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能定下来了。
就是黄夫人有些疑惑,今日她邀林夫人一块儿,已经约好了时辰,但现在林夫人都没到。
这边坐着喝茶赏花,过了好一会儿,林夫人才带着女儿过来。
林夫人见沈氏也说了话,只不过神似有些异样。
这丝异样很快就消失在林夫人脸上,不过偏偏叫黄夫人留意到了。而林毓婉一直乖巧坐在林夫人身侧,就给几位夫人问了安,安安静静的,很是娴雅。
林毓婉平日总爱穿一些素净的颜色,看着弱不禁风,摇摇欲坠的,跟朵小白花似的,今日却穿湖蓝色,首饰也多了些,倒是大大方方的。
众人赏过梨花,中午去盛京城内的留香楼吃了顿饭,沈氏做东,先问了几个小辈们的口味喜好,不过也单是为了黄芷心一人,期间还给黄芷心夹了菜,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
沈氏挺满意黄芷心的,而燕明荞也觉得黄芷心性子和婉,天真浪漫,还蛮可爱的,若是嫁进来当嫂子也挺好的。
普陀山的事是那两成可能自然最好不过,若不是,燕明荞向外说没人信,还会波及燕国公府的名声。
就算告诉母亲,没有证据的事,也不能拿燕明泽怎么样,就算在家中兄弟姐妹有矛盾,在外面都是燕国公府的子孙。
燕明泽总会娶妻的。
燕明泽既然是真心想娶,谋求的最多也就是仕途前程,有黄家在,他会对黄姐姐好的。
燕明荞这样想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燕明泽已经十七岁了,娶妻算晚的了,但他没通房丫鬟,在这点上和父亲就不一样,对娘子应该是一心一意的。
总归要娶妻的,娶一个省心些的也好。
沈氏跟着这群人周旋了一天,好在结果令人满意,回府就歇着了。而另一边,黄夫人让女儿先回去,跟着林夫人一块儿逛了逛首饰铺子。
她还记得林夫人来时见沈氏的眼神不太对,想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林夫人佯装叹气,说道:“这事说来话长,你可知我的长子林褚,曾经和燕国公府的二姑娘议过亲,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再后来二姑娘嫁给了镇北侯,成了镇北侯夫人。”
她敢这么说,是笃定黄夫人不敢往外说,如今燕明玉是什么身份,谁敢在后面说闲话,更何况是说到沈氏面前去。
两个人一块儿说的话,没第三人在场,说出去谁信呀。
日后,不管这门亲事落到谁头上,就算尚书府和燕国公府结亲,那也是沈氏的原因,而非她之过。
黄夫人皱着眉琢磨了一会儿,“原来是这样呀。”
那倒是需要再斟酌斟酌了。
“你也别听我胡说,这亲事还是得抓紧些,不然真被别人抢先了,都没处说理去。” 林夫人选了一只蝴蝶叉子,喊伙计过来结账。
有人来了,黄夫人不好再多问,但神色忧心忡忡,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府之后,黄夫人还一直想着这事儿,但她后来又仔细想了想,这燕国公府的二公子、三娘子都已成亲,还都是在燕明玉成婚之后,若真有什么,亲事哪那么容易?
不过也没准儿,林家的事儿,别人根本不知道,今日若不是听林夫人亲口说,她怎会晓得。
还是再看看吧,女儿年纪还小,能再拖拖。
本来这月月底,燕明泽从书院回来之后,就应该约着出去见见人,但黄夫人以时间太仓促为由,给推拒了,定在了四月月底。
沈氏觉得这样想也正常,又不是愁娶愁嫁,慢慢来得好,便没放在心上。倒是燕明泽因为婚事的缘故,对正院恭敬了不少,回来的时候给沈氏买了点心。
其他孩子尚且有小娘贴补,燕明泽一个人,沈氏知他手头紧,“钱自己留着花吧,功课上多用功。眼看着也议亲了,不过黄家小娘子年岁尚小,恐怕不会及笄后就成亲。读书上缺银子就去公中支,我也盼着你明年会试能中,可以入朝为官。”
沈氏比任何人都盼着燕明泽能够安定下来,黄启在京中人脉甚广,也能有助益。她不盼着燕明泽光耀门楣,只期望他别惹是生非就好。
燕明泽点了点头,“儿子谨记母亲教诲,也多谢母亲为我操持婚事,母亲这阵子辛苦了。”
沈氏:“这些是我应当做的。孟氏那边,我对外人说的是她已病故。”
燕明泽明白,最近不会去探望了。
亲事定下来,他也算走出来了,从前种种,该当过眼云烟放下才是。日后他有岳家帮扶,官途也不会差。
至于假想若没做那些事,会不会走得比今日更远,燕明泽只是潜意识里不愿意去想罢了。
月底这两日,他就留在家中温书,没有去黄府探望。
府里安静,没什么大事,晚上家宴也顺顺当当,就很稀松平常。
燕明荞的感觉就像……再也不用担心突然打雷,突然下大雨,突然刮大风,突然下大雪,有一种分外安定的感觉。
顾绵问她为什么这样的时候,燕明荞就笑而不语,这事哪儿好细说,“反正就是高兴,我一高兴呢,我就请客,我就请你吃好吃的,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顾绵被逗得哈哈大笑,说道:“真的呀,那我要把盛京所有街的小吃全吃遍!”
燕明荞:“……咱们不是已经吃遍了吗?好吧好吧,那就再吃一次,吃完我还想吃再去吃留香楼,我发现留香楼的饭菜也很好吃。”
顾绵捧着脸,“那我们先去看兔子,看完兔子就出门,如何?”
燕明荞今日就是想来看兔子的,因为再过两天她就要来月事了,来月事肯定就不方便出门了。
那六七天不出来,兔子该把她忘了,所以肯定要趁着月事之前把兔子看够了。可是书院放假,现在顾言应该也在家中,他在的话去看合适吗?
燕明荞悄悄咪咪地问,顾绵悄悄咪咪地答,“有什么不合适的呀,你们比我还先认识呢。”
怎么不合适了。
燕明荞:“就是不太合适嘛。”
她都十三岁了,该注意点男女之防,在外碰见也就罢了,这是在太傅府,怎好去顾言院子。
顾绵拿她没办法,“不然我让……不是,我问问兄长什么时候出门,他放假回来要么去庄子,要么去书坊,不常在家的。”
燕明荞:“好呀好呀。”
顾绵道:“屋里书你随意看,点心随意吃,茶水随意喝,我去去就来。”
燕明荞不知怎么想到了,幼时二姐姐给她讲书,说是叫《西游记》,每次那孙猴子去打探消息,都是说俺老孙去去就来。
就还挺像的。
顾绵风风火火去了兄长院子,院子只有两个守门的婆子,小厮不在。窗子支了起来,屋门也开着。
顾绵能看见兄长正在写字,闻声抬起头,隔着一道窗子问道:“有事?”
顾绵如今也机灵了,不会横冲直撞直接问了。
她道:“三哥,你什么时候出门呀?你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一根糖葫芦好不好?”
顾言道:“今日不出门。”
顾绵:“可是我想吃……”
第96章 悔意
“你想吃有丫鬟; 再不行自己出去买,问我作甚。”顾言这回头也不抬,安心伏案; 笔也在动。
不过,若是顾绵进来看一眼,就会发现顾言写的根本不是字,而是画了好几只兔子,有黑有白; 有灰有花; 脑袋一团墨; 身子两团墨; 看着毛茸茸的; 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顾绵:“可是你以前都是有出门的呀。”
顾言笔尖一顿; 他道:“你也说以前; 还有不到五个月就秋闱了。”
是要秋闱没错; 但顾绵记得; 兄长以前都会出门; 上次农忙假还去庄子了。反正只要不在书院; 他要不去书坊,要不出去转; 反正是不会在家看书的。
今天……顾绵抬头望了一眼天上,太阳在呀; 她记得是从东边出来的。
但耽误兄长会试这个罪名太大了; 她可担不起。
可明荞还在等着她呀,还等着看兔子呢。
顾绵看了眼兔子; 它不知道什么时候从笼子里跑出来了; 缩在墙角; 笼门大敞四开的,它可倒好,两只前爪抱着什么叶子,啃着特别认真。
吃得还挺香。
既然兄长不出门,那把兔子提她院子不就行了。
只是顾绵以为这事儿简单得很,过来就没带丫鬟。她虽然喜欢兔子,可最多也就是隔着笼子摸一摸,让她把兔子抓进笼子里,再提着过去,那是不可能的,她只能麻烦兄长了。
“三哥……”顾绵乖巧喊了声。
顾言道:“什么事?”
顾绵说道:“明荞过来了,想看看兔子,兄长,你要准备会试,不然让邵光把兔子送到我院子去?”
邵光是顾言的小厮。
顾言道:“好。”
顾绵就知道顾言最好说话了,她高兴道:“那有劳兄长了。”
顾言把兔子抱回笼子里,笼子有些大,而且全是实木打的,足足有两人宽,一个人抬着实不方便。
他问邵光:“你一个人抬得动吗?”
邵光跟顾言差不多大,看着还瘦弱些,闻言立即摇了摇头,“公子,小的无能。”
顾言道:“那我跟你们走一趟吧。”
顾绵更高兴了,好话不要钱地往外倒,“兄长你可真好。”
搬着笼子,装着兔子,带上兔子的吃食,三人一道去了顾绵院子。
还未进门,顾绵就喊道:“明荞,我带兔子回来了!”
燕明荞没想到顾言也过来了,还搬着这么大的笼子,心里觉得太麻烦人了,她忙起身,道:“见过顾公子。”
顾言点了点头,“五姑娘。”
他把兔子掏出来,放在院里的草地上,他说道:“吃的这些可以随便喂,它吃饱了自己就不吃了,抱也可以,但别给它洗澡。”
燕明荞眼睛都被大白兔子吸引了,她仔细听完并记在心里,“嗯,我知道了。”
两人还打算一会儿出去,玩兔子也玩不了多长时间,不会给洗澡的。
燕明荞常过来看,兔子也不认生,喂吃的就吃,顾绵摸着兔子耳朵道:“三哥,不然你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不然还得叫你帮忙把兔子抬回去。”
顾言好像忘了,太傅府丫鬟小厮不多,但抬兔子的还是能找到的,点了点头应下,“好。”
两个少女在树荫底下逗着兔子玩儿,一个人喂白菜,一个人喂萝卜,看兔子先吃哪个,而顾言坐在石桌旁,目光在兔子那边。
邵光在一旁看着,只觉得这景象静谧安逸得很。
四姑娘有要好的玩伴,和三公子也认识,这多好。
燕明荞还把兔子抱到怀里了一会儿,这只兔子果然比刚掉到陷阱里时胖嘟嘟软乎乎,哪怕是放在地上,他也不会乱跑乱走,看来是被在太傅府丰衣足食的生活拿捏住了。
大约是养得久了,就觉得它和别的兔子不一样。
两人跟着兔子玩儿了一刻钟多,这才把兔子关进笼子里,燕明荞好好道了谢,等顾言和邵光抬着兔子回去后,她道:“它看起来更喜欢吃白菜,下次我就多送些水灵灵的大白菜好了。”
顾绵说道:“你给兔子送吃的就送吃的了,可那些肉呀菜呀,还有鸭蛋鸡蛋是怎么回事儿,你可不用拿那么多吃的。”
燕明荞笑着道:“那也不妨事,左右是些吃的,庄子里有很多。你家有什么好吃的菜,也可以给我送嘛。再说了,我也没少吃你家的果子果干儿呀。”
南边的水果鲜甜好吃没错,但不好运输,到盛京来新鲜的极少,也就顾言有路子。
顾绵点了点头,送些东西而已,顺道的,她道:“也是,那咱们快出门吧,现在还早,再磨蹭就到中午了。”
拿着荷包扇子,两人便上街去了。
和前两年相比,盛京城的各条街上的小吃摊子越来越多了。
而燕明荞以前常吃的几家,枣糕、炒栗子、肉夹馍、茶叶蛋……还屹立不倒,生意愈加红火,都快成了老字号了。
两个人出门,好处在于吃东西不用吃很多,就能把所有吃食的味道都尝一遍。
比如那么大一个热气腾腾的茶叶蛋,两人一人几口就没了,还不太占肚子。
不过燕明荞一样还是买了三份,她道:“我想给我母亲买回去些尝尝,你也带点回去吧,今日你兄长帮忙抬兔子了,就当犒劳他。”
就一些小吃,加在一块儿也没多少钱,顾绵点点头道:“那也行,不过,伯母还吃这些小吃吗?”
顾绵去燕国公府时也见过沈氏,这个长辈和她母亲不太一样,而且丫鬟很多,看着很贵气。
燕明荞道:“以前是不吃,我和二姐姐吃的话还会被说,不过后来央着她尝过之后,便也吃了,还说挺好吃呢。”
而且自打烤肉铺子里多了羊肉串儿、各种串串儿之后,街上呢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串串,有烤的、煮的……
总之卖什么的都有。
摆一个小摊子支着做生意,一天也能赚不少钱呢。反正只要有手有脚,都能吃得起饭,这慢慢来,攒下银子供孩子读书,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燕明荞感觉现在百姓比前几面富裕些,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布施时,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人来了。
而且看他们衣着,补丁要少得多。
当然,这不是她们的功劳,百姓能安居乐业,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是因为大越皇上治国有方,为官者清正廉洁,为百姓做事。
她在其中,不过是朵小水花而已。
两条街逛下去,两人肚子就已经半饱儿了。
最后酱香饼实在吃不下了,顾绵说道:“不吃了,再吃中午饭都吃不下了。”
燕明荞拍拍胸口,“我也差不多了,咱们可以下次再来。”
她让丫鬟把吃食先送回燕国公府和太傅府,省着到了下午味道不好。
顾绵她还想留着肚子吃留香楼,小吃街是燕明荞请客,留香楼理应她掏钱。
顾绵攒的银子不少,大酒楼也吃得起。
以前总去醉香楼吃,留香楼还没尝过,不过能隔醉香楼打擂台的酒楼,厨子手艺定然不错。
文思豆腐汤细腻嫩滑,入口温润。松鼠鳜鱼形状也很好看,端上来的时候跟摆件似的,形状宛如一道弯月,上面的浇汁亮晶晶的,好像在里面加了碎金子,鱼头前放了一朵极其好看的萝卜花,光看着就觉得好看极了。
两人一人尝了一口,浇汁酸甜爽口,鱼肉外酥里嫩,很是下饭。
单就两个人,用不着点太多菜,三道足矣,另外两道菜,一道东坡肉,一道辣味的小炒肉,反正菜在家里怎么吃都行,出门在外肯定是要吃肉的。
三菜一汤加茶水一壶,留香楼的茶水二钱银子一壶,名字特别好听,叫玉留香。
倒在白瓷杯子里是淡粉色,喝着酸酸甜甜的,闻着还有浅浅的花香果香。好喝是好喝,但这味道顾绵莫名觉得有些熟悉。
顾绵又仔细尝了尝,说道:“明荞,这不是你那茶包吗?”
她那里还有许多呢。
燕明荞肯定道:“是那茶包。”
林枣和盛京城的杂货铺、酒楼谈了太多生意了,燕明荞也没记全。这些茶包往这边卖,价钱会便宜些。然后酒楼泡一壶茶卖出去,价钱上能翻几倍。
不过燕明荞这边全是靠大单子堆的,赚的钱也不少,和酒楼是互利共赢,这些茶包往这边卖,不管卖出多少,她都不用担心销路,若是卖得好,这人又不傻,肯定会追加订单的。
现在管着茶叶生意的就有六十余人,大半是林枣在管,小半陈越州管,用不着她操心。
对燕明荞来说,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粗略算一算,她已经做了六七年生意了,也算一个有经验的生意人。
顾绵不免生出几分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