皆传淮王殿下冷面冷情,杀人如麻,今日进宫,姑母却要将她许配给淮王。
她自然不情愿,姑母却道传闻不真,又说淮王本人十分英俊,上京男子无人能出其右。
可在宫中没能见到,邱素心很不甘心,这才叫人弄坏了车轮,堵在淮王的必经之路上,想与他见上一面。
这一见,才知淮王果然英俊,脾气也不像传言中那般可怕。
这般想着,邱素心脸色好看了些,眉眼也挂了笑意。
沈让却没工夫看她变脸,眼看天色渐沉,却还未出城门,沈让敛目思索一刻,命令道:“樊际,解了靳绳,咱们骑马回去。”
这巷子虽窄,马车不能通行,骑马却是能走。
樊际闻言立刻去解靳绳,给两匹马重新戴上马鞍。
沈让下了马车,直接就翻身上马,期间没说半句话。
邱素心见他如此忽视自己,不由得愣了愣,“淮王殿下,您……”
“驾!”
一记破空的马鞭声截断了她的话。
邱素心不可置信地看着沈让远去的背影,飞扬的尘烟扑了她一脸。
她拿绢帕捂了口鼻,气得浑身都在抖。
一旁的贴身婢女连忙将她扶住,小声安慰道:“姑娘别气、别气,这是在外面呢。”
邱素心深呼一口气,看着空旷的巷口,咬牙切齿道:“果真是只会打仗的杀星,没有半点君子文雅之风,若不是姑母一直夸他,我才不愿见!”
她跺跺脚,气道:“可你瞧瞧他这粗鲁样,又哪里有半点配得上我!”
对于她的抱怨,沈让全然不知,更不在意。
出了城门,他就一路快马加鞭,总算赶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常青园。
金轮遥坠,沈让披着落日余晖,大步走进清风小筑。
六年过去,当年的海棠幼苗早已长大,偶有清风阵阵,卷着几片花瓣拂过手臂。
远处的秋千架下,一身绯红的小姑娘手执团扇,正在扑蝶,看起来十分专注。
怕惊扰到她,沈让不自觉慢下步子,停在一颗海棠树下,抱臂欣赏。
正巧那蝴蝶转了个弯,姜毓宁跟着转身,一抬头就愣住了。
两人的视线在半空中遥遥相对。
沈让略勾了下唇,正要说话,小姑娘已拎着裙摆跑过来,重重地撞进了他的怀抱。
第15章 癸水
15。
姜毓宁疾步奔来,好似一只蹁跹的蝶,裙摆在半空中扬起一道弧。
这些年,她长高不少,廊柱上里纪录身高的线划了一条又一条,可是在沈让面前,好像仍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姑娘,个子未及他的肩膀。
沈让将人稳稳接住,由她没骨头似的挂在自己身上,两手扶在她的背后,以防她掉下去。
“哥哥,我好想你。”姜毓宁搂着他的脖子,眸中含泪,眼尾泛着一点红,竟叫人瞧出几分娇娆韵味。
看着她,沈让不由得想到几年前自己离京的时候,她的脸颊还肉嘟嘟的,完全就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可是如今不过三年过去,她的五官已经张开,由小姑娘出落成了婷婷少女,眉目艳丽如画。
竟叫他有一瞬间的愣怔。
但随即就反应过来,他单臂托住小姑娘,另一只手朝身后的樊际招了招。
一直在旁边安静当摆件的樊际会意,从怀里掏出一个匣子呈上。
沈让示意小姑娘去拿,“打开看看,喜不喜欢?”
姜毓宁接过打开,一支通体莹粉的海棠花簪映入眼帘,她伸手拿起来,触手温凉,簪头和簪身之间没有拼接的痕迹,浑然一体。
沈让解释道:“这是一整块芙蓉石镂刻打磨而成的,原想当作你今年的及笄之礼,但既然提前回来了,就现在送你吧。”
姜毓宁现下还戴不了簪子,她小心将它放回匣子,欢喜道:“哥哥,你待我真好。”
她眉眼弯弯,十足的孩子气。
沈让见她如此,方才的那点异样情绪一下子消失不见,他抱着人一路来到花厅,兄妹两个坐在一起,吃了一顿久违的团圆饭。
用过晚膳,沈让没再陪小姑娘,独自一人回了房间。近几日日夜兼程,他实在有些疲惫,底下人一早就烧好了热水,他沐浴后,早早便上床安置了。
他入眠很快,却睡得不算沉,这些年的行军生活让他习惯了随时随地保持警惕,即便是在睡梦中,他也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危险。
因此,夜里姜毓宁悄悄推门走进他房间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醒了。
但他没有睁眼,是想看她大晚上跑过来干嘛。
吱呀一声,房门被关上。
紧跟着是一阵放得极轻的脚步声,她逐渐走近,最后停在床上,似乎是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撩开了帷幔。
下一刻,身侧的被褥轻陷,等沈让反应过来时,小姑娘已经躺到了他的身侧,柔软的发丝落在他的枕侧,带来一阵极为浅淡的花香。
沈让的呼吸微微停顿了一下。
今日一回来,他就发现小姑娘成熟了许多,可是想着毕竟是打小就跟在自己身边的,他一直视她为自己的妹妹,若动辄就要避嫌,难免伤了两人情分。
可是眼下,小姑娘抱着他的手臂,竟就这般钻进了他的怀里,已经明显拢起的柔软隔着两层布料贴过来,让他不得不意识到——
小姑娘长大了,他们不该,也不能再这样亲密下去。
“宁宁。”沈让坐起来,拍了拍身侧的姜毓宁,“不能和哥哥睡。”
姜毓宁不愿动,没听见似的,仍旧抱着他的手臂不放。
她是最会卖痴撒娇的,从前沈让总是拿她没办法,但这次没心软,他冷着脸,加重了语气,“宁宁,回你自己的房间。”
见她仍是埋着脑袋不动,沈让干脆敲了敲床榻,唤道:“来人。”
很快,竹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公子,奴婢在。”
自从姜毓宁七岁那年不愿自己睡,抱着沈让哭了一场之后,沈让的住处便一直设在姜毓宁的隔壁,走不了几步路就能到,甚至更多时候,都是沈让将人哄睡才离开。
底下人早已习惯沈让对她的百般纵容,恐怕就算姜毓宁说今天要把常青园拆了,也不会有人说半个不字。
此时听到殿下的传唤,竹叶还有些意外,不过她并不敢表现出来,就立在门口安静地等吩咐。
沈让有些头疼地看着身边这一小团,“你进来把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