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222章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222章

小说: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玲玲回来的少,苏家的好些个亲戚也不认识她。
  苏小软想着家里的活也不多,干脆就带着郭玲玲又去了二奶奶家,顺带着让郭玲玲认认亲。
  腊月三十这天,苏建军吃过早饭就走了,李丽给他准备了一个饭盒,让他中午热着吃。
  “二伯,晚上你别吃食堂的饭,我和小哥给你送饭去。”
  苏建军笑道:“你就算了,一个女孩子还是在家里头吧,让向阳和向安去送就行。其实不送也没事儿,我们食堂的饭菜也是不错的。”
  “那总没有家里头的饭菜香。”
  苏建军笑着跟他们摆摆手,骑车子走了。
  今天就是彻底没有活了,都在屋里头闲了起来,睡觉的睡觉,闲聊的闲聊,几个男孩子早就坐不住了,吃完饭就跑去找同龄的人一起玩了。
  三个孩子都在苏奶奶屋里的炕上睡着,苏奶奶年纪大了,也一直都午休的习惯,所以赵红梅几人干脆就去了堂屋说话。
  苏小软出来的时候,心细地给关上了门。
  赵英子和郭玲玲一起去了厨房,把最后一锅馒头蒸上。
  至于过年期间要吃的面条,都已经准备好了,是苏奶奶和赵红梅用苏小软拿出来的轧面机做的,又快又好。
  “饺子馅都调好了,咱们三点以后再开始包,现在都歇歇。”
  苏小云坐在离她们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坐着,手里头还拿着一把瓜子慢慢嗑。
  王小梅也不好意思让自己的儿媳妇闲着,就打发她去厨房帮着烧火。
  韩娇是一百个不乐意,可是王小梅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之后,也只好扭身去了。
  韩娇其实是没想到他们家能天天吃白面馒头的。
  这得是啥条件,才敢这么吃呀。
  来了几天,天天都有肉吃,而且不是白米饭就是白面馒头,这条件,都赶得上厂长家了。
  韩娇想到这儿才记起来,苏建业可不就是个厂长嘛。
  苏建业兄弟几个去了西堂屋,守着壁炉说话。
  “老四,厂子的效益咋样?”苏建军还是真关心这个蘑菇加工厂,毕竟他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老苏家九成的亲人们都在这里呢。
  “还不错,现在也算是步入正轨了。惟一不好的,就是咱们厂里的工人们不能迁户口,而且以后也没有退休金。”
  “这个不急,慢慢来。户口的事儿不算什么,要我说农村户口反倒是好了,还能有地种呢,最起码饿不着。”
  苏建业也觉得二哥说得有理。
  不过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觉得城里人体面,看不起农村人。
  苏建民抽了口烟,慢悠悠道:“老四,你这个厂长不错呀!现在厂里的工人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苏建民得知不能迁户口,而且也没有养老金,顿时就又有底气了。
  “这个说不准,目前工资最低的,应该就是临时工了,一个月十八块钱,车间的正式工人一个月三十块钱,技术员再高一些,对了,你还记得向磊不?”
  苏建民点点头,那是苏国安家的小子,他有印象。
  “向磊现在一个月能挣五十多呢,这小子脑子活,而且学东西也快,以后指定有出息。”
  苏建民顿时又觉得抽到嘴里的烟不香了。
  一个毛头小子,挣的快赶上他了呢!
  “今年总体来说就是还不错,从大家伙的面色上也能看出来吧?”
  苏建军点头:“的确,个个脸上喜气洋洋的,而且这脸上都是带红了,比以前那腊黄色的脸可好看多了。”


第558章 亲家见面
  苏小云嗑着瓜子,想着自己现在因为带孩子,还没有工作的事。
  她当初嫁进去的时候,可是说好了男人会给她买一份工作的。
  可是没想到刚结婚没多久,她就有了,所以买工作的事情也就暂时搁置了。
  现在孩子小,她又得带孩子,婆婆明明已经退体了,却也不愿意多帮帮她,还总指责她花钱大手大脚的。
  苏小云没少因为这个跟婆婆吵架,反正她不怕,大不了就离婚,她向来就是这种混不吝的性子,谁让她受委屈,她就要跟谁过不去。
  其实苏小云也知道很多人都是这么过的,就好像她嫂子韩娇,不也一样是自己带孩子嘛。
  不一样的是,王小梅还没退休,还得工作,所以也没有时间帮着带孩子。
  可是小婶子赵红梅不也一样上班呢?
  那咋她就愿意帮着赵英子带孩子?
  不仅仅是她,三婶子李丽不也帮着郭玲玲带孩子?
  凭什么就自己这么倒楣呢!
  苏小云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
  特别是看到奶奶对苏小软那么好,她更觉得难受了。
  都是孙女,凭什么就这么偏着苏小软呢?
  就因为她是在老太太跟前长大的?
  不得不说,苏小云也算是真相了一部分。
  这长到十几岁了才见第一面的,跟一直长在她跟前的孙女相比,老太太肯定还是更喜欢苏小软的。
  再加上苏小软还是出了名的福宝,又有‘仙法’,在老太太眼里头,所有孙子都比不上这个孙女,更何况是一个没见过几回面的孙女了。
  不过明面上,老太太还是做到了不偏不倚。
  如果非要说老太太偏心的话,那就是大年初一发红包的时候,老太太再次偏向了孙女和孙媳妇。
  她们收到的红包正好比孙子们多一倍!
  苏向安撇嘴:“我算是知道了,别人家是重男轻女,就咱们家是重女轻男。”
  苏向东笑着捶了他一下:“你要是嫌少,也可以不要。”
  苏向安身子一扭:“那不可能!”
  苏建民一家子回来前就已经订了返城的票,正月初九离开。
  正好还能赶上苏向南定婚期,也能跟李晓晓一家子见个面。
  因为苏建军和李亚彬是认识的,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务,基本上都在苏建军身上。
  午饭的菜单是头两天就定下来的。
  李晓晓和他的家人都被请去西屋里坐席,其它人则是留在东边堂屋里吃饭。
  苏建民身为苏向南的伯伯,自然也被请过去陪席。
  苏小软和李晓晓是同学,又是好朋友,也被安排过去陪着一起说话。
  桌子很大,坐十个人还有空余,李晓晓的哥哥李长安和一个同族的婶婶也跟着一起来了。
  张惠看到桌上摆着瓜子糖还有苹果梨子,就觉得亲家实在是太客气了。
  “嫂子你也坐吧,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也没必要这么见外。”张惠拉住赵红梅的手,说地也是真心实意,毕竟以后闺女要嫁过来,这婆媳关系可是顶顶要紧的。
  “妹子说的对,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喝水,吃糖。”
  赵红梅也是有些局促,毕竟这是会亲家,虽然苏向东结婚了,但是赵英子的父母当时不做人,所以压根儿就没有这一项,到向南和李晓晓这里,还真是头一回这么正式且隆重地坐在一起说话。
  “这样,老李,咱们一项一项来吧,你说呢?”
  李亚彬点头:“行。”
  “那咱们就先说彩礼吧,这是大事,你们家有啥要求就直接说,咱们觉得合适那就直接敲定,不合适咱们再商量。”
  李亚彬和妻子王惠相视一眼,笑道:“我们的要求也挺简单的,随大溜就行。县里边是咋时兴的,咱们也就怎么弄。这三转一响呢,我们也不全要,满足其中两条就成。”
  三转一响又叫四大件。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
  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
  三转一响是现在这个时候老百姓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高县这样的小县城里,能办齐这四大件的不多,所以,李亚彬和张惠的意思是满足其中两条就成。
  苏建业看了赵红梅一眼,笑道:“亲家这要求的确是不算高。这三转一响没问题。手表呢,我记得年前向南给送去了吧?”
  张惠点头:“是是是,年前向南就给送过来了,那手表还怪好看的。”
  “其它的也都不是问题,自行车本来也是要给向南买的,至于缝纫机和收音机,这东西家里头就有,你们看是再置办一套也行,我们没意见。”
  张惠连忙道:“家里有就行了,这东西原本也是要跟着晓晓一起陪嫁过来的,没必要来回折腾。”
  赵红梅想的比较多一些:“还是买吧。咱家那台有点儿旧了,回头让向东搬走,也省得英子给孩子做件衣服还得拿手缝。至于收音机,现在主要是家里头老太太喜欢听一听戏,而且以后也是要住在一起的,你们要是觉得不方便,也可以再买一台。”
  张惠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不用,这东西可有可无的,再说家里有一台就成。”
  “那行,再就是三十六条腿,我们这边也都置办齐,你们看够不?”
  张惠脸上闪过一抹惊讶,又笑道:“都行。”
  三十六条腿通常为六大件家具组成,也就是大衣柜、五斗橱、书橱、梳妆台、写字台,再外加四把木椅子。
  张惠是个体面人,原本还觉得这种话不好直接说出口,没想到赵红梅自己就先提出来了。
  彩礼的数额还没有确定好,虽然张惠说的是随大溜,但是也得有个具体数。
  苏建军道:“咱们县里头兴的就是六十六块钱或者是六十八块钱的彩礼比较多,当然,也有个别给得再多一些的。你们的意思是?”
  李亚彬也看出来了,这亲家都是实在人,“六十六就行,六六大顺嘛,也图个吉利!”
  苏建军一拍大腿:“行,那就这么定了!”


第559章 定日子了(三更)
  最容易起争执的几项都定下来了,大家也就都放轻松了不少。
  特别是张惠,她也算是个文化人,真要是让她因为一些个钱和物上的事跟人撕扯,她也做不来。
  这下好了,几乎都不用她提,人家样样都给想周全了。
  一顿饭吃完,这婚期基本上也定下来了。
  苏家请人看了几个吉日,其然让李家人挑。
  最终,李家人选了二月二十六这个日子。
  这会儿结婚正好,天也显暖和了,而且跟展销会应该也不会有冲突。
  展销会在三月份,这说的是阳历,苏建业早就从日历上看过了,阴历二月二十六这天,是阳历三月份的月底了,那会儿展销会应该也结束了。
  苏向南的婚事定下来了,所有人都觉得轻快了不少,少了一件需要操心的事了。
  可是赵红梅又开始紧张了起来,因为这好些个东西也得置办起来了。
  三十六条腿倒是不算太难办,这木头也是好几年前苏建业就开始准备的,所以不缺木料,可是找谁做又成了一个问题。
  要是苏建业不忙,他可以自己慢慢鼓捣,可现在他是一厂之长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弄这个?
  还是赵红梅拍了板,费时费力的大衣柜就直接买新的,就从县家具厂里头订,反正县里的房子也得弄新床,干脆就一块都置办上算了。
  只是这么一划拉下去,赵红梅手里头的钱包就迅速地瘪了下去,她还真有些心疼了。
  苏小软笑嘻嘻地给她补上一沓大团结,可是赵红梅不要。
  “娘,拿着吧,哥哥嫂子挣钱也都往您这里交一份儿呢,我挣的也得往您这里交。不能区别对待,要不日子长了嫂子们就要有意见了。”
  赵红梅眼睛一瞪:“胡说!我看她们谁敢?”
  “娘,她们不敢是她们的事,我尽孝是我的事。快拿上。”
  赵红梅叹了口气,无奈道:“你这孩子,就是太实诚了。”
  苏小软服装厂的工作才几个月,工资才多少呀,结果现在一下子就往她这里交了五百块钱,她拿这钱都觉得烫手。
  初七这天,送走了苏建民一家子,赵红梅才真地觉得一身轻松了。
  家里头少了这么些吃饭的人,这活干起来也就轻松了。
  赵红梅是真不待见韩娇和苏小云,两个人懒得都不像话!
  偏王小梅这个当亲娘的不怎么说话,赵红梅也不好意思去点,毕竟自己只是个婶子,而且说起来人家一年到头才回来这么一回,如果自己真派她们干活了,那几个小辈还得说自己苛待了她们。
  啧啧,所以说就是麻烦呀!
  苏向阳两口子不急着回去,一直就在家里头住着,反正苏向阳他们厂子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工呢,干脆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赵红梅也乐意让他们住着,主要是郭玲玲是个好学的,天天跟在她身边学做饭,也给打个下手啥的。
  没人不喜欢勤快的姑娘。
  苏向安就没那么好运了,苏建民一家子走的当天,他就被李丽押着回县里继续相亲了。
  至于苏建军,也就是初六歇了一天,其它时间天天上班。
  这天,苏向阳两口子带着孩子去西堂屋那边往壁炉里头烤地瓜去了,赵红梅扫了一眼,家里人倒是齐全着。
  “软宝前两天拿了五百块钱给我,说是算是她交的家用。我把这个说出来呢,就是想让你们都知道一下,咱们软宝可没白吃家里头的饭。”
  苏向南一听立马道:“娘,这话咋说的呀!软宝的本事,我们都知道。”
  赵英子也点点头:“就是,软宝就算是一分钱不给娘,咱们这家里头谁还能说她啥?咱们家能有现在的好日子,不得多亏了软宝呀!”
  苏向东笑了笑:“娘放心,我们没有什么想法。这几年给大伯和大堂哥寄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软宝想办法弄来的,我们都明白。欠了大伯的,是咱们一大家子,不能总让软宝一个人辛苦。”
  苏小软一听不乐意了:“哥你说啥呢!我淘换来的东西是不假,可是娘和嫂子都没少帮着加工呢,那腊肠腊肉,哪一样不是娘和嫂子她们弄的?”
  苏建业听了挺高兴的,孩子们之间没有互相猜忌,反倒是这样相互扶持关照,这才是他一个做父亲想看到的。
  “都是好孩子,不说这个了。向南二月要成亲,我就琢磨着把西堂屋的西间给他当婚房了。不过话我可得说明白了,以后过年回来,你们两口子可不一定住那儿。”
  “明白,咱家人多,我都懂。”
  他们老苏家不容易,这么多年,几乎就没有全过人。
  不是老大回不来,就是老二要值年夜班,再不然就是老三联系不上。
  这么多年过来了,好像是每年都有遗憾似的。
  “向南,你上班不忙的时候,就带着晓晓去买两身衣服鞋子啥的,另外就是记得去县里的房子看看,那边的话,我和你爹是想着主卧给你奶奶住,余下两间,你挑一间住。”
  苏向南想也没想道:“不用挑,我就住北向的那间就行。你和爹就另一间南向的,冬天暖和。”
  赵红梅高兴,儿子孝顺,比啥都强。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转眼到了正月十五,苏建军一家子又特意回来在家里吃的元宵,然后第二天一早,全都走了。
  “英子,把孩子就放家里,你去上班,等每周周六的时候就回来,周一早上再走。我和你奶看着虎子,不会有事的。”
  赵英子还是不太放心,因为赵红梅也并非是完全不上班的。
  “放心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不是还有你爹呢?我跟他说好了,我要是不在家,你奶就带着孩子去厂子里,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不会委屈了虎子。”
  赵英子这才同意了。
  毕竟她的工作也的确是不能再拖了。
  孩子留在家里,最高兴的要属老太太了。
  这可是她的第一个重孙子,希罕得很呢!
  “娘,等县里的房子弄好了,您就跟着一起搬过去吧,这样以后离得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