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

第144章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144章

小说: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绵道:“怎么比我家做的好吃这么多,好香软。”
  燕明荞道:“里面好像还有糯米花胶,所以才会浓稠一些。张嘴快喝吧,多喝点,一会儿就不疼了。你也记着点,下回少贪凉,就算不来月事,那雪也不是一直玩的。”
  顾绵这回吃到了枣子,她点点头,笑着道:“知道了,虽然好吃,但我也不全吃了,给我哥哥留一点吧。”
  燕明荞脸有些热的,“带给你的,由着你怎么吃都行。”
  给顾言也行,给别人当然也行,反正她今日是真想带来给顾绵尝尝的。
  顾言能吃到就更好啦,虽然她和顾言定亲了,但是顾言一个月休三次,她平日里也有事,自不可能每次休沐都见面。
  一个月大约见个一两次,偶尔也会写信,但次数不多。
  更多时候是通过顾绵送些小东西,给顾言的大多是她觉得好吃的吃食,白日她给送过来,只要多送一点,晚上顾言就能吃到。
  顾言就会弄一些好玩的,给她和顾绵玩,好玩是真的挺好玩,不然顾绵也不会玩到肚子疼了。
  其余的就和往常一样,就算见面两人独处的时间也不多,最多是一块儿说些话。其实,燕明荞现在除了舍不得沈氏,她自己还挺想嫁人的。
  如果能和顾言生活在一块儿,肯定有意思的。
  他怎么就能想出那么有意思,还乱七八糟的事来呢,去年那只冰兔子慢慢就化了,今年有夹子,想要多少只兔子都可以,她自己就能弄出一模一样的来。
  就是太舍不得母亲了,要是母亲能跟她一起就好了。
  喂顾绵吃完了腊八粥,等顾绵肚子没那么疼了,燕明荞就让她先睡下,自己回了燕国公府了。
  她们两人,也不必非强撑着留饭。
  不过她回去之后才知道,父亲往上递的让大哥承爵的折子,皇上准了。
  只不过在越朝,这种公侯伯爵,都是三代一削,不然朝中就太多国公侯爷了,想要封侯加爵,得立功才行,还得是大功劳。
  像镇北侯得立战功,而安康侯是于江山社稷有功,所以才得以加爵。
  而祖父是第一代,父亲是第二代,大哥正好是第三代,也正好赶上削爵。
  燕明荞原来还想着,会不会因为大哥立功,爵位就不削了,但是她想多了。
  功劳不小,但也没那么大,大哥已经升官了,比起别人,能从七品到五品,已经不小呢,自然不可能再留着爵位。
  而且从长远看,二姐姐嫁到了镇北侯府,她要嫁去顾家,就算皇上放心,也会提防着。
  所以,现在这个结果是不错的结果。等大哥回来两日,就能把这件事办妥。
  不过虽然是喜事,但沈氏没打算大办,想着一家人一块儿吃个饭就好了。首先因为这是削爵,其次,燕国公府在朝中、在盛京已经够引人注目的了,这事儿就不大操大办了。
  家里人知道,然后给萧阳、靖安侯府、安阳侯府那边写信递个话,差不多就行了。
  也正合了燕国公的心意,不过他很快就不是燕国公了,是老公爷。
  等改换门庭之后,这就不是燕国公府了,而是燕安侯府。
  不过沈氏相信,等十几年后,几个儿子还会挣得功名,光耀门楣。既已不是颓势,就看日后这些孩子们的了。
  从老国公到她这一代,为燕明轩他们做的事已经够多了。
  而许静姝是实实在在地松了口气,这回承爵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不用燕明轩去为她请封诰命,她都是燕安侯夫人。
  不过,明荞出嫁,就没有燕明玉她们风光了。侯府的姑娘和国公府的姑娘不一样,所以嫁妆得多一点才行,许静姝这个当长嫂的,也是拿燕明荞当亲妹妹,打算多留些银子给明荞陪嫁。
  当初在青华县,银子花了不少,这一年多慢慢攒,等燕明荞嫁人了,也有不少钱呢。
  燕明轩是年底提前两日回来的,正好赶在圣上封笔前忙活承爵的事,还能在家里过个年。
  常州离盛京近,若是在兆州,年假这几日都赶不上回来的。
  就像燕明烨,因为回来也待不了两日,过年就不打算回来了。
  章辛媛也理解,她现在也没心思想燕明烨,这阵子最忙,她和许静姝要操持给各家送年礼的事。每到这个时候,章辛媛就很佩服燕明荞,一个人的时候也能把府里管得井井有条,可真是又聪慧,又能干。
  真是便宜顾家了。
  她和许静姝两个人,都得忙得团团转。燕明轩、燕明烨现在都已经为官了,要给他们的好友、上峰以及从前的老师送年礼。
  这么看下来,燕安侯府的亲戚还不少呢。
  过年就是走亲访友多,燕明轩如今也会拜访朋友,出门饮酒,等到二十九这日,顾言一大早就来燕安侯府送年礼来了。
  逢年过节,都是顾言亲自送礼过来的,两坛好酒、两盒茶叶、点心两匣,还有给沈氏准备的燕窝,给燕明荞单独送的好看的料子。
  比中秋的节礼要贵重,但也没有贵重太多,不过这也是顾言精挑细选的,他知道燕家不缺什么,送礼不过是维系关系罢了。
  但精心准备,燕明荞肯定会高兴,脸上也会有面子,这些他都知道。
  沈氏看着年礼,贵精不贵多,倒也还挺舒心的,顾家挺会办事,毕竟顾言还有兄长在。
  沈氏就让丫鬟把燕明荞叫来,让她跟顾言单独说说话去。
  燕明荞请顾言去花园的凉亭那儿喝茶了,前两日大嫂把凉亭的八个角都弄上了帘子,桌子和石凳也收拾干净了,还铺上了软垫子。
  原先燕明荞还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回可算清楚了,来客人说话能来这里,省着大冷天的还去外面挨冻。
  燕明荞瞧着顾言比上次见面好像高了点,大约是冬日衣服穿得厚,所以人显得更结实了点,但不壮,看着很好看。
  她煮了奶茶,想给顾言倒杯,然后被顾言执意把茶壶接了过去,“我来就好。”
  燕明荞就由着他去了,两人在这坐着也不能干瞪眼,她问道:“那你们这回休沐,初几才上职呀?”
  顾言看了燕明荞一眼,今日她穿得也好看,斗篷是红狐狸毛的,衬着她人更白了。
  顾言看燕明荞一直等着自己回答,忙回过神来,他喝了口奶茶,“嗯,初六上职,一共放七日。我这你也知道,过节也会放一日,翰林院不需要人轮值,还挺好的。”
  除了春节放得多,清明、农忙,再加上端午中秋,能放四日。
  顾言道:“对了,成亲还能放五日假。”
  得提前一日准备成亲,然后成亲后第三日回门,差不多回门第二天就要回去上职了。
  燕明荞把茶杯放下,还好没喝,不然准得呛到,什么成亲放五日呀。
  真是胡言乱语。
  她能说什么,只能说还挺好,“五日还挺多的。”
  顾言有点懊恼,后悔不该说这个,不过他到时候的确能放五日。
  “对了,今日过来还有事想和你说,我和我母亲商量,能不能正月请期,把婚期定下来。”
  如今只差请期了,婚期早日定下,顾言也能早点安心。
  当初提亲,燕家的意思是,等后年再成亲,多留明荞两年。但是后年年前和年后也不一样,年前月份好像都不怎么好,但是顾言真的挺急的。


第134章 过年
  是按月份来说; 后年开春成亲就很好。
  二月份,初二龙是抬头,而且顾言都看了; 有好几个日子都特别好,是宜嫁娶的。
  三月份正赶上清明,四月不好五月也不好,虽然也有人不在乎这个,照样成亲办喜事; 但顾言还挺在乎的。
  六月份天又太热了; 七月份也是; 况且七月份还有中元节。
  那就只能等到八月了; 其实八月也不错; 就是晚了点; 要真等到后年八月再成亲的话; 那还有一年半多。当然; 顾言自己是不愿意等一年半多的; 但是; 如果明荞想在家中多留些日子; 那肯定依着明荞的。
  反正他说了也没用,肯定是要以明荞的心意为重。
  燕明荞看了眼茶杯; 轻轻抿了一口,入口微甜; 带着茶叶的苦味; 就跟她现在心里一样。
  嫁人她是愿意的,但不想那么早。其实她也说不好; 但是她是想多在家里留些日子; 多陪陪母亲。
  熙宜他们就算再能逗母亲笑; 讨母亲欢心,可是毕竟是孙女,隔着一辈呢。她和祖母的感情,就没有和母亲的深。
  其实十六岁出嫁,过了生辰,也不算晚的。
  顾言和她说,估计也是为了心里有数,燕明荞道:“我想等过了后年的生辰着。”
  顾言先是一愣,然后点了点头。
  跟他想的其实也差不太多,明荞肯定愿意晚些出嫁,毕竟嫁了人之后,回娘家的机会就少了,哪怕同在盛京,也不能日日回去。
  他见平日明荞和沈伯母相处,母女情深,自然是舍不得的。
  “也好,八月份也有几个好日子的。”顾言笑了笑,“那正好,兴许等那时候,我就不是翰林修撰了。”
  科举之后入翰林的臣子,为官之期三年,之后有继续留在翰林院的,也有去六部和各地任职的。
  留在翰林院是最好的出路,跟着皇上议事,拟写条例圣旨,日后前途不可限量。顾言自然是想留下的,倘若留不下,能进六部最好,这样也能留在盛京。
  能留在盛京,肯定比去地方任职来得好,而且,顾言也舍不得让明荞跟着他去别的地方受苦。
  燕明荞看他这样,心里也不太好受,“你是不是觉得我嫁人晚,心里不高兴呀。”
  顾言道:“我要说特别高兴,估计你也不信。我自然是希望早些把你娶回来的,但是伯母养育你多年,你的确应该多留在她身边,尽尽孝道。”
  他移开目光,没敢看燕明荞的眼睛,“我觉得我们以后的日子还长,如今你多在伯母身边陪着,也是理所应当的。”
  有诗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也才多半年而已,他和明荞年纪都不大,也没必要那么早成亲。
  顾言觉得,他现在已经快要把自己说服了。
  不过确实是这个道理,他好好上职,争取让明荞更风光地嫁进来。
  燕明荞轻轻点了下头,“我的确舍不得我母亲,母亲身边就大哥、二哥二姐姐和我是亲生的,如果我走了,和其他的弟弟妹妹们也不亲近。所以我才想多留些日子,但你放心,我以后会常去太傅府的。”
  顾言这回是真笑了,“好了,其实我上职,一日大部分时间都在翰林院,也没太多的时间跟你在一块儿,那我和家中说,等后年八月份成亲。”
  省得燕家为难。
  这么说也是怕燕明荞心里不好受,每日上职,那还有下职的时候呢。
  “你不用担心我不高兴的,我能娶你就很高兴了。”这是顾言的心里话,明荞高兴他就高兴。
  燕明荞低头笑了笑,“嗯,那你快尝尝这点心,好像是玉芳斋新出来的新花样。”
  时常送过来,燕明荞也不太清楚这些点心都是什么味道的。
  顾言依言拿起一块,咬了一口,见燕明荞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更仔细地尝了尝,“不是那么甜,吃起来挺有嚼劲的,还有点粘……这是什么做的?”
  燕明荞道:“我也不知道呀,你喜欢吃,就带回去些,让绵绵也尝尝。”
  顾言道:“今日就不了,我是来送年礼的,哪儿有还带东西回去的道理。”
  顾言不方便在这儿久留,跟燕明荞说了一会儿话之后,就主动告辞了。
  年礼是给燕安侯府的,但是绸缎都送到荞安轩了,只不过燕明荞现在不缺衣裳,所以就让丫鬟们全收到库房里去了。
  二十九这天,府上丫鬟小厮收拾打扫各处,挂灯笼,贴福字和春联,府上张灯结彩的,热闹非凡
  燕明荞院子也是如此,中午林香给院子里丫鬟发了年礼,二两银子并一匣子点心,一人还有两朵珠花。
  像林香这种干活得力的,燕明荞还单独给了银子。
  她觉得这些丫鬟年礼可以一样,上下都能高兴,但是想要其中一些人好好做事,光靠月钱和年礼可不行,那就得跟别人不一样才行。
  不然什么都一样,无论做得好坏都能得赏,那谁还会好好做事。
  而且她额外赏银子,林香肯定不会往外说,更不会问别人。这一来二去,比着银子,那干活就更卖力。
  燕明荞就可以看书陪母亲,什么都不用操心。
  年二十九只有一些人放烟花放爆竹,夜里还安安静静的,但等大年三十一早,天还没亮呢,燕明荞就听见外面放鞭炮的声音了,偶尔两阵大的声音,是烟花的声音。
  从屋里面听,声音并不算太大,但一阵一阵的,醒了之后很难就再睡着。
  而屋外还有丫鬟们在说话,声音也不大,但偶尔有人会高兴地笑两声,就显得荞安轩分外热闹。
  又过年了,这就过年了,还真快。
  燕明荞心里多了些喜意,先在心里说了声,小娘,又过年了,女儿都要十五岁了。您应该还好吧,等到明天,女儿就又长一岁了。
  燕明荞在床上躺了一会儿,也不知道她这么大了去拜年,还能不能拿到红包。应该能的,母亲肯定会准备,每年都是一样的,刻着松柏的银饼。
  大嫂二嫂也是,只要还没嫁人,她就是家里的小娘子。
  她也得给熙宜他们准备压岁钱,按理说,只要还没出嫁的,都不用给家中小辈准备压岁钱,但是燕明荞现在已经赚钱了,而且赚的银子还不少,所以就准备上,高兴的日子嘛。
  熙宜多拿一份压岁钱肯定高兴,这样一家人都能高高兴兴的。
  她躺了一会儿,就起床收拾,准备一会儿去正院请安,这会儿不过卯时一刻,荞安轩离正院是最近的,燕明荞倒是不必那么早就过去。
  等收拾好后,燕明荞就出门了,路上还遇见了许静姝,她带着熙宜过来,后头还跟着两个丫鬟。
  晨起天还黑着,丫鬟还提着灯笼,呼出口就是一阵寒气。
  曜哥儿年纪还太小,加上冬日了,早晨更冷,抱着过来难免受风寒。所以沈氏特许,延哥儿和曜哥儿不用过来请安。
  许静姝就想等着中午太阳出来,天暖和一点再抱过来给沈氏和燕国公拜年。
  熙宜今天打扮得也好看,穿了一身红,头上两个小花苞,在夜色里眼睛亮晶晶的,一见到燕明荞就亲热地喊姑姑。
  许静姝道:“她呀,今日醒得可早了,一大早上就没闲着,闹着要过来拜年。”
  燕熙宜围着燕明荞转了一圈,然后双手作揖,“姑姑过年好!祝姑姑发大财,嫁如意郎君之后,和和美美!”
  “你呀!”燕明荞还有点不好意思,点了点侄女的脑袋,把红包掏出来,“熙宜过年好,来年要好好吃饭好好读书。”
  燕熙宜道:“姑姑,我会好好吃饭的!”
  只不过,熙宜的小手刚伸出去,许静姝就道:“明荞,你还没出嫁,不用给准备这个,熙宜拜年不过讨个吉利。”
  哪里用燕明荞准备红包,也是她总念叨,希望明荞婚后和美,熙宜才给学了去。这么大的小姑娘,真是什么话都学。
  这回燕熙宜就不知该不该收了,想要,可还得听母亲的。
  燕明荞摸了摸她的脑袋,“收下吧,大嫂,这又没多少钱。”
  燕熙宜又看了看许静姝,眨巴着眼睛,直到许静姝点了头,她才欢欢喜喜收下。
  而许静姝对这个妹妹和对别的妹妹不一样,一向都是单独给燕明荞准备一份礼物,然后明面上给的和其他弟妹一样。
  等到了正院,沈氏和燕国公已经等着了,虽然燕国公已经不是燕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