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事-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来取一样东西”许明意声音极低,抓起他一只手腕,道:“跟我来。”
看着二人就这么走了,天目的眼睛瞪得极圆,嘴里困惑地咕咕了两声久未相见的主人是瞎了吗,为何根本看不到它?
吴恙未急着问许明意是要取什么东西,只随她一路绕至后殿抱厦处,此处显然有人在,呼吸声重而杂。
来至那间房外,许明意取出迷烟点燃,蹲身自门下缝隙处塞了进去。
吴恙有些疑惑。
这里面睡着的必然都是守陵殿的太监,迷晕他们要作何?难道要找的东西会在这房中?
待一筒迷烟燃尽,许明意继而来至窗边,拿匕首撬开了窗,低声解释道:“我去取陵殿的钥匙”
原是找钥匙
吴恙一把拉住她的手臂:“等着,我去。”
一屋子太监,免得见了什么不该见的,碰了不该碰的。
他不在便罢,既是在,自当能免则免。
他乐得出力,许明意便没有坚持,点点头,塞给他一方干净的汗巾,示意他掩住口鼻。
吴恙接过,单手支在窗台上,提身一跃,便无声翻了进去。
钥匙多是挂在外袍腰封之上,他先来到了那些太监们拿来挂衣物的屏风旁,屏风后放置着夜壶木桶等物,应是久未刷洗,气味刺鼻浓烈。
远离皇宫的太监们难免有所松懈,处处都不甚讲究。
吴恙掩鼻屏息,庆幸没让许明意进来。
半刻钟后,他由窗内而出。
见他拿到了,许明意遂将窗子合上,二人迅速离开了此处,往前殿而去。
钥匙有两大串,足有五六十只,二人尝试了好一会儿,才将殿门打开。
倒也不是不能撬窗,然而此处是主殿,明日又将准备祭祀事宜,若留下痕迹,恐会被人察觉。
越到最后,越要当心。
殿门推开的一瞬,视线中便有了光亮。
肃穆庄严的大殿中,高低错落地燃着长明灯,有经年累月的淡淡香烛气。一只只神龛内供奉着先皇与谢氏先祖的灵位,灵位之上,悬着一幅幅画像。
许明意的目光落在了正上方的那幅画像上。
原来这就是先皇。
她悄悄看了眼身侧的少年。
一点儿也不像。
吴恙有两分像太后和燕王,余下的便几乎是照着吴家人的模样长的。
至于先皇
许明意的视线重新落回到画像之上,她瞧着,庆明帝与先皇倒颇有六七分相似。
而先皇的画像旁,悬着的是另一幅女子画像,许明意看了一眼牌位想来这应就是皇帝生母、那位传闻中的端贤皇后了。
许是去世的时候还很年轻,画上之人看起来不过只二三十岁而已,秀而不媚,眉眼恬静,很有几分小家碧玉的淑静之气。
吴恙只看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向她问道:“昭昭,东西在何处?”
许明意带着他转到了香案旁。
横于殿内的长案两侧,一左一右的角落里各摆放着一只一人高有余的珐琅宝瓶。
按着敬容长公主此前的交待,许明意试图挪开右侧的那只宝瓶,吴恙见了,也伸出手去。
瓶身之后便是空荡荡的殿墙。
许明意的手指一寸寸在与自己肩膀高低差不多的墙壁位置上摸索试探着。
吴恙看懂了。
此处有机关。
而就在此时,他只见女孩子纤白手指按到之处、那描着勾丝绕彩画的墙壁突然缓缓凹陷了进去
随着墙砖后退渐深,可见凹陷之处为一约七八寸大小的四方空洞。
见许明意要伸出手去,他抬手拦住:“当心。”
他尚且不知这机关是敬容长公主告知,便存了警惕之心,拔出腰间长剑先于其内试探了一二,察觉到其内有东西在,适才自己伸手取出。
东西应当是抵着机关而放,刚取出,那机关便重新缓缓合上,恢复了原本平整的墙体。
被他取出来的是一只长匣,匣身为阴沉木所制,且上着锁。
阴沉木不易劈开,且这把锁看起来也不同寻常
吴恙正想着是否要先离开此处,再另想办法打开时,却见一只钥匙递到了自己面前。
他有些意外。
本以为昭昭说的来“取”,是一种含蓄得体的说法没想到还真是来取,是有钥匙在的。
许明意道:“钥匙是长公主交给我的,此物亦是她早年藏在此处”
至于机关是如何设置的,长公主未有细提,但其先前常与太后娘娘于陵庙长住,想来不缺机会。
她看着吴恙,道:“你来打开看看罢。”
由他来打开,比她更合适。
她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先皇的画像,今夜吴恙来此恰遇到了她,说不定也是某种指引吧。
“啪嗒”一声弹开的脆响,那把锁被吴恙打开了来。
643 别忘了带上它
将锁取下,长匣也随之被打开。
其内静静躺着的、在这陵殿之内于黑暗中藏了不知多少年的,是一卷明黄色绣蟠龙祥云纹绢帛。
吴恙十分意外。
竟是一道圣谕。
而既是圣谕,又被长公主藏于此处……
他心中已然有了判断。
许明意将长匣接过抱在身前,示意他展开绢帛来看。
少年修长的手指将那卷轴缓缓打开。
许明意也将视线凑过去瞧。
没错了,就是此物。
这一旦示于天下人之前,必将掀起万丈波澜、先皇亲笔立下的遗诏——
一字不漏地将其上所写看罢之后,静默了片刻,吴恙适才道:“此物竟然还在。”
先前记得曾听昭昭说过,或的确有遗诏存在,但已经落入了皇帝手中,结果必然是被销毁了。
“有两份。”许明意道:“先皇早有防备,当初留下了两份一模一样的遗诏。”
早有防备吗?
听着这四字,吴恙心中说不清楚是怎样的感受,他自是没什么好觉得委屈不公的。他不曾见过先皇,对这位祖父毫无印象,自然也就更加谈不上还有何怨怪之心——
可他的生母,他的生父,还有太后娘娘,他们所遭遇的不公,这些年所经历的一切,源头究竟起于何处?
他看向先皇的画像,画上那双眉眼似与他对视着,其内眼神端正温和,似有着无尽的怜悯之色。
吴恙心中突然变得平静了。
成王败寇,无论过往缘由,欺瞒算计也好,利用食言也罢,输了就是输了。
吃了苦便长下记性,有仇便去报仇,想要什么便夺回来,需要公道便去争。争到了,方能自己来定义何为公道。
吴恙视线自先皇画像上收回之际,继而落在了手中的绢帛之上。
这一道遗诏,承载了太多人沉重的过往,甚至是无数条曾经鲜活存在于这世间的生命。
一切争端由此开始,也将借此了结了。
纵无这道遗诏,他们最终也同样能赢。但有了这道遗诏,便可保全天下百姓,不必再动干戈。
所以,到了这一刻,这道遗诏所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保护父亲,而在于保护大庆子民。
吴恙将绢帛重新合上,交到了许明意手中。
许明意重新放回匣内,与他道:“我会保管好的。”
遗诏由长公主示出,说服力才会是最大。
“咱们走吧。”
许明意握住他一只手。
吴恙心底泛起暖意,清冷的眉眼也温和下来。
他知道,这是无声的抚慰。
人再如何强大,纵然是如父亲,这些年来在密州一人撑下所有,在北地建起铁壁般的防守,叫异族轻易不敢来犯;日夜提防着皇帝的杀心与监视,仍旧于暗下部署着一切,可那些沉在心底的伤痛却一日也不曾远离。
人总是需要亲近之人的抚慰,也只有亲近之人的抚慰才会有用。
身侧女孩子与他十指交握,踏出殿门的那一刻,她声音很轻地道:“日子还长着,往后咱们一起孝敬太后娘娘和燕王殿下。”
吴恙忍不住转过头看向她。
原来她都感受得到……
知道方才他的心绪波动是为何,知道他一切的想法。
他将女孩子的手握得更紧了些,心底触动不已,却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在她也看过来时,眼中不自觉冒出了笑意,有些傻愣愣地说了一句:“昭昭,谢谢你。”
他知道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缺少诚意,也从不知自己的言辞竟如此匮乏。
“谢什么啊,自家长辈,又是值得尊敬的长辈,孝敬不是应当的吗。”
自家……
嗯,是自家。
吴恙嘴角的笑意遮掩不住。
“傻笑个什么劲儿。”见他这模样,许明意觉得颇为好笑,微微转过头抬了抬下颌示意他赶紧干活。
吴恙一时没懂,疑惑地“啊?”了一声。
“啊什么啊……”许明意笑着甩开他的手,指了指殿门:“关门。”
好好的一个人,怎突然就傻了?
少年回过神来,笑着点头,这才忙去将殿门合上并上锁。
之后,将钥匙也送了回去,收拾好一切痕迹后,二人复才离开了陵殿。
二人边走边说了些后日的计划,许明意估算了一下时辰,道:“我得赶紧回去,若待会儿天亮了,各处宫人起了身,势必会被发现的。”
当下还不是坐下闲话家常的时候。
吴恙点头:“当心。”
“你也是,若当真遇到了什么麻烦,便使暗卫去明御史处寻我。”
女孩子俨然一幅“有难事就找我,我想法子护着你”的神态。
吴恙温声应“好”,看着她的眼睛,又不禁多说了一句:“昭昭,这一切都要多谢你。”
他今晚的言辞当真是匮乏到一种境界了。
甚至他若说谢,难免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仿佛她做的一切皆是为了他,他知道不是,或者说不全是,她心中有家国天下,有江山百姓。
但他也是天下人之一,也受了她的恩惠。
纵是身为寻常人,也该道一句谢。
这不是男女之情的谢。
他想,昭昭必然听得懂。
许明意露出笑意,眼神却认真:“那我也该对你道谢。”
若没有吴恙,没有吴家和燕王,单凭她想要做成这件事也是不切实际的。
往大了说,他们没有谁为了谁,而是为了同样的目标并肩在往前走,相互搀扶,相辅相成。
“等此事终了,咱们还去状元楼,还有西市……好好吃一顿,全当相互道谢了。”她玩笑般说话间,眼中有着真切的期待。
是因为那些久违的美味,但最重要的是,那必然是太平之象下的美味。
吴恙点头:“好,届时吃遍整座京城。”
又含笑补了一句:“不止是京城——”
“嗯!”许明意重重点头,清亮的眼眸中神采闪动。
“啁啁!”
天目挥着翅膀跳着脚——别忘了带上它!
……
祭祀当日,天色将亮未亮之际,许明意打昏了一名奉命来请明御史的内监。
她换上了那内监的衣物,稍稍改了些容貌。
而后,看似在前替明御史引路,与之一同离开了这座院子。
------题外话------
大家晚安。
644 细数罪状
礼部与工部的人是最先到的陵殿,约是寅时初便已开始着手准备。待余下之官员与嫔妃宗室伴驾而至时,各处已然安排妥帖。
圣驾领群臣至祭台前,男子立于东侧,女子立于西侧,共行迎神礼。
击鼓鸣钟之声次第传出陵殿,守在翎山脚下的禁军士兵亦隐隐可听得浑浑回音。
纪修亲自带人守在山下,听得阵阵钟鸣声,下意识地抬起头看向天际,欲以日头来判定时辰。
然而天色混沌不开,阴云层层密布,压低了天际。
见此风云涌动之象,纪修无声握紧了腰间长刀。
就在今日了。
……
陵殿前,祭祀事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江太傅恭读罢祭文,便有雅乐声起,近两百名着蝉冠、青罗大袖衫的舞者围着祭坛,随礼乐而动。宽大衣袖于风中翻动,划出庄严而有些妖异的弧度。
着玄边深衣的各执事者立于祭坛右侧,引赞,司樽,捧帛,捧爵,司洗,各应其职。
迎神罢,便是进馔,是为初献——这一流程,本该由天子亲为,因庆明帝身体不支,便一应之事交由了太子代劳。
太子于祭案前献酒,并将各供果供食,依次每盏往前轻推,以表亲献祖宗之意。
进馔之后,便需行跪拜礼,从正位,到配位,再到各从位,皆需三跪九拜。
这且是初献。
祭祀流程过半,许明意立于廊下,看了一眼唇色灰白,强自支撑的男孩子,心中升起不忍。
太子殿下的身体,看起来似乎更加糟糕了。
她此前曾送过些调理的方子,可现下看来,效用似乎不大。
或也是受近来之事所累,心力交瘁之下,再好的方子也是无用。
这个孩子虽小,却比他的父皇要强得多。
可这份责任感于他的身体而言,却是极大的拖累。
整场祭祀下来,整整两个时辰内,太子统共要叩拜近两百回余。
早春的风尚有寒意,男孩子过于单薄的身躯于寒风中几近要站立不稳。
但男孩子始终能够感受得到,有一道沉冷的目光一刻也未曾从他的身上离开过。
他一直紧绷着,却已近要无力维持这紧绷之感。
身旁有太医跟随侍立的庆明帝,身着冕服坐于车椅之上,腿上覆着薄毯,一双病态凹陷的眼睛浑浊而阴鸷。
“焚祭文,素帛——”引赞者声音洪亮悠长。
太子心底微松,总算是要完成了。
他没有给皇室丢人,也没有给解首辅等诸位大人惹麻烦。
祭台之前,铜盆中的火舌吞噬了祭文与绫帛。
这便是送神了,再行最后一记终献礼,祭祀的流程便算是完成了。
然而就在此时,男孩子拜罢主位之后,先转向了西侧跪拜。
见此,四下官员神色微变。
一时间,却并未有人开口。
待男孩子行罢最后一礼,引赞者正要宣“礼结”之时,却忽听得一道冷声笑响起:“太子叩拜乱了东西次序,诸位爱卿为何无人开口提醒?莫非皆不曾看到不成?——我大庆礼制,何时竟荒废怠慢至此了!”
太子面色顿时更白了几分。
他乱了次序?
是,似乎是乱了……
祭祀礼制非是儿戏,他这十余日于东宫内每日反复练习,可竟还是……
他可真笨!
而他曾听太傅说过,前朝时曾有一位亲王于祭祖时乱了跪拜次序,先是被罚跪于皇陵一日一夜,而后又罚了十年俸禄,并降为郡王——
他不怕被罚!
可他不能连累解首辅他们!
思及此,又对上那双满是寒意与威压的眼睛,男孩子一时有些慌了神,忙跪身下去,主动认错请罚道:“是儿臣一时大意,犯下大错,还请父皇责罚。”
此时众目睽睽之下,一定要稳住局面,他纵然被罚也无所谓,但一定不能坏了这些时日诸位大人的部署。
他不能让解首辅替他开口求情,从而给父皇借题发挥,迁怒其他人的由头!
此时此刻,无比自责的男孩子脑海中只此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