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太子暗恋太子妃 >

第70章

太子暗恋太子妃-第70章

小说: 太子暗恋太子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公羊先生所托,我们先去查匪乱之事。”祝子安道,“漕船私运货物一事,我让洛十一继续盯着,他带人去淮州城里查探。”
  姜葵颔首,“我这些日子细细研读淮西舆图,再结合公羊先生近日来信,匪帮的据点极可能在距离此地不远的白石山上。”
  她蹙眉思索,“公羊先生的漕帮势力多在水上,本与陆上的匪帮毫不相干,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可是近月来匪乱,与他做生意的商队经过这一带,竟会被无端劫掠,而他派去寻回货物的人手,也常无故失踪……这实在异常。江湖帮派划分地界以后,很少侵犯对方的势力范围。”
  “我对淮西也不熟,以往从未听说此地有匪乱。”祝子安抵着下颌想了想,“先去白石山脚下看看。”
  两人边谈边走,行至一个路口。祝子安喊住一位赶牛的老伯,用一小包碎银换了一架牛车和两个竹编斗笠。
  两人各自戴上斗笠,轮流赶着牛车,往乡野的方向而去。
  乡间小路曲曲折折,两侧稻田覆盖着积雪,车轮吱吱喳喳地轧过,带起的小风卷起细雪纷飞,飘飘如盐,在明朗的天光里起落。
  “好安静。”板车上的少女仰望着蔚蓝天空,“这一带根本不像有山匪作乱。”
  车座上的年轻公子执着撇绳赶车,“路上找人问问。”
  稻田不远处,立着成排的草垛,一团又一团铺满新雪。几个小童子在草垛下堆雪人,一面把掌中的厚雪揉成球,一面咿咿呀呀地唱歌,嗓音清脆稚嫩。
  牛车停在草垛前,年轻公子从车座上徐徐下来,摘了斗笠,弯身递出一把糖籽,送到几个小童子的手里。
  小童子们立即欢天喜地,眉开眼笑,“多谢公子!多谢公子!”
  祝子安含笑看他们吃了一会儿糖籽,旋即温文有礼地询问:“敢问几位小童子,附近一带可有山匪经过?”
  此言一出,几个小童子的脸色倏地变了。他们一下跳了起来,把手里糖籽“哗”地扔了,一面往屋里跑,一面连连喊,“没听过,没见过!”
  这间草屋原本开着门,屋里做缝纫活的老妇人听见对话,面色一冷,起身把门窗“砰砰”关上,屋里霎时没了动静。
  祝子安与姜葵对视一眼,各自微微蹙眉。
  两人继续往白石山的方向走,一路上但凡问到山匪,无论放牛的牧童,还是田里的老伯,都连连摇头答“没见过”,紧接着望向他们的眼神变得警惕而充满敌意。
  祝子安叹了口气,“得换个思路。”
  他压低了斗笠,回头笑道:“少侠,看来你要再做一回山匪了。”
  牛车行至山脚下的白石镇,停在一棵乌桕树下。镇口坐落着一家不大的酒肆,门口一张彩幡招展,门里飘出又浓又烈的酒香。
  来这家酒肆的大半都是江湖人士,身边搁着各式兵刃,人人眉飞色舞、高谈阔论、拍得木桌子隆隆作响。小厮们来回奔忙,上酒上菜,酒坛子咣当撞成一片。
  “吱呀”一声,木门开了,进来两个客人,素衣斗笠,一身霜雪。
  走在前面的年轻公子摘了斗笠,抖开大氅上簌簌细雪,转身扶了背后少女,坐在角落的一张空桌上。
  少女青绢箭衣,竹编斗笠,抱一个长条状的白麻布包裹。她取下斗笠,往桌上一拍,转头笑道:“要最烈的酒!”
  酒肆里的人静了一霎,纷纷好奇张望陌生的少女。她懒洋洋地微笑,神色间却有刀剑般的锐气,一头漆黑长发以一根红玉簪束起在头顶,露出一张明艳夺人的脸,容光近乎刺目,仿若雪里盛放的海棠。
  她身边那件包裹里必是一件兵器,许多人已在暗自猜测究竟是何物。
  少女揽了酒坛,随手一掂,仰头饮尽,又对身边的年轻公子笑道:“素闻淮西多侠客,却不料这一路南下,竟连能接住我一招的都没有。”
  “是啊是啊。”年轻公子低笑,“原来所谓淮西豪侠,不过虚名而已。”
  两人在一众淮西侠客之中,就这么大喇喇地聊天,毫不顾忌周围人的反应。
  他们这几句话刚说出来,旁边一名彪形大汉立即蹦起来,大力击打桌面,震得酒坛叮咣作响,“小女娃!口出狂言!”
  少女连眼皮都懒得掀,“是不是狂言,你试试不就知道了?”
  大汉怒喝一声,抄起搁在桌边大刀,一跃而起!一把大刀被他使得呼呼生风,逼得周围一圈人东倒西歪。
  少女笑道:“使大刀的,你是玩杂耍么?”
  大汉暴起,一把大刀朝她面前挥来。她扬起脸,身体稍稍后仰,避开扑面而来的刀风,随即抬起两指,轻轻捏住劈落的刀锋。
  分明是看似轻盈的一捏,可大汉的动作顿时滞住了。
  下一刻,少女抬眸一笑,手腕一翻,一把将大刀抽出,随意挽了一个刀花,刀光落在对面大汉的脖颈处。
  “好了。”她懒懒地把大刀一扔,“谁还要试试?”
  酒肆里沉默了一瞬,紧接着兵刃抽出的声音响了满室,数道人影跃起飞来!
  少女叹了口气,“打不过就一起上么?”
  她起身,足尖点起,落进了人群之中。
  少女的动作犹如匹练般展开,移动的速度快得无法分辨,仿佛带起了一连串虚影。
  她在扑来的人影之间来回起落,劈手夺过来袭的兵刃,以刀柄撞击在对方的胸口,把人一个接一个地打落在地。
  最后她拍了拍手,立在最高的那张桌上,从发间抽出绯红的玉簪,将散乱的长发重新绾起。阳光从上方泻落,洒满她仰起的脸,照得每一根线条都婉约而明艳。
  “还真是,”她轻笑,“能接住我一招的都没有。”
  年轻公子抱臂倚在墙边,低低地笑,“‘落花点银枪’少侠,夺刀伤人的功夫果然了得。”
  地面上东倒西歪的人同时抬头。在场的大多数人都听过此枪在江湖上的大名,却不知顶着这个名号是竟是一位窈窕少女。
  “来白石山本是拜访故人,看来也不必拜访了。”少女伸了个懒腰,“不过是一群江湖闲人,缩头缩脑躲在山里,没什么意思。”
  她抱起白麻布包裹,同行的年轻公子已经等在门边。两人推门欲走,忽然身后响起一道声音,“久闻‘落花点银枪’大名,果然百闻不如一见。”
  柜台后的阴影里,酒肆掌柜徐徐起身,弯身作揖,“你若想上白石山,我可以代为引介。”
  “不过,”他的话锋微顿,“山寨有令,一日只得引介一人。”
  姜葵飞快地看了一眼祝子安,他不动声色地颔首。
  她以指尖沾了酒水,在桌上写字:“等我。”
  作者有话说:
  想问一下专栏里大家有没有感兴趣的预收,在纠结下一本到底写哪个~
  还是大家更喜欢先婚后爱这个题材,那我再开一本先婚后爱?(努力了解读者兴趣qwq)


第93章 谢康
  ◎心上人。◎
  祝子安也沾了点酒水; 在她的字旁边回复:“半日。”
  他们写的字用了两人约定的暗语,在旁人看来只是毫无意义的鬼画符。
  两人飞快地对过话后,姜葵转身朝酒肆掌柜行礼; “请引路。”
  掌柜略一沉默; 从柜台下取出一条细软的白色纱带; 走到她面前,抱袖作揖道:“请少侠恕在下无礼。山寨规矩,生人上山,须得蒙眼。”
  面前的少女落落大方; “无妨; 请便。”
  掌柜正要为她蒙上双眼; 忽然身边有一双手接过纱带,年轻公子的声音淡淡响起,似乎微微带着一点不悦,“我来。”
  少女弯了弯唇角; “你不高兴么?”
  他平静地“嗯”了声; 低头为她系上白纱带。她仰起脸; 闭上眼; 他伸出双手,用白纱带在她眼前绕过,轻轻巧巧地绑了个结。
  阳光如雪; 少女白纱覆眼; 纱带随风摇曳,衬得她的脸颊柔软。他指尖微动,替她理了理颊边碎发; 而后稍稍倾身; 在她耳边低语; “一路小心。”
  “我会的。”她耳语。
  她抱起白麻布包裹,磊落坦荡地朝掌柜颔首,“劳烦了。”
  掌柜走在前方为她引路,她听声辨位跟在后面。两人一前一后,穿过一片密林,往不远处的白石山上行去。
  他们从一道缓坡徐徐而上,沿山间隐秘小径攀至山腰。山路上鸟雀啁啾,溪水潺潺,偶尔有雪扑簌从树梢坠落,在阳光下碎成一团金光闪闪。
  姜葵此时虽然不能视物,但是能听见林中声响,足以在山间行路。她微微仰头,柔和的阳光落来,带着点融融的暖意。满山宁静,只有山泉叮咚作响,清冽动听。
  两人走了一段路,她出声询问:“我在长安时听闻淮西匪乱,来到此地却丝毫不见匪帮踪迹。一路询问百姓,也无人谈及山匪之事。”
  走在前面的掌柜低声答:“因为淮西根本没有匪乱。”
  姜葵微微蹙眉,“官府文书上说淮西匪乱,沿途商旅多有被劫掠者……”
  “淮西没有匪乱。”掌柜低低重复,“劫掠商旅的不是我们匪帮。”
  这时,他示意姜葵止步,“少侠请稍等,我去寨里传话。”
  耳边传来兵刃摩擦之声,接着是窸窣的脚步声。姜葵闭了一会儿眼睛,片刻后有人领她进到山寨之中,四周的谈话声越来越响。
  随即,有人对她道:“敢为少侠引见我寨寨主。”
  姜葵扯下覆眼白纱,扬起脸,望向前方。一人从兽皮交椅上起身,皂布青衣,草编绦带,腰间一把长刀,刀柄上赤铜环首反射阳光。
  “‘落花点银枪’江少侠,”那人对她作揖,“许多年不见,你还是老样子。”
  她轻轻笑道:“果然是故人。别来无恙否?”
  随即,她抖开白麻布包裹,拔出了长枪。
  …
  白石山脚下,镇上酒肆里。
  一线月光从窗纱斜落,落在角落里一张方桌上。
  桌边坐着一位年轻公子,支起手肘,轻轻托着脸,低垂着头。一泓月光里,他的眼眸静阖,似乎睡着了。
  子夜将至,酒肆里只剩下他一个客人,室内安静得落针可闻。洒扫的小厮轻手轻脚地走到他面前,伸手去收拾桌上几碟小菜,不留神碰响了一旁的酒壶,“啪嗒”一声。
  年轻公子慢慢睁眼。
  小厮急忙点头哈腰,“恕罪恕罪。吵醒公子了吗?”
  “无事。”年轻公子微微笑问,“几时了?”
  “将近子时了。”小厮答道,“公子可是在等什么人?”
  年轻公子低笑,“是啊。想等的姑娘没来赴约。”
  小厮望了他一眼,觉得他的神情似乎落寞,暗自思忖着,这样气度卓绝的公子,不知是怎样的佳人令他神伤。
  这么想了想,小厮安抚似的问道:“我再为公子上点热酒,暖一暖身可好?”
  “多谢好意,但也不必了。”年轻公子笑了声,“她不来赴约,我便去寻她。”
  他仰头饮了一口酒,从大氅里摸出一小袋碎银,随意搁在桌上,转身推门而出。
  小厮定定看着他的背影,忽然发觉他的腰间佩了一柄长剑,他出门的时候,手指轻扣剑鞘,恍然有霜寒般的剑气溢出。
  小厮眨了眨眼,打了个寒颤。
  白石镇外种了一圃方竹,此时正值冬季,竹叶枯折覆雪,窸窸窣窣。
  祝子安提了一个酒壶,慢饮慢酌,行至竹林前,微微仰首,折了一根竹枝,手指稍稍扣住,而后徒步上山。
  林间满路雪落簌簌,月光洒落树影斑驳。他披一件大氅,提一个酒壶,以一节竹枝点地,踩着积雪的石阶,沿山路徐徐而上,仿佛一位山间旅人。
  山路行至一半,有山匪小队望见生人,厉声喝道:“什么人?”
  “深夜叨扰,实在抱歉。”祝子安作揖,“我来山上寻人。”
  “山寨有令,未经引介,生人不得上山!”为首的山匪高喝,“将此人拿下!”
  祝子安叹了口气,“我无半点恶意,真是上山寻人。”
  “拿下此人!”山匪拔刀。
  兵刃抽出的声音不绝,紧接着几道人影飞扑而来,朝祝子安挥起兵刃。他叹息,抖落肩上大氅,扣紧手中竹枝,徐徐上前一步。
  下一瞬,竹影带起一个浑然的剑弧,顷刻间剑光如霜雪纷纷。
  闷哼声中,人影东倒西歪了一片。
  “敌袭!”山匪高呼,“来人!来人!”
  越来越多的山匪围了上来,在祝子安周围结成一个密实的圆。
  他复又叹息,再上一步。第一个剑弧未尽,第二个剑弧再起,他周身竹影婆娑,带起闪而复灭的剑光,逼退扑来的人潮。
  奔来的人流如浪,将他团团围拢,跟着他缓缓前行,却不敢再贸然发起攻势。
  冷月无声中,他折一根竹枝,一人一剑,白衣提酒,一步步上山。
  行至山腰,步入山寨,前方忽有喧哗声传来。
  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前方挤得水泄不通,里面传来一阵阵打斗声与惊呼声,伴着叮叮咣咣的兵刃之声,一片片闷哼,以及一道呼啸的枪风。
  祝子安微怔一下,随即低低笑了声,止住脚步,朝里面高声喊道:“少侠,可否一见?”
  人群里似静了一瞬,接着少女的声音清亮响起,“来见!”
  大片的人群如潮水般破开来,中央立着青绢箭衣的少女,一杆长枪迎风而舞。
  她踩在一把兽皮交椅上,拨开飞扬的长发,在风中回头,望向他。
  两人的目光静静交织在人群上方。
  她歪了歪头,忽然笑了,“你好没耐心。”
  他低笑着,“说好了半日的。”
  顿了下,他问她:“你被什么耽搁了?”
  “整顿山寨。”她提枪,轻笑,“山寨规矩,最能打的当老大。不服气的统统打过一顿,我现在已经是大寨主了。”
  “我说为什么山里没几个看门的,原来都去看你打架了。”他无奈地摇头。
  姜葵轻哼一声,收了枪,转头笑看身边一人,“赵小川,该叫我什么?”
  皂布青衣的精瘦少年急忙一拜,朗声道:“姑奶奶饶命!”
  “这位是?”祝子安笑问。
  “白石山寨原寨主赵小川,现在是二寨主了。”姜葵懒洋洋地介绍,“你可还记得我说过,我从前做过山匪?”
  “记得。”祝子安颔首。
  “他是我当年收下的跟班之一。”姜葵笑道,“这么多年不见,长安混不下去,跑来淮西混,听到我的名号,竟敢不来迎接。”
  赵小川小声嘟囔:“姑奶奶,我根本不知道你来了。你一上山就先揍我一顿,也该解气了吧?”
  他转头望向祝子安,又好奇问道:“姑奶奶,这位是姑爷爷吗?”
  话刚出口,他挨了一拳头。他抱着脑袋逃窜,看见祝子安微微笑着,对他抱袖作揖,“初次见面,在下祝子安,江湖上有个诨名作‘蒲柳老先生’。”
  “久仰先生大名。”赵小川连忙还礼,“不知先生竟如此年轻。”
  祝子安笑道:“我在漕帮有一位朋友,托我来淮西查匪乱一事,还请赵二寨主知无不言。”
  “此事说来话长,一时讲不清楚。”赵小川略作思忖,“今日夜色已晚,我先安排二位住下,明日必定将我所知之事一一道来。”
  赵小川领着两人往山寨深处走去,姜葵走在祝子安身边,轻轻扶了他一下,低声问:“你还好么?”
  “还好。”他笑了声,“在镇上睡了半日,方醒来没多久,此时倒是不困了。”
  “姑奶奶,”这时,赵小川回头问姜葵,“寨子里地方小,空屋子实在不多,你们是要两间么?”
  姜葵平静回答:“一间足够,有两张床即可。”
  赵小川眼睛一眨,悄声问祝子安:“先生,你真不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