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如意事 >

第71章

如意事-第71章

小说: 如意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看向垂首跪坐在那里,替她布菜的男子。

    “蓝竹,这些朝中之事,不是你该妄议的。”

    男子握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

    而后忙搁下筷子,有些惶恐地道:“是蓝竹一时嘴快,忘了分寸。”

    “母亲——”

    此时,玉风郡主神色稍沉地大步走了进来。

 168 生产

    玉风郡主走上前来,看一眼空了的酒壶,冷冷地看向跪在那里的蓝竹:“我不是交待过你们,不可再怂着母亲吃醉酒了吗?怎么,是我的话不好使,还是说你聋了?”

    “是是小人的错,请郡主责罚。”

    蓝竹将头垂得愈低,也并不辩解什么,可越是如此,越是叫人觉得楚楚可怜。

    “现在本郡主暂且没工夫罚你,滚出去。”玉风郡主冷声道。

    若真如昭昭所猜测的那般,此人或是奸细,眼下倒是不宜贸然出言发落。

    还需先告知母亲,将事情查明。

    “是,小人告退”

    蓝竹红着眼睛,瑟瑟不安地退了出去。

    “怎么一回来便发这样大的火?”

    长公主靠在榻中,看女儿一眼,有些好笑地道:“谁惹到我们家皎皎了?”

    “您还说呢,怎又吃了这么多酒?”

    玉风郡主在她身边坐下来。

    “你不是也去找好友吃酒了?”长公主嗅到女儿身上的淡淡酒气,斜睨着女儿说道:“只许百姓放火,不准州官点灯?”

    “至少女儿不会吃得烂醉。”

    长公主扬了扬眉。

    她也不会吃醉啊。

    她已经有许多个年头,不曾真真正正地吃醉过酒了

    一是酒量上涨,二来嘛,的确也不能任由自己醉得口无遮拦。

    玉风郡主正色低声问道:“母亲,您可觉得蓝竹有什么不对劲吗?”

    “蓝竹?”长公主不以为意地笑了笑:“他能有什么不对劲”

    “可他方才同母亲说的那些话,女儿在外头都听见了。得亏您还算清醒些,倘若当真醉糊涂了,万一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岂不被人捉住了把柄?”

    即便她并不关心朝中之事,可身为皇室郡主,从小的经历便叫她很清楚燕王这个名讳,是不能随意提及的。

    尤其是在天子脚下。

    “且您若不是及时制止了他,他接下来还不知要说出什么样的话来引您失言”玉风郡主皱着眉道。

    “他不过一个奏琴的,哪里懂得什么忌讳。”

    长公主懒懒地靠在那里,眼中有些困惑:“不过你怎突然盯上了蓝竹,有了心思来挑他的错处?”

    自己养的女儿自己清楚,她这闺女虽是不笨,但平日里也并非如此警醒之人。

    “是昭昭提醒的我。”

    此处没有外人在,玉风郡主实言道:“前几日许家的小公子,在前头的园子里,偶然瞧见了蓝竹同一粗使婢女暗中传信”

    长公主意外地动了动眼珠。

    许家的姑娘?

    那个漂亮的小丫头?

    “您还是叫人查一查蓝竹的真正来历为好。”玉风郡主道:“便是查不出什么,也该将他趁早赶出去,这样不干净的男人,断不能再叫他留在母亲身边。”

    敬容长公主不置可否地道:“我会去查一查的。”

    只是,人注定是赶不得的。

    查与不查,又有什么要紧呢。

    见她又要去倒酒,玉风郡主一把将酒杯夺过,有些生气地道:“您就少吃些酒吧,前几日不还说要好好保重身子,活得久一些?女儿这辈子横竖是不会嫁人的,还指望您护着我一辈子呢!”

    长公主笑着连声应好。

    玉风郡主挽着母亲一只手臂,靠在她身上,道:“母亲,咱们的日子如今过得快活着呢,您若有什么心事,只管同女儿说就是了,何须再借酒浇愁啊。”

    “母亲现下哪里有什么事情可发愁的”长公主叹口气道:“这不是有酒瘾了么,你容母亲慢慢地少喝些”

    母女二人说着话,玉风郡主不知不觉间靠在长公主身上睡了去。

    看着女儿安静的睡颜,长公主神态柔和。

    有些事情,她无意去掺和,也不会去掺和。

    从始至终,她只想好好地带着女儿过自己的日子。

    所以,有些平衡她也不会试图去打破,这于她而言没意义,更没必要。

    一阵秋风起,将落叶高高卷起又抛下,复又穿过枯败的荷塘,枯黄干瘪的花茎随风微动了动,风过之后,仍旧笔直地立于塘中。

    进了十月,京中日渐冷了下来。

    待到夜里,寒意尤甚。

    已要近子时,夏府中一座偏僻的小院子里,一改平日里早早熄灯的习惯,此时仍旧灯火大亮着,丫鬟婆子急急慌慌地进出着,不时传出女子的痛呼声。

    “再用些力,再用些力!”

    “就快要出来了”

    听着内间里传出的动静,近来病刚好的夏家夫人薛氏脸上无丝毫紧张与不安,眼底只有深不见底的寒意。

    她方才已经交代过稳婆,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她都必须要这个孩子平安地生下来。

    若吕氏当真不争气,大不了便剖腹取子。

    反正她想留的,就只有这个孩子而已。

    但若是个女孩,那就一个都不必留了。

    “哇”

    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传出,伴随着的便是稳婆的报喜声。

    “生了生了!”

    “恭喜夫人是个小公子!”

    薛氏闻言眼睛红了红。

    她的晗儿有后了

    老天有眼!

    “快快抱给我看看!”薛氏从椅中起身,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稳婆很快将婴儿仔细地包好,送到了薛氏眼前。

    薛氏看得怔怔。

    片刻后,颤抖着抬起手,摸了摸那婴儿的脸。

    “乳母”她的声音似哭还似笑,“你看他是不是同晗儿刚生下来时一模一样?!”

    婆子闻言细看了看,勉强笑着点了点头,道:“是啊,是很像二公子”

    实则她是没看出来哪里像。

    真硬说像,那就只能说刚生下的孩子都长得差不多了

    但夫人说像二公子那便像二公子吧,如果这样能让夫人好受些的话。

    “不,不是像”

    薛氏将那孩子接过来抱着,紧紧盯着那孩子的眉眼,道:“他就是晗儿!一定是我的晗儿又回来了!”

    乳母微微一惊:“夫人”

    说像且罢了,这就大可不必了吧!

    稳婆被这话吓得头也不敢抬。

    恕她直言,那样造孽讨债的儿子死就死了,若真回来了,岂不又是祸事一桩?这位夫人怎么就这么想不开?

    “水,我想喝水”

    此时,内间里传出吕氏虚弱的声音。

 169 前世传言(鄞州客卿瑾陌万赏加更

    薛氏神色冷了冷,看向身侧的婆子,语气格外平静地交待道:“记得明日一早,叫人去吕府传话,告诉吕家人,吕氏不走运,难产死了。”

    婆子心神一紧,垂下头应声“是”。

    哎,迟早是要死的,痛快些也好,总好过疯疯癫癫无人问津日复一日受折磨……

    很快,便有两名粗使婆子捧着白绫进了内间。

    女子挣扎的声音传出。

    薛氏听着,脸色始终无丝毫变动。

    许是感应到了什么,她怀中的孩子放声啼哭了起来。

    “别怕,这是她罪有应得……往后,祖母会好好地将你养大成人。”薛氏轻声道:“你还会和从前一样,风风光光地……”

    冷风透过窗棂灌入内室,被白绫死死缠住脖颈的女人渐渐没了动静,只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空洞地睁着,仿佛在竭力地凝视着什么。

    襁褓中的孩子由婆子抱着,跟在薛氏身后离开了这座狭小的院子。

    很快,夏府二少奶奶吕氏留下一子难产而死的消息便在京中传开了。

    有夏晗之事在先,这位二少奶奶的事情难免就叫人忍不住多想了一层。

    但这样一条人命的消陨,到底激不起太多水花。

    便是吕家人,也未曾多说哪怕一句话。

    ……

    这一日,许明意去了长公主府。

    天气已经冷了,园子里不再是什么好去处,两个女孩子呆在屋子里下棋说话。

    “之前那个叫蓝竹的面首,还未查出什么来吗?”这件事,许明意前些日子已经问过了一次,只是没有结果。

    “没呢。”

    玉风郡主看着棋盘道:“想来也确实是咱们想多了,母亲也不愿与他计较那婢女之事,且留着奏琴逗母亲开心吧。”

    见好友浑不在意的模样,许明意在心底叹了口气。

    然而想一想也是。

    只是同一个婢女传了封信而已,若以此便断定此人别有居心,确实显得草木皆兵了。

    若非是明知长公主会在这个月突然出事,她应当也不会太过留意这样一件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事。

    而如今长公主府又并未能查出什么异样来……

    难道当真是她想多了吗?

    还是说,长公主出事,实则确实同上一世她听到的那个传言有关?

    虽然她自己并不信,上一世皎皎也曾同她斩钉截铁地否定过这个可能,但眼下她委实是没了头绪,也因此,任何一个可能都不想轻易放过。

    “皎皎,我想问你一件本不该问的事情——”

    玉风郡主闻言不由抬头看向她。

    能让许昭昭都觉得不该问的事情,那得多么的不该问?

    这反倒激起了她的好奇心,道:“你问来我听听。”

    “你可知你那位不知廉耻的生父,如今人在何处?”许明意问。

    本想骂禽兽不如,但那样似乎连皎皎也一同骂了,就只能用不知廉耻来略表一下她的立场与求生欲了。

    玉风郡主脸色顿时一变。

    “我怎知道他死在哪里了?好端端的,你问他作何?”

    莫不是觉得这局棋赢不了她,便试图拿此事来攻乱她的心神?……许昭昭这是为了赢连命都豁出去了?

    “我只是突然想到而已。”迎着好友的死亡凝视,许明意硬着头皮往下讲道:“我是想着,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和长公主殿下想来也该放下这个心结了才是。”

    她指的放下并非是原谅,而是应当已经不甚在意这个人的存在了。

    “不过是一颗老鼠屎罢了,恶心归恶心,却本也称不上什么心结。”玉风郡主没好气地道:“母亲早说过了,既然已经将他休了,他是死是活,都同我们再无干系。”

    许明意点点头。

    “长公主能想得开就好,这样的人,确实不值得。”

    上一世皎皎也是这般跟她说的。

    可那时,京中有着一则流言在——说是那个男人回了京城,又当众出言羞辱了长公主,而后没几日,那男人便死了,暗中有人猜测是长公主出于报复泄愤而动的手,这些话传到长公主耳中,气急攻心之下就病倒了。这一病,人很快便没了。

    还有人说,是长公主依旧放不下那个男人,养面首实则是刻意麻痹自己,是以在听闻他的死讯之后,让本就淫靡作乐度日之下而积病的身子彻底垮了。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彼时在所有人眼中,长公主病逝,皆是同那位前夫的死脱不开干系。

    可皎皎坚决不那样认为。

    皎皎很笃定地同她说,她的母亲完全不曾将那个男人的死放在心上,至于外面的流言——若敬容长公主会是在意别人看法和议论的人,那便也做不到一直养面首到今日了。

    想着这些,许明意不觉间拢起了眉心。

    或许,她该让人去打听打听那个男人的下落。

    即便他未必同长公主的‘病’有关,但眼下一无所知的她,也只能用这种笨方法去一一查探排除。

    “近来长公主的身体如何?”许明意问道。

    归根结底,长公主的身体变化才是最紧要的。

    “酒喝得少了些,人也精神了不少。”

    玉风郡主并不想同好友闹脾气,此时便自顾将先前坏了的心情压下去,语气如常地道:“今早得了陛下召见,进宫去了。”

    “陛下因何事要见长公主?”许明意下意识地问。

    想到这位说他是禽兽都有些抬举他了的皇帝陛下,许明意心中的戒备又竖了起来。

    她觉得自己此时就像一只蹲在树枝上瞪圆眼睛眼观六路的猫头鹰,一丝风吹草动都叫她忍不住胡思乱想一番。

    再这么下去,兴许长公主这一世会因为许多变化而不曾出事,而她这只猫头鹰反倒要紧绷的病倒了。

    “这个我倒不知道,没细问。”玉风郡主道:“但想来也没什么要紧事。”

    毕竟有要紧事也不会找她家母亲啊。

    ……

    养心殿内,敬容长公主坐在椅中,正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涂着朱红蔻丹的手指。

    “皇兄还需多久才能过来?”

    实在是等的无聊了,她向一旁的小太监问道。

 170 兄妹

    小太监头也不敢抬地道:“回长公主殿下,奴这就去御书房探一探消息……”

    敬容长公主好笑地看他一眼。

    “本宫又不吃人,作何怕成这样。”

    担心被她带回去做面首?

    想什么呢,一般人可没这个福气呢。

    见小太监面红耳赤吞吞吐吐,敬容长公主也不再逗他,摆摆手道:“去吧。”

    “是……”

    小太监退出了殿门,刚转过身去擦了擦冷汗,就见前方圣驾已经到了。

    一行宫女太监连忙行礼。

    敬容长公主听到动静,遂也站起了身,理了理华裙。

    “参见皇兄。”

    “不必多礼。”看着面前的胞妹,庆明帝温和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极淡的责怪之意:“敬容,朕不召你,你就不知进宫来了是吧?”

    长公主笑着道:“敬容名声不好,倘若频繁入宫,岂不是平白给皇兄添麻烦么。”

    “你既知晓问题在何处,也该收敛一二,省得叫朕为了你这般头疼。”庆明帝说话间,在椅中坐了下去。

    长公主跟着坐下,叹了口气道:“皇兄召臣妹入宫,总不能就是为了说这些吧?若是如此,下回臣妹可不敢再来了。”

    “你啊……”

    庆明帝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眼底有着一丝无可奈何的宠溺之色:“你也就是仗着朕只你这一个妹妹,不舍得真罚你,才敢这般放肆胡闹。”

    而后才道:“朕这次召你进宫,是有一件正事要同你商议。”

    “皇兄请讲。”

    “明年便是母后的六十大寿,除了寿宴之外,朕还打算替母后在寿康宫旁的庆知园内,建一座万福楼。”庆明帝含笑道。

    长公主讶然一瞬后,道:“皇兄当真有心了。”

    可母后常年礼佛,向来不喜这些铺张之举,建一座万福楼得多少银子?

    说句难听的,这于母后而言,究竟是祝寿还是折寿呢?

    大庆建国没多久,国库本就不算充盈,更何况这些年来大小战事不断……这些连她一个只养面首的人都想得到,皇兄难道心里就没点那什么数?

    可他打着尽孝心的名目,谁又能说半个反对的字呢?

    虽然这份孝心尽下来,高兴的人大约只有他自己而已……

    这么多年了,皇兄还是这么喜欢做戏啊。

    长公主在心里感慨了一番,面上依旧笑吟吟的,道:“如此大事,臣妹也想尽一份孝心,这万福楼,臣妹愿出一万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