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元景呢,去过那处没有,他又是怎么回去的。
这些他都不知道。
燕明泽问燕明月,燕明月说沈元景是五妹妹找回来的。
摔下去的应该是他才对。
事到如今,燕明泽只能把算计沈元景的事瞒下来,甚至对沈氏燕国公他们说,那处山坡是他误打误撞才走过去的。
燕国公答应了燕明泽的请求,让孟小娘来这儿照顾燕明泽的起居,沈氏对此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人腿都伤了,孟小娘也尽心些。
虽然这么想不太好,但沈氏觉着,燕明泽摔伤,锦华苑估计得消停些日子。
次日,燕明荞又去上课了。
沈元景坐在旁边,神色如常,好像昨天的事儿没发生过。
燕明荞感觉他就像个小兽,别人害他时会伸出利爪,若是无人打搅,就安安静静地,也不招惹是非。
燕明荞记得,祖母四月中旬回萧阳,也就还有半个月。
她如今倒是有点庆幸,当初没有向祖母告状,说沈元景故意藏拙,不然,摔倒的兴许就是她了。
燕明荞好像从沈元景身上学到了些东西,倘若被叫走的是她,她应该不会去,若是去了发现自己被骗了,估计就去找母亲了,绝不会像沈元景一样,亲眼看着想害自己的人吃苦头。
沈元景这样也挺好的,对他是好,但燕明荞觉着,她还是应该离远一点。
谁说得准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燕明泽,她可不想在床上躺一个月。
燕明泽也是,为什么就不能做好自己的事呢,沈元景出事,对他有什么好处,难道就图个心里痛快?
不得不说,燕明荞还真猜中了。
第一节 课下课,傅先生去燕明泽的院子去给他讲书。
今儿一早,燕明烨回书院了,燕明泽没法回去,燕国公看他院试名次高,也不想耽误,就托傅仲宴给讲一个时辰的课,下午燕明泽再自己看书。
这样的话,就算在家里养伤,也不会耽误太多的功课。讲了十日课,燕明泽就拄着拐杖回书院了。
四月十三,宁氏也开始收拾回阳的东西,她和老国公打算十五走。
老国公马上要离开盛京了,这几日忙着出门会友,再过几日就见不到了,所以一日要见好几个老朋友,每天都是很晚才回来。
沈氏一直劝婆婆再留些日子,“明玉的亲事还没定下来,您多留些日子,给她把把关。”
宁氏眼角的皱纹好像不知不觉间又多了几条,她年纪是大了,孙女都有孕了,眼看要四世同堂,府里的事不归她管了。
也不该管。
沈氏是当母亲的,哪里用得着她把关,“你的眼光我是放心的,估计等后半年,明玉的事就定下来了。”
宁氏已经回绝了刘夫人,其余的人,应该都比镇北侯强。
沈氏哎了一声,燕明轩六月份下聘,也就明玉让她愁愁。
宁氏:“你和善,对明月他们好,我看在眼里,可妾室们不安分,该罚就罚,实在不行,打发到庄子里。”
这是宁氏用过的手段。
宁氏喊了丫鬟的名字,丫鬟去取了一个匣子,交到了沈氏手里。
沈氏:“母亲,这是?”
宁氏点头示意沈氏打开,她道:“玉芳斋的铺子,我不在盛京,也吃不到,希望明玉明荞早日把铺子开到萧阳去。”
两个孙女的孝心宁氏收下了,但是她哪儿好意思要孙女们赚的银子,再说她在萧阳,不缺银子,明玉明荞管着,铺子也许越做越大,不如给她们。
况且,本来就该是她俩的。
宁氏又不缺银子,拿着铺子有什么用,再说,铺子是媳妇的,她要不合适。
沈氏打开匣子,里面果然有一张房契,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翡翠坠子。
颜色是烟紫色。
紫翡,雕成了玉如意的样子,上头系着红绳,编的手法大约也是有讲究的,上头还串着几颗圆珠子,颜色透亮。
“这太贵重了,母亲,您自己留着吧。”沈氏不能收这个,婆婆回来给了两个孩子不少东西了,哪儿能一直要东西。
宁氏:“给你你就留着,明玉订亲,我应该是来不成了,还有明轩,不过给明轩媳妇的见面礼不是这个,一会儿再给你,这坠子她们姐妹俩一人一个。”
长孙嫡媳的见面礼要更贵重些,不过这个也不差。
沈氏点了点头,不由为婆婆多打点了些,另外还给沈元景准备了些衣裳,他年纪尚小,没有母亲,也就她一个这个岁数的长辈。
除此之外,还有给萧阳老家亲人的礼物,得托宁氏带回去,慰问一番。
四月十五,三辆马车从国公府驶出,北上往萧阳去,宁氏还道,夏日嫌热的话可以去萧阳避暑,她也会想明玉明荞的。
时常相处生出感情来,宁氏很喜欢这两个孙女。
若是有空,沈氏定让几个孩子过去,就是不知道安排的开不。
一早送走老夫人他们,燕明荞又恢复了一个人上课下课的日子,和以前好像没太大差别,因为沈元景不怎么爱说话。倒是傅仲宴不太习惯,毕竟以前是教两个,如今教一个,自然不太一样。
但两天后,傅仲宴就习惯了,教燕明荞更轻松,一点就透,问沈元景,十有九不知。
等到十九放假,燕明荞算是彻底习惯了不去寿安堂的日子,每日不是去玉明轩,就是去正院。
经过这十几日,烤鸭铺子的菜单也定下来了,除了烤鸭(鸭子还在养着),还有六合菜、京酱肉丝、包括干锅鸭头在内的干锅菜、七彩拉皮、蒜蓉茄子、烧椒皮蛋、土豆炖牛腩、尖椒肉丝……
都是些下饭菜。
燕明荞觉得干锅鸭头最好吃,自从吃过麻辣兔头之后,她也不怕吃什么头了。
做熟之后好吃得很,也很可爱的。
礼尚往来,上回楚铮送了素斋给他们吃,这回试菜,偶尔也会给镇北侯府送点去,就当是回礼。
也不用送太多次,素斋值钱,他们的,送三次就差不多了。
送的都是燕明荞觉得好吃的菜,在沈氏不知道的时候,燕国公府和位高权重的镇北侯有了微妙的联系。
这事是燕明荞做主,问过燕明玉,因为都是玉明轩厨娘做的吃的,燕明玉极其痛快地点头答应了。
那个小子吃烤鸭的样子她还记得,脸上肿一块,看上去怪可怜的。
听说没娘了,送些吃的就送些。
好吃的隔个五六日就往镇北侯府送一趟,楚铮常常逃课,不过燕家总共送过两次,楚铮都吃到了,但今日楚铮去上课了,吃食就送到镇北侯楚堪疑面前。
管家也能解释清楚来龙去脉,楚堪疑这才知道这是燕家给的回礼。
竟然还有回礼。
管家很是通透,道:“是个丫鬟,说是府上五姑娘送给小世子的。”
总不能是燕明玉去送,这个说不清,燕明荞今年七岁,做这些别人不会说什么。
楚堪疑:“管紧府里下人的嘴。”
楚铮不在,饭食自然进了楚堪疑的肚子里,菜样新奇又好吃,味道很是不错。
楚堪疑是个没吃过太多好东西的,真心觉得不错。
这应该不止是素斋的回礼,估计还有找人,不然不会送这么多次。
楚堪疑虽不在盛京,但人情往来懂,小辈们交往,他不必插手,所以当管事问可用送些东西回去的时候楚堪疑没让。
但过了两日上朝的时候,楚堪疑为燕国公解了围。
不然燕国公就得被罚了。
随口说一句话的事,楚堪疑没往心里去,但让别人不得不多想。
做官的,上头一句话,他们恨不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扒开,看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傍晚工部尚书林之远皱着眉回尚书府,他皱着眉问夫人,为长子相看的可是燕国公府的女儿。
林夫人点了点头,笑着道:“是呀,月初见了一面,我觉得燕家的小娘子不错,褚儿也很喜欢,我打算这月月底再请燕国公夫人出门游玩,这样的话能再进一步,若还觉得不错的话,下半年就把亲事定下来。”
林夫人考虑了很多方面,首先燕明玉不是嚣张跋扈的性子,其次沈氏很好相处,还有便是府上的兄弟姐妹(专指嫡出)性子不错,日后能相互帮衬。
听人说燕国公府的五姑娘很聪慧,日后不定嫁到哪家呢。
其余的原因就明了了,燕国公府富贵,娶燕明玉没什么不好。
世家嫡女,管家肯定不差,林夫人不需要儿媳多会读书,只要通情达理就好。
林夫人:“夫君觉得如何?”
林之远答非所问,“今日燕国公公事出了错,镇北侯替他解围了。”
燕国公只是一个四品官,公事上勉勉强强,不如老国公,出错倒是不稀奇,稀奇的是镇北侯。
竟然为燕国公解围。
第37章 进宫
林之远做了半辈子官; 文臣靠的是脑子,不管是皇上还是同僚的话,他总是忍不住多想多琢磨; 想想其中深意,也好洞察朝中风向。
镇北侯是皇上身前的红人,他为何没为别人解围,若镇北侯真的有意和燕国公府结亲,那断不能得罪。
林之远从没想过和镇北侯作对;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这门亲事不做了。
不仅不做; 还要把这事撇干净; 千万别被镇北侯知道他们和燕国公府接触过。
林夫人愣了片刻; 她觉得太过不可思议了; “夫君是不是弄错了; 兴许就帮个忙解个围; 有别的交情呢。”
镇北侯都多大岁数了; 林夫人记着; 镇北侯的爵位是自己挣来的; 而夫人走得早; 林夫人也没接触过。
楚铮好像不到十岁,那镇北侯其实也就二十多。
也不是不可能。
她相中个可心的儿媳可不容易啊; 虽然说燕国公府富贵,嫁妆少不了; 那也是为了给林褚打点; 儿媳的钱自然不可能用到公中。
她也不是贪图银子的人,但燕国公府的确富贵; 沈氏的确很好相处; 明玉的确很好。
林之远皱着眉摆了摆手; “我没看错。”
镇北侯为何留在盛京,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原因,他要娶妻自然要娶贵女,燕国公府不是没可能。
况且,燕国公府门第虽高,但是燕国公官职低,两个只占了其中一个,娶燕国公府的女儿,不必担心皇上猜忌。
林之远觉得趁没见过几次,这门亲事趁早算了。
林夫人叹了口气,这,这都什么事啊。
凭什么镇北侯看中的人别人就得让,他是从一品,那工部尚书还是正三品呢。
是差一品半。
正三品的尚书有六个,从一品的大将军只有一个。
林夫人也没办法,去游玩的事只能算了,就是林褚那儿,她还不知道怎么说。
林褚很喜欢燕明玉的。
等月底放假的时候,林褚从书院回来,隐晦地和母亲提起出门的事,年少慕艾,从前只是读书的脑子里多了一个身影。
书院里都是男子,林褚见过的女子只限于家中姐妹和长辈,燕明玉是他见过的第一个想做妻子的女子。
燕姑娘的人就和她名字一样,像明玉,她不是扭扭捏捏的性格,笑起来很大方,说话也有趣,正巧妙地和书中的窈窕淑女重合。
林褚去书院一个月,盼着早点回家再见燕姑娘,兴许过阵子燕姑娘就会成为他的未婚妻。
林夫人有些不忍心,但还是道:“八月份秋闱,正是要紧时候,好好用功,别想有的没的。”
林褚:“母亲……”
林夫人:“母亲再给你相看别的姑娘。”
读书十几年书,被林夫人教养了十几年,林褚没法说他只要燕明玉的话。
可是他不甘心。
林夫人:“你再等等,若是过阵子镇北侯回西北了,咱们再商量燕家的事。”
这阵子就先找个由头把事推一推。
话说沈氏一直在等林夫人相邀,但迟迟没等到消息,月底燕明轩回来了一趟,按理说林褚也放假了,可依旧没有消息。
下午的时候,尚书府来人说,这阵子林褚功课多,实在没时间出门了。
这个借口……
沈氏皱了皱眉。
她觉得既然上个月月初能请假出门,这个月放假就不会太抓紧,不能出门。
这大约是黄了的意思。
沈氏如今才发觉,这相看,也不是一厢情愿的,她觉得女儿好,别人未见得这样想。
看来她得琢磨琢磨别人了,看看盛京还有哪家适龄的公子,盛京以外的公子爷可以留意留意。
沈氏让宁湘去玉明轩递个话,说月底燕明荞放假,让两人去点心铺子看看,并未提出门游玩的事。
宁氏才走,下旬放假不过隔了几日,沈氏也不好立马就把铺子接手过来,这回去合适些。
虽然没提林家的事,但燕明玉和沈氏燕明荞待得久,意会能力拔高了一截,明白这亲事八成是黄了。
林家估计是不好意思直说,所以找了这么个荒唐借口。
燕明玉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她看上的看不上她,看上她的她又看不上。
这就进五月了,她今年差不多还有四个人没相看完。
燕明玉相看的心思淡了些,甚至想要不随便找个人嫁了得了,但这个想法一出来,就被立刻打住,这怎么可以随便。
还是先去点心铺子看看吧。
点心铺子和杂货铺差不多大,外头挂着玉芳斋的牌匾,客人不少,过一会儿就有人进来,也开了好几个月了,所以积累了不少熟客。
主要是卖蛋糕,因为沈氏请的是点心师傅,有不少经验,所以这群师傅们自己琢磨,研究出了不少新样式。
而且,比起现代烘焙,这儿的点心师傅功底更深,沈氏请的三人做点心做了二十几年,手艺好,能把点心做出一朵花来。
如今摆着的点心圆托蛋糕上开着牡丹花、莲花……甚至还有海棠玉兰,琳琅满目,当然价钱也很美丽。
点心铺子每月的流水大约有一千六百两,这头利润高,逢年过节还会涨一些,总之是个利润很可观的铺子。
利润到手将近九百两,这还只是个小铺面。
说实话,光这个铺子,就够供养一大家子了。
这个铺子也就蛋糕方子是姐妹俩的,原本铺子是沈氏给的,人也是沈氏找的,两人直接要了不太好意思,所以得的利润分给了燕明轩燕明烨各一成。
但到手也不少,燕明荞粗略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她现在算上每月月钱,每月到手大概有六百两银子。
来几个月就能在盛京买铺子宅子了。
李嬷嬷管着银子,燕明荞没看过,但知道还有多少钱,从九月底到现在,她现在有一千三百多两,得到的首饰料子一大堆。
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梧桐苑,等着每月月例下来,好出去买点心吃。
现在,就能想吃什么点心拿什么点心了,这是燕明荞以前梦里才会出现的事。
玉芳斋的掌柜对两位新东家的态度极其客气,倒也没仗着自己在铺子待的时间长就糊弄人,“东家们看看,铺子里还有啥要添置的。”
铺子还算宽敞,厨房也很干净,连着包点心的纸都别出心裁,伙计们做事认真,燕明荞看着倒是没什么要加的。
燕明玉道:“可以试试咸口的点心,比如放肉松火腿之类的。”
什么肉松海苔小贝、火腿三明治她也想吃。
燕明荞眼睛嗖一下变亮了,咸口的点心她只吃过肉馅儿和云腿馅儿的烧饼。
燕明玉又道:“比如咸蛋黄之类的,也可以试着做做。”
蛋黄酥她也想吃。
有这么多点心师傅,根本不用她做什么,直接吩咐就好了。
店铺掌柜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东家说的是,我们研究研究。”
两人去看铺子,中午又吃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