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暗恋太子妃-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他所言,他在平康坊与我们结仇,我们要杀的人,他便一定要救,故而相助将军府。”余公公缓缓道,“他这次出手没有动用江湖关系,似乎只是出于与太子妃的私交。”
年轻人低笑一声:“你信么?”
他随手又抛起了铜钱,目光追随着铜钱坠落的弧线,“此人的身份还要继续查,不过此事无甚要紧,不必耗费太多精力。另有一件大事……”
“啪”的一声,铜钱坠落,他的眼神逐渐凌厉。
“请余公公告知岐王……找到了对皇太子下手的绝好机会。”
“这么快?”余公公诧异。
“听闻淮西雪灾,漕运不顺,天子有意遣储君东行,前往东都洛阳监国,届时乘船离开长安。”年轻人把玩着铜钱,“下月船从曲江出发,那里很适合杀人。”
余公公桀桀笑起来:“待到圣上的诏书发出,老臣亲自去东宫传旨。”
“但愿岐王的行动速度够快。”年轻人低低地笑着,“年关将至,丧钟会响在年前吧?”
铜钱最后一次抛起,“啪”地震起桌上灰尘。
年轻人低头看了一眼,唇角淡淡噙着笑。
“大吉。”
…
姜葵回到长安时,已是季冬时节。
黄昏的霞光里,她在城门口落马,抱起白麻布包裹,转去了长乐坊。
袅袅的烟火气中,她笃笃敲开一扇乌木小门,开门的人是小尘。这位清瘦的小少年看见姜葵,很懂事地说道:“江少侠,祝公子不在这里。”
“他不曾来找沈药师吗?”
“他来过。公羊先生送他来的。”小尘回答,“那是仲冬时候的事了。当时他住过几日,后来就走了。”
“他……状况还好吗?”
“我也不大清楚。”小尘摇头,“他一直关在屋子里。我没见过他,只帮忙煮过药。”
姜葵同小尘道过别,又去了东角楼巷。说书先生柳清河打着呵欠开了门,看见姜葵就说:“蒲柳先生不在。”
“他可曾来过?”
“来过一趟。整理了一些文书,算了一遍账本。”柳清河回答,“不过是月初的事了,他近几日都没有来过。”
“他可还好?”
“还是老样子。”柳清河想了想,“他刚回来的时候,仿佛抱怨了几句,出一趟门花出去不少银子。”
姜葵同柳清河道过谢,站在书坊门口,望见了不远处的裁缝铺子,顶上的阁楼半敞开着窗。
她犹豫了一下,弯身钻进了那家铺子,踩着方木台阶上了阁楼。
楼梯尽头,漆木小门上还挂着旧时的对联,等到年关时就要换新了。推开门,房间里空空荡荡,案几上摊开着书册,博古架上堆着茶具,已经积了一层薄灰。
“你好久没来这里了。”她轻声说,“你这个大骗子。”
她轻轻合上了窗,把那几卷书收拢在案上,转身出了门。
晚风里,她在屋檐之间上下起落,沿着一条秘密的路径赶往东宫。
她急着见一个人,同他确认一件事。
一件很重要的,在她心底里,想了很多遍的事。
她翻窗进了寝殿。床边案几上点着一盏琉璃灯,明亮的火光照亮了整座宫室。床边那张小榻上整齐地铺着被子,被子上搁着一个银叶小暖炉,是那个人常用的。
她换了一件宫裙,随手盘起长发,在发间斜插入那根红玉簪。然后她提了一盏灯,去西厢殿书房找人。
“娘娘。”顾詹事迎面走来,朝她行礼。
“谢无恙呢?”她问。
“娘娘回来得晚了些,殿下不久前刚离开。”
姜葵一愣:“他去了哪里?”
“一纸急诏,前往洛阳。”顾詹事回答,“太子殿下乘船今夜从曲江出发,经由渭水上黄河。他离开得匆忙,没来及给娘娘留书信,只托我传话说此事。”
“洛阳……”姜葵思考片刻,“是漕运出什么事了吗?”
“今年淮西大雪,漕运之事不顺,圣上恐长安缺粮,遣太子殿下前去监国。”顾詹事答道,“殿下临走前托我转告,等娘娘回来了,还请代为打理东宫。”
“我明白。”姜葵颔首,又问,“他这一去要多久?”
“月余。殿下说,但愿除夕前能赶回来。”
“真久啊。”姜葵轻声说。
夜色渐深。她独自用过晚膳,整理了东宫庶务,在西厢殿书房里批阅卷宗。过了一阵,她有些犯懒,忽然想到去书柜里翻几本闲书,于是拉开了几个黄梨木抽屉。
出于一种无端的好奇,她在一个老抽屉里翻翻找找,翻出了几卷旧得发黄的书。这些书压在一大堆书底下,大约是那个人很多年前读过的,被深深地遗忘在抽屉的最尽头。
犹豫了一下,她取出那几卷书,无聊地坐在灯下翻看。
翻了几页,她倏地一怔,辨认出页脚的笔迹。那些字迹潦草得厉害,龙飞凤舞又神采飞扬,根本不是端庄的皇太子惯常的写法。
她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那个人在“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旁边批了句“痛打此贼”,在“兄友弟恭”下面留了个“皇兄不理我”,还在一卷探案传奇的第一页圈了个人名,用小字写道,“此人乃真凶”。
笔墨在岁月里斑驳褪色,依稀可见那个人写字时候的神态。他握笔的手指修长,低头时眼眸含笑,运笔自如又洒脱,落字轻快又有力。
摇曳的烛火里,她的唇角不自禁扬起一个微笑的弧度。
这时,一名宫人步履急切,在殿前长拜:“娘娘!出事了!”
姜葵合上书卷,抬头问:“何事?”
“娘娘……”宫人在殿前垂首再叩首。
咚咚的磕头声里,她忽然不安起来,心里莫名隐隐作痛。
“……太子殿下在曲江遇刺,落水失踪,生死未卜。”
书卷哗啦啦落了一地,纸页翻动的声音沙沙地响,炭盆里的火花噗呲一下亮起。
姜葵站起身,缓缓道:“你仔细说。”
宫人长长跪拜:“黄昏时分,太子殿下乘船从曲江出发,突遇刺客埋伏袭击。双方在船上激烈交战多时,有人放火烧了船……太子殿下负伤跌入水中,目前下落不明……”
“消息传到东宫时,来人说刺客已全部伏诛,金吾卫正在曲江搜救,两个时辰还未有结果……”
姜葵缓慢闭上眼睛,手指在衣袍下用力攥紧。
“娘娘,”顾詹事从殿外急促赶来,“现下该当如何?”
“等。”姜葵低声道。
停了一下,“他没那么容易死。”
她的声音很轻,似是在对自己说话。
“取长安的水渠图给我。”她下令,“再多点几盏灯……太暗了。”
满室灯火通明,宫人们纷纷忙碌。姜葵坐在书案前,展开一卷图纸,垂首提笔勾画。那些复杂的水渠弯弯绕绕,布满整个长安城,犹如一张庞大繁复的蛛网,错综复杂、分支遍布。
她拢袖蘸墨,用一支朱笔勾勒出一条连续不断的线,那条长而曲折的线自曲江出发……
“抵达东宫的荷花池。”她低声说。
她提了一盏灯,匆匆离开西厢殿,穿过连廊与楼阁,步入东宫后方的荷花池畔。
天空开始断续地下雪。月华与雪纷扬挥洒在粼粼的池面上,落进池水中无声碎成星星点点的光。
池边静躺着一个人,绛纱外袍,白衣中单,瑜玉双佩,朱红双组绶。
他全身湿透,睡在一泓血泊里。月华与落雪一同堆积在他的肩头,在他的身上铺满一层又一层莹白的光。
“谢无恙……”她低声喊他的名字。
她把一件大氅裹在他的身上,从他背后紧紧地抱住了他。他的体温低得像是冰,她用尽全力把他抱在怀里,听见他的心跳声,他的呼吸声,他的脉搏很慢地跳动。
雪水冲刷掉了他衣袍上的檀香味,以及强烈的血腥气。她在他的身上,闻到一缕极淡的白梅香。
是她最喜欢的,那个人身上的,清冽干净的气味。
作者有话说:
掉啦!
第75章 疗伤
◎抵死拥抱。◎
月华流泻; 雪落无声。
“谢无恙。”她在他耳边喊他。
他听不见。淡淡的霜雪覆上他沉睡的面庞,在他的眉眼间晕染一团清寂的冷光。
“你又在雪里睡着了。”她轻声说。
她抱紧他。她灼热的体温一点点融化他身上的霜雪。
她知道他太累了,回来的路又太长; 他受了很重的伤; 倒在水边昏睡了过去。
从曲江到东宫的水渠弯弯折折; 她亲手执笔勾画过他经过的路。她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黄昏时分的霞光漫天,他乘的船上大火,那些锋锐的箭簇擦破他的衣袍,他落在水里的衣袂翻卷如云。
她清楚地知道他是怎样回来的。他怎样躲避金吾卫的搜查; 怎样在寒冷的水里沉浮; 怎样艰难地一步步回到东宫; 在抵达荷花池的时候终于体力不支,新旧伤势一并发作,他重重跌倒在池畔,未能坚持到见她。
但是她接住了他。她提着一盏灯; 在水边接他回来。
他浑身是血、风尘仆仆地归来。
“我们回家。”她抱着他说。
她身上的热意逐渐温暖了他; 他微弱的呼吸声变得清晰。等到他的心跳声稳定下来; 她慢慢地起身去扶他的双肩。
他倚靠在她的身上。她在纷扬的雪里带着他一步步往前走; 闻到他怀里的积雪和白梅气味,在腥浓的血气里依旧冷冽而洁净。
“吱呀”一声,她推开偏殿的一扇小门。袅袅的白雾里; 她领着他踩过乌木地板; 在竹木屏风后替他褪去厚重的华服,只留下一件素白的单衣。
他的血染红了那件单衣。浓烈的红衬得他的睡颜很静,霜雪般清寂; 玉石般华贵。
她扶起他; 送他到药池里; 让他倚靠在白玉砌成的池壁边。
汩汩的热雾混合着草药的气味,萦绕的水汽模糊了他的眉眼。他沉睡在一池热水里,低垂的睫羽沾湿了雾气,眼尾凝着一粒水珠。
她的指尖轻颤,抹去他眼尾的水珠,从他的睫羽上划下去,一寸寸触碰他的面庞。她要记住每一个细节,每一寸肌骨,长此以往无论如何,她都要认得出他。
她的手指从他的下颌滑落,经过他的喉结,他的锁骨,半敞开的衣襟,垂落在身侧的手腕,最后停在他冰凉的掌心。
迟疑了一下,她解开他扎紧的里袖,轻轻折起一截袖角,露出他削瘦苍白的腕骨。
他的腕间仍旧缠着一道朱砂色的绳,被岁月和水流冲刷得隐隐褪色。那是她束发的红绳。他系上以后小心地守护着,并不知道她曾在他昏睡时见过。
她在指腹上凝住内力,伸手去探他的脉搏。这一次他睡得深沉,无法再阻止她去碰。
她的指腹按在他的脉搏上,倏地剧烈一颤。
这个人的经脉……近乎支离破碎。
经年的寒气反复损伤着他的经脉,又被他以至纯的内力不断修复。他的体内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漏室,修修补补再敲敲打打,已经残破到摇摇欲坠。
那个瞬间,她立即就明白了……他真的快没有时间了。
其实他身上的不是病,而是伤。一年复一年的,积累在体内的旧伤。他每一日都在忍受伤痛。可是在任何人面前,他都表现得很轻松。
他甚至故意没事就装一装病,困了便倒头睡一睡,让他的病看起来总是真真假假又虚虚实实,教人分辨不清也捉摸不透。
这样一来,等到他某一天真的昏睡过去了,人们出于习惯想到他总会醒来,便不会为他太过担心。
……等到某一天,他再也不会醒来了,人们都意识不到那是真正的道别。
他这个人真的很讨厌道别。等到某一天他真的不在了,人们要过上很久才会意识到,那时候已经过去了漫长的时光,任何伤痛的情绪都将变得过时。
于是人们会在想起他的时候,唇角不自禁扬起怀念的微笑。
对他来说,那就是最好的道别。
这个人……真的很过分。好得过分。也坏得过分。
他连道别的机会都不给人留。
“谢无恙……”她轻声在他耳边念他的名字。
谢无恙……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你怕我难过么。
你怕我难过……所以宁愿自己难过么。
“我不要你这样。”她低头看着他说,“不许你这样。”
他的发间沾染着热雾,水珠缀在发梢上好似晶莹闪烁。她轻轻拨开他颊边的湿发,捧起他沉睡的面庞,久久地凝望着他。
“你不许走。”她对他下令,“我说你不许走,你就走不掉。”
“你答应过我的,每年都要陪我在长安看雪……”她轻声说。
“一定有办法。”她坚定地说,“治好你的伤。”
她记起太子太师凌聃为他疗伤时的办法,依照同样的方式扶他坐起来,在他的背后运功推出双掌,缓缓抵在他的后心处。
她所修的内力与他所修的一模一样,几乎是轻而易举地闯入了他的经脉。她帮他抵御着经脉里的寒气,一点点修补他残破受损的经脉。
他忽然低咳一声,身子往前跌倒。
“谢无恙!”她慌忙扶住他。
他的脑袋低垂下去,苍白的脸稍稍侧过来,她看见他唇边有一抹淡淡的血迹。
她的指尖颤抖着,仔细帮他拭去了那抹血。
她第一次见到他咳血……她以前认为他只是咳嗽。他的咳嗽有真有假,他时常伪装咳嗽,但咳得再厉害也没有咳过血。现在想来,他很可能只是没有让她看见。
他不想让她看见。他说过,“太难看啦。”
而此刻他太虚弱了,一切伪装都暴露无遗。他甚至无法在疗伤时坐住,必须靠着什么躺下。
她咬着下唇,扶着他仰靠在自己身上,竭尽全力地抱住了他,成为他身体的支撑。
她温热的肌肤和他紧紧相贴,他的面庞轻轻擦着她的脸颊。他的呼吸声低低地响在她的耳边,他身上的冷冽气味缠在她的鼻尖,他的心跳一下又一下地敲在她的胸口,缓而慢、轻而微弱。
两个人同时轻轻战栗起来。
与他相同的内力从她的体内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从四面八方贴着他的身体灌入他的经脉里,同他自己的内力汇在一起,对抗着那些积年累月的寒气。
在她的拥抱里,他稍稍动了一下,呼吸里含着些微的喘息。
她侧过脸,看见他苍白的唇间恢复了一丝血色,知道她的办法对治他的伤有用。比伯阳先生的运气有用,也比沈药师的施针有用。
于是她愈发用力地抱紧了他,把脸深深埋在他的颈间。他在她的怀里昏昏沉沉地睡着,水汽沾湿了交缠的发丝和混着草药味的香气,把一种渺远的温暖传递到他的梦里。
“谢康。”她贴在他的耳边说,“你走不掉了。”
无声,无言,无垠寂静,只是拥抱,拥抱,抵死拥抱。
就像同一株茎上的并蒂莲,同一棵树上的藤,缠绕,交织,再缠绕交织。
星光自敞开的天窗外斜落,照进白茫茫的弥天大雾里。雾气里相拥的两道影子,长久地凝固不动,仿佛被刻进漫长的岁月里留痕。
水汽萦绕在交缠的发丝上,一粒又一粒犹如一闪一闪的星。
许久之后,嗒嗒的脚步声自殿外传来。黑衣少年一把推开偏殿的门,在屏风后长长一拜,声线急促不安:“殿下!”
“沈御医还在赶来。从池畔到偏殿一路都是血,殿下你回来的时候——”
他的声音霎时中断。一袭宫裙的明艳少女从屏风后缓缓出来,一张素白昳丽的脸,湿透的发间犹沾着血。她俯身轻轻扶起洛十一,低声说:“他睡着了。”
“江少侠……”洛十一有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