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270章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270章

小说: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他骑车子走过了,还能听到身后的议论声呢。
  “姚望现在可不得了哦!听说已经当上段长了,工资比普通工人要高三块钱哩!”
  “姚望家是真起来了,你瞧瞧现在他们两口子的穿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城里人呢。”
  “就是,前天我还看见他家的两个小娃娃了,哟,长的那叫一个好,苏小云天天把孩子送到娘家去照看呢,听说姚望的丈母娘人好,又有本事,一个人在家看着好几个孩子呢。”
  “你说姚望他爹娘现在后悔了不?当初分家闹成那样,后来生了孩子又不给人照看,连小云坐月子她婆婆都没去几天呢。”
  “那谁知道,就算是后悔了又有啥用?小香的孩子都长大了,老大都送镇上的幼儿园了,老二现在也会走了,人家也很快就不用人了。”
  姚望心里头高兴,压根儿不管别人怎么说,到了家,苏小香正搂着孩子在屋里头剥花生呢。
  “咋不歇会儿?难得今天不用去上工,你就带孩子多休息就成。”
  苏小香看到他拎进屋的东西,也是一脸高兴:“这鸡还没死呢!”
  “没呢,中午来不及了,晚上再做。”
  “行,我和了面,咱们一会儿吃烙饼。”
  “那行!”
  姚望喜欢吃烙饼,特别是现在家里头条件好一些了,再用大葱炒个鸡蛋,然后配上他们发的香菇酱,可香可香了。
  家里有小娃娃,吃烙饼也得熬点儿粥,苏小香让姚望坐下歇会儿,她去煮些粥出来,然后就可以擀饼烙上了。
  姚望也没跟她客气,寻常的饭他会做,但是烙饼不行,这火大了,饼就糊了,火小了,烙出来的饼外面那一层又不够脆,不好吃。
  姚望先用热水洗了手,又把最外面的衣裳脱了,这才上炕和二小子一起玩。
  苏小香现在在蘑菇屋里上工,每天的工分都高高的,家里头的粮食就是苏小香的工分换来的,她自己一个人就能养起这个家来。
  姚望挣的钱,偶尔发下来的票,则是能改善家里的生活,不过他们两口子会过日子,大头的钱都存起来了。
  “我把布送过去了,家里就只有爹娘在,他们让我跟你说一声,说是红星大队明天会分肉,让咱们二十六过去拿熟肉头和丸子。”
  苏小香应了一声:“你咋回的?”
  “我就说知道了,到时候如果有空就和你一起过去,没空就你自己回。对了,我之前在供销社里买了油呢,待会儿你弄半壶出来,等明天我上工时给他们送过去。”
  炸丸子可费油了,而且过年嘛,这油还要炸豆腐,家家户户的油都有些吃紧。
  姚望现在好歹也算个小领导了,上个月厂里给他们几个一人发了二斤的油票,可把姚望给美坏了。
  他们乡下一般都是自己榨油,但是榨的油根本就不够吃,到了年根儿底下,这油就更紧张了。
  苏小香没说啥,只是一个人在那头忙活着。
  另一边的姚家,气氛自然是不咋地。
  应该说每每到了年节时,姚家的气氛都不太好。
  姚望那边到了中秋或者是过年时,都能吃肉吃细粮,可是姚家却不行。
  姚望每年送的节礼,也让人挑不出毛病来,可姚家人就是知道,姚望不肯把最好的东西送过来,他宁愿把那些上好的五花肉送到他二叔家,也不愿意让老宅这边的人尝尝味道。
  每回姚母都要发一回脾气,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晚上,姚望让苏小香蒸了白米饭,然后把二叔二婶给请了过来。
  养殖场的鸡还是养的很肥的,苏小香手艺也不错,这一炒出来,香得很。
  苏小香又切了两截腊肠,这还是她四爷爷那边给的。
  姚二叔和姚二婶带着一个小孙子过来的,姚望让几个堂兄弟过来,可是姚二叔没让。
  就算是现在姚望家里条件好些了,也不是这么过日子的。
  四个大人,三个孩子,这一大盆的炒鸡也没能吃完。
  和鸡一块儿炖的土豆倒是一块没剩。
  姚二婶笑道:“我倒是觉得这土豆比那鸡块还香呢。”
  “是呀,这土豆颜色里里外外都变了,入了味道,吃着就跟肉似的。”
  姚望笑了笑,他知道这是二叔二婶舍不得吃肉,让他们两口子多吃呢。
  姚望也没多说,等走的时候,姚望把一个小陶盆端出来:“我们明天都得上工,中午家里也没人做饭,到晚上可能就放坏了,二叔二婶带过去吃吧。”
  姚二婶不接:“这咋行?咋还连吃带拿了呢?”


第680章 分肉了(三更)
  苏小香走出来:“拿着吧,明天晌午热着吃,我也想去二婶家蹭顿饭呢。”
  她都这么说了,姚二婶也不好再拒绝,接过来时还骂了姚望一句:“下回可不许这样了,啥也不拿还能就不让你们吃饭了?”
  “行,那我明天把我家小二宝给您带过去。”
  “成。”
  姚望家的老二,一个月里头,大概也有四五天是要去姚二叔家的。
  苏小香的娘就算是再能干,也不可能一直这么照顾孩子,总得歇几天,要不然,也吃不消的。
  红星大队开始分猪肉了,整个大队部都热闹了起来。
  苏建业家是苏向东去的,挑了一块五花肉和一大块的瘦肉,又额外拣了一些排骨。
  这年头排骨可不吃香,也就是苏小软喜欢吃上几口。
  苏向东把肉都放进筐里,然后放到了车子后座上,再拿绳子绑好了,直接又去了养殖场。
  分肉前,他就先去了一趟养殖场,挑了鸡鸭各十只,拜托他们给杀好了,这会儿估摸着也差不多了,他就打算去看看。
  苏向东到的时候,还有四只鸭子没有剥好,他干脆就把其它的都装好,然后坐在一旁等着。
  负责剥鸭子的是孙家的一个长辈,手头很利索。
  “向东啥时候回来的?”
  苏向东跟这位叔也不是很熟,随口道:“有几天了。”
  “你们家是真好呀,不仅是你们家,现在你们整个苏家都起来了。谁不知道咱们红星大队能有如今的好日子过,都是多亏了你们一家子呀。当初要不是你能进了公家单位,而且还跟在领导身边,咱们红星大队也不会一直引上头关注,那好处真是一说一大堆呀。”
  这话苏向东可不敢认,“那是领导们看重咱们红星大队呢,再说大队长在咱们这里的声望也高,要不是他舍不得咱们大队,早就调到镇上当干部了。”
  孙叔呵呵笑道:“这话倒是对,大队长也是个舍不得家的人呢。听说你们大学生一毕业就能分配工作,是这样不?”
  苏向东点点头,他没说的是,不仅分配工作,而且他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岗位,也都会被列入上头的考虑范围。
  所以说,苏向东哪怕现在才上大学,可是他已经很有底气了,他有基层工作的经验,等到大学毕业,他的职位不会低了。
  孙叔这边正在清理内脏,边上摆着一大盆子的热水,那是刚才为了褪毛用的。
  “真羡慕你们家呀,老子有本事,儿女们有出息,唉,想想自己家那几个念书不争气的东西,要是当初愿意好好读书,这会儿也能有机会上大学了。”
  苏向东安慰道:“也不是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咱们镇上以及县里好多干部也都没上过大学呢。关键还是看人品,只要是孝顺懂事,能养家就成。”
  这话让孙叔听了很高兴。
  他家的几个孩子虽然是念书不成,脑子也不是特别好使,但是听话,而且对他这个老子也是相当敬重的。
  “你这话说的对!养儿防老嘛,只要是孩子孝顺,别的啥都不是那么要紧了。”
  苏向东又陪着他聊了一会儿,又走过来两个人过来帮忙,人多了,这活干得也就快了。
  孙叔给他把鸡鸭都装上,还问了一句:“要这么多,能吃得完不?”
  “这才多少呀!等正月里我们回京的时候,还得再过来麻烦您几位呢。”
  孙叔听了哈哈大笑:“哟,向东这话客气了!咱们养殖场就待见过来买鸡鸭的。”
  苏向东还真不是说大话,这才一样十只了,光是他们家就有多少人呀?
  这要是敞开了吃,一顿饭三只鸡都不够。
  苏向东大概估摸了一下,再加上猪肉和在县上买上的牛肉,这些鸡鸭估计也就是能坚持到正月初五就不错了。
  现在二伯三伯都没回来呢,等他们两家再齐了,吃饭估计得摆四张桌子。
  这人多热闹,可是也麻烦。
  光是做饭,这就是个苦差事。
  以前过年都回来,赵红梅也没觉得太辛苦,有英子给她帮忙打打下手,再随便哪个儿子过来烧烧火也就成了。
  可是以前的小子们现在都娶妻生子了,那又一代都能跑能跳的了,这添丁进口,人越来越多,做饭就成了一件比较为难的事。
  做饭的人手是有,比如说向上媳妇李素素也会做,李丽和她儿媳妇也能帮忙,但问题是厨房就这么大点的地方,不是谁都可以进来干活的。
  这种时候,就显出苏小软的重要性来了。
  “这个好办,咱们可以直接用大锅炖菜,一大锅炖菜,咱们这些人能吃两顿了,然后再准备一两个素菜就成,这样也不用太费事,要不然多累人呀。”
  这法子倒是可行。
  李晓晓又有些担忧道:“可是也不能光吃炖菜呀。”
  “嫂子,咱们中午就吃炖菜,猪肉炖粉条、土豆炖鸡块、烧鸭子、炖牛肉,反正也够几天的了。一早一晚,主要就是喝粥吃馒头,菜品上也不用那么费事,实在不行了,咱们现在就可以包饺子,反正现在天儿冷,也放不坏。到时候早上吃饺子,多省事儿,还不用做菜了。”
  赵英子一听觉得行!
  “这法子好,晓晓,咱们干脆包些饺子先冻着,然后再提前烙些饼出来,到时候也能当干粮,再弄个汤就好。等正月里咱们还可以再蒸上两顿大包子,这不都不用做菜了?”
  李晓晓呵呵直笑:“还得是你俩,这要是我自己可想不出这么多的法子来。成,那咱们现在就先准备着。”
  现在苏建军家就只有苏向安一家子来了,而苏建民还没回来呢,这个时候可以先准备着,反正大家都在家里头闲着呢。
  说是闲着,赵红梅只请了两天假后,就又回厂子里上班了。
  这几天都是赵英子和李晓晓两人在忙活着一日三餐的事。
  苏向东不想让她一个人来回跑,就让李素素带着孩子也回县里住着,这样等到腊月二十八再回来也不迟,主要也是担心李素素和孩子适应不了乡下的生活,万一再累病了可不成,让苏向上也跟着一起去县里住着了。


第681章 苏建民一家子到了
  王兴走了,不过对于苏家这么多的人来说,少他一个也不显少。
  苏奶奶指挥着赵英子和李晓晓一起往锅里下鸡鸭,调料都放好以后,就让苏向南和苏向安两人在这里盯着火。
  他们这是在老屋那边的灶房里卤鸡鸭呢,苏小软是个嘴馋的,等到这鸡鸭都卤地差不多了,她就往里头倒了一盆子剥了壳的鸡蛋进去。
  “那鸡蛋我都是上面划了花刀的,只要焖一晚上,明天再吃的时候肯定就有滋味了。”
  苏奶奶拿手指头戳她:“哪家能这么吃鸡蛋的!”
  苏小软笑笑,反正家里长辈都疼她,而且这些东西家里也并不缺。
  苏小软找了个机会,拿自己空间里的油倒进了厨房的油罐子里,顺便又往一个白色的塑料油松里给倒满了。
  现在农村基本上不缺粮食,但是主要还是缺油。
  像红星大队不缺肉,可是其它地方就不一定了。
  现在有了油,不管是炸丸子还是做其它的,都让人心里头有底气。
  苏建业当天晚上把苏小软叫出来说了几句话之后,也没人注意到他拎上两个小塑料壶出门了。
  这小壶大概能装三斤油的样子。
  苏建业往苏国安家里送了一壶,再怎么说也是大队长呢。
  另一壶油,苏建业则是拿到了镇上,给新来的公社书记送过去了。
  这年头,哪怕是公社书记,也是希罕这种花生油的。
  特别是用花生油炒鸡蛋,那可太香了!
  为了怕颜色不一样,苏建业还特意往里头兑了一些自己家里头榨的花生油,这颜色看上去就没有那么的清亮了,但是闻一下就知道香得很!
  腊月二十七后晌,苏向东他们接到了苏建民一家子,还真是浩浩荡荡,这回苏胜利家里头是三个娃,王小梅怀里头还抱着一个。
  男人们都不爱打听这些个家长里短的事儿,而且他们跟苏建民一家也不是那么亲厚,所以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
  到了家,王小梅就把怀里的孩子放下来,让她给苏奶奶磕头。
  “这是?”
  “娘,这是小云家的老二,本来是想着跟我们一起来给您拜年的,但是这妮子得了风寒,我就没让她过来,不过她也怕再把孩子给传染了,也不敢带,所以我就把这孩子给带过来了。”
  苏奶奶笑眯眯地朝着孩子招招手:“快起来吧,好孩子,叫什么?”
  孩子可能是有些认生,一下子就躲到了李梅后头,这让苏建民和王小梅都有些尴尬。
  倒是李丽出言打着圆场:“小孩子都这样,我瞧着这孩子有两岁了吧?个头还行,也不瘦,可见是家里头吃得好。”
  这也算是在变相地夸着苏小云嫁了个好人家,王小梅就喜欢听这个,立马就拉着妯娌聊起来了。
  苏小云嫁过去是给人做后娘的,自然是辛苦一些,但是对方的条件好,而且也不用她下乡了,又给她安排了工作,总算是过上了她自以为的幸福生活。
  苏小云生了俩,这男人养家的担子自然就重了些,而且苏小云是个自私自利的性子,之前坚持要来红星大队,那主要还是知道自己奶奶家里头的人厉害,兴许可以讨到好处,而且车票钱都是父母出,她带着孩子过来了,再转圈给磕个头拜个年,怎么不得弄上十几块钱?
  哪成想,她自己不小心给感冒了,而且又是发烧又是嗓子疼的,这没辙了,都这样了,苏建民哪里还敢让她来?
  苏小云干脆就借着自己身体不好的原因,让王小梅把孩子给带到高县来了。
  苏建业一家子倒是没想那么多,反正这么多人,也不差一两个了。
  苏建业他们安顿好,当天晚上,就煮了饺子吃。
  白菜肉馅的,而且肉还挺多,王小梅吃得那叫一个满足。
  苏胜利两口子那就更是吃得飞快了,那动作快的,生怕是下一秒这饺子就能飞了似的。
  这场面,直把其它人看得目瞪口呆的,至于吗?
  苏建业笑了笑,然后把醋壶往中间推了推:“不着急,饺子多着呢,管够!”
  厨房里的大锅,这一锅下去,能出十几碗的饺子呢。
  这么些个人,差不多要煮三锅才够吃。
  苏向阳带着媳妇郭玲玲也来了,两人的孩子自然也不能少了。
  因为人多,所以干脆就分成了两个屋里吃饭,西堂屋那边是女人和孩子们一起,两边吃的都一样,而且屋里也都暖和。
  郭玲玲吃了半碗饺子之后,就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分给了两个孩子,然后拿着空碗站起来。
  “软宝,你在这里瞅着几个孩子些,我去那边换你二嫂过来吃。”
  “行,嫂子去吧。”
  郭玲玲去了东堂屋后面的厨房,就想着把碗洗一下然后把李晓晓换过去吃饭,可是李晓晓没答应。
  “行了,我和大嫂就能煮,这下个饺子多简单呀!没必要都在这里站着。”
  郭玲玲说不过她,只好站在一旁等,差不多三四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