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

第51章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51章

小说: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国公后来也想,沈氏估计就是仗着镇北侯府,仗着女儿未来的婆家才这般。
  也不看看是靠谁,才有这样好的亲事。
  燕国公这两日去正院了,也给了沈氏台阶,但沈氏根本不吃这套,要么让他去锦华苑,要么让他去落竹苑。
  要不是苏巧慧有了身孕,他根本不会来。
  多了个孩子他高兴,可这份高兴还不及看燕明玉嫁的好。
  他怕沈氏不高兴,就随手赏了点东西,让苏巧慧好好安胎,缺什么就去正院。
  苏巧慧难以置信地张开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燕国公:“对了!”
  苏巧慧打起精神,“公爷?”
  燕国公不忘敲打几句,“你有孕了,也要敬重夫人,不能仗着有孕就胡来,府里夫人最大,明白了吗。”
  苏巧慧勉强地扯出一个笑,“妾身明白。”
  燕国公满意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别的,转头就去了锦华苑,连饭都没在这儿用。他听苏巧慧说害喜,若是在饭桌上都吐,那他哪儿还能用的下饭。
  落竹苑又变得冷清无比,油灯闪烁,两个丫鬟在她身边低头候着。苏巧慧看了眼窗外,只觉得外头日光褪去,阴暗寒冷。
  可能因为要入冬了,才这样的冷。
  苏巧慧心拔凉拔凉,唯一庆幸的是,下人伺候的还尽心,吃喝不愁,真的就让她好好养胎。
  她攥着两个丫鬟的卖身契,她们却听沈氏的。
  就是想要出门转转,丫鬟都不让,就让她在院子里走走,千万别动了胎气。
  府医诊脉来也说,前三个月最是要紧,最好少走动。
  苏巧慧也在意这孩子,沈氏把她五日一次的请安都免了,若是养不好,她不知道会怎样。
  这种时候若孩子出了事,肯定会追根究底查清楚,孟小娘是想使点手段,把这个孩子“不小心”给弄掉,但她怕查到自己头上。
  等着以后再说吧,说不准苏巧慧自己不中用,孩子根本生不下来呢。
  就算生下来,没准是个女儿,给份嫁妆了事。
  露华苑和裕华园消消停停,两人都有孩子,虞小娘在沈氏这边,自然不可能去使坏。
  郑小娘是觉得,苏巧慧脑子不好使,没个娘家,就算哪天死在后宅都没人给她申冤。
  许秀心倒是没想别的,也没觉得羡慕苏巧慧要当娘了。。她自己住就很好,每月二十两银子,吃喝都在府中,只要给两个丫鬟看门婆子月钱。
  自己再绣绣帕子荷包之类的,偶尔还会接一两个大件,这样两个多月下来,也攒了五十多两银子了。
  五十多两银子,能把她买下来了。
  她争取赶在大公子承爵之前多攒点钱,她不指望燕国公,也不想攀附着谁,那样还不如给夫人姑娘们做些帕子衣裳之类的。
  许秀心就给燕明荞做过鞋子,她做的鞋子舒服又好看,穿起来不磨脚,颜色也好看,鞋头绣两朵小花,看起来秀气的很。
  不知不觉,她选了一条和苏巧慧完全不一样的路,两人谁都不知道究竟哪条路是对的。
  苏巧慧有孕一事,就像往湖泊里投了个小石子,有一点动静,但没有在国公府掀起太大的波澜。
  相比之下,老夫人老国公回府要重要的多,府里开始打扫庭院,大厨房已经着手准备上家宴的菜品了,看着倒是和去年差不多。
  沈氏有意让燕明玉学,省着日后嫁人了,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
  燕明荞还小,不用做这些,她盼着祖父祖母回来就好了。
  她以前常去寿安堂吃饭,虽然不常和祖父说话,但是和祖母亲近,就觉得想念祖母。她在心里数着日子,初九那日,门房的小厮就来禀告,说老家来的马车已经到城门口了,过会儿就到了。
  *
  时隔数月,宁氏又回到了盛京。
  秋日景象萧瑟,不比离开时春意融融,更重要的是,孙子孙女都定了亲事,眼瞅都长大了。她感觉燕明荞也长高不少,站在燕明玉的旁边,一个亭亭玉立,一个那么大点,越来越出挑了。
  宁氏看国公府什么都和原来一样,只有自己疼爱的孩子长大了,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快过来让祖母看看,快过来。”宁氏背没去年的时候直,头上银发也添了几根,她拉住明玉明荞的手,连着哎了好几声,“不错不错,又高了。”
  燕明荞不仅给宁氏看,还转着圈给她看,“祖母您好好看看我。”
  宁氏被她逗得一笑,打趣了几句才看向其他人,沈氏旁边是府里的妾室,妾室们各自领着自己的孩子。
  认得倒是都认得,就是不亲近,对府里的四公子五公子他们亦是如此,只点了点头,“明旭明远他们都长大了。”
  郑小娘笑着答话:“老夫人说的是,明远一直念着您呢,他今年启蒙了,学了不少字,还会背诗了呢。”
  宁氏笑着说道:“好孩子,都是好孩子,快进屋吧,在这冷风呛口的地方站着做什么。”
  一群人这才进去,最前头背着手走得飞快的是燕国公。宁氏慢悠悠的一边是燕明荞,一边站着燕明玉。后头是戴着点翠头面的沈氏,好像这几个人才是一家人。
  再后面,才是国公府众人。
  燕明月眼里有点失落,若是当初听燕明泽的,兴许今日站在祖母身边的就是她了,只可惜,现在再去也晚了。
  她还是别想这些了,连这些都羡慕,燕明月你也太没出息了些。
  苏巧慧一直想上前说话,只不过她就是个妾室,根本没有机会。她摸了摸肚子,心里更没了头绪。
  老夫人要重视,绝对不是这个态度。
  大公子马上就成亲了,等孩子生下来,过不了几年大公子就承爵了,到时候一分家,她有那个能力把孩子养大成人吗。
  可像许秀心那样,日后又是什么归处。
  这国公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好,就连夫人亦是。
  宁氏先回了寿安堂,晚上家宴再和大家说话,舟车劳顿,自该好好歇歇,她对沈氏道:“有明玉明荞陪我,你忙你的去,这些日子辛苦你了,万事都得你操持。”
  做婆婆的,知道自己儿子什么样,这阵子辛苦媳妇了。
  沈氏微微低下头,“没什么辛苦的,对了,刚母亲也看见了,府里多了两个新人,苏氏有孕了,也算一桩喜事。”
  宁氏拍了一下桌子,头上的金簪都跟着晃了晃,“胡闹!都多大的人了,明轩都要成亲了,他还要纳妾!”
  沈氏知道这有做戏的成分,宁氏觉得燕国公荒唐,但没到生气的地步。她自不会说是自己主动给燕国公纳妾的,“左右是添丁的喜事……对了,明玉定亲的事,就让她自己和您说吧,儿媳先告退了。”
  说完,沈氏就离开了。
  寿安堂和宁氏离开前一模一样,屋外丫鬟端进来热茶点心,看样子是早早就准备上了。
  宁氏拉着燕明荞坐下,看了燕明玉一眼,“还不快说给祖母听听。”
  燕明玉哎了两声,“这有什么好说的……”
  年后见刘熙远,宁氏是知道的,后来四月份的时候见了林家公子,不了了之,之后才有了和镇北侯的这门亲事。
  之前见过两次,后来宫里姑母来问她,亲事就顺其自然地定下了。
  七月初定亲,楚堪疑定亲之后没几日就回西北了。燕明玉还帮忙收拾了点东西,七夕过后,写了封信去。
  那时她来这儿有一年了,虽然说每日懒散,不过为了看话本子也认了不少字。
  毕竟也是上过学的人。
  再后来管铺子,有些地方的文书需要她写名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练了练。
  勉强能写信见人。
  说实话,燕明玉是没想着楚堪疑会回信的,写信是为了谢礼。他这个人,最是守礼不过,后来她又想了想,七夕送的玉佩说不准是陈管事自己准备的,为了让她高兴,故意说是楚堪疑送的。
  陈管事若是放以前看的小说里,那就是万能管家,全能秘书。
  她信上第一句就说“玉佩我很喜欢”,未免太自作多情了些。
  她和楚堪疑也没别的可说的,定了亲的男女可以通信可以赠礼,但是不能过火,说出去燕国公府的女儿没教养。
  燕明玉不能给府里添麻烦。
  信上规规矩矩的,连关心的话都少,写了写楚铮的事,问了问楚堪疑在军营好不好,写了一页多,这封信就这么寄过去了。
  七夕之后寄的信,八月中旬燕明玉收到了第一封回信。
  并非是看了她的信才给回信的,因为信里第一句是已到西北,安好勿念。
  这是楚堪疑到西北之后写的,告诉她,他已经到了,一切安好,不必挂念。
  有时,这四个字,的确比“我很好不用想着我”好听些。
  后头的几句就是干巴巴的在西北如何,吃饭练兵,吃饭练兵,这种生活,估计燕明荞见了都摇头,枯燥乏味得很。
  燕明玉觉得这就是报平安的信,收好之后也没回,她七夕之后写了信,这会儿楚堪疑应该收到了吧。
  过了五六日又收到了一封,还是没提玉佩的事,依旧是干巴巴的吃饭练兵。
  九月初燕明玉收到了第三封信,信中说喜欢就好,燕明玉才明白过来,这是楚堪疑收到回信又给她回的信。
  从盛京到西北有两千多里,送信快些,快马加鞭,好几个信使送一条路上的,半个多月能送回来。
  这期间,燕明玉写了一封,楚堪疑回了三封。
  她不知道这些是楚堪疑做这些事是从哪儿学来的,反正她还挺高兴的。
  燕明玉其实不太在乎楚铮生母的事,以前还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卢氏生下了楚铮,就冲这个燕明玉也不会觉得卢氏不好。
  只是她没想到,本来以为的相敬如宾平静如水孤儿寡母的婚事,楚堪疑会成为最大的变数。
  不是光会打仗。
  让燕明玉怎么和宁氏说楚堪疑呢,未婚夫?写过信?
  他们如今是什么关系,在婚前谈恋爱,还是说对未来夫人的关心,她也说不清。
  只知道收到信时她挺高兴的,别的感觉就没有了。
  喜欢根本谈不上,充其量就算了相互尊重的笔友。
  兴许也有西北没有战事的原因,不然肯定会担心楚堪疑能不能回来。
  楚铮懂事了,知道读书上进,明荞功不可没。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楚堪疑这么多年,估计也知道顾家照顾家人了,也不错。
  燕明玉不敢保证别的,但她觉得楚堪疑人品不错。
  不必和刘熙远林褚比,因为都有了各自的婚事,再说就不妥了,但绝对比燕国公强。
  燕明玉表情变了又变,“祖母,你让我怎么说……我,哎,反正明荞也都知道,明荞!”
  燕明荞很听姐姐的话,她道:“祖母,我们在上元灯会看见镇北候府小世子救人了,他并非如外面传闻那样不堪。
  他能仗义救人,还会照顾人,有赤子之心。尊敬长辈,性子憨直伶俐,想着保家卫国,是个很好的人。
  至于镇北侯,那更是好人了,没有他,就没有越朝国泰民安的景象,他是个大好人。”
  宁氏听着燕明荞说好话,不由一笑,“有这么好?”
  当初刘夫人说的可是为了教养孩子才续娶的。
  燕明荞摇了摇头,“祖母,您觉得这就好了呀,这还不是最好的呢。”
  燕明荞卖了个关子,“您猜猜,还有什么好的。”
  宁氏心道,还能图他岁数大,大明玉一轮?图他快三十了,一身伤病,死得快?还是图嫁过去守活寡,继子小不了自己几岁。
  “还有啥好的?”
  燕明荞道:“聘礼很多,府里上上下下对二姐姐很尊敬,还有小世子,把我母亲当亲外祖母!”
  宁氏道:“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很快,她从燕明玉口中得知,镇北候府的一半家产做了聘礼,震惊的话都说不出来。
  一半财产,那……
  燕明玉道:“诚意很足,楚铮不是顽劣不堪的性子,您见了就知道。”
  事已至此,婚事都定下来了,宁氏也只是问问,不可能跟镇北候府悔婚。
  只能想着,多给孙女添些嫁妆,这样到婆家腰杆子也硬一些。
  “好了,圣上赐婚,又是你姑姑看过的人,祖母还算放心,若是他对你不好,大不了拼了我这条老命不要!”
  燕明玉噗嗤一笑:“您说这话做什么,就算对我不好,看在聘礼的份上,我也能忍受一二。”
  燕明荞扒着宁氏的手,“祖母,您别光问二姐姐呀,还有我呢,您给我们的玉芳斋,您不知生意有多好!”
  宁氏知道,月饼都送到萧阳去了,她还吃了呢,“你们姐妹俩呀,最能干了。”
  两人中午在寿安堂陪宁氏和老国公用的饭。
  晚上家宴,燕明荞没吃多,宁氏和几个孙子孙女说了几句话,妾室她一贯不理会。
  对苏巧慧的态度一直是淡淡的,家宴结束,又让各院以后只初一去请安,其余时间就不必了。
  宁氏知道燕明轩出门游学一事,回来之后更是知道燕国公为此和沈氏大吵了一架。
  这个儿子怎么这么不长进。
  沈元景也去游学了,他今年十岁,说自己学得不通透,希望出门看看,能有所收获。
  燕明轩是长孙,肩上担子重,宁氏觉得出门看看没什么不好,所以燕国公腆着一张让她劝劝念安,她并没有答应。
  “明轩明玉都要成亲了,明玉还嫁到镇北候府去了,别看如今国公府爵位高于镇北候府,但真比起来是我们高攀了人家。你是做父亲的,过年就三十五了,有些事,别一股脑儿就做了,后悔都没处后悔去。”


第54章 冬月
  燕国公皱着眉道:“母亲; 这不能全怪我,念安她性子强势,咄咄逼人半步不让!你看明烨都被她惯成什么样了。明轩我若是不管管; 那更无法无天了。”
  燕国公还想让宁氏劝劝沈念安,谁知道宁氏是这个态度……
  宁氏看着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儿子,无奈叹了口气,她说道:“念安很好,不管是管家还是教养子女; 都挑不出错处来。
  你平日里管的少我就不说你了; 但不要在这种时候指手画脚地添乱。怎么; 好的都是你管的; 稍有过错; 就是念安和孩子们的不是?”
  有人专门爱马后炮; 本来考试就有考不上的; 多难考; 几万人考试就中几百几千人而已。
  宁氏很看重长孙; 虽然没燕明泽聪慧; 可是性子可比他好太多。
  作为继承人; 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宁氏说话还收着呢,“说句不好听的; 明轩没考上,他自己心里也急; 你不宽慰一二就罢了; 你是想给他逼死吗?”
  燕国公怎么可能逼死自己的儿子,“我就是想让他多上进……”
  “上进上进; 你就是个四品闲职; 明轩逼着你上进了吗!”
  事已至此; 明轩已经离京了,宁氏也不想再多说了,“你若是多关心关心他,少往新人那里跑,也不至于弄成这样。”
  苏巧慧,宁氏看不上,本来她就不喜欢妾室生的孙子孙女,有孕没孕也没差。
  “那个苏小娘,本分也就算了,不本分趁早打发了。明轩都定亲了,你还纳妾,成何体统!”
  燕国公被说得面红耳赤,想反驳却不知道说什么,“母亲,我……”
  宁氏挥了挥手,闭上眼睛,意思是不想说话了。
  燕国公任命地低下头,道:“儿子告退。”
  初十这天,燕明荞还有假,上午陪着宁氏待了半天,给念书喂点心,下午的时候去了玉明轩。
  玉明轩有新吃食,茶叶蛋,特别好吃。
  茶叶蛋街头也有卖的,两文钱一个,燕明荞吃过,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