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59章 再遇渣男
苏小软挑挑眉,敢情是这个余渣男又攀上新高枝了?
不过,她记得大哥结婚的时候,这个余占松还来家里吃过菜呢,这脸皮也是真够厚的。要是换了别人家,哪里还能再涎着脸过来蹭吃蹭喝的!
“算了,总归是别人家的事,咱们还是少管闲事为好。”
兄妹俩在外头等了一会儿,赵英子背上书包出来了。
“你们俩今天怎么来接我了?”
“软宝说今天大哥不在家吃饭,商量着咱们仨一起去国营饭店里吃海货呢,说是昨天才新进来的一批,都是活的,咱们也去尝个鲜。”
赵英子一听觉得也行,反正现在家里也不差这点儿钱。
“走吧,嫂子请你们吃饭。”
苏小软不愿意再搭理那个余渣男,也没想过非得把人给整成什么样儿。
毕竟上辈子的仇,她后来也是亲手报了,虽然是晚了几十年,可好歹是让恶人有了恶报。
如今她重生一回,又早早地跟余占松退了亲,所以也没打算非得死揪着上辈子的事儿不放。
有句话说的好,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呢。
所以,她乐意看着余渣男倒霉,却没兴趣再去故意算计他了。
跟这种人玩儿心眼,那其实是有些浪费时间了。
只是有时候,总是天不遂人愿呢。
苏小软不乐意再搭理那个余占松,可是偏偏在国营饭店就又遇上了。
余占松和一个女同志一起吃饭,而且很明显,现在跟他一起吃饭的那位,不是傍晚时他们撞到的那一位。
苏向南歪头跟她耳语:“这个才是高莹莹,啧,这个余占松可以呀,脚踏两条船?”
苏小软横他一眼:“二哥可别瞎说,这个跟咱们可没有什么关系。他跟谁好跟谁不好,咱们都管不着。而且傍晚时咱们见到的那一位,跟他也未必就是情侣关系,这会儿对于流氓罪可是判得很重的,咱们可不能乱说话。”
苏向南闭紧了嘴,然后朝她点点头。
赵英子自然也能听到他们两个人说话,扭头往余占松那里瞄了一眼,注意到了他们两个,不过也没有什么兴趣多打听,干脆就和弟弟妹妹聊起了家里的事。
“我想着咱们明天直接回去,不过可能到家就黑了。不过天黑了我也想着回去,感觉县城里总是空落落的,不如家里头住着舒坦呢。”
苏小软很高兴,她知道赵英子在红星大队生活了十几年的,自然是把红星大队的苏家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
“行,我都没问题。不过咱们怎么回去呀?是借一辆自行车,还是坐公交车到镇上?”
“坐公交车可能不太行。咱们这里的公交车最晚的一班好像是七点就发车了。我怕向东会耽误,赶不上。”
“那就借辆自行车吧,咱们四个人骑两辆自行车,也是妥妥的。”
赵英子寻思着可行,只是不知道这自行车好不好借了。
等到了第二天一忙活,赵英子一直到快下班了,才想起来借自行车的事儿。
“坏了,这么大的事情,咋就给忘了呢?”
赵英子赶忙找同事借,可是人家都要用,没办法赵英子只能寄希望于苏向东了。
而苏向东比赵英子还不靠谱,一直到进了家门,都没想起来要借自行车的事儿。
赵英子刚要数落他,就听到外头热热闹闹的声音。
开门一瞧,竟然是苏建业推着自行车,后头跟着苏向南和苏小软。
“爹,您咋来了?”
“你们奶奶想软宝了,非得让我今天就过来把她接回去,正好,软宝说你们也要一起回去,咱们走吧。”
五个人,两辆自行车,倒也能行。
苏向东骑车带着赵英子和苏小软,苏向南骑车带着苏建业,五个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的,顺带着又去国营饭店买了一只酱肘子带回去。
酱肘子可是大菜呀!
这上头全是油汪汪的肉,多少人家都想吃一口解解馋呢,只是这肘子卖得可是贵,到国营饭店里给做好,那就更贵了。
还没到镇子上呢,这天色就黑下来了。
好在苏小软他们早有准备,赵英子坐在前面的横梁上,所以拿着手电筒给照着路。
另一边的苏建业后头也拿着一只手电筒,不心疼这点儿电池钱,总比把人摔了强。
等他们五人到了家,这天都黑透了。
而且因为村子里的路面并没有那么平,晚上就算是有手电筒照着,也仍然是看不太全,所以干脆就都下了车子,然后一起推着走。
不过苏向南只推了几步后,就又骑了上去。
“我先把东西带回去,顺便让娘帮咱们准备一下晚饭。”
等他走远了,苏建业才笑道:“这个臭小子,明知道我去接软宝了,家里头能不等着我们回来再开饭?”
赵英子笑道:“向南是担心没有和我向东的饭吧,毕竟我们之前也没说要回来,而且向东这工作也实在是太忙了,难得周末休息一天呢。”
苏向北已经当兵走了,走的那天,全家人都送去他。
自从苏小软重生以后,基本上就没跟这几个哥哥分开过,哪怕是上学,每个星期也总能一起相处一两天的。
可是现在苏向北要去当兵了,这一分开,真地就得是两三年才能见一回了,这心里头能不难受吗?
这几天苏奶奶和赵红梅的心情都不太好,不管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来。
其实就是因为家里头少了一口人,而且短时间内,还别想再见到了。
“奶奶,娘,我们回来了!”
苏奶奶在屋里听到了赵英子的声音,眼睛亮了亮:“这是他们两口子也回来了?”
赵红梅已经听苏向南说了,娘儿俩正在灶间里忙活呢。
“正好,快洗手吃饭吧。”
酱肘子带回来已经凉了,刚刚赵红梅拿到灶上热了热,这才端了出来。
苏奶奶看到他们回来,这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
“正好呢,明天向东去大队部一趟,你堂伯还说想跟你商量一下关于蘑菇屋的事呢。你不知道,现在咱们红星大队的主心骨,除了国安之外,就是你了呢!”
第260章 共同致富
苏国安找苏向东商量蘑菇屋的事,也是因为这段时间来找他的人太多了,他实在是有心无力。
可是眼下这种情况,不管是蘑菇屋还是养殖场,都只能是国家的,或者是集体的。
总不能某一家自己躲起来偷偷发财吧?
这要是被发现了,那可是要被教育的。
苏国安有想扩大这蘑菇屋的种植,并且想着再选一个大队一起合作,可是眼下这合作的对象,却是不太好决定。
按说这种植蘑菇的技术是苏小软最先弄出来的,包括上个月刚培植出来的新蘑菇,那也是苏小软主动把技术公开出来的。
而苏小软的娘和嫂子都是为民大队的,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这为民大队就是他们首选的合作对象。
可问题是,除了为民大队,还有其它的大队也都跑过来找他想合作呢,他一时间就没了主意。
比如说红旗大队吧,人家那个大队里可是出了一位干部呢,如今在县里工作,也不好得罪。
再比如说东方大队,那个大队长跟苏国安又是打小一起混出来的兄弟,这都是面子情,他也不能不闻不问呀。
如此,苏国安才觉得为难了。
“堂伯请示过谢书记了没有呀?”
苏国安叹了口气:“我找了谢书记两次,一次是他去县里开会了,我没见到人。第二次倒是见到了,可是谢书记说这种事情我们红星大队完全可以自己做主,没必要非得让公社来定。而且我听着谢书记的意思,如果公社再掺和进来,恐怕只会更麻烦。”
苏向东听懂了。
公社里的人际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堂伯,咱们可以这样,眼下就先和为民大队合适,再建一处蘑菇屋,对外呢,您就把咱们明年要建蘑菇加工厂的事情说出来,只说是要等到蘑菇屋有一定规模了,这个蘑菇加工厂才能开得起来,否则,这厂子开起来三天两头的停工,还有啥意思?”
苏国安一想,这法子好呀!
而且原本谢书记也是支持他们明年办蘑菇加工厂的,他们红星大队也的确是有着这个计划的。
“只是有一样,咱们不管跟哪个大队合作,这种植蘑菇的技术,咱们都得牢牢地抓在手里。”
苏国安听出来一些门道:“具体说说?”
“这各种的菌包配比,咱们只能让自己人掌握,如果说跟为民大队合作,那就让他们出钱来买咱们的菌菇包,再或者,让他们用蘑菇来换。总之,这菌菇包的制作,还得是在咱们红星大队,而且也得是核心人员才知道的。”
苏国安一下子就明白了,再看苏向东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你这个说法有点儿意思。我明白了,咱们这等于就是只做蘑菇菌包,都能让咱们大队有不少的进项了?”
“没错!到时候,咱们先把自己做菌菇包的人手培养起来,然后才可以让其它的大队也加入到一起富裕的道路上来。”
“哈哈!不错!不愧是跟在了耿部长身边的得力助手呀,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现在天气还不算是太冷,这地也没有上冻呢,所以为民大队这边一听说得了准信儿,那些汉子们个个都干劲儿十足!
谁不知道红星大队八月十五分粮分钱的事儿呀!
听说到了年底下能分到的钱还更多呢。
如今他们为民大队也能盖蘑菇屋了,而且人家说了,可以盖地更大一些,房子只要是盖起来了,立马就能用,这蘑菇包也好照顾,只是需要天天洒上几遍水就成,有个十来天就能长出来,这可都是钱呀!
为民大队的大队长也姓赵,这事儿能谈成,赵队长还是觉得应该感谢人家赵红梅的爹娘的。
要不是因为两边儿是亲家,而且这技术又是赵红梅的闺女给鼓捣出来的,红星大队哪能轻易地就选了他们大队合作?
赵大队长想的也简单,人家愿意给他们这个面子,他们也得好好配合。
只要是能让大队的社员们都吃饱穿暖,其它的都不是事儿!
为民大队的蘑菇屋不过几天的功夫就都建好了。
庄稼汉子们别的没有,就是有一把子力气。
而另一边,红星大队一直赶工做出来的菌菇包,也总算是差不多了。
苏国安跟赵大队长都商量好了,年前,他们用的菌菇包就都由红星大队提供,而为民大队则是负责回馈一定数量的菌菇,至于余下来的,则是为民大队的利润。
为民大队刚开始种蘑菇,还是苏建业带人过去教了两天,又嘱咐了他们一定要注意湿度,温度方面的要求不高,可是一定不能忘了洒水。
终于,等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为民大队收获了第一批的蘑菇。
除了平菇之外,还有香菇和白玉菇,这些都是紧俏货。
红星大队的人先过来把自己的酬劳那一部分收走,之后余下的,便开始结算。
红星大队的会计还是很给力的,毕竟这第一批的蘑菇量也不是很大,很容易算清楚。
“老赵呀,你们大队自己也商量一下,这后续的蘑菇是由我们红星大队一起卖,还是你们自己找销路。如果是我们红星大队一起往上送的话,那咱们就得签协议。如果是你们自己往收购站送,那也是可以的。我们都没有意见。”
苏国安这话说得敞亮,可是赵大队长脑子也精明着呢。
他可是知道红星大队在外头的人脉有多广,之前的那些手工编织品,就是他们想法子给弄了高价送到省城去的。
别小看这几批手工编织品,为民大队也跟着沾了不少光呢。
所以赵大队长已经想清楚了,他自己的能力有限,眼下有红星大队这条大腿在,他必须得抱紧了,可不能撒手。
“老哥这是哪里话呀!你们愿意带契我们大队,那是我们的大恩人呢,我们虽然是粗人,可是感恩这个词还是知道的。这样,以后就全都给你们红星大队,我们为民大队就只管种,你看咋样?”
苏国安当然是很高兴的。
蘑菇的量越大,他这边跟收购站谈价钱的酬码就越高呢。
毕竟,能这么大量供应蘑菇的,目前就只有他们红星大队了。
第261章 这是你自己弄出来的?
省城的收购站每过一个星期就会派一辆车过来收这里的蘑菇。
苏小软又给苏国安出了主意,让他们把蘑菇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新鲜的,比如说平菇和白玉菇这种。
还有一种就是干蘑菇,比如说香菇、茶树菇等等,这样的蘑菇更容易保存,而且就算是省城的国营商店一时间卖不了也不不怕什么。
另外,苏小软又弄出来了可以培植木耳的技术。
木耳在他们乡下还是比较常见的。
这东西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勃勃生机的银杏树上也可生长。
而苏小软则是根据木耳的生长特性,再加上了自己超市里有那个木耳的培植包,再想办法一点一点分析出来的配比。
人工培植木耳,则是可以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人工培植以椴木和袋为基体,潮湿地带生长比较多。
椴木是椴树加工后的材料。
椴树在山里是很常见的,具有油脂,耐磨、耐腐蚀,不易开裂,木纹细,易加工,韧性强等特点,苏小软隐约记得,椴木应该是十多年后,会广泛应用于细木工板、木制工艺品,乐器,家具等等。
现在嘛,还是差了些。
黑木耳在山里还是比较多见的,而且其口感细腻清脆,滑嫩可口,味道鲜美,苏小软记得好像是还有一串的美誉,不过她现在都记不太清楚了。
当然,重点也不是这个,而是可以大量的培植木耳了。
木耳则是一定要往外走干货的,这样的话,那他们的销路就更为宽广了,而且基本上是没有保质期这一说法的。
木耳只要保存得当,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泡发就可以了。
苏小软记得上辈子就有地方专门以椴木栽培方式生产的黑木耳,这种黑木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比一般的木耳卖得要贵,而且还深受欢迎。
不过,这种黑木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培植出来的。
首先,就是栽培场地和椴木的选择,这是关键。
场地选择一般选择在海拔三百米往上的山区,但是又不能太高了,场地要求开阔、避风向阳,水源充足,便于人工喷水管理,排水良好但又不受洪涝的田块、山脚地和缓坡地带。
光是场地,就比较让人头疼了。
山上有水源的地方不是没有,可问题是这山是国家的,可不像十几年后是可以让老百姓承包的。
所以,这个场地使用上,不仅要得到上头的支持,还得让其它的几个大队也没有意见。
毕竟大家都是靠山吃饭呢,你凭啥就把这好地方给占了?
另外,就是对椴木的要求了。
适宜栽培黑木耳的树种很多,理想树种如枫香树、桦木、山核桃树、桤木、杨树类等,可是具体产出的木耳到底品质是否相同,那就得实际种了才能知道了。
没有实际的操作和结果,苏小软也不敢夸下海口。
而关于伐木这方面,那至少也得是公社的谢书记批准才行。
弄不好,这事儿还得让生产部部长点头。
思来想去,苏小软还是事先在自己的一楼办公室那里弄了一截锻木,那里面的东西生长特别快,这成熟周期也会大大缩短。
苏小软看着黑木耳和用料袋培植出来的木耳个头都差不多了,便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