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

第66章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第66章

小说: 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明玉点了下头,“我会看着楚铮的。”
  燕明玉没当过母亲,自然不知道怎么把楚铮当儿子看,但儿子不行,可以先当弟弟。
  楚堪疑道:“嗯,陈管事一会儿送你回去,顺便给你带了些东西。”
  一样是楚堪疑亲手给的,一个四方小盒子,燕明玉在回程时看了一眼,是一盒粉色的珍珠,里面夹杂几颗特别大的,橙粉色。
  对着太阳看看,还挺好看的。
  剩下的燕明玉到家门口才知道是什么,用两个竹筐装着,带着点腥味儿,不会又是螃蟹吧。
  难不成楚铮说她们喜欢吃螃蟹,就一直送?
  不过有了珍珠,送螃蟹也不是不行。
  陈管事适时解释道:“东海那边送来的海货,有扇贝龙虾,几条海鱼,燕姑娘若是喜欢,以后直接吩咐一声。”
  燕明玉点了点头,“嗯。”
  流露跟着陈管事把这些送到了正院,顺便给了一个荷包。
  冬日里这些海货肯定不是活的,燕明玉掀开盖子看了眼,有大龙虾大扇贝大鱼,妹妹看了不得高兴坏了。
  在越朝海货不易得,燕明玉决定涮火锅吃,就是粥底火锅,吃海鲜的原滋原味。
  就在正院吃,问问祖母和三妹。
  沈氏也是这样想的,她想叫上燕明月,这孩子自从除夕晚上出事,就没怎么来过正院。
  就两次,还是请安来,请了安就走,低着头,也不敢跟她对视。
  这样下去,只会把她推到孟小娘和燕明泽那边。沈氏知道,一边是亲弟弟和小娘,一边是良心,她也不好受,但这事儿都过去了。
  至少明面上是过去了。
  沈氏让宁湘去月明轩传话,让燕明月来正院一趟。燕明月听到这消息心口猛地一紧,略微收拾了一下就过去了。
  沈氏问她:“铺子怎么样,好几日没问过你了,下人伺候的还尽心吗?”
  燕明月茫然地点了点头,“铺子一切都好,下人也尽心。”
  沈氏笑了笑,“你呀,从前是我关心的少,倒也不是说你小娘不好,母亲就是希望你眼界放宽些,别计较眼前的小利。你今年十三岁了,马上就要像你二姐姐一样说亲了,姑娘家名声最重要,你们姐妹几个日后能互相帮扶我也放心。”
  沈氏没有说太深,她拍了怕燕明月的肩膀,“晚上在这儿留饭吧。”
  燕明月有一瞬间,想把燕明泽做的事说出来,可说出来小娘和燕明泽就……
  最终,她点了点头,“母亲,我会把眼界放宽的,也会劝着我小娘。”
  沈氏:“嗯,去和你二姐待着吧。”
  燕明月:“女儿去找二姐姐了。”
  *
  燕明荞睡醒,就听说晚上要吃海鲜火锅的消息。
  天冷,吃火锅最暖和,燕明荞来正院之后吃过骨汤锅底、牛油红油锅底,还有菌菇汤底,吃的也不少了,但涮海鲜,从来没吃过。
  听说要用白粥做锅底,会因为其他汤底本身的味道冲淡海鲜的鲜味。
  所以,小厨房的人熬了一大锅白粥,煮烂,煮成浓稠的奶白色,最后再把里面的粥渣滤出去,汤底丝滑地像绸缎一样。
  然后海鲜切片的切片,切丝的切丝,蘸碟还得去大厨房找口味清甜清淡的酱油,太重的反而会压了味道,海鲜薄片在粥底里烫一会儿,这就能吃了。
  燕明荞丝毫不怀疑这样会不会不好吃,二姐姐吩咐的,肯定好吃。
  而且,这看着就清淡,过年这阵子她吃油辣的重口味的已经吃太多了,该改善改善口味。
  这粥汁她都能喝两碗,更别提里面还有肉了。
  看着就好吃。
  燕明玉许久没吃这个了,也想的紧。这种时候,肯定应该叫上燕国公一块儿。
  但凑巧的是,燕国公初七上职,尽管他的职位很清闲,但压了好几日的公务急需处理,就这样把燕国公的脚步拽住了。燕国公身边的小厮回来说了声,今日公爷回来晚,不在家中用饭了。
  燕明玉对这个父亲没什么好感,薄情寡义自私自大,没什么本事不说,事儿倒是不少,唯一好的就是有个好出身,简言之会投胎。
  他不在,燕明玉能多吃点。
  桌子摆在了正院,过来吃的只有宁氏和燕明月。
  燕明玉也觉着,人得往前看,苏小娘的事和燕明月关系不大,越是不理会,越是把她往燕明泽那儿推,燕明泽是燕明泽,燕明月是燕明月。
  一共五人,围着桌子坐,老国公因为受不了腥味就没过来,宁氏也不是多喜欢吃海鲜,过来全是因为几个孙女,说实话,在孙子辈里,像燕明轩他们要出门读书,陪在她身边的日子没几日。
  还是几个孙女陪伴的时间长,自然情分也不一样。
  吃什么是小事,和孙女们一块儿吃才是要紧的。
  三代同堂,也算其乐融融。
  燕明荞一直盯着汤底浓稠的砂锅,真的就是白粥熬的,煮的时间长,米香味越发浓郁,让人想要干喝一碗。
  以前煮别的锅底早就开了,今日怎么开的这么慢?
  燕明荞道:“怎么还不开。”
  燕明月颇为认真道:“想来是因为砂锅,炖汤都是用砂锅,小火慢慢煨着才能炖好的。”
  “她哪儿是问为什么不开,她是觉得太慢了,耽误她吃锅子。”燕明玉还能不了解妹妹,眼睛巴巴瞅着,就是看什么时候能吃。
  燕明荞道:“我才没有,我是怕祖母和母亲等急了。”
  燕明月笑了一些,沈氏和宁氏也笑了,看着姐妹三人斗嘴。
  燕明玉:“是是是,都是为了我们,五妹妹是一点都不想吃。”
  燕明荞这回底气没那么足了,“我还是想吃的,但第一口肯定是祖母先吃,母亲第二口,我最小,吃最后的。”
  能坚持到最后吃,燕明荞已经很用力在忍了,都是新鲜的,怎么不想吃呀。
  燕明荞在吃饭前还特意去小厨房看了看,叫龙虾的像大虫子,贝壳好看,颜色是紫色的,海螺灰扑扑的。她特地让厨娘留了两个最好看的海螺壳,想知道能不能像故事里那样两个人隔很远就能听见声音。
  但不行,她就给摆百宝阁上头了。
  冻鱼有好几条,得先解冻再切片。
  当时厨娘门还准备了不少青菜和小的点心,还切了菜和肉,做了两手准备,估计是怕这个简单的粥底火锅不好吃,到时候主子们还能吃别的。
  小点心都已经摆在了桌上,但燕明荞不是特别感兴趣,她好奇龙虾和螺肉是怎么滋味。
  桌上的菜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燕明荞还能分清哪个是龙虾哪个是扇贝,尽管全都切成了薄片,但那个看着很脆很有嚼劲雪白的是扇贝肉,晶莹剔透带着红色筋膜的是龙虾肉,形状不太一样,颜色发黄的是海螺。
  鱼最好分辨了,一整条,皮是红色的,肉的颜色略微透了点粉,好多片。
  这几个,到底哪个最好吃,一会儿就能知道了。
  燕明玉看着桌上的肉,心道,也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吃个刺身。
  还是算了,她若是吃了,估计母亲会让她立马出去。
  等的时候四人说着闲话,等锅底终于开了,布菜的丫鬟赶紧把桌上的肉往里面放。
  “这些切的很薄,煮一会儿就好了。”
  各种肉片滑进过来,在沸腾的粥汁中滚了两个开,有的烫得边都卷了起来,粥汁从它们身上滑了下来,然后滚进汤底中,让人不禁想象,这块肉到底有多嫩滑。
  锅在中间,有丫鬟布菜,燕明荞尝了一口,锅底就是粥汁,没有寡淡,入口不觉得没滋味,反而尝到了鲜甜味。书上说海水是咸的,所以喝了咸的水,这些鱼和虾也就有味道了。
  真好,这些鱼和虾真懂事,自己会喝咸的水,厨娘连盐都不用放。
  蘸一点酱油味道也不错,更鲜甜了。
  没有很多的油和调料,吃的是原滋原味。
  宁氏还以为这样吃会很腥,难以入口,但很好吃。她这个岁数,本来就喜欢清淡软烂的,海鱼好像都没什么刺,到嘴里一抿就化了,吃起来特别舒服。
  “不错不错。”宁氏不会在这种场合打趣孙女,也没说楚堪疑的好话,一家人吃个饭而已,非要让小姑娘羞得下不来台做什么,“明荞多吃点,明月也是。”
  燕明月点了点头,燕明荞嗯嗯两声,“祖母您也多吃点!”
  燕明荞觉得这顿饭新奇,而且粥汁越熬越咸甜,就好像吃了用鱼骨大虾各种河鲜炖了好几个时辰的粥一样。
  但这才煮了一会儿,等再放青菜,也是咸甜的滋味。
  真好吃。
  连粥汁也好喝,像是在喝海鲜汤,燕明荞道:“感觉我的眉毛都被鲜掉了。”
  燕明玉:“快给我看看掉没掉,我看眉毛没掉,肚子倒是鼓起来了。”
  燕明荞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是哎,鼓起来了,母亲,我觉得明儿一早不用吃饭了。”
  沈氏今日吃得也不错,但明早不吃饭肯定不行,“不行,饭肯定得吃,你明日还要上课,上到一半让先生听你肚子叫?”
  燕明荞:“这是母亲让我吃的,母亲让我吃我就吃。”
  燕明玉道:“我看是你自己想吃。”
  几人欢声笑语,这种好心情一直持续到晚上睡觉,燕明荞心满意足地睡到天亮。
  放假这几日不请安的时候,她都是睡到天亮的。
  冬日天亮,差不多就到辰时了,再梳洗用早饭,看书抚琴一个多时辰,一日也就过去了。
  过了上元节,天越发地暖和,等到正月底,府里绣房的人过来给燕明荞量尺寸,准备做春衣。
  丫鬟量着,五姑娘有三尺七寸了,“姑娘比去年长高了一寸多。”
  胳膊和腿都有长,毕竟连牙都掉了,怎么可能不长呢,看样子,很快就能长成大姑娘了。
  去年的春衣肯定是不能穿了,得全做新的,丫鬟笑得很讨喜,“姑娘又长高了,腰肢这里倒是没怎么变。”
  脸上带着点肉,身上很匀称。
  燕明荞觉得自己还白了呢,她会越长越高的。
  一年四季有两身衣裳,沈氏另给了两匹料子,让绣房给燕明荞多做几身春衣,先做府里的两身,其他的不急。
  不用沈氏吩咐,丫鬟就知道,给锦华苑是最慢的,但给燕明月的衣裳,是正常做的。
  燕明荞已经上了十几日课了,等到二月初二,地里长小草了。
  嫩生生的,好像被风一吹就倒了。
  燕明荞晨起的时候还能听见鸟叫,叽叽喳喳的,比冬日里热闹了不少。
  府里花园的迎春花一丛一丛地开放,是极其灿烂的黄色,中午是一点都不冷了,春天真的到了。
  每每中午从学堂回来,燕明荞都热得出一额头的汗,但李嬷嬷说还没到换春衣的时候,就只能这么热着了。
  等到清明节前,燕明荞才换了春衣。
  清明祭祖,但离萧阳老家太远,就只在府里祭拜,燕明荞去梧桐苑给陈小娘烧了纸钱。
  心里默默道,小娘,我又长高了。


第66章 失败
  燕明荞和天上的陈小娘说了会儿话; 让她不用惦记自己,等纸钱烧完她就回正院了。
  祖母他们去祠堂了,松山书院清明放了一日假; 燕明烨和燕明泽都回来了。再等中旬春闱,燕明烨就要去参加院试了。
  燕明轩不在府中,燕明烨是府上唯一的嫡出公子,也要跟着祭拜。在越朝,祭祖一事都是男子去。
  燕明荞是无所谓; 她就改族谱的时候去过一次祠堂; 上面那么多牌位; 她还有点害怕呢。
  燕明玉也无所谓; 让她去她都不想去。
  但燕明泽是真想去; 在他看来; 能去祠堂意味着看重; 可以承祖先的福荫。尽管燕明烨蠢笨不堪不学无术; 可是因为生在正院; 长兄不在; 便是他来。
  他小一岁; 考上了秀才,但去不得。
  好在燕明烨蠢笨; 一个十三岁还考不上秀才的人,燕明泽不信父亲能有多看重他。
  清明第二日; 燕明烨就回书院了; 书袋里还装着燕明荞给他整理的笔记。
  这是燕明荞唯一能做的了,她虽然不是按照书院考科举那样学的; 但是还有傅先生呀。
  傅先生当初可是状元; 三元及第; 后来为官时也在吏部任职过,尽管已经辞官了,但学过的东西还记着。
  燕明荞借口想知道科举是什么样子、她学了这么久究竟有何成效,便在傅先生眼皮子底下答了去年、前年、大前年的院试考题。
  傅仲宴能察觉出来,学生是为了自己兄长,他已经辞官多年,现在没有朋友在吏部任职,并不知道卷宗内情,不算透题,所以教教自己的学生也无妨。
  院试总共两科,一科考五经三礼三转,都是书本上的内容,死记硬背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但难就难在书目多,篇幅长,就算日日背诵也难免有疏漏之处。
  不过燕明荞记性好,这些书目都看过,这一科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二科考作文章,多是针对水利、屯田写,有两年考过律法。如今考生写文章多是照葫芦画瓢,但是若能写出言之有道的良策,也能让阅卷考官耳目一新。
  燕明荞看书多,哪一方面都有涉猎,写这个也不难,难的是,不是她去考,是兄长去考。
  傅仲宴看完燕明荞的卷子,点了点头,若在盛京考,兴许能考个案首回来。
  可惜是女儿身。
  若燕明荞知道傅仲宴怎么想,她会说不可惜,一来在她前面后面,也有许多才学出众的姑娘,她何其渺渺,担得起一声可惜。
  二来,她也没那么大的志向,而且不科举也能做别的,她做生意就很厉害。茶叶生意现在已经开始做茶包了,也有进展的。
  燕明荞扬着头问傅先生,“先生,写文章这科有没有什么法子啊。”
  有没有什么法子可以进步神速。
  傅仲宴捋了捋胡子,道:“我给你找几篇好文章,多看看别人怎么写的,考试的方向也就那么几个,多多累积,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下笔了。平日里你也不必拘泥于书本,书是人写的,可以多看看别人的文章。那样你会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
  傅仲宴的意思科考写文章有框子,要引经据典,不能一篇空话,心里有了框架,写的时候就不会犯怵了。
  明荞聪慧,多看书眼界宽了,没坏处。
  燕明荞恭恭敬敬道:“先生,学生明白了。”
  傅仲宴不可能手把手教燕明荞怎么答题,但燕明荞会自己翻书写一些,然后给傅仲宴看,傅先生说行,才能拿给二哥哥。
  这份笔记对燕明烨来说,就和久旱逢甘霖差不多。
  燕明烨拿到笔记的时候连说了好几声好妹妹,但那样子不像夸妹妹,而是像在拜菩萨。
  燕明荞认真道:“那二哥哥你一定要好好看,还有啊,这个给楚铮也看一看。你好好考,不管结果如何,只要用功了就好。”
  当然,还是考中了最好。
  燕明荞来燕明烨院子送的,他院子布置也简单,书房墙上还挂着以前玩的弓箭、木剑,百宝阁上摆着蝈蝈笼子,金的银的都有,可见燕明烨以前多贪玩。
  但现在燕明烨顶多是看两眼摸一摸,自从燕明轩落榜之后,他再没有玩过。
  就算沈氏不说,他也不打算再玩下去了。
  母亲说得没错,大哥承担的太多,他不能让大哥自己担着这些。
  所以,燕明烨愿意用功。
  但几年的荒废不是一两年的努力就能补回来的,燕明烨是机灵,但真能一下子就学会,那人人都如他一样了,先玩几年,然后猛学,也能考不错的成绩。
  最着急上火的时候,燕明荞给了这样的笔记。
  燕明烨翻着看了看,“是有用的,比当初元景兄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