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子俩把粮食送了,又赶紧回去还了车,再骑自行车回了红星大队。
苏建业连一刻都没歇,又一路小跑着去了厂子里。
苏国安和苏建业商量过了,厂子里效益好,而且现在国家也提倡推动生产,所以他们厂子要一直开到腊月二十六才会放假。
为了防止大家伙有情绪,腊月二十四会结算工资,当然,结算的是腊月二十以前的,余下的几天等到来年开工后再结算。
明天就要发工资了,苏建业得赶紧去看看会计那里算的怎么样了,还有钱什么时候能取出来,安全不安全等等。
苏建业也是头一回办这么大的事,激动之余,更多的还是不放心。
现在全厂有几十号工人,大到副厂长,小到看门的两位大爷,所有人都是喜气洋洋的。
别看还没有把钱拿到手呢,他们可是知道这厂子里效益如何的,能不高兴?
退一步说,就算是分到的钱少,也不可能比种地得的钱更少了。
财务这边加班加点的,总算是在二十三下午把工资都算出来了,另外,还有奖金、补贴、年终福利等等。
厂子使用的也是工分制,目前已经换算完毕。
全厂工资最高的,除了苏建业这个厂长之外,就是技术人员肖然和宋有成,另外还多了一个销售科的苏向磊。
苏向磊是苏国安的儿子,人打小就机灵,只是坐不住,从小到大没少惹祸。
没想到这进了蘑菇厂,倒像是如鱼得水了,天天往外跑,也的确是给厂子拉回来不少的单子。
二十四上午八点,厂子开始发工资,不过因为车间里的工作没停,现在领工资的都是上晚班的那一拨。
至于白班的这一拨,要等到中午的时候才会过来支工资,而且苏建业特意准许他们回家一趟,省得再把钱给弄丢了。
苏向磊拿到了工资,自己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越算越高兴。
“爹,我这要是平均到每个月,就等于是工资有四十多块呢!我这比我哥赚的还多呢。”
苏向磊说的是苏向成,苏向成现在的工资待遇是三十多块钱一个月,另外还有粮票等补贴。
苏国安也高兴呀,虽然是苏向磊领了工资,但他也就是一个过路财神,回到家,这钱还是得乖乖地上交的。
大部分人的月平均工资都在二十五钱左右,这也更是让大家伙坚定了好好干的决心。
这才几是几个月呢,而且人家挣得多的,一个月平均下来要四十块钱了,他们得加把劲儿,争取也能拿到这么多。
就连刚进厂子没多长时候的姚望,这回也拿到了十几块的工资。
不少了。
苏小软和苏奶奶两人主要就是挣的奖金,因为在她们领取工资的时候,工资基数很低,奖金占了较大份额。
苏奶奶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是可以凭手艺挣钱的了。
要过年了,红星大队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的,又是能分到了野猪肉,又是发了工资,这眼瞅着家里头的存款都上了三位数了,好些个男人都在家里头喝了二两!
“厂子还说要干到二十六呢,要我说,就直接干到二十九算了,这歇一天就少挣多少钱呀!”
第414章 越来越好
厂子这次分到钱最多的普通人,已经拿到了两百多块钱!
这是从厂子刚开始建好,就跟着一起干杂活的人拿到的数目,而普通的等厂子正式开工后进来的,也拿到了一百多。
总体来说,就是厂子赚钱了,大家手里头也都有了实惠!
因为厂子是建在了红星大队,所以得利最多的,自然还是红星大队。
厂子里八成的工人都是红星大队的,也就是后来招的这一批,因为有谢书记的叮嘱,他们才在其它大队各招了两人,要不然,红星大队自己人就够用了。
苏小软看得很明白,以前红星大队的人都下地,毕竟他们也没有别的营生,而且也不允许他们有其它的生存方式。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中一些人进厂做了工人,还有一些人在养殖场、蘑菇屋和耳场干活,这至少分流了一大队六成的劳动力。
可是地里的活也一样没落下!
这就很不可思议!
至少,谢文一开始是想不通的。
明明还是那些地,为啥就不一样了呢?
还是苏小软一语道破玄机。
下地的人变少了,但是活没少干,而且因为有了拖拉机的加入,所以地里的活效率也跟着提升了。
再就是没有那些磨洋工的了,哪怕是上头分下来的知青,现在也是根据他们的实际能力都能分到比较合适的活。
不像是以前,光是拔个草,都能几十个人磨一天。
现在都是用锄头了,一个人一天能解决几亩的锄草任务呢,哪里还跟以前一样让人蹲地地上慢慢拔?
当然,这锄头也是要钱的,还是红星大队弄起了养殖场和蘑菇屋之后又再慢慢一批批的购进的。
除了锄头之外,还有用拖拉机帮忙耕地、几头牛则是负责那些拖拉机不方便下去的边边角角的地方,这么一配合,还真地是越干越轻松!
最牛的,还得是那种手摇式的脱粒机,也因为通了电的原故,再有几位知青一起配合着改造,弄成了电动脱粒机了。
这项成就,还让他们上了报,也跟着光荣了一把。
这也实际性地解决了劳动效率问题。
以前多少人跟着一起拧玉米呀,再后来有了手摇式的脱粒机,这进度快了好些,而且也不需要非得是成年人来干这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子也能弄得了。
现在改成了电动的,虽然脱粒速度还没有十几年后那么快,也足以让大家瞠目了。
他们这里还是时常会停电,有时候一停可能就是三四天都来不了。
但是蘑菇加工厂那边不会停,这让大家伙更觉得这个厂子是建对了。
因为有了‘现代化’设备的加入,所以农活越干越快,这用人自然也就是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农民挣钱少?
不就是因为从土里刨食不容易吗?
那是靠天吃饭的!
而且现在都是挣工分,农闲的时候,啥活没有,除了歇着还能干啥?
顶多就是打打柴,或者是进山里头寻摸点儿啥好东西。
现在好了,红星大队里有了其它的产业,全年都有活干了,那就意味着有钱拿了。
而且有些人家是真拼呀!
比如说苏向兵,他先前在蘑菇屋只是个普通种蘑人的时候,天天早上还不忘了去地里干上几个小时挣工分。
这么算下来,越是勤快的人,越是挣得多,而且这样的人多了,这地里的活自然也就攒不下了。
况且苏国安这个大队长还是很拎得清的,每到了秋收时节,所有人还是要将秋收放在第一位,哪怕是蘑菇屋那边紧张一些,忙碌一些,也得先紧着秋收来干!
这么一来,红星大队的粮食产量没低,其它产业也都活下来了。
不容易呀!
其实全公社上上下下,多多少少都沾了红星大队的光。
现在其它几个大队日子虽然没有红星大队那么好,但是也都开始有好转了。
每个大队都有了蘑菇屋,而且蘑菇加工厂也开始接收其它大队的人做工了,这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抱着这个念头,整个公社的人出奇得团结,都觉得日子有奔头了,干活也越来越有劲儿了!
姚望领到了工资,喜不自胜。
虽然不多,但是因为他真正上岗的时间还短,能拿到第一份工资,可是开心坏了。
“小香,拿着吧,要过年了,你想吃啥就买点啥,等明年再开了工,我肯定能挣得更多。”
苏小香也高兴,虽然钱不多,可这是她男人第一次领到工资呢。
“姚望,要过年了,咱们是不是也得给爹娘送点儿东西?你看送啥好?”
姚望脸上的笑淡了几分,“不急,我问问别人家大概都送些啥,咱们也送啥。实在不行,就买上一刀肉送过去。”
送肉是最实惠的,也是家家户户最喜欢的。
苏小香点了头,过年嘛,总得表示一下的。
“对了,这个是啥?”
姚望愣了一下,这才想起来自己布包里还有东西呢。
“瞧我这记性!这是我们厂里发的,每个人都有,说这叫过年的福利。”
姚望边说,边从布包里掏出来。
先是一大包的干菇子,苏小香眼睛亮了亮,大冬天的,用这个炖肉最香了。
之后姚望又掏呀掏的,掏出来半只烧鸡,而且还是用油纸包着的。
苏小香这眼睛都瞪圆了:“呀?你咋还买这个了?多贵呀!”
姚望笑嘻嘻道:“不是买的,是厂里发的。每人半只,我打听过了,这是从红星大队那里买的鸡,然后又找到了县国营饭店的厨子给做的。”
苏小香都欢喜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们家才刚分出来,又欠了债才盖上新屋子,她现在怀了孩子,自然是省吃俭用,总不好生孩子的时候再去借钱。
两口子都半个月没吃过荤腥了,上回吃肉,好像还是在娘家的时候呢。
苏小香舔了舔舌头,是真馋了。
“我把这搁灶上热一热,天儿冷,别吃了凉的再不舒服。”
苏小香重重点点头,不用花钱就能吃上肉了呀!
姚望又道:“厂长说了,因为今年是头一年,所以才会每人发半只鸡,也算是庆祝一下开门红,明年可就不一定了。”
第415章 瞅谁都比我好(三更)
腊月二十七,蘑菇加工厂也正式放假了。
苏向东给运输队打了通电话,没一会儿,苏向南就骑着车子急匆匆地往家赶了。
苏向南今天值班,苏向东是接到了大伯的电话,所以特意让苏向南回去跟家里人知会一声的。
苏建国是在某车站的办公室里打的。
因为路上出了意外,原定于今天下午就能到的火车不得不晚点了,苏建国问过车站工作人员之后,才打电话给苏向东,告诉他们自己大概是要等到二十八上午十点左右才能到。
这也是为什么苏向南急匆匆地往家赶的原因了,他是生怕家里人已经收拾好出来接人了。
到家之后,果然见苏建业正穿厚棉衣呢,这是打算去叫苏向磊开拖拉机去呢。
苏向南说完,这才给自己倒了一碗热水喝。
“行吧,那就明天再去接。不过你二伯知道晚点儿的事不?”
“不确定,大哥说大伯是在车站打的电话,估计二伯只知道晚点,可是具体时间应该是还不知道呢。”
“行了,你赶紧回去吧,别让人逮着你的小辫子再扣你工资。”
苏向南嘴角一抽,虽然他爹嘴上是在关心自己,可他分明就是感觉到了来自亲爹身上那森森的嫌弃!
有点儿过河拆桥的意思呀。
结果苏向南往回走的半道上,就遇着李丽了。
“二伯娘,你咋来了?”
“哦,你二伯说你大伯坐的火车晚点了,让我赶紧过来说一声,得明天才能到了。”
苏向南回道:“哦,我也是回来通知我爹的,反正也快到家了,您家去坐坐吧,我娘也在家呢,我今天值班,先走了。”
李丽朝他摆手:“赶紧去吧,路上骑慢点儿,别摔了。”
“知道了。”
苏向南头也不回地骑车子走了,还不忘抬手挥了挥。
李丽想着反正也快到了,干脆骑快些,好在家里头取取暖。
赵红梅正和苏奶奶一起做面条呢。
苏小软从超市里给他们拿出来一台手动的轧面机,虽然不是全自动的那种,还是把赵红梅和苏奶奶给高兴走了。
有了这东西,以后想吃面条可就省力气了。
而且她们试过,这轧面机做出来的面条比手擀面也不差,而且还能调粗细,想吃粗的就轧粗的,想吃细的就轧细的,可方便了。
她们现在轧出面条来,就是为了晾干后再弄成干面条,然后用纸一封,啥时候想吃了直接煮就行。
这东西能放,几个月也坏不了。
“哟,二嫂来了,快过来坐,冻坏了吧?”
因为都在堂屋里忙活呢,所以赵红梅就把灶火那里的位置让出来给她。
李丽也没跟她客气,的确是挺冷的,她戴着棉手套呢,可还是冷,北方冬天的风是恨不能把你的骨头都给刮透了,一层棉手套算个啥!
烤了会儿火,又喝了一杯热水,李丽总算是缓过暖和来了。
她把自己路上苏向南的事情说了,又说了苏建国不能按时回来的消息。
赵红梅笑道:“这也是巧了,大哥打电话给了向东,向东让向南捎信回来的。来,吃点儿花生,这是昨儿我和娘炒的,尝尝咋样。”
李丽剥了一颗尝了,脆生生的,而且还特别香。
“这火候可不好控制,炒花生得用沙子吧?你们哪儿来的沙子呀?”
“就是之前盖厂子的时候不是进了沙了嘛,也没用完,留下那么一些,就一直堆在厂子里,我跟大队长提了一嘴,然后给了大队一块钱,弄了点儿沙子回来。”
李丽点头,的确是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这火候掌握的真好,我就不行,每回炒花生,不是糊了,就是火小了不好吃。”
“那就多吃点儿,一会儿回去给你装点。”
苏奶奶接腔道:“别装太多,这东西容易生潮,够他们这两天吃就行,等正月里走的时候再多装些给孩子们吃。”
“知道了,娘。”
苏向阳已经结婚了,而且媳妇也大着肚子,这会儿天太冷,路上又不好走,苏奶奶就让他们别回来了,等来年生了孩子再回来也是一样的。
李丽觉得没那么严重。
“要不这样,反正向阳媳妇也在家歇着呢,等明天去接大哥一家子的时候,顺道把她也接过来不就行了?”
这倒也不是不可以!
相较而言,拖拉机可比自行车安全多了。
赵红梅笑道:“娘,向阳媳妇也是一片孝心,这是想着过来给您拜年,好沾沾您的福气呢。”
李丽反应过来,也立马道:“就是啊,娘,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想着能蹭蹭您的福气,将来不管是男是女,就盼着他健康平安呢。”
苏奶奶也高兴,当然知道这是两个儿媳妇故意在捧着她说话呢。
“随你们吧,如果来一定要准备妥当些,路上让向磊开慢些,别颠着了,还有,红梅记得带上两床棉被,别把孩子们冻着了。”
“知道了,娘。”
丁心兰从火车站出来,看着眼前的拖拉机,倒是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她知道以前苏建国回来的时候,还坐过牛车呢。
拖拉机底下铺的是稻草,上面又铺了一层旧褥子。
“这就是大伯娘吧,快上车,您放心,这被褥虽然看着旧,但都是拆洗过的,新缝上,还没用过呢。”
丁心兰看着眼前的小伙子,笑道:“你就是向南吧?瞧着长的真精神,比向上可好看多了。”
一旁的苏向上则是翻个白眼儿:“得了吧!您瞅着谁都比我好。”
话落,直接就跳上了拖拉机,然后伸手把苏建国也拽了上去,最后两人一起把丁心兰给拉了上来。
“要是不舒服,可以靠在我身上,这个要盖上些,不然风太凉,能把你给冻麻了。”
丁心兰笑了笑,十分顺从地坐在他旁边,苏建国一手将她揽住,然后又帮着把被子盖上。
一旁的苏向上扭头捂眼,咋就突然觉得有点儿撑呢?
“大伯,咱们顺路接一下向阳家的嫂子,她大着肚子呢,坐拖拉机还能放心些。”
苏建国嗯了一声:“那快走吧,别让娘等急了。”
第416章 谁是你对象?(四更)
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