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现在人们不管是搬家还是弄一些新家俱,大都是选着一早一晚的时候,就是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家当呢。
杨叔自以为懂了,苏小软也懒得多解释。
除了这些,苏小软还挑了两张书桌以及配套的椅子,至于客厅里的东西,苏小软没打算再买,只推说自己再看看,反正一天也买不齐。
杨叔也觉得不能一下买这么多东西,那得花多少钱呀!
他可不知道苏小软现在就是个小富婆呢。
送了这些家俱,苏小软指挥着工人把东西都放好后,又一人手里塞了一把大白兔,算是谢谢人家了。
虽然他们也都是拿工资做事,但是主家愿意给些好处,他们也乐意,走的时候还说以后有啥需要的,还去他们商场买呢。
苏小软等人走了,这才把窗帘拉上,然后又把自己挑选好的沙发和茶几摆了出来。
沙发是自己二楼卖百货的陈列品,人家主要就是卖沙发巾以及沙发罩的,她倒好,直接把沙发给弄出来了。
反正现在也有皮沙发,她手里又不差钱,别人也看不出什么来。
餐厅那里,苏小软也放了一张能供八人同时用餐的圆型餐桌,配套的八把椅子,这都是实木的,听说当初那个老板光是买这一套桌椅,就花了两万多。
不过这投资也是值得的,因为就他家卖的餐具那是个顶儿个的贵!
一整套四十几件的餐具下来,就要大几千,如果搭配的便宜货,那就不好看了,也显不出档次来。
苏小软只买了两张一米五的床,给两个儿子准备的,一楼有两间卧室,都不带卫生间,苏小软考虑到了家里的实际情况,就在一个房间里放了一米五的床,另一个房间里放了两张一米二的单人床。
放一米五的床那间屋子稍微小一些,放下床之后,也就只能放一个大衣柜和一个小个的床头柜了。
这就是霍云霆说的那间小屋子。
其实能住这样的房间,在京都还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呢!
主卧是有卫生间的,而且主卧还很大,苏小软放了一张一米八的床,直接从空间里挪出来的,连床上用品也是,直接就用的最好的,上面的四件套都是真丝的,躺在上面别提多舒服了。
苏小软打个滚儿,都不想起来了。
想着还有其它事情要做呢,赶紧看看自己看中的那个柜子能不能放得下。
第817章 回乡
二楼总共有五个房间,其中一个就是书房的格局,苏小软把这里留给霍云霆了,余下四个房间,一间是主卧,还有三间自然就是要准备给孩子们住了。
苏小软弄出来的衣柜是那种一整排的,挨着墙放,正好差两寸就到门框了,可以说是合适得不能再合适了。
这套柜子比较大,而且颜色也是苏小软喜欢的那种米白色,放在卧室里显得清爽还带着几分温馨。
孩子们的房间肯定也是要有柜子的,不过现在不急,反正孩子们现在也不会过来住,等晚几天再说。
苏小软这边没有急着搬过去,主要是房子虽然分了,但是霍云霆的工作重心暂时还没有转移到这边,他手上还有原来的任务没有收尾呢,少说也得再等一个月才能过来。
既然霍云霆人都不在这里,苏小软自然也就不会一个人在这里住了。
苏小软原本以为这里就只是单纯的两层小洋楼,后来才发现上面还有一个阁楼,属于中间高两边低的那种。
苏小软又请了工人过来,把阁楼简单地收拾一通,这里完全可以做杂物间或者是孩子们顽耍的地方。
为了安全,苏小软又把阁楼的窗户上都安了防护栏,免得再有孩子摔下去。
两边虽然有些低,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可以的。
苏小软又根据现在几个孩子的身高,再次做了调整,最边的地方,都放了一些花卉或者是装饰品,这样孩子们就不会过去了,免得平平安安再碰到头。
最中间的地方,很高,中间大概有两米左右宽的地方可以让成年人活动,这个高度,苏小软来回活动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是霍云霆上来也不会碰到头,不过再偏一点,估计他就得弯着腰了。
阁楼上又单独隔开了几间房,中间位置最东面,那里有扇窗子,苏小软干脆就在这里弄了一间茶室,不影响采光,也能让成年人自由活动,就是房间属于稍微细长一些的格局。
在向阳的这一面,苏小软隔出来了一个大房间,就是专门给孩子们弄的活动室。
就算是以后孩子们不能天天住在这里,可是只要过来了,就有地方可以玩耍,尤其是夏天和冬天,不用在外面晒着或者是冻着了。
苏小软最满意的一点,就是这里的房子是集体供暖的。
也就是说,屋子里都有暖器,而阁楼上原本是没有的,可是苏小软不怕花钱,手上又有票,所以把阁楼上也装了暖器,这样一来,他们一家子住的二楼应该就会是最暖和的了。
除此之外,苏小软还特意把一楼的客厅位置和两间卧室里都多加了暖器片,客厅比较大,所以苏小软多装了两组。
不过,多装了暖器片,苏小软也怕有人过来串门的时候眼红,所以在买家俱之前,就已经让工人帮忙给做了两个柜子,一个是做成了客厅和餐厅的隔断,靠墙的位置就是加的一组暖器片,外面有柜子一挡,啥也看不见了。
为了弄这个,苏小软可没少费心思。
好在苏向上认识的人多,跟着忙活了七八天,就给弄好了。
苏小软也听说了,今年好多地方都会改造管道,而霍家老宅和四合院那边都会改造成集中供暖的模式,当然,这是需要个人出资的。
原本,苏奶奶他们住的四合院那里是不给提供的,可是住在他们前面的一户人家好像也是什么单位的领导,这么一疏通,上面也就愿意关照关照,只是需要个人出人工费和管道费等等。
这份儿钱苏小软自然是不会心疼的。
而且这也算是沾了人家前面的光,所以她还特意让三姨给前面送了些东西过去,算是表示一下感谢。
当然,住在这个胡同的人并不是都愿意安装暖器,主要是不愿意掏钱。
其中有一户四合院里住了七八家,这七八家自己内部都达不成一致,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安装了。
别人家的事,苏小软向来不爱操心,管好自己就行。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苏小软就把小洋楼给鼓捣地像模像样了。
而且客厅里还多了一架钢琴,是顾家舅舅特意安排人送过来的,说是给几个孩子买的,看看他们哪个有艺术细胞,就算是不愿意学着弹,但是基本的审美不能掉线了。
苏小软明白顾舅舅的意思,高兴的收了,还特意打电话道了谢。
平平和安安对于钢琴都不怎么感兴趣,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学一学。
用苏小软的话说,只是让你们跟着学一学,没想着把你们培养成钢琴大师,只是为了陶冶一下你们的艺术情趣。
等到霍云霆正式任职于京都区的时候,苏小软也迎来了她的暑假。
这是她大学时期的最后一个暑假了。
明年二月份,她就会正式毕业了。
她属于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七八年一月份入的学,一转眼,就快要毕业了。
苏小软的大学时光过得很充实,上辈子不太懂的一些理论,现在通过系统的学习,总算是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
放暑假了,她跟霍老爷子那边商量了一下,总算是争取到了平平和安安一起回老家的机会。
老爷子虽然答应了,但是条件也摆出来了。
同行的人除了霍香凝和王彩娟这两个保姆之外,老爷子又给安排了几个随身保镖,而且还是不要不行的那一种。
苏向东和赵英子都陪着苏奶奶一起回去,只不过他们是坐的火车回去,而苏小软则是带着几个孩子坐汽车回去。
这次回去,老爷子给他们安排了两辆车,一辆吉普,一辆普通的轿车。
苏小软带着五个孩子分了两辆车坐,再加上了司机和保镖,两辆车也算是满满当当的了。
因为车子上面有着京牌,这年头京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定的震慑作用的。
所以一路上十分顺利地到达了高县。
他们比火车要到得早很多,苏小软带着几个孩子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地差不多了,这才让霍小林开车去火车站接人。
第818章 你真地不考虑一下?
二爷爷和二奶奶听说苏建业家里头有人回来了,高兴地就立马打发小孙子去瞧瞧。
苏小软之前没有打电话回来,主要就是不想总麻烦堂伯一家。
现在他们都收拾完了,苏国安两口子带着两个大孙子也过来了。
“你这孩子也是,回来这么大的事情也不知道提前打声招呼。”
苏小软笑着过去抱住了王梅的胳膊:“伯娘,我们也是临时决定的,而且这不是想要给你们一个惊喜吗?对了,我二爷和二奶奶现在咋样?等回头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两位,还给他们带了礼物呢。”
“你这孩子,又乱花钱。”
正说话间,外面车子的声音传来,苏小软面上一喜:“是我奶奶他们到了。”
苏国安也没想到小婶子这会儿回来,毕竟不年不节的,而且正月里才走的,咋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苏奶奶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院子里的苏国安,笑道:“你们两口子过来了?我二哥二嫂咋样?身子骨还壮实不?”
苏小软看时间也不早了,干脆和赵英子一商量,就去了西院的灶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包子热了热,然后再煮个鸡蛋汤就好。
苏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哪怕是坐的软卧回来的,也仍然是感觉一身疲累。
大家都累了一天,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苏向磊就过来传话,说是中午请他们去家里吃饭。
苏小软还想着拒绝呢,苏奶奶一口就应了:“也好,正好我跟老哥哥老嫂子好好聊聊,对了,软宝,我让你带的那软和的点心带了吗?”
“奶奶放心,都带了,一会儿我就准备出来,给二奶奶送过去。”
苏小软这次过来主要还是为了工作,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去找宋局帮忙打听一下关于建敬老院的事。
宋志刚很高兴苏小软能想到他。
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国家做贡献的事,再则说了,这也是的的确确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好事。
“敬老院需要协调的部门有很多个,你是怎么想的?”
“宋叔,我也不瞒您,这事儿我跟我大伯商量过的,这钱基本上都是我奶奶拿出来的,如果是盖新的敬老院,前期的投入也都没有问题,我比较在意的是后续。”
宋志刚表示明白,这种事情,一旦做起来了,那就是不断往里砸钱的事儿。
毕竟他们要收进来的都是孤寡老人,如果有子女或者是其它的直系亲属,敬老院也是不收的。
“我建议你还是先定个基本条件,比如说什么样的老人能进来,什么样的老人不能进来,这总得有一套评定标准,也能让一些声音消下去。”
苏小软明白这个,相关的条件,她自然是早就已经列出来了,只不过暂时还没有拿出来公布而已。
“如果这是我自己投资自己来做,那相关的条件我会卡地更严格一些,毕竟,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更不能保证我每年都能有多少的收入。我还是要考虑量力而行的。”
敬老院建起来,前期苏奶奶活着的时候,这份儿钱自然就是要从她的收入里扣除掉的,可是后面呢?
如果哪天苏奶奶不在了,这笔钱又要有谁来承担?
如果是私有的,那就好办了,接下来也不需要国家费心了。
可如果是国有的,那问题也不太大,苏奶奶只需要每年拿出一定数目的钱来,余下的事情就不需要她来操心了,也不需要苏家再额外地安排各种人手,只需要定期地过来督察就可以。
但是如果是公私合有的话,那就会比较麻烦了。
苏小软考虑到了当下的政策以及县里的实际条件,觉得还是弄成国有的比较合适,这样还能提供几十个工作岗位出来,而且到时候她再安排几个人进来监管,问题应该不大。
“我建议你还是要找张书记谈一谈,他对你的印象很好,羽绒厂一建起来,立马就解决了咱们镇上两百多个就业岗位,而且因为有了羽绒厂,镇上明显也繁华了许多,我听说你们那个镇子,要被列为后续五年的重点扶持镇。”
苏小软早料到会是这样。
毕竟有一家红星蘑菇加工厂,还有一家羽绒厂,这个气势就已经起来了,其它的乡镇,那是拍马也赶不上的。
“对了,听说镇上的服装厂开不下去了,最近正在考虑着转卖,你有兴趣吗?”
苏小软犹豫了:“这事儿我听向磊哥说了,镇上的服装厂地方太小,而且里面的设备大都老旧不能用了,我就算是接手了,还得重新再置办,还得往里砸钱,并不划算。”
宋志刚笑了:“但是厂房和职工宿舍都还好好的,这省下了一大笔的基建费呢,而且那个厂子紧挨着大马路,其它三面也都是空地,可以扩建,你真地不考虑一下?”
苏小软沉默了一会儿,一脸怀疑道:“宋叔你这是收礼了吧?”
宋志刚哈哈大笑,虚点了她两下:“你少来!我这也是受人之托,帮忙问问。你要是愿意接就接,不愿意接拉倒。我主要是想着那么多工人的吃饭问题呢,我又没有亲戚在那里上班,只是单纯地想着帮老朋友一把。”
苏小软抬抬眉毛,没说话。
镇上现在有一家制帽厂,私营的,规模不大,也就是比家庭作坊的形式大了那么一倍左右。
不过,镇上现在能有这样的私营小厂,已经很不容易了,说明大家的思想都在发生转变。
至于镇上的那家服装厂,如果接手的话,也不是不行。
关键还得是看价格呀。
苏小软不缺钱,但是也不喜欢盲目地扶贫。
有价值,有前途,她肯定也会做的。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那家厂子的利用率还能有多高。
“我只听说那厂子干不下去了,可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宋叔知道吗?”
宋志刚摇头叹气道:“还不是被县里的服装厂给连累了?人家原本接的定单做的好好的,可是偏偏被县里的人给截胡了,你截就截吧,还硬把一些烂单子推给人家,结果,这衣服做出来了,也发出去了,钱收不回来,你说这事儿怎么办?”
第819章 计划书
苏小软也没想到竟然还是因为烂帐的原因。
“你们镇上的服装厂也就那么大,总共的流动资金才有多少呀,现在因为这么一闹腾,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厂子都停工快一个月了,欠了两个多月的工资发不出来,天天有人去厂里闹。可是闹有啥用?”
苏小软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了。
“那如果接手了这家厂子,还得负责把拖欠的工资给发了?”
“那是肯定的呀!”
苏小软这头就摇得更欢了,镇上的服装厂虽然不大,也有一百多号人呢,这两个多月的工资加起来可不是小数,她才不愿意承担这笔开支,这原本就是国营的,凭啥要让她来买单呢?
没想到,两天后,苏小软在羽绒厂听报告的时候,张书记带人过来了。
“哟,领导,您亲自过来,可是让我们受宠若惊呀。”
张书记也没跟她客套,寒喧几句之后,就进入了正题。
“镇上这家服装厂你知道吧?”
苏小软点头:“知道的,当初我娘还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