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向东上任之后,没有急着烧什么三把火,一来是觉得没必要,张书记并不是那种尸位素餐之人,很多的项目也都是井井有条。
二来呢,苏向东也是想着先熟悉一下高县的里里外外,毕竟先前他离开了几年,虽然还有一些人脉在,但是毕竟几年不曾共事,还是得先观望一下。
不过,该办的正事,苏向东是一点儿没耽误。
就说这修路的事儿,苏向东就先抓紧了。
苏向东身边现在有两位秘书,关于修路的资料也都找齐了摆到桌上。
“苏书记,这个项目之前是羽绒厂那边提出来的,但是后续一直没有动静,这也是张书记很关心的事。先前只是把镇子上的两条主路都修了,但是镇子上通往咱们县城的路还没有动工。”
“嗯,这件事情我知道了,回头你帮我约一下霍厂长,我跟他面谈。”
“好的。”
秘书又将一个项目本子递过来:“这是关于之前国道扩建的一些意见,各个方面都有不少的问题。其实咱们现在最大的难题,就在于财政上困难一些。”
说直白点儿,就是没钱。
国道扩建,这是国家拨一部分,自己县里再提供一部分的。
可就是这一部分,他们现在也拿不出来。
这条贯穿了整个高县的国道,总长有四十多公里,这可不是说着玩儿的,现在修路,哪怕是修个十里八里的,都得凑上好长时间的钱,这可是将近五十公里,需要的费用就更多了。
“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我会安排。”
话音刚落,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喂,你好,我是苏向东。”
“大哥,是我。”
苏向东的表情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软宝呀,怎么了,有事?”
“没有,我听说高县那一段的国道要扩建?”
“对,以前是双车道,现在听着上面的意思是要扩成四车道,我们也正在积极地准备。”
苏小软笑道:“大哥,我也是从高县里出来的,我有意投资这条路的修建,大哥能给我什么好处?”
虽然是亲兄妹,但是现在立场不同,而且既然是合作,那就必须得是互惠互利呀。
苏向东知道苏小软有钱,他也正为了钱的事情犯愁呢,没想到苏小软就主动提出来了,这对于他来说,自然也是好事一件。
“那你说说看,只要是不违反政策,我们当然都可以谈。不过,这是国道,你想要在这里建收费站还是不可以的。”
“大哥想到哪儿去了,我自己家乡的路,我还能建收费站?我就是想在高县弄几块地,不知道这个违不违反高县的政策?”
苏向东看了一眼手头上的文件,笑道:“这倒是不违反,不过你也不能狮子大开口。而且软宝,我们要修的路比较长,现在几个县都卯足了劲儿在凑钱呢,先修哪段路,也得看我们现在各自的实力。”
言外之意,现在上一段就快要修完了,接下来修哪一段,主要是看当地政府的财力了。
有钱就修,没钱就先跳过,毕竟总工期是不能耽误的。
这种事情,想要发展经济,修路就是必然的。
谁的县里投资环境好,自然就更能引来金凤凰。
这种事情,谁也不傻,所以现在这件事正是各地县政府头一件上心的事。
“好,我让霍厂长跟你详谈,我这边暂时有事过不去,有什么问题咱们电话联系。”
第886章 制药厂
苏向东现在最缺的就是钱了。
现在既然苏小软主动提出来了,而且还是以合作的形式商谈,那自然是再合适不过。
苏向东没想到的是,苏小软不仅仅准备跟高县这边合作,而且还把顾氏这个国内的庞然大物介绍到了高县。
二月中旬,苏小软终于等到了顾明渊舅舅,然后和他一起去了高县查看投资环境。
这个年代,哪个县里头不缺投资呀?
顾氏的商业版图可不是苏小软能比的,顾明渊之所以愿意来高县看看,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是霍云霆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手里头的确是有几个项目,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
或许,高县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顾明渊想到了之前在这一片弄了不少的中药材,看来自己的制药厂,可以考虑一下。
苏小软和苏向东这边的项目谈地很顺利,苏小软分三次向高县政府提供一百二十万的修路款项,第一批资金为六十万元。
这笔钱可不少了,有了这笔钱,他们就可以直接开工了。
苏小软既然是站在了合作方的角度上,那当然就不可能不为自己考虑。
最终高县政策这边也给出了相当优惠的扶持政策。
比如说羽绒厂和佳人服装分厂的税收将连续三年可以减负百分之三十,其次,高县县城紧邻的一百多亩地,也都以最优惠的价格批给了苏小软,而且还是以住宅地的标准给的。
当然,还一有些隐形的好处,是老百姓们看不到的。
比如说两个厂子以后在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各个部门的优待,而且政府还给了相关证书,再加上省、市各大报纸的报导,这两家厂子一下子就火了起来。
这年头报纸的力量可是相当强大的,一听说哪个单位,或者是哪个个人上了报纸,那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羡慕呢!
这也等于是给予了他们的正面肯定,以后再想办事,自然也就会方便许多。
毕竟,这笔款项,苏小软和苏向东商议过后,还是以捐款的形式给出的,毕竟他们又不会修收费站,这钱也是实打实地用到了修路上。
除此之外,苏小软带来的顾明渊,自然也给苏向东带来了一个大惊喜。
顾明渊将在高县成立一家制药厂,而且就落户在红旗镇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顾氏制药的规模可不是普通的小药厂能比的,只要这个项目一落地,就能解决好几百人的就业问题,这可是让苏向东激动坏了。
顾明渊住在了县招待所,而苏小软则是回家住了。
“软宝,这位顾先生说的药厂的事情,确定不是在诓我吧?”
苏小软摇头:“哥,顾氏原本就做了多年的药材生意,现在想要做药厂也是无可厚非的。当初过来咱们家收药材的那位老叔,就是顾家的,而且他们顾氏在省城现在还有自己的药店了,这制药厂的事,我觉得十有八九能成。”
苏向东这个激动呀,他可是才刚来高县上班呢。
“不过这个可是个大工程,光是选址,就不能大意了。舅舅之所以愿意在红旗镇投资,主要还是因为云霆是在这边长大的,虽然云霆小时候受了不少的委屈,但是舅舅还是觉得感激居多。毕竟如果当初没有霍家,云霆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苏向东也想明白了,激动归激动,正事还是要该怎么谈就怎么谈的。
顾氏家大业大,底子雄厚,这一出手,就是大项目。
等到了后面再谈的时候,苏向东才觉得自己的格局小了。
人家要的地块比他们开会时商量的要大得多!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人家不仅要建制药厂,还要在旁边建一座自己的酒店,以后客户来了,总得有吃饭住宿的地方,而且还要再修建居民楼,是要给专门派过来的高技术人才们住的。
啧啧,瞧瞧人家这个作派,果然是真有钱呀!
就顾氏制药要的地儿,一旦落成了,那绝对是高县最大的企业了。
苏向东身为一方的主官,那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后续的税收增加,再加上有了顾氏的名头,以后过来投资的只会越来越多,这绝对是个标杆儿性的大企业呀!
因为都是国内的投资,所以谈起来就会痛快很多。
末了,顾明渊又问及是否接受港商那边的投资。
对此,苏向东考虑了向秒钟后回道:“多谢顾先生能为我们说话,如果是港商或者是外商的话,那肯定是跟你们不一样的,我们政府肯定是需要监管的,当然,具体的细节,也是可以谈的嘛。”
顾明渊对此也没有再多说,只要是正经投资,就不会害怕监管。
而且,就像是这位苏书记说的,毕竟是外商和港商,现在都不能算是国内投资,政府方面谨慎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
顾明渊并没有在这边停留太久,事情谈妥,合同也签了之后,余下的事情就由他的助理来处理,他自己先一步回了京都。
苏小软则是需要到两个厂子里去视察,顺便再看看财务报表。
郭小六现在还在上着夜校,但是在财务科里做的也是相当不错。
苏小软在两边厂子都视察完之成,就找到了霍云生,她希望能尽快地先把红旗镇上的小区建起来。
“苏总,是不是太早了点儿?而且咱们红旗镇离着县城也有一些距离,在这里建房子的话,显然是没有在县里建更合适呀?”
“我们建的主要是分配给自己厂子里的员工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要当作商品房卖出去的。你也看到了,顾氏药业很快就会开始动工,到时候,这里更加热闹,咱们先一步建起来,最主要的还是小区四面的商铺,到时候一定会被人疯抢。”
霍云生不太相信,毕竟这里只是一个镇子,虽说这几年发展的不错,而且也明显比其它的乡镇更富足,但是如果买商铺的话,一般人只怕也出不起这么多的钱呀。
第887章 集资盖房
苏小软似乎是猜到了他的想法,笑道:“谁说我要卖的?”
“啊?”
这回让霍云生想不明白了。
苏小软的确是不打算卖。
至少现在不会卖。
现在的房价太低了,商铺卖出去其实并不划算。
“建成之后,商铺我们全都留在手里,只是外租。”
霍云生又不明白了:“可是租金和卖房的钱比起来,也太少了!”
“不少了。以后你就会明白了。另外,咱们的小区建起来,主要就是针对两个厂子的员工的,所以,你们可以现在放出话去,我们的小区现在集资盖房。”
霍云生没听说过这个,自然是不懂:“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手上的资金并不算是多充裕,毕竟刚拿出来了六十万去修路,接下来,我们盖这些房子,就需要集资,最低七百元起,我们主要是盖三室两厅和两室两厅这两种,如果想要拥有一套房子,就可以提前拿钱来买。”
霍云生眨眨眼:“可是我们的房子还没盖呢。”
“对,没盖呢,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卖房。现在出七百块,等到交房之后,只需要再交付六百元,就可以拥有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而且我们还会提供集体供暖,当然,这个取暖费是另算的。可是如果等到交工之后,那么这一套两室两厅的房子,售价最低在一千五百块,你说他们会不会想着省点儿钱?”
这先交钱的,就等于是少付了两百块钱呢!
这对于基层的工人来说,等于是省了半年的工资的!
这的确是可以操作。
“那三室两厅的呢?”
“那个最低要先交付一千块,等到交工的时候再补齐差价就可以了。总之是会占便宜的。这个具体细节,一会儿让顾楠把每平方的价格表拿给你。三室和两室的单价是不一样的,而且楼层的高低自然也不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前五十个交钱的,有优先选楼层的权利,超过五十个就没有了。”
这回霍云生听明白了。
先交了钱,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决定是买一楼还是三楼了。
这主意好!
苏小软又补充了一句:“你和霍厂长可以考虑要不要买,你们不买,厂子也会拿出两套房来给你们居住,等于是厂子给你们的福利待遇,但是房产证上不会写你们的名字,这属于厂子所有。如果你们要买的话,也可以,而且厂子会给你们一个九折的优惠,你们自己考虑吧。”
“成,回去我跟他商量一下。”
“我知道你是学建筑的,当初让你来这里,主要就是想让你帮忙盯着工程这一块的,只是因为临时有了变故,所以才拖到了现在。等咱们这里完工之后,县里的项目也就会启动,到时候还是要交到你手上负责。”
霍云生听得热血沸腾的,来了高县这么久了,一直都觉得没有自己发挥特长的地方。
只是他学的这个专业,暂时施展空间太少了,当初在京都,他也只是参与了一个拆迁计划,但是到了后面的建筑设计上,又跟相关的负责人产生了冲突,所以才会一气之下离职了。
现在,总算是到了他发挥能力的时候了。
“你的舞台并不在高县,等这里的项目都基本上可以收尾的时候,我会调你回京都。当然,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成立一家公司,以后,这方面的项目就会交由你来负责了。”
霍云生听得满心感激:“多谢苏总信任!”
“行了,就这样吧,你自己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再补充的,细节方面你和顾楠去沟通,不管是哪个小区,只要是在北方,集体供暖这一项你可不能落下了。”
“放心吧,苏总。”
羽绒厂和服装厂两边同时把要盖家属楼的消息放出去之后,员工们一下子就沸腾了!
特别是郭小六,别提多激动了。
先前郭家人都知道他找到工作了,虽说是在红旗镇,还得骑着车子上下班,但是都知道这个厂子的福利好呀,挣得多,而且年节发的东西也多,绝对是让人羡慕的。
可是也有一些国营厂子看不惯的。
比如说,他们在厂子里干够了一定年限之后,就可以分房的,虽然也需要自己花钱,但是总归是有房子了。
你在羽绒厂上班,工资再高又有什么用?
没有房子,你结婚生孩子以后住哪儿?
总跟老人挤在一起?
所以,那些在国营厂子里上班的,自然而然是瞧不起在私营厂子上班的工人的。
但是大家伙也都不在乎,瞧不起就瞧不起呗,反正钱拿到手里了!
现在国营厂子也在改革,以前分房子,一个月也就交上几块钱就能住,跟租房子没有差别。
后来国营厂子改革,以前分的房子,也让大家掏钱然后归到自己名下,以后这房子自己能卖,也能传给自己的儿孙们了,不必担心自己以后死了这房子厂子就要收回去了。
当初赵红梅那套房子,也是补了几百块的,因为她掏钱比较早,算是响应政策,所以给了优惠,而比她晚了几个月的人再去掏钱时,就比她多了一百多块钱呢!
可是把不少人都心疼坏了。
现在在城里头基本上是买不到房子的。
没有厂子再大规模的盖家属院了,而且一些原本有房子住的,人家也不乐意卖,卖了之后也没地儿买房子呀!
现在好了,红旗镇要盖家属楼了,虽然听起来好像是比国营厂子分房花的钱多,但好歹是房子呀!
而且听说人家一开始盖,就要弄集体供暖,冬天不用自己烧炉子了,全部都要铺暖器。
不仅如此,还是请的京都来的设计师给规划的,听说小区里头还会弄些景儿呀啥的,比大厂的家属院可好多了!
这消息一曝出来,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多少人嫉妒呢。
郭小六兴冲冲地回了家,把这个好消息跟家里人说了。
郭小叔一听,立马拍板定了。
“交!咱们就定那个三室两厅的。以后你结了婚,生两个娃也有地儿住!”
第888章 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
一旁的郭小婶拍他一巴掌:“现在就让生一个!”
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还并不是特别地严苛,尤其是对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