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妻两人听训,齐齐应了一声。
沈氏又问:“你们书院,就没有年纪轻的青年才俊,十四五这样的。”
她想给女儿议亲,年纪大一些的,心智会成熟一点儿,女儿嫁过去也能受照顾。
年纪小的沈氏还看不上,觉得一个臭小子,这个年纪就娶妻,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找女婿自然先从松山书院找。
松山书院也是盛京乃至整个越朝最大的书院,里面学子众多。换句话说,盛京城世家寒门,只要数得上的,都在这儿了。沈氏现在是想先跟燕明烨打听打听,省着放榜之后,好的都被别人给挑走了。
沈氏这样乍一问,燕明烨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来别人,不过他脑子里划过一人,“母亲,您还记得沈元景吗?”
燕明烨觉得,这还算知根知底,明荞也见过他,论才学身份,也少有人比得上沈元景吧。不过他现在回安王府了,名字也改了,家世上很是不错。
沈氏看了燕明烨一会儿,摇了摇头道:“不合适,跟安王府比,你妹妹也就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这等人家咱们就不高攀了。”
论心性才学的确无人能及,但是前有死去的沈明珠,现在又有虎视眈眈的安王妃。对燕国公府来说,王府就是高攀,沈氏希望女儿嫁过去,自自在在的。
而且婚姻大事,想来是父母之命,安王妃会高高兴兴地给沈元景娶媳妇?
会不会做规矩,那沈元景会怎么说,忍一忍吗,等日后安王妃走了,就都好了。
她是过来人,知道男人的话靠不住,她当初嫁人的时候,不也有浓情蜜意的时候吗?燕国公如今变成这样子,男人的话权当放屁。就算沈元景靠得住,能护住,那样小心谨慎的日子,沈氏可不想女儿过。
会给亲生儿子冲喜,害死好几个庶子和妾室,可不是省油的灯。
安王妃还活着好好的,孝字压死人。
燕明烨挠了挠脑袋,那他这回是真想不到别人了,他十八岁,同窗的人也差不多这个年纪,十四五岁的,等他过两日,把脑子里的书忘一忘,兴许就能想到了。
“母亲待我再想想。”
章辛媛小声道:“还能指望你什么,妹妹的事也不放在心上。”
燕明烨:“我这不是去读书了吗?我这……哪知道要给妹妹挑妹夫啊。”
沈氏有点儿头疼,挥挥手,让两人回去,“行了行了,你好好休息吧,想得到就想,想不到我自己再看看。”
只能自己来了。
从前让人介绍亲事都是托她的好友安康侯夫人,可经过林家、黄家两桩婚事,她觉得安康侯夫人介绍的婚事实在不靠谱。
黄家倒也还好,但是林家是什么玩意呀,而且就算安康侯夫人介绍的人没问题,到最后婚事也不会成。
沈氏挺信风水的,她觉得两家不合拍。
问娘家大嫂那边就更不合适了,因为沈棹桉至今还未定亲,估计,还留意着明荞呢,她若问,也忒打大嫂的脸了。
如此一来,只有长公主那边可以问问,再问问别人家。
倒也不必非要世家,家中简单功课上进的寒门子弟,沈氏只要看过他人品,觉得合适,女儿也能嫁过去。
当然,这其中的功课上进,可不是单单指能考中秀才,考中举人就行,那得是松山书院的佼佼者,得数一数二,不然,寒门子弟哪能有出路。
唯一庆幸的是,女儿今年才十三岁,慢慢议亲,这不急呢。
燕明烨这就回去了,在府上休息了几日,又回书院了。放榜在九月,就算考中了,还要准备明年开春的会试,现在还不能松懈下来。
不过这回他倒也细心留意旁人,功课好的,符合母亲要求的,倒还真有两个。
一个姓程,叫程秉川,寒门出身,往前数几代,也是世家。
长相不错,功课比燕明烨好得多,为人爽朗大方,今年十五,燕明烨暗自打听了一番,还未议亲。
估计也是等着考完试,等自己有筹码了,再议亲。
只不过,燕明烨平日里没和他说过几句话,倒也不太清楚他私底下为人如何,而且妹妹的亲事重要是重要,但名声更重要,不能上赶着就问东问西。
问别人也不能瞎问,燕明烨想了个法子,他不上赶着去问,但可以稍稍透露,他有一个十几岁要议亲的妹妹,等着别人上来问就行了。
在这上头,他脑子还是挺活络的。
另一个姓赵,世家子弟,叫赵禄,是英国公府的公子,看着也挺不错的。
不过燕明烨看谁都不错,没有深交只凭表面,书院中都是好人。
这两个人他细心留意着,然后一心等乡试放榜。
九月十三,是今年乡试放榜的日子。
第108章 中举
和燕明烨估算的一样; 他这次考中了,虽然名次不高,但于他而言; 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报信的小厮高喝着去的正院,府里上下都知道了,每个人面上欢欢喜喜,府上二公子中举是一件大喜事,自然少不了给下头人赏钱; 他们为燕明烨高兴; 也为自己高兴。
沈氏大喜; 让燕明荞写信给靖安侯府、镇北侯府、萧阳、兆州; 一个都不能拉; 好告诉他们燕明烨中举的事。
章辛媛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可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夫君又瘦了; 还考中了; 简直是两件喜事。退一万步想; 哪怕会试没有考中; 那燕明烨也能入朝为官了,家中自会给打点的。
这般阖府上下欢喜了好一会儿; 燕明荞回院子写信了,沈氏又问小厮; “可见到今年的解元是谁了; 知道是哪家的公子吗。”
小厮还真看见了,毕竟谁都好奇榜首是谁; 那可是一群秀才中考第一的那个。
他道:“回夫人的话; 今年的第一名是柳尚书家的公子; 第二名是太傅府的顾小公子,第三名是英国公府的赵公子。”
小厮也机灵,沈氏问解元,他把前三名都给说了。
柳尚书乃吏部尚书,今年考试的是柳家大公子,不过已经过十八岁了,好像都及冠了,这个年纪,不用问也娶妻了。
就算没娶妻,怕也有什么难言之隐,自然是不可能做亲事的。
虽然楚堪疑年纪也不小,但是总不能打着灯笼找岁数大的不是。
顾小公子沈氏是见过的,当初燕明轩成亲时还过来给压床呢,挺机灵的小公子。不过在沈氏看来,他是晚辈,自然不会想着别的事,沈氏记这些晚辈的年纪不太清楚,再说也过去好几年了,忘了是和女儿同岁,还是比女儿小一岁了。
年纪太小,那就不考虑了。
而英国公府的赵公子,沈氏确实听英国公夫人提起过好几次,没想到功课也挺不错的,好像是比明荞大一岁,是英国公府的四公子,亦是英国公夫人生的第三个儿子。
是嫡子又不是嫡长子,那最好不过了,倒是可以再问问。
沈氏这回高兴了,眉眼俱笑,她喊了一声宁湘,宁湘立即意会,给这个看榜的小厮拿了好大一荷包的赏钱。
燕明烨听小厮说这些人,的确是书院中的翘楚,但没听见程秉川,他问道:“可见程秉川了?我记他功课也不错,考了多少名。”
小厮这般仔细回想了一番,的确有这么个人,说道:“好像在前十中,不过具体多少小的也忘了。”
总之不是前三。
燕明烨没有想问的了,沈氏挥了挥手,让小厮下去,等屋里没外人了,沈氏端起一盏茶问道:“这程秉川又是谁,怎么从前没听你提起过。”
燕明烨说道:“您不是让我留心妹妹的亲事吗,就看重两人,一个是他,比儿子小三岁,出身寒门,极为用功,功课也不错,您看,这不是在前十之中?
儿子打听的另外一人就是赵公子,今年十四岁,也是松山书院中的佼佼者。”
说起这些功课比他好的人,燕明烨一点没有不好意思,他能考上就行,不拘多少名。
沈氏不禁感叹,真是一代比一代强啊,这都是数一数二的。想当初给燕明玉议亲的时候,那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了,那会儿功课最好的是林褚、刘熙远他们,可也没有这般好过。
都给她挑花了眼了。
不过沈氏也知道,盛京城内跟燕明荞同龄的小娘子也不少。黄家小娘子估计还没议亲,还有长公主的嘉元郡主,安康侯府的赵芸安,这议亲就是你挑别人,别人也挑你,但沈氏还是觉得自己的女儿最好。
也不用发愁。
沈氏喝了口茶,道:“行了行了,这还有明年会试呢,着什么急,到时候谁考第一还说不准呢。”
别看如今是前几名,那后头还兴赶超过来呢,这都是不一定的事。今日也不是为了给燕明荞议亲,她也就顺嘴一问,为燕明烨庆贺才是要紧事。
松山书院今日放一日假,沈氏觉得正好燕明烨中秋没回来,可以一家人一块儿吃一顿。
而另一边,燕明荞把信写好之后,先让丫鬟给靖安侯府、镇北侯府送去,另外两封要等信差过来才行。
她又给顾绵写了一封信,说自家二哥考中了,当初上万象寺进香,幸好哪个菩萨都拜了拜,说不定这里面还有她们的功劳。
信写完又让丫鬟跑一趟,今日太傅府也很热闹。
顾言考中乡试第二名,顾绵知道后,就好像自己考中的,高兴得不知怎么才好,但高兴了一会儿,她又问兄长,“我还以为你是第一名呢。”
顾言有些无奈,“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能小瞧任何一个,柳公子一直以来功课都不错,但三年前他祖父过世,丁忧,今年才考试,自然能要比别人强的。而且我不是说名次比我低的没我学得好,明年开春还有会试,你且看着吧,到时候名次肯定还有变动。”
而且有尚书府在,顾言的成绩倒也不是那么显眼。
不过他这次的确全力以赴了,第二名对他来说也不错,他想再加把劲儿,等明年殿试之后,求母亲一件事。母亲应该会答应,母亲答应了,这事就成一半了。
但在这之前,得好好用功,拿出诚意来。
顾绵:“我也只是这么一说,兄长,你已经很不错了!要是我去,未见得能考这个名次。”
顾言:“什么?你这一天两头出门玩……”
顾夫人笑着打了个圆场,道:“的确不错,咱们尽力就好。”
三人这样说着话,就有丫鬟拿着一封信进来,先行了个礼,又对顾绵说道:“姑娘,燕国公府的信。”
顾绵脸上一喜,说道:“明荞给我写信了,准是好事!”
估计是燕家二哥也中了,她把信拆开,果然如此,信中,明荞还说多亏了她们去上香,总之,也有她们的一点功劳。
她俩想的真是一模一样。
顾言往那边看了一眼,先咳了一声,然后状似不经意道:“怎么了,究竟什么事?”
顾绵笑嘻嘻道:“明荞信上说她二哥考中了,不过名次不太高,但考中就是喜事啊。三哥,你是不知道,当日我们去上香,不仅去了文殊菩萨庙,其他的庙也去了,我全给你许愿了,有那么多菩萨保佑你,不中都难。
我真是太羡慕你了,你怎么能有这么好的妹妹,然后你好妹妹还有这么好的朋友,不然,我都想不到去那么多寺庙。所以说,你考中也有我的功劳。”
顾言说道:“那多亏了你了,素斋好吃吧。”
顾绵嘴巴比脑子还快,“好吃。”
说罢,她反应过来道:“吃素斋只不过是顺路的事,最主要的还是去给你上香祈福。”
顾言自然是信的,一想两人和别人不一样,去了文殊菩萨庙后,又连着去其他菩萨那里祈福上香,就觉得有些好笑。
燕明荞是怎么想到的?
顾言拿出来二十两银票,说道:“多谢妹妹了。”
顾绵笑嘻嘻地收下了,“不客气。”
其实顾言想多问几句,但是男子问这些,总会妨碍女孩子家的名声,顾绵也会乱问,想想还是算了。
顾绵有银子就忍不住想花掉,她又给燕明荞写了帖子,邀她出门,下午随便去哪儿转转,把银子花了就好。顾绵习惯,有点高兴事就出去庆贺一番,然后银子就是这样花的。
收到帖子后燕明荞有些意动,晚上家宴用不着她操心,府上大厨房的师傅就能把这件事做好,那她岂不是空下来了?
既然如此,那就出门好了,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九月桂花飘香,可以一块儿出门去采桂花,不然也没有别的能去的地方。
其实盛京并不宜种植桂花,总共也就几棵而已,还没别处的长得粗壮,想要去采桂花还得去城南那边,盛京城为数不多的几棵桂花树就在那里。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燕明荞跟沈氏说了一声,不在家中用饭,只等晚上家宴再回来,说完便出门了。
燕明荞换了身衣裳去太傅府,本来就是要出门的,顾绵对去哪里无所谓,当即点头应下。
燕明荞说道:“我也只是听人说,兴许白跑一趟呢,要是能采到桂花,可以给送玉芳斋去,咱们就能吃到新鲜的桂花糕了。”
顾绵不怕白跑,“行呀,白跑也没事儿。”
不过,顾言对两人出门不放心,顾夫人也太不放心,就让顾言跟着一块儿出来,顺道散散心。
顾夫人出身书香门第,这样的人家清贵,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家中底蕴不薄,很多书册都是孤本,字画都是名人留下的,脑子里装的多是诗书这些,装不下别的事,自然不会往别的方面想。
甚至觉得,顾言真是个好兄长,这么爱护妹妹。
跟顾夫人一脉相承,只不过性格活泼些的顾绵,也是这么想的,顾言可真是个好哥哥。
三人一起出门,燕明荞和顾绵坐马车,顾言在外面骑马,若在春日里,还能想到那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不过现在没花就是了。
燕明荞往外看的时候,见顾言衣袂翩翩,束发的发带随风飘舞,她还见过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游街呢,也是这般。
燕明荞突然觉得能考试真好,她倒不是觉得女子不能科举可惜,毕竟她已经不能科举好多年了,也不是今日头一次。而是想着若是她也能考试,就能体会到考试之后,知道名次的那种愉悦之情,心里肯定会飘飘然,这种感觉,不是赚钱或是得到夸奖就能体会到的。
顾绵也看出来了,她道:“我三哥今日真的好高兴呀,你看他骑一会儿停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还时不时看看咱们马车到哪儿了。”
燕明荞道:“放榜了嘛,你想呀,他平日在书院里什么都看不到,如今外面花花草草都是新鲜的。”
那自然高兴了。
顾绵想想也是,“你说得对。”
这会儿还没过午时,但是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天上白云几朵,两人穿着薄薄的秋衫,掀开帘子的时候,就有风吹在脸上,道路两旁是要么是荒地,要么是秋收过的田地,十分宽广,再连着山脉,一眼望去什么都看得见,心胸都觉得宽广了。
过了一个多时辰,马车到了城南的村庄旁边,桂花树就在村子里。雪酥进村子找了一户人家,问桂花树在哪儿,顺便问问有没有主,若是有主就给银钱,没主直接去摘。
得知是无主之树,三人就提着篮子过去了。
越往里面走,越能闻到桂花馥郁的香气,就好像玉芳斋的师傅们在这儿,顶着暖和的秋日,蒸了好几锅桂花糕一样。
挂在枝头的桂花金灿灿的,闻着很香甜,燕明荞觉着,比起鲜花饼、菊花糕,这桂花看起来是真的好吃。
只不过远远看着这桂花树没多高,但是走近一看,三个人谁也够不着,燕明荞和顾绵都穿着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