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是要煮腊八粥的。
正巧这天是周末,苏建业一家子都全了。
早上的腊八粥是赵红梅和赵英子一起熬的。
除了加上花生、红豆、大米、小米、高粱米之外,还加了葡萄干、燕麦、红枣和冰糖,吃着又软又糯,黏稠香甜,苏建业慢悠悠地连吃了三大碗。
因为今天大家都不上班,赵英子正好也轮休,所以早上只是煮了鸡蛋,然后就是粥了。
苏小软吃了一个鸡蛋,喝了两碗粥,就觉得肚子有点儿撑。
赵英子喝了两碗半,盛最后一碗的时候,特意少盛了一些。
一大锅的腊八粥,喝个精光。
苏向北一边舔着嘴唇,意犹未尽,一边还摸着肚子道:“这粥也太好喝了吧!”
能不好喝吗?
加了这么多的料,特别是最后加了那么多的冰糖在里头,搁了别人家,谁舍得?
苏奶奶只喝了一碗,年纪大了,而且冬天也没有什么事情干,所以这饭量就小了一些。
“英子明天再煮一锅。”
“好嘞,奶奶。”
学校还没有放假,苏向北和苏向南也就是明天吃过早饭后就得走了,而且这早饭还得吃地早一些,要不然会迟到。
天气愈发地冷了,苏小软平时也不爱出门儿了,甚至是连学都不想上了。
终于,熬到了腊月十六这天,学校放假了。
苏小软满心欢喜地背着书包回了家,这大冷天儿的,还是在炕上裹着被子才舒坦呀。
这一年苏小软在山上可是得了不少的好东西,之前自家吃兔子肉的时候,那兔皮都被留了下来。
苏建业硝制了一批又一批之后,总算是给家里头的几个女人都做了一个暖袖,就是直接套在手上的,也叫手捂子或者是暖手筒。
除了这个,还给老太太做了一个兔毛的围脖,又软又暖,老太太几乎是天天都戴着。
家里头的男人们则是一人做了一副免毛的护膝,冬天出门的时候穿。
每年冬天,村里都会组织人手上山围猎,主要是冬天不能种地了,大家伙凑一起还能打打牙祭。
苏国安在月初的时候就来找过苏建业了,确定了苏家去两个人,这个虽然不计工分,但是最后分肉的时候,是要按各家做出的贡献来分的。
苏家人不缺肉吃,自然也不在乎这个。
而苏小软想的是,真要是馋肉了,倒不如她自己进山一趟呢!
腊月二十,男人们进山已经有四天了,估摸着也快回来了。
赵英子他们还没有放假,这天苏向东带着她回来,大包小包的,一进村就被一帮小孩子跟在了后头跑。
赵英子也被苏家人给带地大方了。
下了车子,就给掏出一把红枣来给几个小孩子分了。
苏向东帮着把东西提进屋,赵红梅可是吃了一惊。
“咋这么多东西?”
苏向东笑道:“这都是英子单位发的,说是过年的员工福利。”
赵红梅一瞧,还都是过年家里头要备的年货呢。
“哟,这么多的糯米面儿?”
“啊,软宝之前不是还说想吃烤年糕了?正好,刘姐说她家没人爱吃这个,我就把她那份儿也要了过来。”
赵红梅笑着不说话,英子这么惦记着软宝,她这个当娘的自然是高兴的。
“对了,这个铅笔盒看看谁用吧,这是从仓库里清出来的,摔了一下,没坏,就是这边儿上有些掉漆了,我觉得还能用,就跟主任申请低价买回来了。”
第104章 赵英子被欺负了
赵红梅十分高兴地接了过来,仔细瞧了瞧。
“这么新呢,就掉了这么一丁点儿的漆,不细瞅都瞅不出来的。正好软宝的那个坏了,就给她用这个吧。”
“您看着办就是了。”
苏小软用的铅笔盒也是旧的,小学二年纪的时候买的,也有些年头了。
别看旧,可还是很引人注意的,毕竟这年头大部分的孩子们都是没有铅笔盒的,有的就是自己家里用几块碎布拼一个布袋子出来装笔用。
赵英子带回来的东西不少,赵红梅整理了一下之后,单独准备出来了一份儿。
“要过年了,看哪天有空,让向东陪你回去一趟。”
赵英子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后头也不抬道:“今年就不去了。”说完,似乎是又觉得不太对,补充道:“往后也不去了。”
赵红梅看她的神色不对,连忙给一旁的苏向东使眼色。
苏向东是知道一些内情的,可是这事儿英子不提,他也不好直接说。
“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红梅有些急了。
赵英子这才停了手上的动作,半抬着头道:“上个月我大哥找到供销社去了,说是家里头快揭不开锅了,我当时也没多想,就给了他五块钱。谁知道前几天又来了。”
赵红梅的心里咯噔一下子,只怕这又不是什么好事了。
英子这工作才几个月呀,可不能被赵家人给搅黄了。
“他又找你借钱?”
借钱?
赵英子哼笑了一声道:“娘,那不叫借钱。那就是单纯地要钱来了!”
赵红梅想到了那一家子,又还有啥不明白的?
要真是能待英子好,当初也不会同意那么小的孩子就进了苏家。
“娘,不用管他们,反正我的户口在红星大队呢,现在是苏家人,当初不管是走地啥手续,反正我不是赵家人了,而且这么多年,您年年都让我给给赵家送着年货呢,是赵家人自己拎不清,您这回别劝我,我也绝对不可能心软。”
赵红梅一听,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你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主意,这个我不说什么,只是我问你,赵大成找你又要多少钱?”
赵英子嗫嚅了一会儿,没说出来。
赵红梅叹口气道:“英子,你也说了你现在是苏家人。那赵大成要是从你这里要不来钱,难保不会跑到家里头来闹。你实话跟我说,我才知道这事儿要咋处理。”
“娘,那就是个混蛋!”
赵英子眼睛红了,苏向东拉着她坐下,又给她倒了碗水,劝了几句。
赵英子吸吸鼻子,还是哽咽着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原来,早在八月那会儿,赵大成就找过她一回。
不过那会儿赵红梅跟奶奶请示了一下之后,给赵家送去了十斤玉米面儿。
因为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两人都没说。
再就是上个月赵大成找她要了五块钱。
前几天,赵大成又找过来,只说是家里头老娘病了,让她给拿医药费。
赵红梅听着这话就不对头,只说自己身上没带钱,而且那五块钱也是她好不容易攒的,而且是瞒着苏家人才给他的,所以身上也没什么钱了。
赵大成自然是不信的。
毕竟赵英子现在可是正式工了。
赵英子直接回怼说这工作是苏家人给找的,挣的工资自然也得归苏家。
两人一番争执之后,不欢而散。
今天苏向东和赵英子回来的路上,又遇到了赵大成,开口就又提了孝顺长辈的事儿,苏向东不明就理,频频看向赵英子,最终也没有插嘴他们兄妹间的争执。
当然,最后的结果,赵英子是啥也没给。
“你娘真病了?”
赵英子嘲讽道:“怎么可能?我托人问了,昨天还去山脚下捡柴来着,胳膊腿儿都好好的,哪里就像是他说的下不了炕了!”
这么一说,母子二人都明白了。
合着这个赵大成就是故意来坑钱的。
“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咱们要是不让赵家人知道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怕赵大成还得作妖。”
苏向东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那赵大成一看就是个不着调的。
一个大小伙子,家里头真有困难了,他不应该正是家里头的顶梁柱么,哪里能让妹妹出头?
再说了,赵家的壮劳力可不少,今年的收成又不错,怎么可能这么早就没有粮食了?
商量一番之后,当天傍晚的时候,三人就去了赵家村。
现在也不叫赵家村了,现在是为民大队,跟红星大队是一个公社。
赵红梅先带着向东和英子回了一趟娘家,自然是没少提东西。
送了年礼之后,赵红梅就提了赵大成的事。
因为冬天没啥事儿干,村里的人见赵红梅提着大包小包地回娘家,自然有不少人跟过来瞧热闹,也是想要看看赵红梅给娘家送了啥好东西。
赵红梅也是特意提高了嗓门儿说起了赵大成的事儿。
这为民大队之所以叫赵家村,就是因为十之八九的人家都姓赵。
有些七拐八弯的,还都是亲戚。
这会儿赵红梅把赵大成干的事儿这么一嚷出来,很快就传到了赵英子爹娘的耳中。
“你说这亲家要真地是病了,我们好歹也算是一门亲戚,还能真地不管他们的死活?可是哪有这样的,明明都瞧见她去捡柴了,哪里就像是他说的下不了炕了!”
赵红梅娘知道女儿的心思,又瞧见给拿了这么多的年货过来,自然也是顺着女儿的话往下说。
“是这个理儿,英子也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孩子,这往年也没少给他们送年货。要说英子这孩子打小儿命苦,托生在了那么一户人家里,要不是遇上你,这丫头怕是早没了。这赵大成也忒不是东西了,当初就是他嚷嚷着要把妹妹送人的,这会儿又上赶着找英子要钱,这叫什么事儿呀!”
外头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也都开始了碎碎念。
不大会儿,就把赵大成说成了一个只会坑妹妹的恶棍!
而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渲染下,这赵大成一家子简直就成了一个一心想巴着妹妹吸血,而且还诅咒老人生病,就只是为了从妹妹手里头骗钱的大恶人了。
第105章 气坏的赵大成
赵红梅把事情来来回回地说了两三遍,确保来她家的人都听着了,这才满意地带着俩人回去了。
而正好大家伙也没事儿干,都是串门儿说闲话的,不到一顿饭的功夫,赵大成干的事儿就传地人尽皆知了。
赵大成的爹娘听到的时候,人都气得白了脸!
赵红梅没有直接去找赵英子的爹娘,而且话里话外只提了赵大成的不是,其实就是为了给他们留一份脸面。
真要是双方对上了,那到时候为难的还是英子。
现在被村民们这么一嚷嚷,全大队的人都知道了赵大成干的好事,而且还把赵家父母给摘了出来,已经算是给亲家留面子了。
赵红梅的处事方法,在事后得到了苏奶奶的认可。
毕竟英子还没过门儿呢。
要是两家闹僵了,也不好。
而赵大成从赵英子手里拿钱的事情,到后来也传到了为民大队的队长耳中。
于是,赵大成就少不了被大队长批评教育一番了。
毕竟,为民大队和红星大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是竞争对手。
这不等于是他们大队被人家给打了脸么!
赵大成气地肺都要炸了。
可是他拿了赵英子五块钱是事实,找到了供销社想闹事也是事实,最主要的是苏向东还在一旁瞧着呢,他就是想赖都赖不掉。
出了这种事,赵大成自然是不敢再去供销社找赵英子要钱了,只是这口气却是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就想着怎么着教训英子一顿,好出出气。
可是一连等了两天,发现赵英子上下班都有苏向东接送,而平时赵英子也在供销社里不出来,他实在是找不到动手的机会。
就这么冻了两天之后,赵大成也就歇了心思。
其实,到底是赵大成自己想要去找英子要钱,还是赵家父母的意思,赵红梅和赵英子心里头都有数。
要是英子的父母是那种有良心又疼孩子的,那英子当年也不会差点儿被打死了。
因为出了这档子事儿,赵英子也就真地没有给那边送年货,有人问起来,只说是那五块钱就当是她孝敬爹娘的了。
这年头五块钱的购买力可是相当大的。
毕竟小孩子们吃的糖才是几分钱一块。
腊月二十二这天,上山打猎的青壮年们都下山了。
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不过唯一一个不好的消息,就是余占勇受了伤。
而被问及伤势以及为什么受的伤,大家也都是遮遮掩掩地没人提。
等回了家,苏建业才哈哈大笑。
“那个余占勇就是个憨货!都告诉他几回了,那边有陷阱有陷阱,这傻子还非往那儿跑,结果没抓着猎物,倒是把他给困到里头了。”
原来如此!
难怪大家的脸色都那么古怪呢。
二十三,糖瓜粘。
在乡下,很多人家都讲究要在这一天全家团圆的。
好多地方也是从腊月二十三这天,就要开始算是过年了。
而远在边区的霍云霆,也终于在这一天收到了苏小软寄来的包裹。
没办法,这年头寄信都已经很慢了,更何况是这么多的东西,倒了好几次的车,再要由军区这边检验,这包裹才能送到霍云霆的手里。
大部分的东西,都是顾达准备的。
霍云霆在看到这东西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
不过,他还是耐心地翻找着,除了一封信之外,还有用袋子装地严严实实地香肠。
信中说这是苏奶奶亲自做的,霍云霆瞧着这么多的香肠,要是一天吃一节,能吃半个月呢。
这香肠其实是苏小软从超市里拿出来的,只是把外头的包装重新弄了一下,是那种一撕开里头全是大肉块的实惠香肠,在超市里一包有四节,可是要卖三四十的那种。
苏小软之所以寄这个,也是因为听达叔说霍云霆这里的条件艰苦,特别是吃食和药品上供应有些困难。
霍云霆将东西收好,等吃午饭的时候,就拿了一节出来,然后拿军刀小心地切成薄薄地片,给一个班的战友们都分了几片。
霍云霆现在已经是班长了,而且还刚刚得了荣誉,相信明年如果有提干的机会,那应该跑不了的。
过了腊月二十三之后,苏奶奶出门明显就更勤快了。
主要就是往村口的方向转转。
就想着自己的大儿子啥时候突然就蹿出来给她拜年了。
腊月二十五这天,苏建军先回来了一趟,带着两个儿子,说是看看家里有啥需要让他们帮忙的地方不。
来了一看,里里外外都收拾妥当了,而且看着那屋里房梁上还挂了不少的肉,苏建军就放心了。
“娘,您身子咋样?”
“挺好的。”
苏奶奶也有大半年没见过老二了,这会儿拽着他的胳膊,上上下下地瞅个不停。
苏向阳和苏向安两兄弟早就跑去找苏向南兄弟俩了,苏向东还没有放假,没在家。
“娘,我这工作实在是忙,李丽又是个不着调的,我也没敢让她去买什么东西。这里是二十块钱,就当是我孝敬给您买年货的了,您也别嫌少。”
苏奶奶挑眉,二十块钱不少了,好多正式工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几块钱,这就等于人家的大半个月工资了。
“你收着吧,我手里有钱。”
“娘,您收着吧。我这几年太忙,别看离家近,也没怎么回来过,您就当是让我心安成吗?”
苏奶奶听他这么说,就知道这儿子是真孝顺,也不再推辞,接了过来。
赵红梅和赵英子都去了客厅后面的灶间,商量着晌午吃什么。
苏建军见老太太收了钱,这才觉得屋子里热乎乎的,赶忙把围脖解下来,又把最外头的大衣也脱了。
“娘,咱这屋里可真暖和。”
“那是,这还是软宝出的主意呢。”
这年头还没有暖器,苏小软才想着弄了火墙,同时又把厨房挪到了屋里,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