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当初可是说好了,这房子以后归小弟,让他给你们养老。咋了?这是再给他买处房子?当初可没有这么说呀!你们就算是偏心,也得有个边儿吧!现在跟我要钱,要给小弟买房子?那我呢?妈您先前不是还说我们一直漂着也不是个事儿吗?咋就没想着让我们先在县里买套房子?”
郭母一脸心虚道:“可你不是不在县里住嘛。”
“是呀!”郭亮都要气笑了:“我是不在这里住,可我早晚得回来吧?您是想着我能在京都买房子?那您觉得我得赞多少钱才能买得起?当初分家的时候,您可没有额外给我钱,我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妈,我到底是不是你亲儿子呀?我是路上捡的,还是别人硬塞过来的?”
“胡说什么?”郭父喊了他一嗓子:“你没钱就说没钱,扯这么多有啥用?算了,回去吧!”
郭父也看出来了,这个儿子是打定主意不会往外掏钱了,郭母没法子,也只能松了手。
郭亮回到屋里想了一会儿心里头就什么都明白了。
什么给郭小弟买房子呀,怕都是幌子。
他可是知道他大侄子今年有十六了吧?这是想着给他买份工作呢!
现在的工作可不好买,普通的厂子,少说也得八百块钱才能买下来,如果是效益好的厂子,那至少得一千块钱了。
想的倒是挺美,就指着从他兜里掏钱呢!
第二天一早,吃饭的时候郭母还不忘了哭穷,郭亮没吱声,小弟看了看他,再看看父母,到底也没开口。
郭亮就是故意的,现在家里头就他是个不稳定的,哪里比得上老大和小弟?
郭母见说了半天,二儿子也不答理她,心里多少是有些火气的。
可是偏偏又没有由头撒出来。
“晚上不用给我做饭了,我得去看看车票,要是托人买,总不好让人家白帮忙。”
郭母一听,就知道儿子身上这钱还不少呢。
“花那个冤枉钱干啥?你把钱给我,我去割上二斤肉,咱们在家里吃不比外头更干净?”
郭亮只是看了她一眼,没接茬。
郭母气得一个倒仰:“那你打算买啥时候的?”
“还不知道呢,这个我可做不了主,得去车站看看才能定。”
“那行,你们还年轻呢,节省一些,买个站票就成了。那钱省下来,还能买些吃的带上。”
话是这么说,可是郭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二儿子的口袋,就想着这儿子手里还有多少钱呢。
郭亮去车站转了一圈,回来那天,苏向磊就带着他去找了苏建军,车票也给他留出来了,今天后晌四点就有一趟,到京都正好是明天早上了。
郭亮取了票,又给苏建军留了两包大前门,还被苏建军笑着说他也学会外人那一套了。
郭亮也高兴,人家显然是没把他当外人的。
“对了,叔,今年你们过年去京都不?”
“去的。早就说好了,而且我今年还特意调整了假期,这回争取在京都多待一阵子,也能多陪陪老太太。”
郭亮深以为然,大老远地去,如果只是待个四五天,的确是不过瘾。
“那到时候叔来我们店里,现在可是又上了好几种新品呢,别的不说,就单是小软弄出来的那个炸鸡就美味得很!到时候再配上小酒儿,香着嘞!”
苏建军哈哈大笑:“那肯定是要去的。小软给我打电话了,说了你们要迁户口的事儿,都办妥了吧?”
郭亮愣了一下,难怪他迁户口的相关手续都那么顺利呢,他还真以为是自己递上的几根烟管用了,敢情是人家早就打好招呼了!
郭亮这心里头热乎的:“谢谢叔了。都办妥了。”
“不用谢,都是自家人。再说正好管着这个的也是我以前的战友,就是说句话的事儿。”
第853章 门都锁了
郭亮心中感慨,亲兄弟没一个对他上心的,亲父母也只当他是个能随意欺负的,也就是苏家人心善,啥都提前想着了,而且人家也不求啥回报,这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郭亮当然不可能买站票回去,这种事情也就是郭父郭母能干得出来。
郭亮买的是硬座,一般人现在都是买这种票,而且也只是坐一宿,郭亮觉得问题不大,他也知道苏小软喜欢买卧铺,而且还是买软卧,啧啧,一张卧铺票顶得上好几张硬座票了,更何况是软卧?
郭亮寻思着这几年都不回来了,以后再回来的时候,带着老婆孩子,倒是可以坐卧铺。
郭亮没说自己今天下午就走,反正晌午回去了,家里也没人。
不仅没人,厨房的门还特意上了锁了。
郭亮都给气乐了。
这是因为嫌他没给钱买肉,所以连米面啥的都不给他吃了?
他说的是晚上不在家吃饭,可没说中午不回来!
行,这也就是亲妈亲爸能干出来的事儿!
郭亮是那种受气的人吗?
以前还真是!
但是现在不行了。
郭亮扭头就去了小叔家,这种事情,就得让人知道才好。
不仅如此,他一出门,就看到了邻居在外头坐着晒太阳呢,自然而然地就把自己下午要走了,可是家里头厨房上了锁,主屋也都上了锁,他实在是饿得不行了,想着去国营饭店里头吃顿饭。
郭亮说着,走了两步后又惨兮兮道:“我忘了,吃饭还得带粮票呢。我,我这想着回来就住家里,也没带粮票呀!”
大娘一听这话,倒是热心肠道:“我家里还有呢,你等着,我给你拿去!”
“别了,大娘,大家过日子都不容易。这样吧,我干脆去我小叔家蹭顿饭吃得了。反正下午就上火车了。我也就不回来了,麻烦您看着我爸妈了,跟他们说一声,我就直接走了。”
大娘愣了一下:“这就走了?”
“啊,回来是有事情要办的,现在事情也办完了,当然得回去了。”
大娘可不傻,想着郭亮回来的时候,那可是大包小包的,还特意给他爸妈买了新棉鞋,可是这会儿要回去了,就那么一个小袋子?
怕是连件棉大衣都装不下吧?
“亮子呀,那你上了火车咋办?有吃的不?”
郭亮苦笑:“哪有呀!家里头各屋都锁着门呢,我要是能找着吃的,还能厚着脸皮去小叔家吃饭?不行我就从小叔家带点儿吃的,我婶子那人好,不会小气的。”
“那行,你去吧,等你爸妈回来了我跟他们说一声。”
同样的一段对话,在郭亮要出胡同口的时候,又跟一位穿着碎花上衣的嫂子说了一遍。
这下子,不用郭亮再刻意地去宣传了,整条街都会知道了郭家人干的好事!
孩子大老远回来了,家里头没人做饭也就算了,竟然连屋子都锁了,粮食更是丁点儿见不着,这算是怎么回事?
亏得人家回来的时候还带了那么多的东西呢。
再想想中秋呀端午呀,郭亮可是没少往家寄东西,这老郭一家子,真是太不地道了。
郭亮苦着一张脸,去了郭小叔家。
郭小叔听说侄子在家里头竟然没饭吃,也是气得不行。
“我记得你弟媳妇没工作呀,而且还带着俩孩子呢,他们都没在家?”
郭亮摇头:“不知道去哪儿了,我回去的时候,大门都是锁着的,我倒是有大门的钥匙,可是厨房和其它屋子的钥匙我没有。就算是有,我也不敢去我妈他们屋里头找吃的呀,那我妈不得打死我呀!”
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不至于让人觉得太难以置信了。
毕竟就以郭父郭母的偏心来说,真是能干出这种事儿来的。
“行了,既然来了就在家里头吃。下午几点的火车?”
郭亮说了,又把车票拿出来给他看了一眼。
郭小叔直接跟妻子说让他一会儿给烙两张饼让郭亮在路上车。
郭亮心中感动,暗道这果然是不一样的。
郭小叔让郭亮陪着喝了一小盅,主要是后晌郭亮还得上火车,所以不能喝太多。
“你是个好的,你爹妈的确是做地过份了些,可不管咋说,也是你的父母。你之前做的就挺好,分了家了,年节的时候让人捎些东西回来,也省得他们在外头说你的不是。”
“小叔说的是,我都记着呢。当初要不是多亏了小叔,我和小丽还不知道要被苛待成什么样呢。”
“其实我也没帮上什么忙,现在你们日子好过了,我也就放心了。对了,三个孩子都在读书吧?”
“都读呢。不过因为户口不在那边,还是托了关系办的借读,每个学期都得掏借读费的。”
其实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孩子们读书都是要看户口的。
但是因为京都到底是不同,大城市,而且明显也比省城这样的地方更早领会开放的政策,所以上面也是早早地做了各项准备的。
“叔,其实我过来还有件事呢。”
“啥?”
郭亮从包里取出来一张纸,然后递了过去:“我听说六子读书不成,一直也没找着工作,我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我们老板那里我还是能说得上两句话。”
郭小叔没听明白。
你跟你老板说得上话就说呗,跟他有啥关系?
郭小叔没问,低头看了看手上的东西。
这一看可不要紧,脸色立时就变了。
“亮子,这是?”
“我们老板就是红星村出来的,还是小丽的堂妹,叔忘了?”
郭小叔还是不太明白,他知道郭亮的这位小姨子是个有大本事的,要不然也不能去了京都,而且听说人家在京都还是相当有脸面的。
“这羽绒厂?”
“哦,这也是我们老板开的,效益那是相当的好,现在的厂长是我们老板的亲戚,之前六子给我打过电话,我回来前也特意去跟老板请示了一下,她就把这个给我了,有了这个推荐信,你让他直接去找霍厂长,进厂子上班是肯定没问题的。就是不在县城,估计六子得骑自行车上班才好。”
第854章 你真是我亲哥!
郭小叔嗓子都有颤音了。
“六子,六子快过来!”
郭小婶进屋了,怼他:“喊啥呢?六子不是去找人了?先前说能有机会进纺织厂,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行。”
郭亮这才瞅过去:“六子要进纺织厂?”
郭小叔苦笑:“这都是没影的事儿呢。而且纺织厂是那么好进的?听说至少得花六百块钱,而且进去了也只是一个学徒工,工资才十六块钱,而且还是技术工,至少得学三年,要不然根本就出不了师。”
郭亮也明白这个。
技术工的工资高,但是这学徒的时间也长,很多有条件的家庭倒是都愿意让孩子去学这个,不图他们一时的工资高低,而且也不介意花点儿钱。
可问题是条件好的家庭少呀!
大部分人家,都是盼着孩子进厂子学个两三个月就能上岗挣钱的,这可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那能进不?”
郭小婶脸色也不太好:“不好说,听说纺织厂不好进,别看是个学徒工的位置,都有好多人抢呢。咱们在纺织厂没有关系,不一定能进得去。”
郭亮想想也是,县里收益好的厂子就那么几个,但是人口多呀,谁不想进去?
“那一会儿六子回来了,你们再问问他。”
没等郭亮说完呢,六子就回来了,而且是苦着一张脸回来的。
不用问了,那指定是没成的。
郭小婶脾气好,也疼孩子:“行了,不成就不成,咱们再找别的。”
“妈,我都在家闲了半年了,再这么闲下去,我哥不说啥,我嫂子也得有意见了。我这不成了一个吃白饭的了?”
郭小婶脸色一变:“胡说个啥!你嫂子不是那样人。”
郭亮乐了,招呼六子过来。
郭小叔这会儿也想到了手上的那张推荐信,直接就递了过去。
纺织厂既然是不成了,那就先去这里试试,羽绒厂他是知道的,虽然是开的时候短,但是听说工资高,效益好,连中秋节的福利发的都比县里的几个大厂要更好呢。
“呀!羽绒厂?哥,你哪儿来的?”
郭亮笑了笑:“知道红星大队不?”
六子点点头:“知道,我还知道这羽绒厂就是红星大队的苏家人办的,哥,是不是跟嫂子有关系?”
郭亮没否认:“厂子的老板是你嫂子的堂妹。你之前跟我打电话说想找点儿事情干,我寻思着羽绒厂的工作不错,工作不累,也容易上手,而且工资还高。就是离得远。”
六子可没有半点不高兴,整个人都是乐和和的:“那有啥?离得远我就来回走呗!能挣钱就行。”
郭小婶也没想到亮子过来还能给带来这么大一个惊喜。
六子今年十八了,再找不着工作,不说是吃不吃白饭的事儿,这后面找对象都麻烦。
“我也听说过这个羽绒厂,说是工资给的高,而且厂子里的食堂也不赖。不过听说选的都是附近的一些村民进去做工的。”
“嗯,那没啥。基础线上的活,也不需要啥经验和技术。六子不一样,他是高中毕业,去了之后,跟着人家好好学,主要就是要管着操控设备这一块儿的东西呢,以后干得好了,还能再去找机会学一学修机器的技术。这工作不累,就是离得远一些。”
“那怕啥?要不就让他直接住宿舍,也省得来回跑了,反正羽绒厂的宿舍条件也好。”
郭小婶直接就给定下来了。
郭亮倒是有些意外,婶子还知道这个?
郭小婶笑得嘴巴都要咧到耳朵根去了。
“咱们前头隔了一排的那个老刘家,他家儿子今年春天就去了羽绒厂,他是去年毕业的,不过不是高中,是初中,他儿子上学晚,十岁才上了一年级呢,听说现在在厂里是个啥小组长,说是宿舍里头干净卫生,而且一个宿舍就住八个人,如果是级别高的,还有四人间的,甚至是连单人宿舍都有呢。”
难怪,敢情是这里有在羽绒厂上班儿的。
六子拿着推荐信亲了两口,顺势就抱住了郭亮:“哥,你真是我亲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给你和嫂子丢人!”
郭亮也是笑了,这个堂弟惯来是个活泼的。
“行了,那你拿着这封推荐信过去就行,具体后面咋给你安排,就听霍厂长的。对了,霍厂长是老板男人的堂哥,你记得在厂子里别顶撞人家。”
“知道了,哥。”
六子的工作就这么给安排了。
而郭亮不知道的是,苏小软早在郭亮提出来想要帮一把六子的时候,她就让霍厂长打听了一下,确定是个品行兼优的人,只是不走学习这一径,这才没考上大学。
这年头考大学多难呀,一个县里头也出不了几个正经的大学生,有的能考上个专科,甚至是中专,那都是要高兴得跳起来的。
要不然,当初小水能被苏小软给送进去了中专学校,也不会让苏向兵那么感激她。
郭亮也是后来回到京都后,才知道六子没有被安排进车间工作,而是被安排进了财务科,不仅如此,六子还报了夜校,专门去学会计。
霍厂长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因为他发现六子这人之所以没考上大学,主要就是偏科得厉害,语文那是一塌糊涂,而数学则是在班里头能数到前几,英语也不行,十回里头有九回都是不及格的。
苏小软是最早收到消息的,看到这么一个结果,倒是觉得这位堂兄是个知人善用的。
而郭亮在郭小叔家吃完饭又歇了一会儿,最后让六子骑车子送他去了火车站。
郭父郭母没给郭亮准备东西,郭小婶倒是给准备了不少,什么腌的咸菜,还有几张烙饼,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