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测见的地位。是老庄之道所倡导的无为而治。”
孙夫子越听,神色越震惊。听完后上下打量了萧元青一番,狐疑地发问,“你教的?”
萧元青双手一摊,反问孙夫子,“您觉得我有这个本事能教曜儿这些?”
那还真不是。孙夫子觉得,以萧元青的水平,能把这篇文章顺溜地读下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知道老庄之道倡导的是无为而治。
他肚子里就没有这么多墨水!
但要说这是萧景曜自己悟出来的,孙夫子也有些难以置信。他教书那么多年,不是没有见过天才,但天才到萧景曜这个份儿上的,还真是令他开了眼。
“你们家给曜儿请了西席先生?”
萧元青呵呵一笑,“您就别打趣我了,我前几年把家底败光的事情,您不可能没听说过。萧家家业都被我败光啦,哪里还有银钱给曜儿请西席先生?”
合着你还挺骄傲?孙夫子嘴角抽搐,十分庆幸萧元青不是自己儿子。不然的话,他怕是早就去见了祖宗。
孙夫子的眼神又落在了萧景曜身上,看看他,又看看萧元青,登时觉得牙疼,萧元青这等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竟然能生出个天才儿子?
老天爷送子的时候是不是被什么东西给糊了眼?
孙夫子压下心中杂念,严肃地问萧景曜,“这些都是你自己悟出来的?”
《庄子》本就比《论语》难懂,篇幅又长,能背下来属实不易。别说萧景曜这么个小孩子,就是已经及冠的书生,也少有能读懂其中深意并精准表达的。若是萧景曜真是背下来后自己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他天姿之聪慧,当真是世所罕见,百年难遇。
萧景曜白净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个让孙夫子感到牙疼的羞涩微笑,“爹爹书房里有不少书,除了背下来的这些,我还看了一点点史书。”
孙夫子脸色一木,这叫一点点?
孙敏行还是头一回见孙夫子如此震惊的模样,咳嗽几声后对着萧元青微微一笑,“元青兄,站着受累,且带曜儿坐下来说话。”
萧元青瞟了瞟孙夫子还算平静的脸色,心知他这是默认了,一时间心情也十分复杂,万万没想到他有朝一日还能成为孙夫子的座上宾。以前都只有被暴怒的孙夫子赶出去的待遇呢。
实在是萧景曜的天姿太过出众,孙夫子现在看萧元青都觉得格外顺心。
就是萧景曜这个学习进度……
孙夫子忍不住瞪萧元青,“你说你是怎么教孩子的?简直是胡来!这么小的孩子,学蒙学和四书也就算了,你竟然还让他看史书?实在是揠苗助长!”
萧元青一个机灵,跟被针扎了屁股似的猛地站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闯祸后被孙夫子数落的时候,熟练地低头认错,“我错了。”
说完,萧元青又觉得不对,略显委屈地看着孙夫子,“我也不懂怎么教孩子念书啊。我家那些书,我自己都没看呢,曜儿想看书,我还能拦着他不成?谁知道他翻一遍就全读懂了?我现在还读不通句子呢。”
最后一句话,萧元青说的格外没底气。
孙夫子真想骂人。这都是什么事?当爹的一本书都没看,六岁的儿子随便翻了翻,就全学会了。要不是说这话的是萧元青,孙夫子都以为自己碰上了故意来找茬的了。
就这,孙夫子都头疼不已。这孩子的学习进度,和私塾里的孩子们不搭啊!蒙学班对他来说太过浅显,进一步的甲班,里头都是十多岁将近弱冠的少年,把萧景曜一个六岁的孩童放进去也不合适。
孙夫子一时间也有些为难。
反倒是萧元青心大,知晓孙夫子的难处后,立即笑着开口道:“当然是让曜儿念蒙学班,正好多交几个好朋友,也有几个玩伴。要是去甲班,曜儿年纪太小,那帮人才不乐意跟小孩儿玩。念书是正道,但也不能把所有心神全放在念书上,连个朋友都没有。这样的日子能有什么意思?”
“你就知道玩!”孙夫子没好气地瞪了萧元青一眼,看向萧元青的目光中,除了恨铁不成钢之外,竟然还有一丝羡慕。
萧元青挠挠头,险些以为自己看错了。孙夫子会羡慕自己?做梦都不至于这么离谱。
没想到孙夫子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长长叹了口气,十分感慨,“这大概就是人各有命,你啊,天生命好。”
萧子敬和齐氏都是宠孩子的,萧元青一路开开心心地长大,成亲生子。哪怕把家业败光了,萧子敬都没下死手收拾他。这样一个纨绔,家业已经败落,显然后半辈子要吃尽苦头,结果时来运转,老天爷又给了他一个天才儿子。
目前来看,这儿子还十分孝顺,丝毫不嫌弃他的不着调,还想尽办法护着他。
上半辈子躺在祖宗攒下来的家业上吃喝玩乐,下半辈子靠儿子照样能无忧无虑。萧元青这命,多少人见了要眼红。
能生出萧景曜这么个儿子,实在是老天爷的偏爱。
孙敏行都有些眼红,走到萧景曜身前蹲下,摸了摸萧景曜的头,毫不吝惜自己的夸奖,“曜儿聪慧,世所难寻。若是日后我的孩子能有曜儿一半聪慧,便是祖宗保佑。”
孙夫子脸上有了喜色,“那让你娘好好替你相看个好姑娘。”
孙敏行轻咳一声,含笑点头。
孙夫子惯常冷厉的面容柔和下来,对着萧元青摆摆手,“还站着干什么?坐下说话。”
萧元青苦着脸,“您做的这椅子,也太折腾人了。椅子高,却不深,只能把脚搁在踏脚档上,挺胸拔背而坐。我这么个惫懒货,实在受不住,方才坐了一会儿,就觉得腰酸背痛,您坐着就不嫌累?”
这可是孙夫子最得意的作品!孙敏行一听萧元青这话就知道要糟,一个劲儿地向萧元青使眼色,却愣是没能拦住萧元青这作死的话。
果不其然,孙夫子闻言大怒,“朽木蠢材!一天天只惦记着享受,椅子不高,怎么体现人的威严气度?挺胸拔背,体态端庄,方是读书人应有之仪表!”
萧元青被喷的狗血淋头,下意识地回嘴道:“所以我不是读书人。”
孙夫子再次感受到了熟悉的心梗滋味,眼前一阵发黑,恨不得立马把萧元青给扔出去。
萧景曜见势不对,赶紧指着旁边一张长案的案腿对萧元青说:“爹您看这张长案的案腿,像不像马蹄?”
被气的胸口剧烈起伏的孙夫子目光突然一定,气息立马平稳下来。
萧元青仔细盯着长案的案腿观察了一阵,而后认真点头,“确实有点像,把马蹄跟给去掉了一半,全向内收着。”
萧景曜偷偷瞟了一眼孙夫子,见他不复方才那副气到晕厥的模样,暗暗松了口气,继续吹彩虹屁,“这就是这张长案的巧思之处,案腿做勺型马蹄模样,远看挺拔遒劲,近望含蓄无棱。如书法用笔,藏锋纳势不露痕。”
感谢上辈子某位爱好明式家具的好友,不断向自己吹明式家具设计之精巧,审美之高雅。孙夫子自己做的这套家具,颇有几分明式家具之风,萧景曜张嘴就能夸到点上。
不懂文人含蓄审美的萧元青只觉得萧景曜可太能夸了,一个小小的案腿都能被他夸出花来。摸着良心说,萧元青真没看出来这张长案有什么独到之美。
那头孙夫子已经喜笑颜开,大有碰上知音之感,抚掌大笑道:“妙极,妙极。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能领略到其中的奥妙,合该成为我的弟子!”
萧景曜二话不说,直接端茶拜师,“夫子请用茶。”
孙夫子笑呵呵地接过茶,越看萧景曜越满意,恨不得立马写信向京中好友炫耀,他收了个多么惊才绝艳的弟子。
想到萧景曜方才对勺型马蹄长案的精准评价,孙夫子又乐呵呵地问萧景曜,“你对书法的藏锋出锋,也有领悟?”
萧景曜这回是真的羞涩了,不好意思道:“我还没学写字呢。”
孙夫子:“……”
万万没想到,这位天才小弟子,能背四书,记史书,却还不会写字!
这事儿听起来就离谱!
孙夫子脸上的表情实在是一言难尽,转头看向萧元青,正要发作,转念一想,就萧元青那笔烂字,他不教萧景曜写字才是对的。
这么想着,孙夫子愣是对着萧元青挤出了一个狰狞的微笑,“做得好。”
萧元青:?
萧景曜扶额,他的学习进度,好像是有哪里不太对。
第014章
萧景曜就这么被孙夫子安排进了蒙学班。不过蒙学班还要过两日才统一开馆,萧景曜现在也就是过了孙夫子这一关,为自己争取来了一个入学名额。
就这,萧元青都得意得像萧景曜中了状元似的,回去的路上,萧元青几乎在每家摊贩面前都要停留一下,买了一大堆吃食,酒蟹、卤鸭、肉饼、酱牛肉、红烧肉,又往萧景曜怀里塞了炙焦金花饼、芙蓉饼、蜜糕、花糕、蜂糖糕……
两个人怀里都塞得满满当当,要不是实在拿不动,意犹未尽的萧元青还能继续扫街。
萧景曜满头黑线,搞不懂为什么萧元青能有这么强烈的购买欲。在萧元青停在一家成衣铺,让掌柜的挑几身时兴的衣裳到萧府,男女老少的都要,让他好好挑挑时,萧景曜艰难地叹了口气,忍不住问萧元青,“爹,您这是打算提前过年了?”
“什么过年?”买东西买上头的萧元青诧异地看着萧景曜,“你要念书了,这难道不是比过年更喜庆的事儿吗?当然得好好庆祝!”
萧景曜无言以对,只能看着萧元青购物欲大爆发,一整条街都没放过。
其他摊贩们也被萧元青的大手笔给惊住了,纷纷问他,“萧少爷,近来可是有什么大好事?”
萧元青浑身冒喜气,“我儿子要去学堂念书了,是不是大好事?孙夫子都夸他是百年难遇的天才呢!”
要不是手里还抱着一堆东西,萧景曜真想抬手捂脸。这是什么社死现场,萧元青真是永远能给他带来惊喜。被萧元青这么一宣扬,整个南川县都知道萧景曜要去念书了。
偏偏萧元青还没有任何社死的自觉,一个劲儿地夸萧景曜有多聪明。萧景曜真的想拔腿就跑,他宁愿再背一百本书都不想站在这里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心。
小贩们的嘴也甜,一个个儿顺着萧元青的话把萧景曜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大主顾嘛,哪怕萧元青说天上的太阳是绿的,小贩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点头附和说您说得对。
至于小贩们心里怎么想的?看看萧家之前连着出的三代败家子,实在很难让人相信现任败家子能生出个天才儿子来哇。
萧景曜无奈地看着萧元青瞎嘚瑟,好不容易回了家,整个人都快虚脱,往椅子上一靠,毫无形象地把自己瘫成了个饼。
萧元青还在一旁傻乐呢,“我就说孙夫子做的那椅子不舒服,还是咱们家的椅子坐起来舒坦!”
萧景曜斜眼,“您要是把这话再对孙夫子说一遍,指定又要挨训。”
萧元青摸了摸鼻子,不再提这茬。
齐氏几人被萧元青和萧景曜带回来的大包小包给惊住了,迟疑地问萧元青,“你把整条街都买光了?”
“哪能呢?”萧元青大手一挥,“夫子可是对曜儿赞不绝口,说他教了那么多年书,从来没碰上过像曜儿这么聪明的孩子。你们说,是不是得庆祝一下?”
萧子敬捋着胡子点头,“确实如此。”又让萧元青细说萧景曜的拜师过程。在听到萧景曜还不会写字时,萧子敬默默看了一圈萧元青买来的东西,眼神逐渐变得危险,悄悄脱了鞋,“曜儿马上要练字了,你买了一大堆东西,就没想着给曜儿买点笔墨纸砚?”
萧元青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诧异地看着萧子敬,“我书房不是还有许多笔墨纸砚吗?都是现成的,够曜儿写上个半年十个月的,那都是当年您给我买的,全是好东西,用完了再买也不迟。”
萧子敬倏地沉下脸,抄起鞋就满屋子追杀萧元青,“用你剩下的?我都怕你的蠢气和惫懒通过文具传给曜儿!赶紧的,再去买些新的文房四宝来,给曜儿一个好兆头。你那堆玩意儿,等以后曜儿定了性后再给他用。”
萧元青抱头鼠窜,赶紧跑路,听话地去买新的文房四宝。
萧景曜又看了一出大戏,心下毫无波动。这种场面在萧家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反正萧子敬嘴上骂得厉害,手里的动作看着也凶狠,但这几年下来,愣是没一次真正打到萧元青。萧景曜都对这日常追打的场面免疫了。
不多时,萧元青就抱着新买的文房四宝回来了,另一只手还提着一个酒坛,乐呵呵地往萧子敬身边一挤,“爹,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咱们爷儿俩喝一盅?”
萧子敬不置可否,顺手拿了个杯子放在萧元青面前。萧元青熟练地给萧子敬倒酒,又把刚才买好的卤鸭、酱牛肉等大菜一一摆好,招呼着齐氏和师曼娘一道用饭。
拜萧元青这个大喇叭所赐,整个南川县的人都知道萧景曜要去孙夫子的私塾念书啦。这不,刚过饭点,刘慎行就带着他儿子登门向萧元青道喜了。
刘慎行的儿子名叫刘圭,比萧景曜大一岁,去年跟着孙夫子开的蒙。听闻萧景曜也要去孙夫子的蒙学班,刘慎行立马就带着刘圭上门了,“元青,恭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孙夫子,让他松了口。以后在私塾里,曜儿要是碰上了什么麻烦,尽管去找圭儿!”
“那当然,我还能跟你客气?”萧元青伸手揽住刘慎行的脖子,一副哥儿俩好的做派,“咱们当年就是在私塾里建立下来的交情,两个孩子可不能生分了。可惜子升不乐意成亲生子,不然咱们哥儿几个的孩子,又能成为好兄弟。”
“然后一起在私塾捣乱闹事,被孙夫子给赶出来?”刘慎行一边笑一边揶揄萧元青,“孙夫子也上了年纪,咱们还是善良点,多想想他的身子骨。”
“他身子骨好着哪!”萧元青翻了个白眼,“今天吼我那架势,活到一百岁绝对不成问题。”
刘慎行大乐。
刘圭和刘慎行模样相似,同样一脸富态,浑身圆滚滚的,看着很是可爱讨喜,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让人不自觉地就放下心防,“景曜弟弟,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一脸老实憨厚的刘圭偷偷瞟了瞟刘慎行,见对方在和萧元青说笑,注意力根本没放在这边,刘圭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往萧景曜身边凑了凑,压低了声音道:“我在学堂里还收了几个小弟,你有什么事,尽管使唤他们。”
萧景曜瞳孔地震,没想到你个一脸富态的喜庆胖子,竟然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刘圭不好意思地抓了抓脸,嘿嘿一笑,“我可没欺负他们,就是家里给我备的点心多了点……”
萧景曜秒懂,合着那是一帮拜倒在点心之下的馋嘴小屁孩。
刘慎行出手很是大方,送了萧景曜一方歙砚,上面雕着五子登科图,寓意极佳。
其他人也送了萧景曜不少好东西。萧景曜在整理礼单的时候,发现这些礼物竟然凑齐了精品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
单单这一套,就抵得过寻常人家至少十年的嚼用。
萧景曜默默将这些东西收好,以他现在初学者的水平,还是别糟蹋这些好东西。练字的用具,还是用寻常些的为好。
萧元青买回来的那些就正合适。
到上学这日,萧元青把萧景曜送进私塾后,拉着孙敏行的袖子,说什么都不肯走。
孙夫子看得又忍不住吹胡子瞪眼,萧元青却振振有词,“这可是曜儿第一天来念书,要是被人欺负了,我也能立马去为他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