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医妃病娇少爷惹不起-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宅子是李家祖宅,李大人是外放的官,家中只有老母和妻儿在。
李老夫人是一口咬定不搬。
刘大人威逼利诱,人家李老夫人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李大人是卫国公的心腹,外放的也是个富庶之地,手里有实权,刘大人一个管修建府邸的还真惹不起。
没办法,刘大人只好来找皇上了。
见皇上蹙眉不悦,刘大人颤巍巍道“李老夫人说她找算命大师算过,李宅不能搬,否则子孙不孝,家破人亡,让朝堂体谅李家……。”
刘大人心累啊。
镇北王府的位置好,距离皇宫近。
别的大臣为了赶早朝都出门了,王爷还能在床上在小睡一会儿。
这条街上的府邸,要是有人卖,那是要抢的。
左边靠近沉香轩,刘大人官阶不高,还好买些。
右边是魏国公府,让一个国公府为公主修公主府腾位置,刘大人可不敢张这个口。
本来以为是桩好差事,办好了能讨紫宁公主和皇上欢心。
可真等接手了,才知道是苦差事,难怪没人抢,落到了他手里。
在寸土寸金的地方,塞进去一个大而气派的公主府谈何容易啊?
刘大人觉得除非是下旨,除非这地是肯定腾不出来的。
可这圣旨不好下啊,没道理皇上为了女儿就要人家李家搬家吧?
皇上脸阴沉沉的。
他想给女儿修个公主府怎么就那么难呢?
东凌侯迈步进御书房的时候,就看到皇上臭着一张脸。
“这是出什么事了?”东凌侯问道。
皇上没说话。
福公公把事情和东凌侯说了。
福公公的意思是想东凌侯帮忙出出主意。
他一向是主意最多的。
结果东凌侯听后朝皇上来了一句“国库有钱了?”
皇上“……。”
福公公“……。”
一刀子直接扎在了皇上心口上。
本就气闷的皇上更气闷了。
这人怎么敌我不分呢?!
他修建公主府还不是给紫灵的,他一张口就问国库有没有钱。
东凌侯看着皇上道“国库空虚,连军中将士的饷银都一拖再拖,眼看着就要打仗了,又是一大笔开销,国库那点钱怎么都囫囵不过来,皇上还要挪一笔修建公主府。”
“紫灵在镇北王府里住的好好的,要什么公主府?”
“将来镇北王世子继承镇北王之位,她就是镇北王妃,公主府修建了最后也还是要合并到镇北王府去。”
“那么大一个王府,立在京都,不知道多少人觊觎。”
东凌侯是不请自来。
但他是王爷请来做说客的。
为的也是修建公主府的事。
王爷不想皇上给紫灵另外修建公主府,浪费人力财力不说,对子孙后代还是个祸患。
只是皇上一心想给女儿最好的,王爷开口不合适。
他倒是想让紫灵找皇上说,但紫灵一旦开口了,将来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了。
让东凌侯来阻拦,将来紫灵觉得王府住的不高兴,还能找皇上给她修建公主府。
皇上蹙眉道“可公主出嫁,连个公主府都没有,成何体统?”
“死要面子活受罪。”东凌侯嫌弃道。
“……。”
皇上两眼瞪他。
东凌侯道“臣给皇上想个两全其美的计策吧。”
“什么计策?”皇上问道。
“国库空虚,紫灵自愿放弃修建公主府,并捐赠十万两与朝廷,皇上感念她孝心可嘉,赏赐她一块丹书铁劵。”
“……。”
福公公眼睛睁大。
皇上眉头拧的紧紧的。
丹书铁劵可不是那么容易给的。
必须要百官心服口服。
难道真的要女儿掏十万两出来?
东凌侯从怀里拿出十万两银票递到皇上龙案上。
“阳儿前几日去镇北王府道贺,无意间说起我要买马匹,朝廷不给钱的事,紫灵便让世子给我送了十万两。”东凌侯道。
“这十万两先放在皇上这里,明天下朝后我来拿。”
皇上“……。”
福公公“……。”
真是服了东凌侯了。
银票从皇上手里转一圈,就卷了个丹书铁劵走。
===第788章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东凌侯事情办完了,就告退了。
留下皇上坐在龙椅上对着十万两,不知道做什么反应好。
他这个皇上亲爹,想给女儿修建个公主府,既没钱,吩咐的人还办事不利,连地都没有。
女儿自食其力,不但自己丰衣足食,还能帮他这个父皇。
这钱虽然是给东凌侯的,可最后买马匹装备的是飞虎军,那是朝廷的军队。
皇上对着银票走神半晌。
最后……皇上恼顾韵峰了。
他怎么就不知道先把银票送进宫和他说一声,然后再把银票送去给东凌侯呢。
丹书铁劵是他这个皇上给的。
可功劳都是东凌侯的啊。
皇上这个亲爹的面子往哪里放?
出了御书房,东凌侯就浑身松快了。
这十万两在他手里放了三整天了,还给紫灵吧,飞虎军又确实需要配上马匹,提高战斗力。
可不还吧,做爹的用女儿的私房钱,颜面无存啊。
不论是皇上还是东凌侯,那都是很好面子的。
这十万两银票,紫灵是直接给东凌侯的,用刀背坑来的钱花在刀刃上,值得。
她不缺钱用。
美人阁就是个人人艳羡的摇钱树。
这些银票在她手里,基本上只能藏在箱子底,除了芊芊偶尔翻出来数一数少没少。
紫灵是肯定不会数的。
紫灵没时间送去,再者她亲自送给东凌侯,他肯定不会收的。
紫灵便让顾韵峰送去。
东凌侯让顾韵峰带回给紫灵。
顾韵峰推脱不掉,便道“就当是娘子借给岳父大人的。”
至于是借给东凌侯还是皇上都一样。
东凌侯要给飞虎军配马匹,这钱肯定得朝廷出。
顾韵峰把银票放下便告辞了。
东凌侯很清楚,这钱借给朝廷,那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顾韵峰也很清楚。
他只是找个理由让东凌侯手下。
这十万两,搅的东凌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正巧王爷找他帮忙,东凌侯一瞬间就想到了解决办法。
他女儿的东西肯定不能白占的。
丹书铁劵的价值非金钱能横梁。
若是十万两能换一条人命,那卫国公世子就不用死了。
事情解决了,东凌侯浑身轻松的回侯府。
半道上,他瞧见一顶软轿往另外一边走。
那顶软轿他碰巧认识。
他眸光一动。
看来去永州查文远伯贪墨一案的官员回京了。
这方向是通向卫国公府的。
卫国公世子虽然被砍了脑袋,但文远伯府大姑娘救他有功,一码归一码,救命之恩,卫国公府不能不报。
文远伯的案子说重很重,说轻也很轻。
全看查案的官员怎么往上呈报了。
皇上久居皇宫,就算有心腹,也不可能遍布大齐各个州郡。
天子是最好骗的。
因为他听到的都是别人转述的。
什么样的案子都能压的下来,推一两个替死鬼出去,就能把文远伯摘个七七八八。
文远伯对唐氏的凉薄,东凌侯一直记着呢。
唐氏顾念文远伯是老文远伯仅剩的独苗了,看在老伯爷的面子上一忍再忍。
东凌侯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
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也就罢了,文远伯府胆敢威胁他,那是鸡蛋自己个想不开往石头上撞。
东凌侯的怒气挑了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消。
看着那顶软轿走远,东凌侯笑了一声,骑马回府。
卫国公府。
卫国公这些天心情是一天比一天差。
在府里待着闲的慌。
自打卫老国公出事后,他继承爵位后,在朝堂上是叱咤风云。
东凌侯一回京,要被逼的连喘息之机都没有。
现在丁忧在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凌侯翻弄风云。
这种心情,真的是不能更糟糕了。
还有漳州铁矿山的事,更像是一根遇刺卡在她的喉咙里,不吐不快。
卫国公烦躁的揉着眼窝,外面王总管推门进来道“国公爷,去永州查文远伯府案子的郑大人求见您。”
卫国公脸阴沉沉的。
“让他进来。”卫国公冷道。
想到文远伯府,卫国公不可避免的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文远伯府大姑娘救他一回,结果他最后还是走上了绝路。
文远伯府救命之恩,不能不报。
可要整垮文远伯府的也是他。
要因此放过文远伯府,就中了东凌侯的下怀了。
只要东凌侯高兴,他卫国公就不会高兴。
郑大人进了书房,把去永州查案的事一五一十的禀告卫国公知道。
御史弹劾文远伯的事属实。
这事不用郑大人禀告,东凌侯很清楚。
不贪墨,文远伯拿来那么多钱贿赂他
郑大人本来是打算直接上报皇上的,他刚从永州回来,还不知道卫国公世子和文远伯府大姑娘的事。
听了之后,不敢擅作主张,赶紧来问卫国公的意思。
卫国公想了想道“给他定个御下不严的罪。”
这罪名可大可小。
大了肯定要降低官职,小的话训斥几句,罚个一年半载的俸禄就算了。
如何拿捏,全看文远伯在皇上那里的眼缘了。
郑大人心里有数,知道卫国公心烦,把从永州得到的稀罕玩意送给卫国公把玩,便告退了。
只是他前脚回府,刚把奏折写好,后脚他的妻兄便匆匆赶了来。
孙大人是来给郑大人报信的“我刚得到可靠消息,永州文远伯一案,皇上不止派了你去,还派了心腹去。”
郑大人脸色一变“我怎么不知道”
“你是卫国公的人,东凌侯心知肚明,定是对你不放心,怂恿皇上另外派了人去。”
“东凌侯和卫国公斗的不死不休,就等着逮卫国公的把柄呢,你可别这时候撞上去。”
郑大人心慌了。
他在永州查案可是闹的沸沸扬扬。
他把罪名都推给文远伯手下的官员,给他找两个替死鬼。
回头他呈上的供词和皇上另外派去的人不一致,这不是自己跳进了粪坑里不想好了吗?
郑大人赶紧把奏折撕了,提笔沾墨,另外写一份。
只是笔提起来,却迟迟下不去。
孙大人望着他“你还在犹豫什么?”
“卫国公要保文远伯。”
“糊涂”孙大人道。
“要整垮文远伯的就是卫国公。”
“只是文远伯府大姑娘救了卫国公世子一命,卫国公碍于名声不能不保文远伯,他哪里是真的想保他。”
“你如实禀告,也显得对皇上忠心。”
===第789章 顺水推舟===
郑大人被说服了。
笔走龙蛇,很快就把文远伯贪墨一案一五一十的写在了奏折里。
不管皇上的心腹是怎么禀告的。
他写的是事实。
事实是不容争辩的。
当时天晚了,奏折没有送进宫。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郑大人才把奏折带进宫。
他还没来得及把奏折呈给皇上。
早朝上,皇上主动问他永州一案查的怎么样了。
郑大人把奏折呈给皇上过目。
皇上看过后,是雷霆震怒。
他把奏折扔在地上,让刑部依照律法处置文远伯。
刑部尚书不在,刑部侍郎默默的把奏折捡起来,等下朝后去带人去文远伯府抓人。
这事暂告一段落,有大臣禀告其他事。
小半个时辰过去后,朝政商议完,没大臣说话了。
一般这时候,接下来便是宣布散朝了。
突然——
一大臣站出来,对紫灵是大家夸赞,夸的那是天上有地上无。
虽然紫灵不在,但紫灵是皇上的女儿,这马屁拍的皇上龙颜大悦。
满朝文武都纳闷,怎么突然这么拍镇北王世子妃的马屁?
还有镇北王世子妃不要皇上给她修建公主府,还捐了十万两银票给朝廷?
如此阔气,令人震惊。
但一想到美人阁的生意,就只剩下羡慕了。
而且是羡慕不来。
还有镇北王世子妃的高超医术,一盒药膏一万两,那简直就是在公然抢劫啊。
要命的是,你再不乐意,也得乖乖把银票双手奉上。
还得担心人家收不收。
捐十万两对镇北王世子妃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有这么孝顺的女儿,难怪皇上高兴了。
有大臣开头,皇上再顺水推舟要赏赐紫灵丹书铁劵。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整个议政殿都沸腾了起来。
丹书铁券可不是那些良田宅子、金银珠宝,那是免死金牌。
一般是颁授给功臣、重臣的。
紫灵虽然捐给朝廷十万两银子,但皇上因此授予她一块丹书铁劵,实在难以服众。
皇上坐在龙椅上,静静的听那些大臣劝他打消这念头。
皇上就那么看着大臣,看的大臣都心虚。
这一招,还是从紫灵那里学来的。
活学活用。
很管用。
那些大臣越说声音越小。
他们傻啊。
镇北王世子妃是皇上最宠爱的女儿,有皇上护着,她难道还会有性命之忧吗?
皇上是怕自己百年之后,新皇继位,到时候薄待他女儿,给她一块丹书铁劵以求心安。
一个父亲为女儿着想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感动。
有些大臣圆滑些,见皇上如此,不再出头阻拦。
有些大臣则执拗的很,大有死谏之势。
对于这些老大臣,皇上是一点辄没有。
为了劝你改主意,甚至连命都能豁的出去,执拗的可怕。
“若是捐赠十万两,就能得一块丹书铁劵,那还有谁会抛头颅洒热血,都去贪墨了,左右换了丹书铁劵能保命。”老大臣道。
东凌侯看向老大臣,道“镇北王世子妃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她立的功劳可一点不小。”
那老大臣瞪向东凌侯。
别人怕东凌侯,他可不怕。
东凌侯也很敬重他。
虽然脾气是执拗了些,但为人刚正不阿,没有和卫国公一党同流合污。
他忠于朝廷,忠于律法。
这样的人,让人敬重,又遭人嫌弃。
东凌侯看着他道“镇北王世子妃医术高超,当初我送粮草去边关,救镇北王的药就是她亲手调制的。”
“救不活镇北王,朝廷损失一员大将,他不痊愈,谁活捉北漠王?”
“还有她送给边关的药方,药效是普通药方的十倍不止,还有止血的方法,救活的将士不下千人。”
“难道这些都不是军功吗?”
“这些也就罢了,她还救过皇上两次!”
“于边关有功,还救过圣驾,再为朝廷捐赠十万两,这样的人,不论是谁,皇上赏赐他丹书铁券都是应当的!”
东凌侯的声音铿锵有力。
这时候老王爷站出来道“当日臣受伤回京,若非公主给太医支招,臣恐怕早已不在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