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有成看到这姑娘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多少有些小骄傲呢。
“我们当时是去南方的一个厂参观考察,他们做的就是蘑菇罐头,而且还不止一种。有切片的,有整个的,而且我尝过他们家的罐头,味道还是不错的。”
宋有成一开始讲,一旁的肖然也是越听越入迷了。
“这首先呢,就是原料菇的验收,这个主要就是靠人来挑拣了。作为片状菇罐头的原料,菌盖直径不超过四点五厘米,作为碎片菇罐头的原料,菌盖直径不得超过六厘米。这个是我特意请教了当地的师傅的。对了,我还有笔记呢,等到了红星大队,我把笔记给你们看看。”
苏小软大为高兴:“那可太好了!宋师傅,您真是我们的福星!”
肖然也高兴,毕竟宋有成是他引荐给苏同志的,如果没有真本事,那他也不好在红星大队立足了。
“快,宋师傅快接着讲。”
“好。这挑拣完蘑菇之后,就是要进入漂洗了。将不同级别的鲜菇分别倒入配好的溶液中,轻轻地上下翻动,洗去泥沙、杂质以及菇表层的蜡状物、脂质等。漂洗几分钟后,捞出放入流水中洗净。这个具体的那个溶液啥的,我那个本子上都有,回头你们自己再看。”
苏小软点点头,忙不迭地催促他继续。
“这第三步就是预煮了,要先把配制好的什么溶液在预煮机中煮沸,我记不住名字,你们别见怪啊。然后放入漂洗好的蘑菇,水与菇之比约就是三比二,继续煮沸直至煮透为止,然后快速冷却。”
“接下来要进行分级和切片:按加工罐头的规格要求进行分级,听说有时候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另行有一套标准。挑出菌盖裂开、畸形、开伞及色泽不正等不适宜整装的菇体,然后再按菌盖大小分级,在四点五以下的用于加工片菇,直径超过四点五厘米以上的大菇、脱柄菇等可供加工碎菇用。”
苏小软原本以为这蘑菇加工就是直接整个的,比如说水渍滑子菇,或者是口蘑罐头。
现在她才知道,竟然还有切片的蘑菇罐头,还有碎菇罐头,也不知道这种碎菇罐头能干啥用。
“然后就是装罐了,马口铁罐或玻璃瓶罐装罐前应严格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的空罐。然后在热水中洗净,倒置于洁净的架子上沥干备用。这个,我觉得不必我多说,大家伙心里头也都有数。”
肖燃点头:“但凡是做罐头,这容器消毒那肯定是必要的。”
“这蘑菇后面还要加汤汁,具体的配方呢,我也记不太清楚了,而且也不可能每个厂子做出来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这个还得你们自己琢磨。”
苏小软点点头:“宋师傅放心,我们自己已经调试好了,虽然用的是土办法做出来的罐头,但是汤汁的配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宋有成有些惊讶。
没想到他们现在已经有了汤汁的配方了,这的确是太惊喜了!
“再之后就是预封、排气和密封:预封后及时排气。加热排气时,相关的温度以及时间,咱们可以再看笔记,说实话我脑子里是真没记住。”
话落,几人就是一阵轻笑。
“灭菌和冷却这一步最是关键了,这直接影响到了我们产品的保质期以及合格率。排气密封后的罐头应立即进行灭菌。依罐装规格不同,灭菌工艺也不同。灭菌完毕,进行反压冷却。”
苏小软点点头道:“我们乡下的一些土办法里就是用高温加热的方法来达到灭菌的效果,不得不说,咱们老祖宗还是很有智慧的。”
肖然也认同这一点:“那这一步完成之后,应该就是检验和包装了吧?”
宋有成点头:“的确,不过还得记得要擦拭罐体的外部,免得有脏污再影响了产品的形象。”
苏小软挑眉,这位宋有成师傅有两下子呀。
这年头物资紧张,大家伙能摸到一瓶罐头都恨不能吃完之后再喝几罐水呢。
谁会嫌弃这罐头外面脏不脏?
第328章 耿浩然的能力显现
一行人顺利抵达红星大队,接下来就是热闹的缷车以及后面的安装了。
苏国安没想到苏建业他们出去一趟,还真把这套旧设备给拿下来了。
他们之前也打听过了,就算是旧设备,这一整套下来,估计也得要上万的。
哪知道苏建业给了他一个大惊喜,竟然只花了五千块钱!
“行呀,你小子,不错!这回可是给咱们大队立了大功了。等回头厂子开工宴的时候,我一定好好敬你两杯。”
苏建业笑得有些憨,然后从口袋里把余下的钱拿出来了。
“这个你点点,我不仅弄了一整套的设备,我还弄了他们不少的配件。而且我跟那位主任也都打好招呼了,有旧的淘汰下来的配件,记得一定要及时联系我,到时候咱们用低价买配件,也能节省一大笔钱呢。”
苏国安笑得跟个傻子一样,连连称好。
“肖然,宋师傅,你们过来一下。”
宋有成和肖然都闻声过来了,苏建业赶忙给介绍了一番。
“好呀好呀,我们就盼着你们这样的能人来呢。你们放心,只要你们肯留下来在这里好好工作,我们红星大队绝对亏待不了你们。正好,我们厂里也是有宿舍的,当时就考虑到了晚上值班的事,幸亏是建了宿舍,要不然,还得让两位再等等呢。”
他们两人这回来,也是直接就带了行李的。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如果成,那就留下来干活挣钱。
如果不成,大不了再拎着包回去呗!
“我们今年一直到年底呢,打算是以记工分的形式来结算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招用的大都是红星大队的人,记工分和给钱对他们来说其实没啥差别。另外,也是因为我们想着这也算是一个磨合期,等明年再改成工资制的。”
苏国安说话的时候,就注意到眼前这两人的表情显然是不太好的。
他也知道,对于这些从省城里下来人的来说,目前缺的,可能就是粮食或者是钱。
如果真地都记工分,年底再结,那他们可能是等不起的。
“你们放心,虽然是以记工分的形式,但是你们是厂里的技术工,那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每个月给你们固定的粮食,如果你们自己用的,就留下来,如果需要需到省城去,那就由我们负责邮寄或者是运送,怎么样?”
两人的脸色果然好看了不少。
只要每个月能有粮食送回去,那就能极大的减轻家里的负担了。
“另外,我们虽然是记分制,可是你们手里头没钱的时候,也是可以借款的形式跟厂里申请的。到了年底再统一扣除就行了。我们大队的社员们也都是这么操作的。”
肖然和宋有成一商量,觉得也可以。
“那不知道我们每个月能分到多少粮食?”
“这要看你们想要细粮还是粗粮了。如果是细粮的话,白面或者是大米一个月可以先分给你们每人二十五斤。咱们多退少补,到了年底要是吃的多了,你们再拿分到的钱补上,如果少了,你们年底就能拿到的更多一些。”
宋有成觉得可行。
他家里头人口多,老人孩子可是最经不起生病的。
如果能吃的好一些,身体肯定也就会更健康一些。
“我想要细粮。”
肖然想了想,也点头道:“我也想要细粮。不过我自己在这里吃的话,可以都换成粗粮。”
宋有成听完,立马接话道:“对,我在这里的吃食也可以都换成粗粮。”
苏国安一听,这两人是愿意让家里人吃好些,自己吃点儿难以下咽的,可见这人品是没问题的。
“放心吧,你们的伙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从工分里面扣。虽然你们想着节省,要是咱们也得讲究个搭配不是?总吃粗粮,你们要是生病了,这工作谁来做?放心吧,咱们这里守着大山,别的不好说,可是肉这一块儿,时不时还是能尝一尝的。”
苏建业嘴角一抽,这是又打上他家软宝的主意了吧?
很快,两人去了宿舍里休息,考虑到他们是技术工,所以苏国安暂时先安排他们两人住一间,而且还给他们抬了一张旧桌子过来。
有了设备,肯定就要有机件库的。
苏有田家的孙子是念过初中的,而且人也老实,平时干活也都是勤勤恳恳的,没偷过懒。
大队部一合计,就把他给安排到机件库这里做保管员了。
等设备安装齐备,苏建业就去找苏国安了。
“咱们这设备已经都试过电了,没问题。全都运转正常。可是哥,咱们这里的用电并不能保证呀。以前有时候一停就是两三天不来电呢,这可咋整?”
“放心吧,这用电的事情,我早就跟谢书记汇报过了,还是向东有出息,直接就跟耿同志做了汇报,然后找到了电力局,直接给咱们抻的工业线。这样的话,只要县里的那些厂子不停电,咱们厂里也不会停。”
苏建业皱眉:“可是这得花多少钱呀?这可不是一米两米线的事儿,耿部长能答应?”
苏国安哈哈大笑道:“放心吧,不是只有咱们一家。现在耿部长主管生产这一块,对于各地的农业、畜牧都抓的很紧。除了咱们这里要建一个加工厂之外,镇上还会建一家包装厂,主要是生产一些农产品的包装纸箱以及一些瓶瓶罐罐的。另外,听说咱们前头的安和公社也要建一家厂子,具体是干啥的我也没打听清楚。这等于是一条线扯过来,同时惠及了好几家厂子呢。”
苏建业这才松了口气,就怕再是苏向东不知轻重的滥用了职权。
他虽然想着让大家伙都赶紧过上好日子,可是更不愿意自己的儿子犯错误。
而且听着堂哥说的这么一大堆,怎么感觉这位耿领导的政绩过于突出,该不会又要升职了吧?
苏建业有些犯愁,要是再升职,那儿子是不是也得跟着走?
咋感觉儿子儿媳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呢?
苏建业甩甩头,自言自语道:“瞎想个啥呢!还是好好把这个加工厂给弄起来才是正理儿!”
第329章 榛蘑
蘑菇加工厂,自然是需要大量的蘑菇做为原材料的,毫无疑问的,这就意味着仅仅是红星大队的蘑菇种植基地,已经是完全不够用了。
谢文亲自带人来了一趟厂里视察,之后又根据他们的生产能力以及销售能力等等做了评估。
最终,谢文决定可以让全公社的几个大队都开始种植蘑菇了。
不过,为了避免大家出现恶性竞争,所以谢书记把红星大队的几位负责蘑菇种植的社员都叫过去开会。
开会地点,就选在了新厂子的办公室里。
苏建业身为蘑菇种植基地的总技术员,再加上加工厂厂长的身份,他自然是要参加的。
而苏小软也被叫上了。
对于苏小软的参与,没人提出异议。
苏小软在听说需要她到场参加会议之后,就把小水叫过来,然后低声吩咐了几句,看着小水撒腿就跑的背影,忍不住笑了两声。
“目前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的意见是几个大队分开培育不同的蘑菇品种。我们红星大队做为蘑菇种植基地,主要就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们这里培育的蘑菇种类也会更齐全一些,这也是为了能让两位技术老师展开更多的研究。”
苏国安说完,然后看向了上位的谢书记,虽然他的提议很好,可是起决策作用的,还是谢书记。
为民大队的大队长首先表态道:“我们没什么意见,其实现在大家对于蘑菇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不管是新鲜的蘑菇,还是干蘑,都很受欢迎。我们这边可以只种植一两种蘑菇,没问题。”
其它几个大队长也都纷纷表态了。
毕竟,种植蘑菇是可以上缴蘑菇来抵一部分的公粮的,就算是这蘑菇卖不出去,那最起码能让他们省不少的粮食呢。
当然,如果是种比较珍贵的蘑菇,那他们可舍不得代替粮食缴上去,那是一定得好好留着卖大价钱的。
不管大家怎么琢磨,总归能分到一杯羹,都是好的。
等到最后确定了这些,谢书记就让大家都先散了。
苏小软没动,一旁的苏建业看她不走,大概猜到了什么,也跟着留下来了。
谢文签了两个字之后,一扭头看到他们两个还在。
“还有事?”
苏小软嘻嘻笑了两声:“谢书记,我们今天其实还有一个成果的,正好您来了,虽然我那新蘑菇还没有完全长好,但是足够给您一个惊喜了。”
苏小软说完,就喊外面的小水进来。
小水手里抱着一个东西,上面还蒙着一层黑布。
苏小软把布揭开,就露出了东西的真面目。
“谢书记,这是我最新培植出来的榛蘑。您看咋样?”
谢文愣住了,一旁的苏国安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丫头说啥?
这是榛蘑?
谁不知道他们这大山上最宝贝的蘑菇就是榛蘑了?
这东西也能人工种出来?
“软宝,可不敢开玩笑呀!这真是榛蘑?”
苏小软笑道:“伯伯您不认得榛蘑长啥样了?”
苏国安愣了愣,随后又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之后,突然一拍大腿:“我滴个天!这真是榛蘑呀!谢书记,这东西可老珍贵了。那是既能入药,又能入菜呀。”
谢文不知道榛蘑,毕竟他是城里人,而且对于蘑菇的了解也很有限。
现在看到他们几人的反应,心里头也多少有了点儿数。
“这东西很难得?”
谢文问的是站在他身后的苏向成。
苏向成也没瞒着,他此刻脸上的表情也是相当精彩的。
“谢书记,这东西的确是很难得的,而且也是我们这里出了名的宝贝东西,算是特产吧,可是又因为量少,而且一般也都是长在山里,并不是很常见的东西。”
谢文点点头,然后转头看向苏小软,等着她来给自己科谱一下这东西的好处。
“谢书记,榛蘑是传统中医药材,具有祛风活络,强筋壮骨的功能。常用于治羊痫风,腰腿疼痛,佝倭病等,这是老牛头给我讲过的,而且我也问过了县里的一些老大夫,确定他说的没错。而且如果经常食用榛蘑,可预防视力减退,夜盲症,皮肤干燥;并增强对呼吸、消化道传染病的抵抗力。”
苏小软笑了笑,指了指那一个菌包道:“谢书记,好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榛蘑可用来栽培名贵药材──天麻,即在人工栽培天麻中利用其共生关系,提高天麻的产量和质量。这一点,我目前还在试验中,已经初见成效,想要看到更准确的数据,估计还得等一等。”
谢文一下子就激动地站了起来。
竟然还能与天麻共生?
谢文不懂蘑菇,可是他知道天麻呀!
这天麻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药材,而且价格向来不低。
“软宝,你说的可是真的?”
苏小软十分慎重的点点头:“谢书记,具体的一些成果我们还得再等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能人工培植出榛蘑来了,这个不需要再有什么怀疑了。我和我爹已经做出来了几个榛蘑的菌包,不过因为我们还在试验它和天麻共生的一些细节,所以提供给种植基地培育大概还要再等等。如果能连天麻一起培育,那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谢文呆了好一会儿,那双眼睛就一直盯住了苏小软,半天没挪开过。
这个小姑娘给他的惊喜可实在是太大了!
而现在,他也意识到,这个榛蘑的重要性了。
“好,你和苏建业同志继续试验,需要什么就跟苏大队长说,如果他那里满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