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娇婢 >

第48章

娇婢-第48章

小说: 娇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头。
  姜氏咳了一声,偷偷踩了宋佩云一脚。
  宋佩云吃疼,赶紧调整了一下脸色,对阿檀说话的语气更加温柔了:“今天叨唠苏娘子了。”
  她又取了一只小小的锦匣出来,打开来,里面还是一只簪子,不过是丝绢堆砌而成,做了一朵精细的芍药宫花。
  宋佩云笑吟吟的:“这是一个小小玩意,送给苏娘子,权且当作束脩,日后若还有不明之处,还要再来请教你,希望你不要嫌弃。”
  阿檀心里不安起来,很是推让了一番,后面还是姜氏发话,硬让阿檀收下了。
  少顷,姜氏带着宋佩云起身告辞。
  陶嬷嬷走了进来,道:“二爷吩咐,叫府上备了马车,送宋家的表姑娘回府,三夫人身子重,且歇着,我们替您张罗好。”
  姜氏面上有光,笑道:“多谢二伯了。”
  宋佩云怔了一下,旋即回过神来,她的眼睛几乎发光,勉强克制着自己的笑容,温雅娴静地一福身,道了一声谢,而后款款地随陶嬷嬷出去了,腰肢挺得特别直。
  阿檀的神情一直很平静,什么也没说,那朵绢花也不过放在了案几上,她自己回去了。
  回到房中没一会儿,陶嬷嬷过来叫她:“二爷要喝茶,叫你端茶过去。”
  “嗯。”阿檀慢吞吞地应了一声。
  陶嬷嬷看着阿檀蔫巴巴的神色,直叹气,劝道:“我也不知道你又和二爷耍什么小性子,差不多也够了,要说二爷是真的疼你,若换个别的人家,哪里能这样纵容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把二爷的情分给造作没了。”
  阿檀沉默一会儿,点头道:“是,嬷嬷说的没错,是我不知轻重,忘了上下尊卑之分,日后都改了,再不敢了。”
  陶嬷嬷也不料她一说就通,半信半疑的:“好了,快去吧,别让二爷等。”
  丫鬟沏好一壶雀舌兰,阿檀端进秦玄策的房中,默不作声地奉上去。
  秦玄策坐在那里,接过茶,喝了一口,端着一脸严肃的神情,语气却有些不自在:“还生气?”
  “没有,不曾生气。”阿檀垂下眼帘,不看秦玄策。
  秦玄策咳了一声,干巴巴地解释了一句:“方才我叫人送宋家的女子回去,是为了答谢昨天她在园子里对你的友善之情,没别的意思。”
  “二爷做的事情,自然有您的道理,不必和我说。”阿檀的声音娇娇软软的,温顺得很。
  秦玄策有些焦躁,如今这情形,仿佛骑虎难下,他隐约觉得有些不太对味的地方,但他分辩不出来,阿檀不舒服,他也不舒服,好像被人生生架在火上烤着,浑身难受。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到底要如何?要和我怄气到几时?”
  她现在不但不搭理秦玄策,还自作主张,把自己的枕头和物件都搬回原先的房中去了,俨然一副泾渭分明、两不相干的状态,气得秦玄策牙痒。
  阿檀摇了摇头,轻声道:“我没怄气,怎么你们一个两个的都说我不对,二爷问我要如何,我却不解了,您自去娶您的夫人,我不曾拦着、也不曾说您一句不是,您不依不饶的要怎样呢?”
  “阿檀!”秦玄策无奈又恼火地叫了一声。
  阿檀安静地想了片刻,终于恍然大悟起来:“哦,原来二爷问过我喜欢哪个姑娘来着?”,她思忖了一下,“那您还是娶方才那个宋姑娘吧,我觉得她挺好。”
  作者有话说:
  这里已经是矛盾的最高潮了,男人差不多狗到头了。咳咳,男人不狗,到时候不好意思往死里整他啊(死里整,字面意思的)。


第51章 
  秦玄策前面虽然确实说过“你觉得哪个女子合宜; 我就娶哪个”,但此刻听得阿檀这样回答,不知怎的,他却觉得一口气堵在胸口; 郁闷难忍; 他勉强保持着镇定的声音,问道:“你觉得她哪里好?你可分辨清楚了; 她是否个贤良之人?”
  “贤良什么的我不晓得; 至少宋姑娘性子好,少有的温存和气。”阿檀的声音又轻又柔; 神色也是恬静的; “二爷脾气粗糙; 若是寻常娇生惯养的女儿,未必能体恤您的心思; 两下里吵起来就糟糕了,还是须得像宋姑娘那样的才好。”
  秦玄策的嘴角抽了一下,把茶杯重重地放回案上:“我脾气不好?哪里不好?我若是脾气不好,还能由得你成天给我使脸色看?”
  “您经常凶我; 说我笨、说我懒,原先还时不时欺负我。”阿檀一脸认真,望着秦玄策,轻声说给他听,“我若是出身高门大户,有父兄给我撑腰,我定要生气的; 再也不理您了; 可我只是个奴婢; 不敢罢了,我的性子也不好,矫情、小心眼、爱生气,您看看,千万别找我这种性子的,若不然,三天两头惹您不悦,日子就没法过了。”
  她的眼睛极美,妩媚如春水,清澈如月光,她又在耍她的小性子了,可是那般娇滴滴、怯生生的神态,只消望他一眼,便令他败落了。
  秦玄策沉默了一下,气也不是,恨也不是,他的胸口又开始抽疼,好像最近时不时就这样,半晌,叹了一口气,抬起手,想像往日那般摸摸她的头。
  可是阿檀却下意识地把头一偏,避开了,她的脚尖蹭蹭,又退后了一步,低了眉眼,轻轻地道:“二爷若无事,我先下去了。”
  说罢,也不待秦玄策答话,她转身就走了。
  秦玄策的手僵在半空中,手指虚虚地屈张了一下,很久收不回来。
  窗外金风渐起,黄花浓郁,本是天凉好个秋的时节,秦夫人却觉得心头一阵阵冒火。
  她把宋家送来的庚帖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实在忍不住,扔回桌案上,埋怨道:“多少名门望族的闺秀他不要,偏偏选了这么一个破落户,像什么话?那姑娘当时是谁带进来的,我可不曾邀请宋家。”
  身后的嬷嬷小心翼翼地提醒她:“这宋家的,是三夫人娘家那边的亲戚,那天是跟着三夫人一起过来的。”
  秦夫人马上变了脸色:“老三媳妇打什么算盘呢,以为阿策媳妇身份低些,来日她就能坐大吗?凭她也配?”
  秦方赐是庶子,秦夫人愿意惯着秦方赐两口子,那是她的恩典,但若是这庶子逾越了规矩,其实她也没多少情分的。
  她冷笑了一声,转头对老嬷嬷吩咐道:“老三媳妇既怀着孩子,叫她好生休养,别叫她娘家的人过来打搅了,还有,他们院子里一应额外的花销都给我停了,按往常分例就好,我好心抬举他们,倒把他们的心给养得大起来了,可笑,若他们再不识趣,就各自分家出去过日子,别到我眼前来烦。”
  老嬷嬷喏喏而去。
  秦夫人犹自心塞:“一个两个都这样,枉费我为他们操碎了心,没一个孝顺体恤的。”
  小丫鬟在屏风后面点燃了静心的安息香,袅袅烟絮散在秋意中,风动帘动,水晶络子玎珰轻响。
  半夏给秦夫人奉上了西山白露茶,又走到秦夫人身后,自己动手给她捏肩膀,一边笑道:“夫人喝口茶,消消气,论理来说呢,二爷是经天纬地的大丈夫,长安城中数一数二的好儿郎,那些世家的夫人谁不羡慕您,你还成天为他生气,可不是没道理吗?”
  秦夫人喝了一口茶,叹道:“你说我气不气,大张旗鼓的,满城的人都知道我家阿策要娶妻了,原以为要挑个出类拔萃的,谁知道呢,到最后不过尔尔,我就怕人家背地里看我笑话。”
  “夫人多心了,我们这样尊贵的人家,谁敢笑话。”半夏柔声劝道,“再说了,宋家的姑娘也还好,我亲眼见过的,容貌出挑不说,难得是性子温婉可人,在一众世家贵女中是独一分的可亲,和当初的大夫人仿佛相似。”
  提到已经故去的大儿媳,秦夫人的面色稍微缓和了一点,叹气道:“宋家和赵家哪里能比呢,我现在只有阿策这么一个儿子了,一心希望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偏偏他不领情,非要和我拗着。”
  半夏笑了笑,手上的动作愈发轻柔起来:“老人家们都说,儿孙呢,自有儿孙的福气,您啊,别太操心了,凡事往好的想,宋家虽然在朝中没有职权,但毕竟有个邺城伯的头衔在,宋大姑娘也是正儿八经的侯爵千金,好听着呢,二爷难得松口,自己挑中的人,将来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不比什么都强吗?”
  秦夫人揉着额头:“你别劝了,我心里有数,如今又能如何呢,总强过原先他说要抱着他的剑过一辈子来得好,我也就唠叨两句罢了,老了、老了,做不来主了,且这样吧,明儿先叫人把宋家的庚帖拿到大法明寺去,请悟因师父看看,若八字合宜再做计较。”
  半夏嘴巧,又说了许多宽慰的话,秦夫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面色才渐渐平和下来。
  过了一会儿,门外的老嬷嬷来禀:“老夫人,三夫人过来给您请罪了。”
  大约是秦夫人房里的人过去传话,要消减用度之类的,姜氏这才慌了神,急急忙忙地过来。秦夫人没有丝毫动容,连门也没叫她进来。
  就听见姜氏带着哭腔的声音在外面叫了一声:“母亲,我错了,求母亲宽恕。”
  秦夫人冷冷的:“叫她回去,我秦家哪里亏待她了吗,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我乏了,不见。”
  老嬷嬷依言出去了。
  姜氏犹在门外啜泣,过了很久才消停。
  半天后,老嬷嬷再进来,禀道:“姜家的亲家夫人来了,求见老夫人。”
  秦夫人“哼”了一声:“我方才说过什么来着,要我再说一遍吗?”
  半夏忙对老嬷嬷道:“老夫人不是吩咐过了,别叫姜家的人过来打搅,老夫人不见,三夫人要安养,打发她回去吧,往后没事少来。”
  秦玄策手握重兵,权倾朝野,晋国公府如日中天,秦家有这个底气,秦夫人平日和气,一旦翻脸,也是不留情的,姜家不过区区御史,根本不在她的眼里。
  嬷嬷喏喏而去。
  然而,消停不到片刻,老嬷嬷又来:“老夫人,有客……”
  秦夫人一按桌案,不悦地道:“有完没完,不见,谁都不见。”
  嬷嬷擦了擦汗:“云都公主和杜太尉家的杜老夫人登门拜访,这会儿,管家已经迎进来了。”
  秦夫人微微一惊,站了起来:“云都公主,来我们家作甚?”
  她想起自己那个特别有出息的二儿子,又看了看桌案上宋家的庚帖,隐约开始头疼起来,但是,既然人都已经上门了,她来不及多想,起身迎了出去。
  到二门外的时候,正好看见管家引着云都公主和杜老夫人走来,秦夫人趋步上前,客气地道:“公主殿下和老夫人光临寒舍,也不提前知会一声,好叫我出门相迎,如今这样,却显得我怠慢了。”
  杜老夫人是杜太尉的发妻、杜贵妃的母亲、云都公主的外祖母,杜家一门显赫,杜老夫人年纪又大了,无论是谁,见了面都要尊称她一声“老夫人”。
  杜老夫人对旁人颐指气使,在秦夫人面前却是一团和气:“冒昧登门,你别嫌我烦就好,说什么怠慢呢,太过见外了。”
  云都公主低眉顺目,跟在外祖母的身后,显得既温顺又乖巧。
  秦夫人将两人延请入正堂花厅,秦府奴仆在堂前兽炉中点起婆律瑞脑,奉缕金香药、雕花蜜饯、乐仙干果子叉袋等物品以待客,又上梨花枫露茶与石榴香饮子,诸般周到。
  杜老夫人按住秦夫人的手,笑道:“何必如此客气,今天过来,是有些体己话想和你说叨说叨,这么大动干戈的,我却不好开口了。”
  秦夫人会意,命左右奴仆皆退下去了。
  见厅中再无旁人,云都公主起身,走到秦夫人面前,一双美目含着泪光,泫然欲泣,盈盈拜倒下去:“求夫人垂怜。”
  秦夫人大惊,不敢受这一礼,慌慌避过,一把扶住云都公主,将她拉起来:“这如何使得,殿下快快请起,折煞老身了。”
  云都公主顺势靠在秦夫人的身上,以袖掩面,哀婉哭诉:“我本不该来此,怎奈心不由己,如生魔障,只能厚颜登门,若夫人不能怜悯,我只有死路一条了。”
  秦夫人手足无措,轻轻摸着云都公主的后背,百般抚慰她:“殿下有何苦衷,尽管与我说,我若能尽力,无有不应。”
  云都公主实在羞怯,说不出口,只在那里低头垂泪。
  杜老夫人叹气道:“皇上先前允了贵妃娘娘,要将云都赐婚给大将军,云都一心仰慕大将军,本以为得偿夙愿,欢喜得跟什么似的,娘娘都开始着手为她准备嫁妆了,谁知道,前些日皇上开口向大将军提及此事,竟被大将军一口回绝,可怜云都这孩子,哭了好几天了。”
  秦夫人听得目瞪口呆:“这等大事,我竟一些儿不知情。”她旋即咬牙切齿,“皇上赐嫁公主,他也敢不应,谁给他这个狗胆的,简直是个混账东西,无法无天。”
  杜老夫人察言观色,继续道:“大将军当日曾言,恐公主高贵,入门后对婆母不尊,有违孝道,故不敢应从,我们想着,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事情,要和秦夫人商议为妥。”
  秦夫人简直气得笑了:“那小子,这时候就懂得把我拉出来当作挡箭牌,最不孝的就是他自己了,能活活气死我。”
  云都公主抬起脸来,她是个明艳瑰丽的少女,本来容华高傲,气度矜贵,但此时泪痕宛然,神情娇柔哀婉,却显得楚楚可怜,她拉着秦夫人的手,轻声啜泣。
  “若说我平日娇纵任性,那是有的,但对秦夫人,我素来执礼以待,没有丝毫不敬之处。我虽年少不更事,但也懂得纲常大伦,女子出嫁从夫,驸马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我只有孝顺敬重的心意,怎会不尊?”
  那倒是,秦夫人几次入宫,云都公主在她面前一直是温婉恭顺,曲意款款,半点没有皇族公主的架子,比寻常人家的女儿还要贴心几分。
  秦夫人点头叹道:“公主礼仪周全,温柔贤淑,堪为京城女儿典范,其实以公主的身份,活泼淘气些才是正理,不必拘谨,叫人心疼。”
  “夫人体恤。”云都公主抹着泪,“父皇曾有言,要将我许给大将军,天子金口,我只当做是定论了,怎知被大将军所拒,叫我情何以堪?我也是金尊玉贵的女儿家,父皇疼爱、母妃娇养,只因敬慕大将军,却遭这番羞辱,我、我……”
  她伏在秦夫人的膝上,嘤嘤哭泣:“我没脸见人了,求夫人为我做主。”
  秦夫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在她心里,云都公主自然是好的,但想起自己那个独断专行的儿子,她又不该贸然应诺,只得劝慰道:“公主不必如此,您是金枝玉叶,顶顶尊贵的人,玄策是个赳赳武夫,粗野不堪,脾性鄙陋,浑然不知礼数,您别和他一般计较,不值当。”
  杜老夫人又在一旁道:“大将军事母至孝,皇上也深为赞赏,不欲强求,故而贵妃娘娘央我过来一趟,虽说大将军独当一面,但毕竟年轻,或有思虑不周到的地方,婚姻之事,还是需要秦夫人为他做主。”
  秦夫人心里也苦,她若能做主,就不用发愁了,这话又不好说,只得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
  杜老夫人微微一笑:“听说秦夫人欲聘宋家女,我心里是不服的,那宋家女能比我们云都强吗?我们都是做长辈的,一心只为儿孙着想,岂有弃珍珠而就鱼目之理,依我看,秦夫人不若暂缓行事,再仔细斟酌一番。”
  秦家与宋家之议,不过略有眉目,八字未测,媒妁未行,秦夫人暂未与外人道,杜老夫人又如何得知,难不成杜家还暗中打探秦家的举动不成,秦夫人思及此处,突然心生不悦,语气也淡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