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44章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44章

小说: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口绿叶菜可是稀罕物,大伯高兴,那几位客人肯定也高兴。”
  赵红梅一想也是,反正那菜就是软宝自己瞎鼓捣出来的,便由着她了。
  果然到了晌午吃饭的时候,所有人都惊了一下子。
  倒不是因为桌上的肉菜,主要是那一盘放了一颗红辣椒炒出来的绿油油的青菜,实在是太显眼,也太馋人了。
  在北方,这个时节一般吃的多的就是大白菜、萝卜、土豆,顶多就是有些干豆角或者是菌菇类的。
  可是这新鲜的青菜,还真是头一回见。
  苏建国一瞬间就想到了软宝之前提到的种大棚菜的事。
  “这菜是软宝种的吧?”
  苏建业哈哈一笑:“嗯哪,软宝没事儿就爱瞎折腾,天冷了她也不爱出去,干脆就在屋里瞎鼓捣,起先种出来的叶子黄黄的,后来又每天都搁到桌子上晒太阳,这才成了绿叶青菜了。”
  苏建国点头道:“不错,这孩子倒是聪明,而且还有股子钻研劲儿。”
  耿书记也是大喜过望,毕竟只是透过这么一盘小小的绿叶菜,可就让他看到了公社未来的希望呀。
  “这真是苏小软种出来的?”
  “那还有假?现在屋里还有呢。”苏建业说完,朝着苏向东喊了一嗓子:“去搬一盆出来给大家伙看看。”
  苏向东放下筷子,动作利索地去搬菜了。
  苏小软用的就是那种在县里很常见的普通花盆种的,而且她选的基本上都是大的,这样种地多。
  一盆长了三四寸长的青菜被搬了出来,苏向东转身,又搬出来一盆草莓。
  草莓已经结了果,只有指甲盖大小,还不能吃。
  看到这两样东西,耿书记哪里还能坐得住?
  激动地手都开始抖了。
  同样一脸震惊的,还有那位一直都不显山不露水的谢文。
  乖乖,这东西大冬天竟然也能长地这么好?
  这别不是弄了棵假的过来吧?
  谢文心里这么想着,干脆就直接上手了。
  这手一摸,啧,是真的呀!
  “这是怎么种出来的?”
  问话的是宋志成,他就是一大老粗,哪懂这个呀,以前在乡下种地,那也是种粮食,可没种过果子。
  “我倒是略有耳闻。”
  谢文一开口,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我记得以前古籍上有载,唐朝时,北方达官贵人家中便已经有了暖棚,可以种植一些简单易活的青菜果子了。苏小同志用的应该是类似的法子,只不过地方有限,所以种地不多。”
  正巧,苏小软给他们端汤进来了,直接就被耿书记给叫过来仔细问了。
  苏小软哪里能不明白耿书记的意思?
  只是,暖棚的事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花钱不说,好些个物资,也不是那么容易弄过来的。
  就比如这塑料布,是那么容易得来的?
  还有,谢文刚刚也说了,古代就有暖棚,可也仅限于达官贵人之家,普通人家,哪里能种得起哟!
  苏小软两手一摊,一脸无奈道:“耿书记,这个目前也就只能是自己家里种种试试,真要是推广,那肯定是不行的。”
  “我知道,我也不着急,你现在能把这个种出来,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我们可以等。”
  苏小软听明白了,耿书记也是一心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苏小软沉默片刻道:“先吃饭吧,等吃完了,可以带你们看看我和爹一起在院子里栽的秧苗。”


第109章 竟然是因为这个?
  其实苏小软也知道,就算是看了又能怎么样呢?
  现在物资紧张,就算是他们掌握了暖棚的技术,现在没有硬件设施,一切也都是白搭。
  不过,苏小软倒是从谢文的话里琢磨出一种可能性来。
  虽然不能大面积的种植,可是仍然可以让有条件的家庭在自己家屋里种一些菜,只是最多就是够自家吃,要是送去收购站,怕是远远不行。
  吃过饭,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到了后院儿,看到两个一米多高的塑料大棚,自然是都有些奇怪。
  就算是省城里来的谢文,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个。
  后院儿里总共弄了两个大棚,一个种的是蔬菜,另一个种的则是草莓,不过现在都还只是幼苗阶段,所以看不出什么来。
  “这里面果然是比外面的温度要高。”
  因为大棚太小,所以每次只能进去三四个人看一看。
  谢文啧啧称奇的同时,则是看向了苏小软。
  这么一个小姑娘,从哪儿学会的弄这个?
  这东西,应该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才会懂吧?
  苏小软丝毫不怵,看就看呗,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她之前就发现曾有人在报纸上发表过类似的文章,只不过因为没有图片,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而已。
  而且,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上辈子虽然是在八几年国家才大规模地有了大棚种植,可是实际上早在七几年的时候,就已经有这方面的专家开始做相关的实验了。
  因为农业实验的周期长,再加上物资地不充沛,所以实验进度可能会有些慢。
  而现在马上就是七一年了,苏小软觉得这个时间上的间隔不算是太大,应该没有问题。
  至于其它人有可能会产生的疑问,苏小软也早就想好了说辞。
  “小同志,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来提高温度的?”
  苏小软笑笑:“我就是弄着玩儿,可不懂这么多。我们前院里有鸡圈,几位领导都看到了吧?”
  谢文愣了一下,倒是一旁的耿书记点点头:“嗯,我一进院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有什么问题?”
  苏小软一咧嘴道:“冬天太冷,那鸡也怕冷呀,每回冬天的时候,奶奶和娘就让我们多弄一些干草进去,给鸡取暖用。再冷一些的时候,娘就会拿一些旧的不能用的蛇皮袋子将鸡圈给围上一圈儿,然后那些鸡就不冷了。”
  她这么一解释,所有人明显都很意外。
  谁能想到,竟然是因为这个原因?
  之后,一行人还特意去前院的鸡圈看了看,果然,那鸡舍的周围都是用一些旧的蛇皮袋子或者是塑料袋给护地结结实实的。
  赵红梅有些无措地看看鸡舍,再看看其它的几位领导,连忙道:“这乡下好像都是这样,以前的时候用一些席子将这个围起来,这两年因为这种蛇皮袋子也多了,所以就用了这个。”
  耿书记心里头那叫一个震撼呀!
  谁能想到,几个不起眼的蛇皮袋子,就能让一个小姑娘想出这么高明的法子?
  “赵同志不用紧张,你们家小同志做地非常好。只是因为看到了鸡圈的情况就能想出来塑料可以保温,这绝对是个天才呀!”
  苏小软嘿嘿笑了,她哪里是天才,只是盗用了人家的劳动成果而已。
  “那个,其实再多的我也不懂,耿书记要是觉得这个有用的话,也可以去县里找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懂的多,我就是瞎鼓捣,到时候说不定真能弄出什么先进的种植技术来呢。”
  苏建国挑挑眉,这丫头挺会说话呀,脑子转地也快!
  谢文则是似笑非笑道:“小姑娘不错呀,还知道种植技术呢?”
  “嗯哪,书上看到的呀,而且有时候老师也会讲到一些。只不过我也就只是知道一些书面上的东西,不实用,所以我还是个门外汉。”
  一席话引得众人大笑。
  吃过饭了,也看过了苏小软的绿叶菜成果,除了宋志成和谢文之外,其它人也都纷纷告辞了。
  苏建业几人又回到了屋里,赵英子已经给他们重新备了热茶。
  谢文拿了一杯在手里暖着,低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宋志成是个直肠子,如今见到自己的上级,那自然是分外地激动。
  “团长,先前有他们在,我也不方便问,您现在在京都军区怎么样?您当初可是在穷山沟子里待了十几年呢,那些领导们没有嫌弃您?”
  苏建国笑了笑,拍拍他的肩道:“别想太多。我现在还不错,对了,你离开兵团早,没见过我儿子吧?来,这是我家老二,老大也在部队呢。”
  说着,就把苏向上给叫过来了。
  刚才吃饭的时候都只顾着几个大人间的交流了,早把孩子们忘一边了。
  这会儿宋志成才反应过来,席间给自己倒了两次酒的年轻人,竟然是团长的儿子。
  “哟,都长这么大了!”
  “是呀,这是我家老二,今年才刚参加工作。你怎么样?”
  不得不说,苏建国转移话题的能力相当强,不着痕迹地,就把话题引到了一些家庭琐事上。
  很快,宋志成的酒劲儿也上来了。
  苏向北和苏向上两人扶着他去西边的屋里歇着了,倒是谢文,因为喝地不多,所以这会儿还很精神。
  “叔,你也去睡一会儿吧,我在这里坐会儿,正好跟这几位兄弟们一起聊聊。”
  苏建国看了小伙子们一眼,点点头:“行,你难得来一趟,今天就别走了,在这里住一晚。”
  “好。”
  谢文不愧是从省城来的,这见识自然不凡。
  苏小软一直坐在边儿上,听着他们一大帮小伙子们说天道地地。
  从谢文的谈吐中就能看得出来,他的气质不俗,家教更是不俗。
  苏小软坐了一会儿之后,见大家的话题越扯越远,干脆进屋去看书了。
  苏小软拿着一本诗集翻了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听到外面有人叫她。
  “嗯?你找我?”
  谢文站在离苏小软差不多有五六步的距离,笑地很儒雅:“能带我去山脚下转转吗?”


第110章 我一定护着她
  苏小软不解,这谢文一看就是城里长大的人,而且年纪也不大,估摸着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样子,若是真地对山野有兴趣,又怎么会找上她这么个小丫头带路?
  不应该去找苏向北他们几个皮猴子吗?
  虽然不解,但苏小软还是带着谢文出去了。
  大冷天儿的,怎么会想着到山脚下转悠?
  “其实单独叫你出来,也是想要跟你说声谢谢的。”
  “嗯?”
  苏小软一脸茫然。
  谢文笑了一声,看向了牛,棚的方向后,用力跺了跺脚道:“你之前就是在这里救下了我姨婆吧?”
  苏小软愣了愣,随后又朝着他刚刚看去的方向看了看,很快就悟到了什么。
  “王奶奶?”
  谢文笑着点了点头:“当年姨姥爷家里条件不好,家里人不同意他们在一起,我姨婆是个敢说敢做的,认定了他就不肯放弃,直接就跟家里断绝了关系,然后陪他一起走了,之后就断了消息。”
  “那现在?”
  谢文苦笑了一声道:“或许是姨婆把一切都瞒地太好,所以姨姥爷的事情,我们一直不知情。我母亲也是在去年才知道了他们家的事,然后又托了关系,让人想办法照顾几位长辈。”
  再多的话,就不适合说了。
  苏小软虽然是个小孩子,可是也知道事情的轻重。
  “你要去看看他们吗?”
  谢文的眼睛亮了亮:“可以吗?”
  “可以的,等晚上吧。现在不行,太扎眼了。”
  “好。”
  苏小软晚上出门前跟苏奶奶报备了一下,得到允许后才带着谢文出来。
  两人刚到院子里,就被苏建业给叫住了。
  “咱们一块儿过去,要是遇上人了,也好有个说辞。”
  苏小软没明白:“啥?”
  苏建业瞪她一眼道:“牛,棚里不是喂着牛嘛,要是遇上人了,就说我去看看牛,明天还得借牛车使呢。”
  苏小软眨眨眼,这个借口也能行?
  苏小软可不是空着手去的。
  她哪回去牛棚也没空着手去过。
  到了地方,纪丰年和王琴都还没睡,正坐在炕上说话呢。
  听到有人敲门,纪丰年第一反应就是先看一眼屋子里有没有什么不该出现的东西。
  待看清楚来人,纪丰年就松了一口气。
  “是软宝呀,你怎么来了?”
  苏小软进屋,然后把身后的谢文给让了出来。
  纪丰年看到苏建业在外头打转,也没叫他,猜着这两人来应该是有什么事。
  “纪爷爷,这位是从省城来的,他叫谢文,说是来看王奶奶的。”
  王琴一听说对方的姓氏,直接便愣了一下。
  这么多年,虽然一直没跟家里人联系,可是一直有打听家人的境况。
  只是这两年落魄,所以才不再关注了。
  知道他们无恙,自己也就心安了。
  苏小软拉着纪爷爷去放东西,然后看看红着眼睛的王奶奶,便一声不吭地去外面等了。
  人家是亲人见面,她一个外人在这里看着,实在是太尴尬。
  苏建业见闺女出来了,连忙凑过去:“冷不?”
  苏小软摇头,“爹,你身上贴暖宝宝了不?”
  “嗯,贴了。你呢?”
  “我身上也有。”
  暖宝宝的事情,苏家也就只有她和苏建业用地最多。
  苏建业大冬天也是不消停,几乎是天天往外跑。
  苏小软先前是因为上学,不得不出门,再后来是因为进过几次山,实在是太冷了,所以才会想着往身上贴暖宝宝。
  “这是咋回事?”
  苏小软推着他离屋子远了几步:“好像是亲戚。具体地我也不清楚,咱们也别问了。这种事儿,知道了对咱们也没啥好处。”
  苏建业点点头,想到这个谢文跟大哥之间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下意识里就觉得他不是个坏人。
  苏小软则是抱着胳膊蹲在地上,想着谢文是怎么知道她帮过王奶奶的?
  这谢文明显是头一次来红星大队呢,而且王奶奶这种情况下,应该不会主动给他们家写信的。
  苏小软思来想去,觉得在红星大队,肯定是还有人给谢文通风报信呢。
  要不然,谢文也不可能知道王奶奶如今在这里落脚。
  里头的人也没有聊太久,差不多有二十分钟吧,谢文就出来了。
  纪丰年也跟着一起出来了。
  “苏同志,天气太冷了,你们也快回去吧。路上小心些,别再被人看见。”
  苏小软点点头。
  最近这两天没下雪,可是村子里的积雪却是不少。
  为了方便村子里人进出,苏国安每回下雪都会组织大家一起扫雪清雪,保证大家能顺利地进去,牛棚这里自然也不例外,就算不是为了这几位老人,总得考虑到牛马吧!
  回去的路上,谢文很沉默。
  苏小软也没有主动问他,这种事情,别人是插不上话的。
  虽然身上贴了暖宝宝,可是苏小软还是很冷,哪怕她里面已经偷偷地穿了一件保暖,还穿了一个羽绒马甲,可还是冷。
  苏小软不知道的是,他们前脚出门,后脚苏建国就被老太太给叫进了屋。
  “咱们软宝是个有福报的,你也瞧见了,如今家里头的日子过地好,不缺吃穿,而且向东和英子能有这两份工作,也都是托了软宝的福。你这个做大伯的,也得护着她才是。”
  苏建国早就想问了,自打一进家门儿,就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
  特别是苏国安一会一句‘多亏了你这个好大伯。’真地是彻底把他整懵了。
  “娘,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呀?”
  苏奶奶犹豫了一下,没把话说地太透。
  “软宝这孩子有本事,咱们家现在基本上都是吃细粮多。而且家里也没断过肉。只是有时候这来路不好解释,就都推到了你头上。”
  苏建国顿时有些一言难尽了。
  他这锅背地也太促不及防了呀!
  苏奶奶一看他这表情,立马就怒了:“咋,你还不乐意了?忘了上回给你寄的人参了?”
  苏建国心里咯噔一下子,惹谁也不能惹老太太呀!
  “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