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事-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微微将脸转向内间的方向,声音平静而警惕地问道:“既平,你今晚前来,可还带了其他人吗?”
柜中,许明意登时变了脸色。
这是……被发现了?!
可他们似乎并未发出什么动静!
“人是带了的,不过此时都守在外面。”吴景明疑惑地问:“可是有何不妥之处吗?”
“这房间里,此时只怕尚有第三人在。”燕王说话间,已然戒备地从椅中起身,看向灯火昏暗的隔间。
吴景明心中一凛,也跟着起了身,却是皱眉低声道:“按说不应当……这并非是外人能够接近的地方。”
尤其是今晚——
他要在此同燕王见面,馆中之人无不戒备,怎会出现如此纰漏?
燕王闻言眼神微闪,将腰间藏着的匕首按了回去。
不知是想到了什么,语气也和缓了些许:“不是外人,那便只能是自家人了。”
旋即,将手负在身后,向隔间的方向,扬声说道:“不管是谁,且先出来吧,不必再躲躲藏藏了。”
漆木衣柜中,许明意眼神复杂地看着吴恙。
头一次合作,竟便要被当场抓获了吗?
偏偏真正想听的话还没来得及听到,当真是出师未捷了。
吴恙倒没有太多犹豫,且当下也没有值得犹豫的余地——
他将柜门推开,躬身出了衣柜。
看着突然从柜子里钻出来的少年,吴景明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阿渊?!”
阿渊何时竟也能干出这种躲在柜子里偷听的事情来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
下一瞬,吴世子只见自家儿子朝着柜门的方向递了只手过去,很快,柜中便另伸出了一只手,放在了自家儿子手上,借着力也从柜子里钻了出来。
吴景明再次陷入惊诧,下意识地看着那看似不大,却仿佛透着说不出的神秘和玄妙的柜子——还有吗?
许明意低着头理了理衣袍,跟在吴恙身边走出了隔间。
看着走来的少年,燕王负在身后的手指微微颤了颤,而后缓缓拢紧。
“父亲,王爷——”
吴恙神态还算平静地抬手行礼。
许明意跟着他一同抬起了手。
吴景明这才看清她的样貌,顿时更是暗暗大吃一惊:“……许姑娘?”
他就说儿子怎么对一个小厮如此体贴,竟还不忘伸手将人拉出来,合着竟是这么回事!
可……他家儿子带着镇国公府的许姑娘……一起躲在柜子里?!
这合适吗!
巨大的震惊之下,吴世子一时间甚至有些分不清什么才是重点了。
许明意尽量叫自己看起来没那么心虚,点头应道:“……正是晚辈。”
“这……”吴景明还是只能看向自家儿子:“阿渊,你怎可带着许姑娘一个姑娘家……行如此胡闹之事?”
吴恙再次抬手,视线却是定在燕王身上:“情急之举,多有冒犯——”
四目相对,燕王说不上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只是道:“无妨。”
看着无声对视的二人,吴景明的心情十分复杂。
父亲有过交待,此番只让他借机同燕王当面坦白此事……
可现下阿渊却意外出现在了这里。
他该说些什么来粉饰太平,或是装作一切如常,什么都不存在吗?
然而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自己清楚,阿渊一向聪明敏锐,此时既是以这种方式出现,那便足以说明已是多多少少知道些什么了……
可这件事情,到底不可传扬出去。
“今日我同王爷来此,只是为了叙旧。”吴景明看着儿子说道:“阿渊,你且先送许姑娘回府吧,以免镇国公府因找不到人而担心。”
“父亲要同王爷叙的旧事,也是儿子想知道的。”少年的目光与语气俱称得上平静:“而儿子可以知道的,亦不必瞒着许姑娘——”
吴景明听得眉毛微微一抖。
这话是什么意思?
看着站在儿子身边的女孩子,吴景明的心情震惊且复杂——为何他甚至有了一种‘这就是未来儿媳妇’的错觉?!
燕王也下意识地看向了做男儿打扮,利落大方的少女。
许明意轻轻碰了碰吴恙的衣袖,道:“你且先同吴伯父和王爷说话,我去楼下等你——”
她知道,吴恙事事无意避讳她,但那是她和吴恙之间的事情。
而她与吴世子和燕王,甚至都称不上相熟,她若赖在这里不走,有失礼数不提,这场谈话恐怕也很难进行得下去。
吴恙转头看向她,见她眼神,便也点了头。
燕王便抬手道:“多谢许姑娘。”
作为一个偷听被当场逮住的人,这句谢落在许明意耳中,未免叫她觉得有些心虚,好在脸皮尚且够厚,还算从容地道:“王爷言重了,晚辈告辞。”
言罢,目光在窗户和门之间犹豫了一瞬之后,到底还是选择推开门走了出去。
守在楼梯拐角处的伙计见她从楼上下来,不禁大吃一惊,眼神惊惑无比:“姑娘……您不是在后头吗?”
也没见人从后院出来,这究竟是怎么上去的?
是他瞎了还是?
许明意轻咳一声:“随便走走。”
伙计心底波涛翻涌。
这随便走走,未免随便得有些要人命了吧?
……若照这么个随便法儿,待会儿他再见到这位姑娘时,是不是对方干脆就坐他们的密室中喝茶了?!
伙计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
还有——
他家公子呢?
见那姑娘很是从容地往楼下去,伙计赶忙追上前两步,低声询问道:“敢问姑娘一句,同姑娘一起的那位公子呢?”
“他啊……”许明意指了指楼上雅室的方向:“在那儿呢。”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伙计愕然张了张嘴巴。
……哪位好心人能跟他解释一下公子和这位姑娘上楼的经过和路线吗?
400 当年真相
二楼雅室内,少年的声音驱散了沉默。
“父亲还是打算什么都不说吗?”
看着少年,吴景明的眼神变幻着,轻叹了口气,道:“阿渊……有些事,你迟早会知道的,本不必如此执拗,非要过早探寻什么……”
“十八年了,还不够迟吗?”吴恙平静问道。
他知道,世家大族,尤其是祖父,行事一贯有自己的章程,不允许有任何人任何事打破原定的安排——
可是,祖父就这么信不过他吗?
是认定了他所谓性情执拗,倘若“过早”得知此事,在时局未定之前,会搅乱他们的计划吗?
还是说,即便只是有一丝破坏计划的可能,祖父都不愿同他提起,只是因为——安排便是安排,根本无须同他商议,甚至是提前告知也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想法,吴景明语气复杂地道:“你祖父他……也有自己的思虑,他不止是你祖父,亦是一家之长……父亲知道你必然是能够体谅的。”
他曾问过父亲,打算何时告知阿渊真相。
父亲说,阿渊虽自幼受世家规矩管教,骨子里却过分独立固执,认定了的事情极难更改,而一旦说服不了他,恐会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紧紧盯着吴家和燕王,稍有暴露,便会给阿渊自身招来祸事。
权衡之下,自是将一切后续之事安排妥当完整之后,再将真相说明,更加万无一失。
“即便并不认同,但我身为吴家子孙,亦可理解祖父的思量——”少年的语气里有着显而易见的坚持:“只是事到如今,父亲当真认为还能瞒得住吗?”
该猜到的已经猜到了。
而现在,他需要知道更加完整的真相。
“既平——”
燕王口中同吴景明说着话,视线却是落在少年人的脸上:“他该知道。”
他本以为,这个孩子是知情的。
却没想到吴家这些年来,竟是瞒得如此滴水不漏。
吴景明沉默了片刻后,道:“坐下说吧。”
燕王点头。
见两位长辈坐了回去,吴恙适才在下首坐下。
“……”吴景明似乎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张口后又顿了片刻,才点头道:“……阿渊他,确实是阿姐的孩子。”
再顿了顿,又道:“阿姐……和王爷的孩子。”
听得此言,燕王的神思甚至是凝滞的。
一时间,他无法再去思考其它,脑海中只有这短短两句话在来回回荡。
这是真真的孩子……
是真真,和他的孩子……
“……”吴恙半垂着眼睛,叫人看不清其内翻覆的情绪。
虽说已有猜测,但当真亲耳听到时,总归还是不同的。
原来,他曾在栖真院中看到的那幅画像中的人,才是他的亲生母亲。
“这件事情,确实不该瞒你到今日……”吴景明此时的声音微有些沙哑。
亲口对阿渊说出这些话,对他而言不止是在揭露一件旧事的真相,更是告诉自己,告诉所有人,从此时起,这个孩子,便不再是他的孩子。
他对这个孩子,起初是怜悯,且将对阿姐的愧疚移情到了孩子身上。
再后来,一点点看着孩子长大,喜爱和欣赏,渐渐盖过了一切。
甚至有时他会忘了那件事情的存在,见得孩子日渐出色,还会洋洋自得地想着——不愧是我吴景明的儿子。
待乍然想起时,便觉得恍惚怅然。
可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终于也真的来了。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燕王勉强回过神来,声音亦是低哑的。
“那一年王爷奉旨出征,而就在王爷离京不久之后,阿姐便被诊出有了身孕,还记得先皇因此龙颜大悦,赐下诸多赏赐到燕王府……”
吴景明回忆叙说着当年旧事。
“当时听闻王爷战事吃紧,阿姐便未有将已有身孕之事去信告知王爷,恐王爷会为此分心……但没过多久,先皇一病不起,京中局势大变,阿姐生性敏锐,为此终日挂心不安。待先皇驾崩之后不久,阿姐突发腹痛,产期足足提早了一月有余……”
“因是早产,胎位亦不正,情形尤为凶险……太后娘娘听闻此事,顾不得为先皇守灵,出宫赶往燕王府,足足一日一夜,阿姐耗尽力气,也未能将孩子生下。”
虽知皆已是昔年旧事,早在岁月里被碾成了粉末,不可挽回,但听着这些,燕王依旧觉得仿佛身处其间,浑身紧绷着,眼睛红极,脸色也一寸寸白了下来。
“到了最后,连我吴家先前安排在燕王府上的两名产婆也已束手无策……长姐尚存气息之际,求着太后娘娘……”
说到此处,吴景明的眼眶也早已红了,缓缓深吸了口气,才得以继续说道:“长姐自知已无生机,便求着将她腹中胎儿尽快剖出来……”
后来,据长姐的陪嫁丫鬟称——
“太后娘娘不允,一意坚持无论如何都要保下长姐性命,然而彼时长姐已是气息将绝,无回寰余地……长姐便又求着说,无论孩子是生是死,她只想看上一眼,只求太后娘娘能圆了她这最后的心愿。”
这话的用意,显然还是为了“哄着”太后答应她将孩子尽快剖出,可如此之下,太后又怎忍心再拒绝?
好在这孩子福大命大,被剖出之时,虽是浑身发青,却竟还当真存有生机。
他想,长姐那时应当是笑着的……
“后来宫中来人询问情况,太后做下决定,向宫人瞒下了孩子平安生下之事,对外只道一尸两命……那时恰逢我家中二弟在京城附近游历,闻讯赶来,质问太后娘娘与新皇,阿姐之死可是另有蹊跷,为讨说法,因此大闹了一场——”
也正因是闹了这一场,才得以混淆了皇帝的视线。
那时皇帝还未登基,局面不稳,全然不敢再开罪他们吴家,百般表了愧疚之心,才安抚了二弟。
阿姐的丧事,也是二弟一手操办,未让皇室中人有接近阿姐尸身的机会。
后来父亲赶到了京城。
尚在襁褓中的阿渊,就这么被父亲亲自抱在怀中,坐在马车之内离京出城,一路无人敢靠近阻拦查验。
现下说来,一切似乎都是轻而易举的,可彼时的惊险,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太后娘娘才最清楚。
太后,和他们吴家——这二者但凡换成其他人,这个孩子,都断无可能得以悄无声息地保下来。
“……为何要将孩子藏起来?”燕王紧绷着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意。
若非是真真和母后察觉到了什么,何至于连他的孩子平安生下都不敢叫人知晓?
这些他当年一概不知,他回京时,一切早已被掩盖干净,摆在他面前的是——他的父皇,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不在了。
“当时京中局势复杂动荡,王爷杳无音讯不知何时才能返京,太后娘娘所愿,不外乎是想保得阿渊平安。”
话至此处,吴景明眼神微冷了两分:“再有,当年长姐早产之事,本就十分蹊跷。”
燕王紧紧看着他:“还查到了什么?”
“当时王爷失去音信,身陷险境,生死未卜,军报传入京中之际,太后娘娘本欲瞒住阿姐,可那传信之人最先便将消息传回了燕王府。”
若说这只是巧合且罢,可之后他们还查到了一处关键。
“阿姐听闻后自是担忧不已,几乎夜不能寐,但即便如此,依旧知道顾念着腹中孩子——真正使得阿姐早产的,是阿姐‘偶然’从几名下人口中听到的几句谣言,让阿姐误以为王爷已经身死,还说尸身都找到了,只是当下未敢告知她,所有的人都在瞒着她。”
乍然听到这样的话,阿姐岂还能撑得住?
而当初正因是查明了这一点,他同父亲谈及此事时,恰被二妹听到了,才使得二妹下定决心进了宫。
“王爷认为,当年传到阿姐耳中的谣言,当真只是偶然吗?”
燕王放在茶桌之上的手握成了拳,那拳头甚至是颤抖着的。
当时那般紧张的局面之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可能是所谓偶然!
而若不是偶然,真真出事,便是受了他人算计!
时隔十八年,他不认为此时自己的怀疑还会是一时冲动不辨是非……而这些怀疑,在不曾听闻到今日这些话之前,也早已就在他心底扎了根。
但这些所谓算计纠葛,这一刻,并非是他心中最痛的存在。
他耳边俱是吴世子方才的那些话。
真真得知了他的“死讯”……
真真生产之时受尽折磨,真真求着母后破腹取子……
真真该有多怕,多疼?
可那样的时候,他却不曾陪在她身边护着她。
无数个日夜里,他都在想,当初究竟为何要自荐率兵去应那场战事,此战虽艰,可当真非他不可吗?这天下江山何曾缺他一人来护?
他该护着的是他的妻子!
身为人夫,他非但没能护她周全,甚至真真所经历的一切皆是因他而起!
这个折磨了他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念头再次出现在脑海中,想象中妻子离世前所遭遇的痛苦与恐惧,而自己仿佛就置身其中,偏偏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受苦,根本无力改变这一切……
诸多交杂的情绪犹如翻涌搅动着的巨澜,将他整个人都笼罩在其内无法喘息,燕王的唇铁青着,拿颤抖着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