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寒门天骄(科举) >

第137章

寒门天骄(科举)-第137章

小说: 寒门天骄(科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式的书,更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萧景曜对教育学方面的内容不太了解,毕竟他本人就不太符合教育学的常规理论。但萧景曜努力回想了一下小学中低年级的课外读物,多为彩色画本为主,年纪越小,越偏向画多字少的绘本。
  学龄前儿童最适合看的就是绘本。
  萧景曜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画绘本了。
  直到福王一巴掌拍在萧景曜背上,萧景曜才回过神来,认真道:“我先琢磨琢磨,尽量编出一套浅显易懂又有趣的书籍给皇孙学习。”
  悼怀太子死了,正宁帝给了他悼怀太子的谥号,却还是没解除原东宫一系的圈禁。禁庭中不好让夫子进去为皇孙们授课,正宁帝又不同意让皇孙继续去上书房念书。萧景曜觉得好好一个皇孙变成了失学儿童,也怪可怜的。索性就当为自己还没出生的孩子积德,给皇孙编写一套有趣又有内涵的书籍。
  要当爹了,萧景曜整个人都柔和了许多,委实见不得这种失学儿童的事。
  福王立即顺杆爬,美滋滋地决定将萧景曜编写出来的书籍让人抄写一份给他儿子用。
  萧景曜:“……”
  不愧是福王,薅羊毛都薅到资本家头上来了。
  对此,福王很是理直气壮,“好东西大家都想要,合情合理!”
  先前萧景曜为福王编的典故小册子,还是福王的镇书房之宝,时不时就要拿出来重温一下。萧景曜出品,必属精品。有这种好东西不给自己儿子扒拉扒拉,那还算什么爹?
  资本家萧景曜败在厚脸皮的封建统治者福王之下。
  但萧景曜也不是那么容易服输的人,忍不住调侃福王,“你说要拿我当太傅对待,现在又打算拿着我编写的书给你儿子看。那按这个算,你儿子是不是还得叫你一声师兄?”
  福王:“……”
  但脸皮厚的人,理不直气也壮。福王不过愣了一会儿,立即笑着表示,“这倒也不错。到时候我就和我儿子各论各的!”
  妙啊。萧景曜都没想到福王这么能想得开,其思想之跳脱,都能和后世放飞自我的年轻一代父母一较高下了。
  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了下来。萧景曜在给研究院送教材之余,还得自己编少儿教材,然后费心为自己的孩子准备各种绘本。
  这时候,萧景曜就深恨自己上辈子看的书不够多,总觉得育儿书就在那里,自己什么时候有了孩子再去买也不迟。谁知道还能碰上穿越这种离奇的事,现在萧景曜有权有势又有钱,照样买不到一本科学的育儿书。
  真是想想都是泪。
  在萧景曜费尽心思为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编写绘本的同时,正宁帝也一心养病,并且感受到了咸鱼的快乐。尤其是这份快乐还是建立在福王的痛苦之上的,正宁帝就更快乐了。
  以至于正宁帝这病,一养就是大半年,直接养到了正宁二十年立夏。
  顾希夷的肚子已经挺了起来,圆溜溜的跟揣了个西瓜一样,低头已经看不到自己的双脚。萧景曜每天看着顾希夷忍受着怀孕的不便,看到她发胀的脚踝,以及晚上睡觉的种种不便,都是一阵心疼。
  齐氏和师曼娘还一个劲儿地夸顾希夷肚子里的孩子是个省心的,都没怎么折腾娘亲,顾希夷吃得香,没有过害喜的时候,确实少遭了不少罪。
  萧景曜夜里经常给顾希夷按摩脚,惊得顾希夷都结巴了,差点落荒而逃。
  萧景曜却很是淡定,“孩子也是我亲生的,但我不用遭受生育之苦,能为你减轻一点痛苦,我甘之如饴。”
  孕妇本就情绪波动大,顾希夷感动得啪啪掉眼泪,倒让萧景曜慌得手足无措,以为自己手重,弄疼了她。
  萧景曜着急忙慌地哄人,顾希夷又噗嗤一下笑出声,可算让萧景曜松了口气。
  这个大宝贝还没出生,萧景曜都已经在家里把玩具房都收拾出来了,顺便还弄了个游乐场,什么滑梯秋千探险小屋小木马都给安排上,准保让小孩子一看就两眼发光闹着不想走。
  不仅如此,萧景曜还推己及人,给正宁帝上奏折,建议朝廷在各地都开办一个慈幼局,可以先以京城为试点,若是有无依无靠要活不下去的孩子,慈幼局可以收容他们,给他们一口饭吃,还能适当让他们学门谋生的手艺,长大后能养活自己。
  也就是现在有倭岛的金银矿,萧景曜才有底气提出这个建议。不然的话,萧景曜真的会被胡阁老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但萧景曜这份提议,还是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觉得这可能会引发百姓丢弃儿女,等到朝廷将孩子养大后,他们又跑出来认亲。这样没尽过任何养育之恩的父母,也配让子女孝顺他们?
  也有人觉得世上凄惨的人家何其多,碰上灾年,卖儿卖女的人家多的是。若是全都让朝廷养,那朝廷的负担未免太大,就算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么造的。
  萧景曜对此早有准备,划分出了种种要求。朝廷养大的孩子,长大后当然不能那么轻易地就被认回去。若是查出父母是故意丢弃孩子的,那就以故意讹诈闹事将其捉拿,还得将这么多年养育孩子的钱归还给朝廷。
  除此之外,这些孩子长大后,前十年,每年都该给慈幼局一部分银钱。
  这真不是萧景曜心狠,而是时代背景不同,相应的规定也该随之改变。这年头儿,哪怕去找个手艺人拜师学艺,当个小学徒,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前几年一直得为师傅做白工,和师傅家里的长工没有区别,哪怕被打死,都没办法讨个公道。
  相比之下,慈幼局教孩子手艺这事儿,就足够仁慈了。他们赚了银子,又回馈给慈幼局一部分,也是强化他们和慈幼局之间的联系,到时候师兄带师弟,也能自成一派。
  研究院的成果给了萧景曜极大的信心,萧景曜一直坚信,工业时代来临的那一天并不远。
  等到生产力上去了,各地的工厂定然遍地开花。到时候,各个工厂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再加上大齐又会拿下高黎和交趾等地,开海禁,发展海上贸易。
  可想而知,未来大齐的经济会有多繁荣。若是抓住了这个机遇,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发生不小的改变,起码能比现在过得更滋润些。
  老百姓兜里有了银钱,自然而然又会添置些东西,促进了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如此一来,变革也是悄无声息。等到科技树点亮到一定程度,又是一次社会大变革,大家的生活方式定然会更便捷。
  大齐只要一直保持这个节奏,就不用再担心养慈幼局的孩子会给国库增添太多负担的问题。
  新生人口就是新的劳动力,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没有大量人口生产的价值,国家都存在不了。哪怕是后世的华夏,那也是吃了人口红利才飞速发展的。
  从宏观角度来说,保持人口健康增长,也是提升国力的一种方式。从更符合当下的价值观来说,这是仁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期盼的大同社会,不就是如此吗?
  萧景曜有依有据地说服了所有反对的人。
  正宁帝仔细思考了良久,决定继续相信萧景曜一回,谨慎点头道:“那便现在京城试试。若是可行,再让各地效仿。”
  萧景曜闻言大喜,立即谢恩。其他官员也纷纷称赞正宁帝为政仁德,是万民之福。
  但在这么个高兴的时刻,偏偏有人来坏萧景曜的好兴致。
  陆含章因为久久不得志,纵情声色,游走于各大青楼之中,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常有和名妓的风流轶事传出来。
  本来这事儿和萧景曜没关系,但陆含章接连写了好几首诗赞美女子的三寸金莲,就让萧景曜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这个陆含章憨批身上了。
  大肆鼓吹三寸金莲,陆含章想干嘛?
  萧景曜的警报雷达开始嗡嗡作响。


第089章
  陆含章写夸赞三寸金莲的诗歌与文章, 在其他人看来,不过是一桩文人雅事。但在萧景曜看来,这后面隐藏的东西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萧景曜有时候都觉得, 文人的笔简直比武将杀人的刀更可怕。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却用华丽的词藻与无尽的赞美,硬生生地让女性主动接受迫害。他们能用光鲜亮丽的言辞将自己变态的性/癖包装成华美无双的模样, 以一种最高雅的形式展现出来。
  到头来,不附和他们的, 反倒成了庸俗。
  于是为了附庸风雅,一帮人开始跟风, 最终就是女子缠足。萧景曜无法理解, 那种折断脚掌, 对女子的身体造成巨大的, 不可逆的缠足到底美在哪里。
  萧景曜是男子, 确实占尽了优势, 也不用受这样的苦楚。但萧景曜不明白,哪怕做不到将心比心, 这帮人就没有母亲和女儿吗?什么样的畜生才能眼睁睁地把自己的母亲和女儿推进火坑啊?
  萧景曜想破了头都想不明白。反正萧景曜是做不到这样狠心的, 对于马上就要当爹的萧景曜来说,要是他女儿或者孙女后辈被迫缠足,萧景曜宰了罪魁祸首全家把他们的骨灰全部扬了的心都有了。
  当然,陆含章的文章才刚刚传出去,现在还没造成萧景曜记忆中女子缠足将脚缠坏变形,骨头都断掉的严重后果。但萧景曜知道,要是不及时刹住这股风气, 等着华夏女子的,就是吃人的地狱。
  这种文人之间的事, 不涉及朝堂,自然不必在朝堂上提起。
  萧景曜这一瞬间也明白了自己位极人臣后能做出的影响。
  萧景曜身上的光环远比陆含章耀眼,应该说,现如今官场中,就没有比萧景曜更耀眼的存在。
  这会儿萧景曜十分庆幸,自己当初会试时成功将陆含章压了下去。不然的话,六元及第的名头要是落在了陆含章身上,以这家伙的放浪离谱的劲儿,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陆含章的才学确实是实打实的,在文人中自然有不小的影响力。但和萧景曜比起来,那这份影响力就该往后靠一靠。
  这个时候,就是拼双方地位和影响力的时候。
  说实在的,陆含章这几年升官也不算慢。他和萧景曜同一届,步入官场满打满算也就三年多。这个时间,对于官场而言,那都还能算是菜鸟。翰林院确实不算太好出头,陆含章是规规矩矩在翰林院待了三年后,现在去了吏部验封清吏司任员外郎。
  认真算起来,陆含章的升官路子,和萧景曜基本类似。只是没有萧景曜的中书舍人经历。
  但放眼整个大齐官场,陆含章的升官之路,就是文官最正统的升迁路,真算不上什么郁郁不得志。
  真郁郁不得志的,看看翰林院那些冷板凳一坐就是几十年的状元郎。一辈子的高光时刻就是高中状元,而后几十载光阴都在翰林院中磋磨过,大半辈子过去,官职也不过五品。
  相比起他们而言,陆含章已经算是官运亨通顺风顺水了。
  奈何陆含章一直对标的是萧景曜,这不就得崩心态吗?
  萧景曜的路子,是一般人能走出来的吗?开科举几百年来,也就出了萧景曜这一朵奇葩。陆含章本身的才学是真的不差,但和萧景曜比……
  这么说吧,两人在儒学经典上的造诣半斤八两,萧景曜纵使能赢陆含章一部分,也不会赢过太多。面对大儒,两人加起来都不够比的。
  但谁让萧景曜开了挂呢?这位可是站在诸多巨人的肩膀上,又知晓历史走向,脑海里还刻着一大堆科学知识。
  真到了官场,学问高低反而没那么重要,更多的得看官员的综合素质。
  陆含章的综合素质能拿85,刚到优秀线。萧景曜的分数值却早已经爆表,自己单独开辟了一条赛道。这怎么比?
  会试殿试之时,大家还会把陆含章看作萧景曜的对手。而现在,陆含章?哪位?哦,萧大人那一届的探花啊,有什么资格同萧大人相提并论?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陆含章心高气傲,一开始在翰林院压了萧景曜一头,心里还得意呢。没想到后来就一路被萧景曜给吊打,现在萧景曜位列九卿,大权在握,深受正宁帝新任,福王待他也十分亲近,板上钉钉的两朝重臣。
  陆含章呢?不过从五品小官。京中权贵多如狗,他算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
  两相比较之下,陆含章会心态大崩,也不足为奇。但他心态崩了之后,跑去迫害女子,为女子的三寸金莲大唱赞歌,这事儿萧景曜就不得不管了。
  因为已经有女子听了陆含章的诗词,开始裹脚了。
  这还是顾希夷告诉萧景曜的,说近来京城以小脚为美,女子脚大,要遭人嘲笑,已经有许多人家偷偷给未出阁的姑娘裹脚,让她们穿偏小的鞋子,省得让脚再长大。
  萧景曜听到这话都惊呆了,“她们都不觉得难受吗?”
  顾希夷无奈,“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文人一支笔,接连赞誉之下,什么以胖为美以瘦为美,如今便该以小脚为美。京城这些夫人,谁不是心思玲珑之人?朝政大事她们或许不知内情,但后宅之事,尤其是牵扯到女子婚事的,她们一定比谁都敏锐。”
  “若说她们不心疼女儿,那是假话。相反,正因为她们心疼女儿,想为女儿谋一桩好亲事,才不得不狠心下来,让女儿裹脚。”
  萧景曜脸都是木的,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这其中的逻辑。
  顾希夷长长叹了口气,“现在这风气,若是女子生了双大脚,估计都不好说人家。都说嫁人如同女子第二次投胎,你说这些夫人们,能不狠下心来让她们的女儿吃点苦,缠足穿小鞋吗?”
  嫁人后还能轻松点,地位稳固后再让自己轻省些。若是一开始就嫁了个不怎么样的人家,那真是这辈子都泡在了苦水里。
  武将家的姑娘还好一点,武将们本来就不吃文人那百转千回的调调,有时候都是武将和武将之间互相结亲。除非是像顾明晟那样,想要让家里从武转文的,才会让儿子女儿都和文官家结亲。
  文官家的姑娘就惨一些,已经开始裹脚,甚至给几岁的小女孩也裹上了,美其名曰长大后再想裹就来不及了,得从小控制。
  萧景曜听完后更觉毛骨悚然,这种以爱为名,真切的为女儿好的方式,更让人觉得恐惧。
  不管让女儿裹脚的父母爱不爱女儿,这种行为都是残害女子的身心健康。
  说句尖酸刻薄的话,这么喜欢三寸金莲,有本事自己去缠一个啊,祸害女子算什么本事,有能耐就将自己的脚削掉一半,每天都能欣赏“三寸金莲”,岂不美哉?
  萧景曜也不和陆含章玩虚的,陆含章写诗赞美三寸金莲,萧景曜就写诗赞美如吴长缨这样英姿飒爽,坚强果敢的女性。
  比影响力和地位,陆含章当然被萧景曜吊打。
  萧景曜最近两年,重心全放在朝堂上,一桩又一桩的大事,基本上都有他的手笔。萧景曜也因此成为了《大齐日报》的常驻人口,百姓们现在还在津津乐道六元及第天才状元郎的事迹呢,尤其是去年会试殿试考完后,百姓们还有些遗憾,一甲前三同萧景曜那一届相比,那真是差得不是一点点。
  只不过萧景曜一心断案,连卖科举资料,都让邓氏书局代劳,萧景曜只管收分红便是。
  也正因为如此,萧景曜鲜少有诗词流出。或者说,诗词算是萧景曜的弱项。但萧景曜的笔杆子可不弱,直接将战场搬到了《大齐日报》上,决定走群众路线。
  在《大齐日报》发表的文章中,萧景曜真心实意提到:“听闻如今兴起给女子裹脚之风。圣人曾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