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土匪医妃病娇少爷惹不起 >

第264章

土匪医妃病娇少爷惹不起-第264章

小说: 土匪医妃病娇少爷惹不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没差点气炸肺。

    夸他?

    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打死他!

    有这样做臣子的吗?!

    见皇上和东凌侯四目相对。

    眸底火光噼里啪啦的燃烧。

    福公公觉得皇上的小库房挤挤还是能凑够两万两的。

    毕竟前几日,户部才给皇上拨了两万两,没有花多少。

    福公公赶紧去小库房拿钱,不够数,还挑了个摆件凑了个整。

    东凌侯谢了赏赐,转身离开。

    皇上气的心口痛。

    福公公犹豫着要不要给皇上请太医。

    这时候,皇后来了。

    这会儿皇上高兴,皇后想着能不能给长宁公主求个情,让皇上解了她禁足。

    李贵妃也来了。

    毕竟皇上这么高兴的时候不多,皇上一定会有求必应的。

    只是没想到送上来给皇上做了出气筒──

    “都给朕滚!”

===第571章 夸的言不由衷===

李贵妃和皇后面面相觑。

    皇上怎么火气这么大

    “出什么事了”李贵妃问守门公公。

    小公公一脸懵逼。

    他不知道出什么事了啊。

    东凌侯来之前,皇上龙颜大悦。

    东凌侯走后,皇上雷霆震怒。

    问题很显然出现在东凌侯的身上。

    只是东凌侯走的时候笑容满面,一看就心情极好。

    御书房很大,小公公不知道东凌侯和皇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就算有,他也不敢告诉皇后和李贵妃啊。

    李贵妃和皇后好奇,可皇上不见她们,她们也没辄。

    不过想知道总是会知道的。

    等福公公去吃晚饭的时候,皇后和李贵妃轮流传召福公公去问话。

    福公公起初什么都不说,两人一人赏了只玉镯后。

    福公公说假话了“皇上是感动的。”

    “百姓们都高呼皇上是明君,皇上想到他们还处在水深火热中,皇上就于心不忍。”

    “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们,皇上才烦躁动怒。”

    李贵妃是一脸黑线。

    皇上不至于被百姓夸几句,就忧国忧民到这种程度吧

    不过人都是这样。

    越是被夸赞,就越会努力。

    反而是挨骂后,容易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尤其福公公一本正经,不像是说假话。

    福公公借口要吃晚饭,就带着玉镯告退了。

    李贵妃在琢磨怎么能帮皇上排忧解难。

    正好这时候,有后妃给李贵妃献计,皇上最忧愁的就是国库空虚,后宫铺张浪费。

    如果李贵妃能缩减后宫开支,鼓励后妃和那些大臣夫人捐赠,皇上一定高兴。

    李贵妃觉得这主意不错。

    含元殿。

    皇上气的一夜没睡好。

    第二天早早的就醒了。

    被东凌侯训斥,还被敲了两万两,皇上缓不过这口气来。

    左右在朝堂上,经常有大臣挑东凌侯的刺。

    今儿说什么也要找机会狠狠的骂他几句出出气。

    嗯。

    早朝上还真叫皇上找到了机会。

    昨儿让东凌侯把人赶出京都,以防止灾民再生事端。

    这事昨儿上朝就安排的。

    可一天过去,东凌侯和飞虎军愣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虽然昨晚上没有再出事,但灾民留在城里始终是一大隐患。

    东凌侯如此把皇上的话当成耳旁风,卫国公带头弹劾东凌侯。

    东凌侯趁机把烂摊子扔给卫国公“我实在狠不下心,要不还是卫国公你来赶吧”

    卫国公能接吗

    “皇上交给东凌侯你的差事,你以为逃避就能躲掉,往后其他大臣有样学样,岂不乱套”卫国公道。

    “既然办不到,昨儿又为什么答应的那么爽快”

    卫国公话说的太快,挨了皇上一记瞪眼。

    这话是他想骂的。

    东凌侯笑道“既然知道差事是交给我办的,办不好,皇上自然会罚我。”

    “我都不急,卫国公你急什么”

    卫国公嗓子一噎“能不急吗,出事了就晚了”

    东凌侯笑了一声“我还想问问,明知道皇上让我把难民往城外赶,昨儿施粥的人是格外的多。”

    难民之所以往京都涌,就是觉得在京都能有吃的,能活下去。

    城外没吃的,城内有人赈灾。

    那些难民还会出城吗

    难道真的要出动飞虎军真刀真枪的赶难民吗

    要真这么做了,飞虎军的名声将一败涂地。

    这么愚蠢的事,东凌侯可不会做。

    东凌侯只派了飞虎军在各大街道巡夜,确保难民不会到处放火伤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

    只要还有人施粥,难民就不会愿意出城。

    城中繁华,城外空荡荡的,没人愿意待。

    但东凌侯不能强制要大家别施粥了。

    有施粥的心怀不轨,但更有是出于心善。

    他不能一闷棍都打死,这是断难民的活路。

    东凌侯能做的只是让飞虎军把赈灾人家都记下来。

    让大理寺做了锦旗,写上良善人家。

    把锦旗送去的时候,顺带通知,让他们去城外施粥。

    不知道在城内施粥就算了,不知者不为罪。

    可要在通知了的情况下,还这么做,那东凌侯就有理由怀疑他们是故意和朝廷作对。

    谁敢明着和朝廷过不去

    这不都赶紧的熬了粥,蒸好馒头推城外去。

    香喷喷的馒头,香飘四溢。

    勾的那些难民跟着走。

    有飞虎军维持秩序,没有出现骚乱的情况。

    东凌侯把引难民出城的计划说出来。

    南安王第一个站出来夸东凌侯。

    卫国公一党不说话。

    因为这实在是个好计谋啊。

    皇上坐在龙椅上,是要多郁闷,就有多郁闷。

    他是打算骂东凌侯的啊。

    这会儿却要被逼着夸他了。

    皇上夸的言不由衷,咬牙切齿。

    福公公觉得这就是命啊。

    任凭皇上怎么蹦跶,都逃不出东凌侯的手掌心。

    昨儿夸了,还能省两万两。

    皇上宁花钱也不屈服。

    结果东凌侯还是听到了皇上夸他,钱还没了。

    等皇上夸完之后,东凌侯开始扎皇上的心了。

    把难民请出城是远远的不够的。

    没有谁会一直施粥,何况他也不能让难民一直暴晒。

    他得修建地方给难民住。

    东凌侯让皇上拨块地给他,再让户部出银子。

    地好说,只要是无主的地,随便东凌侯挑。

    只是赈灾的粮食,户部开口便是叫穷。

    东凌侯听不惯道“这是一个穷字能打发的吗”

    “京都的难民不多,我拿两万两出来买米赈灾足够了,那些受灾严重的地方,朝廷必须派人去赈灾。”

    “否则涌入京都的难民只会越来越多。”

    “到时候难道要大关城门,把难民和北漠使臣一并关入门外吗”

    嗯。

    重点是东凌侯拿两万两出来赈灾。

    这种毁家纾难之举,能不夸他几句吗

    皇上心口被刀子捅的鲜血直流。

    那钱是他的

    坑他的钱救济难民,完了,他还要鼓励百官多向他学习。

    皇上想死了算了。

    东凌侯很谦虚“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福公公站在一旁,心中十万分的心疼皇上。

    可他又不得不佩服东凌侯空手套白狼的本事。

    他这一捐赠,逼的百官不得不跟着捐。

    福公公粗略的算了下,至少有十万两。

    其中卫国公憋着口气捐了两万两。

    福公公也心疼他。

===第572章 做噩梦了===

今天下朝的晚,等那些大臣出宫,不论是骑马的还是坐软轿的都发现,街上的难民寥寥无几了。

    飞虎军一边护送那些赈灾的粥和馒头出城,一边告诉那些难民,以后会集中在城外施粥。

    飞虎军在百姓中威望很大。

    东凌侯隐姓埋名十五年,靠打劫朝廷,占山为匪重建飞虎军,谁提到东凌侯不夸他是条好汉

    飞虎军发话,他们打心眼里信任。

    哪怕没有粥和馒头,只是飞虎军说一声,估计都会有一大半的人跟着走。

    没有了难民打掩护,那些心怀叵测的小人自然也就安分了。

    回府后,卫国公是气的身子都站不稳。

    本以为引起京都动乱,能给皇上和东凌侯一个教训。

    结果皇上的罪己诏让百姓夸他文采好,飞虎军引那些难民出城,捐赠两万两更赢得了民心。

    反倒是他,搭进去两万两,还什么都没捞着。

    同样是捐两万两,人家只会记住第一个捐赠的东凌侯,而不是他卫国公

    长春宫。

    李贵妃歪在贵妃榻上,听宫人禀告前朝的事。

    听东凌侯带头捐赠,那些大臣跟着捐了不少钱。

    李贵妃暗气啊。

    她昨儿才想这么做,东凌侯就已经这么做了。

    既然百官都捐赠了,没有道理让那些大臣夫人再进宫捐一回。

    一次刮人两层皮,搁谁都不乐意。

    好好一次讨皇上欢心的机会就这么失之交臂。

    李贵妃心中郁闷。

    不过有人比她更郁闷。

    皇后还想借此机会离间李贵妃和那些贵夫人,结果好好一个局被东凌侯给搅了。

    东凌侯在朝堂上本就没有什么朋友,他不在乎得不得罪人。

    要怕得罪人,他也不会在青云山做了十五年的土匪。

    何况他是飞虎军统领,是皇上最信任的人。

    他掐着卫国公踩,谁敢和东凌侯作对

    东凌侯用不着巴结讨好谁。

    可李贵妃不同,她还指着拉拢百官扶三皇子夺储君之位。

    不过很显然,李贵妃把讨好皇上放在首位。

    当然,这也没错。

    百官多是看皇上的喜好办事,如果皇上有扶持三皇子之心,哪怕李贵妃把朝中一半的大臣往死里头得罪了。

    那些大臣还得想办法讨李贵妃和三皇子的欢心。

    皇后暗气“我看有东凌侯一家在,本宫很难成事。”

    周嬷嬷笑了一声道“皇后您何必管东凌侯怎么做,东凌侯做她的,不妨碍李贵妃得罪那些贵夫人。”

    皇后斜了周嬷嬷一眼“李贵妃有那么蠢”

    周妈妈轻笑“这还不都看皇后您的意思吗”

    这后宫李贵妃才管了多久,她想只手遮天那是痴心妄想。

    李贵妃有办宴会募捐之心,把这话传下去便是。

    到时候李贵妃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

    皇后想明白这一点,笑道“就这么办吧。”

    镇北王府,侧门。

    绿翘拎着包袱进来。

    不出预料的被守门婆子拦下了。

    守门婆子检查包袱,确定没有问题,又顺了一把酸梅才放人。

    绿翘是敢怒不敢言。

    抱着包袱走时,狠狠的瞪了守门婆子两眼。

    她前脚走,后脚进来一丫鬟,直奔罗兰院。

    南亭郡主正在看账册。

    丫鬟进了屋,没敢上前打扰,站的远远的。

    红缨发现了,望着南亭郡主道“郡主,采儿回来了。”

    南亭郡主抬头看过来“可有什么发现”

    采儿忙道“奴婢一直跟着绿翘,她买了酸梅和糕点,还买了几个绣样,像是做给小孩子穿的。”

    “怕被守门婆子检查,她把绣样藏在怀里的。”

    南亭郡主眉头拧的紧紧的。

    上回出门的是彩菊,这回是绿翘。

    不同的丫鬟,买的看的东西却一致。

    上回怀疑酸梅是替世子妃买的,这回绿翘回府后,并没有去沉香轩。

    难道池夫人有喜了

    这不可能啊。

    这些天,王爷也没有再去过清秋苑。

    派去盯着清秋苑的丫鬟也没发现什么。

    “只看了小孩子喜欢的东西”赵妈妈问道。

    采儿摇头“那倒不是,绿翘还给自己买了两朵簪花,看了不少摊铺,还在街头喝了碗绿豆汤。”

    想到清秋苑的丫鬟能东买西逛。

    她跟出去,却只能盯着她,丫鬟心中不免妒忌。

    赵妈妈摆摆手,丫鬟退下。

    “让丫鬟给我盯紧点儿。”南亭郡主心中不安道。

    清秋苑。

    绿翘拎着包袱进屋,她猫着身子,脚步放的很轻。

    屋子里很凉快,尤其对在太阳底下晒了半天的绿翘来说,更是清凉的叫人觉得不适。

    喜鹊从绿翘手里接过包袱,绿翘道“夫人还没醒啊”

    “还没呢。”喜鹊道。

    “好像睡的并不安稳。”

    绿翘叹息。

    好像打世子妃那天和池夫人单独说过话后,池夫人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也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彩菊问道“守门婆子欺负你了吗”

    “拿了一把酸梅。”绿翘道。

    绿翘把怀里藏着的样纸拿出来,结果一声悲痛传来,吓的她手一抖,样纸掉了两张在地上。

    “不”池夫人喊道。

    声音有些沙哑,但难掩悲痛。

    喜鹊连忙走到床边。

    只见池夫人眼角都是泪,枕头湿了一片。

    “夫人,您又做噩梦了”喜鹊心疼道。

    池夫人身子冰凉。

    她又梦到了东延王府被斩首的那一天。

    她已经很久没有做过这样的梦里。

    那天和世子妃说起后,接连几天,只要一闭上眼角,就会做梦。

    赵大少爷。

    南梁赵相之子赵诩会是兄长的遗孤吗

    当年赵相的胞妹和兄长定亲,过门在即,东延王府突然出事,亲事也就无疾而终了。

    本该是她大嫂的赵相胞妹另嫁凌王,十个月后生下一子。

    那孩子是凌王世子。

    怎么算生的都不是她大哥的孩子。

    池夫人看着纱幔发呆。

    她多么希望东延王府还有一条血脉活在世上。

    眼泪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喜鹊见了心疼,谁也不知道池夫人想起了什么,但一定是叫她伤心的事。

    几个丫鬟你一言我一语的安慰池夫人。

    “夫人如果有什么仇,可以和王爷说,王爷肯定会帮你报的。”喜鹊道。

    池夫人嘴角苦笑。

    纵然镇北王府在大齐权势滔天,也管不了南梁的事。

    她现在只想知道赵相一家如何了。

    整个下午,池夫人心情都不好,怕她动胎气,喜鹊给她吃了一颗安胎药。

    到了傍晚,天没那么热了,想着池夫人许久没有出去散心了,便提议出去走走。

    看看花园里的姹紫嫣红,心情多少好受一点儿。

    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腹中胎儿想一想。

    就是这句话打动了池夫人,她出了清秋苑。

    在花园里走走逛逛,心情的确好了很多。

    但没人能料到,池夫人怀了身孕后,嗅觉会变的灵敏,闻不惯花园中的紫兰。

    紫兰淡雅清香,沁人心脾。

    丫鬟还想能不能搬一盆回清秋苑,结果池夫人闻着后,突然作呕。

    池夫人跑到假山内呕吐。

    丫鬟紧随身后,在外面东张西望,唯恐被人看了去。

    大树后,一穿着淡碧色裙裳的小丫鬟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第573章 与其闹大了不如直接动手===

牡丹院。

    丫鬟正在摆饭。

    赵妈妈扶南亭郡主起身用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