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头混着一些杂草,有时候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叶片,再加上要把根和老掉的叶子去掉,所以两人的工作量委实不小。
这种野菜在当地就叫白花草,因为长地大一些了,就会开小白花,乡下人也不知道学名叫个啥,反正就是知道这东西能吃,而且一旦开了花,这就老了,咬不动了。
这东西长地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没有苏小软的手掌大,而且这东西一旦过了热水之后,就比较萱软,看着一大笸箩的野菜,可是弄完之后,可能就只能做三四个包子。
苏建业带着另外兄弟两个去上工了,赵红梅那头把鸡和猪都喂了之后,也搬了个小马扎过来一起摘。
三个人的进度,那就快了许多。
苏奶奶瞧着摘了有一小半儿了,就喊苏小软先去洗一波晾着。
苏小软洗了一大盆的野菜之后,又去剥了葱,顺便一块给剁好了。
肉是今天早上苏向东送赵英子回来的时候在肉铺买的,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做成包子可香了。
苏小软不太会剁肉,把其它的配料都准备好之后,再去洗了第二波的野菜。
剩下的不多了,赵红梅就洗手先去和面了。
这面是昨天发上的,今天正好能蒸包子蒸馒头。
这野菜就是摘和洗的时候麻烦一些,等洗完了,后头的进度就快多了。
苏小软去洗最后一波野菜的时候,苏奶奶就已经弄了一半的野菜进锅里氽水,稍微烫一下就行,捞出来过凉水,然后再把水份攥干了,一个菜团一个菜团的,就等着一会儿下刀切了。
苏小软把另外一半的野菜弄进灶间,苏奶奶接过来继续过水。
苏小软就开始切案板上的野菜团了。
因为是蒸包子,所以对于切的大小要求就不那么高了。
“娘,这馅里头一会儿要放料油的,我来炸成不?”
“行,你看着弄吧。”
苏小软炸料油那可是相当舍得下手的,油多各种的调料放地也多。
没等料油炸好,那香味儿就能飘得老远了。
苏向东买了二斤肉回来,赵红梅原本只想着剁一斤肉,剩下的打算等晚上再炒了吃。
可是等这切了之后,再一对照野菜,又觉得这肉有点儿少,干脆又剁了半斤进去,剩下的半斤,晚上弄个炒菜就行。
苏向东送完赵英子回来,也去领了家伙下地了。
一路上好多人跟他打招呼,觉得人家都是正式工了,好不容易歇一天还来下地,这也太勤快了。
苏向东和赵英子都是正式工了,这户口暂时还没有迁,仍然在红星大队,可是已经由原来的农户改成了城镇户口。
也就是说,红星大队分粮分钱,都没有他俩的。
余占勇远远地看见苏向东过来了,阴阳怪气道:“哟,这都是城里人了,咋还跟我们这些乡下人抢活干呀?”
不远处的李秀芬回头也瞅见了,也说着酸话:“可不嘛,咱们这里一年的收成可就那么些,这都在外头挣着几十块钱的工资了,别又是琢磨着还在咱们这里分粮吧?”
苏向兵听着了,回怼他俩:“胡说个啥!人家那是替他娘过来上工的,要记也是记他娘的名字,跟你们有啥关系?不好好干活,就知道在这里瞎咧咧。”
余占勇撇了撇嘴,没再搭腔。
李秀芬也知道苏家人团结,不敢再去招惹。
苏向东干活前,先找到了记分员,问清楚了今天赵红梅的活之后,就直接过去了。
一个大小伙子,就算是来地晚了那么一会儿,这绝对也是能干满十工分的。
得知苏向东真是替赵红梅来上工的,不少人都在心里冒酸水儿呢。
第139章 顾达又来了
这苏向东俨然就是整个红星大队最出息,也最孝顺的年轻人了。
苏向东现在是正式工,一个月光工资就是三十多块钱,再加上了每个月各种票的补贴,绝对是大队的香饽饽。
而且人家还孝顺,不偷懒,就冲这个,不知道是多少人家相中的女婿人选了。
可惜,苏向东有对象了。
不过也没关系,现在已经有些脑子活泛的,开始把主意打到了苏向南和苏向北的身上。
这俩孩子也是勤快的,每个周末都会过来上工,不仅如此,听说学习成绩也不错,指不定以后也能弄一个正式工呢。
就算是成不了正式工,家里头已经有两个了,这最起码的生活条件上,绝对是其它人家不能比的。
不过好些人在赵红梅那儿去打听,得到的结果都是两个孩子还小,等毕业了才考虑相看的事。
他们家人是不急,可是别人急呀!
就怕这么好的小伙子再被别人家给抢先定去了。
中午,爷儿四个一起背着锄头回家,没进家门呢就闻到香味儿了。
同行的苏国盛一脸羡慕道:“你家这是又做啥好吃的了?真香呀!”
“能有啥!就是昨天红梅和英子俩人挖了不少野菜回来,晌午蒸包子呢,可能是油和调料放地多,所以才闻着香呢。”
苏国盛真心实意道:“你家孩子们都有出息呀。”
苏建业只是笑笑没说话,总不能自己点头就说对吧?那也太不谦虚了。
苏家现在的条件好了,可是毕竟还是住在乡下,所以苏奶奶他们平时做饭也都是十分注意。
绝对不会天天让家里头飘出香味儿去。
到了周末,家里人全了,几乎是会买肉回来,这也是村里人们都知道的,平时的话,还是很注意。
为这个,家里头备了不少的艾条,有时候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就会在屋子外头熏熏艾,免得肉味儿再传出去了。
虽然他们已经很小心了,可是苏家人的气色越来越好,这个是遮掩不了的。
好在家里头有两个正式工,又有苏建国这个‘大领导’在外头撑着,所以大家伙也不会想歪了。
谁让人家苏建国有本事呢!
苏向东一进家,赵红梅就让他先洗手,然后去给英子送饭。
除了一个铝饭盒,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装的是紫菜蛋花汤。
这罐头瓶可不小,这是去年苏小软借着大伯回来的名头,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现在的物资紧张,这罐头吃完了,留下这瓶子还能当个储物罐。
而且因为当时瓶盖没有弄坏,所以现在就装了大半罐的蛋花汤,正好给赵英子当碗用了。
苏向东提上东西就往外走,他骑车快,到供销社连十分钟也用不了。
赵英子和刘姐都在柜台上值班呢,没轮到她俩吃饭。
“英子,今天周末,你对象又要来给你送饭了?”
“嗯。娘说中午蒸包子,就没让我带饭。”
刘姐听了那叫一个羡慕呀。
瞧瞧人家这小日子过的。
没进门儿呢,这婆婆就把她当成了亲闺女疼,这十里八村儿的,可真难找出一个来。
两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就听到外头支车子的声音了。
赵英子直觉就是苏向东来了,探出半个身子去瞧,几秒种后,果然看到苏向东的身影了。
“饿了吧?快吃。”
苏向东把饭盒递给她,然后把罐头瓶拧开,又从口袋里摸出来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筷子和一个勺子。
“你吃了吗?”
“没呢。你先吃着,我回了。”
刘姐在一旁瞧着,这个酸哟!
人家不仅给送饭,还体贴地帮着把瓶盖给拧开了,自家男人咋就没有人家一半儿好呢?
真是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呀!
下午又是苏向东来接的赵英子,回去的路上,苏向东就想着让她学一学骑车。
“我能学会?”
“这有啥不能的?等你学会了,咱家里头有啥事,你也能直接骑上就走,还省时间呢。”
赵英子想着也是,反正家里头有自行车,特别是到了周末,两辆都在家呢,她天天守着却不会骑,确实是有些浪费。
“那行,回头你教教我。”
苏向东就喜欢赵英子这个爽利劲儿,而且不是那种死脑筋的,有什么话跟她一说,那是有商有量,不会立马就急眼的。
苏向东觉得过日子就得这样,瞧瞧他爹娘,这大半辈子不就是这么过来的?
不仅他这么想,弟弟妹妹们也都是这么觉得的。
苏建业和赵红梅可不知道,无形中给自家的几个孩子们都做了一个榜样,更准确地说,成了他们心中幸福家庭的模版。
顾达再次出现在了苏家,这让苏小软有些意外。
“小同志别担心,我这次是过来收药材的。不瞒你们说,我现在急需石斛和黄芪这两种药材。黄芪的量可能需要地会大一些,毕竟这黄芪对于普通老百姓们来说,也算是人参最好的替代品了。”
黄芪的功效和人参相似,普通人吃不起人参,自然就会选择用黄芪来入药。
黄芪的价格低,那也只是相较于人参而言,并不是说这味药材就真地多便宜了。
“顾同志收药材的话,是按怎么个流程走?又按什么价格收?”
顾达一听她问,就知道这丫头还是谨慎。
他上回提了一句自己在县城中药铺的人,可是苏家一直没有人上门去卖过药材,可想而知,还是有几分的提防的。
“你们不用担心,这是我的工作证,你们可以看一下。”
顾达主动表明身份,其实也是为了能让他们信任自己。
之所以想要来收苏家的药材,一方面是因为他上回来的时候,看到他们炮制的药材品质还是很好的。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少爷对这位苏小软很是上心。
只是现在少爷远在军区,而这位小同志年岁又小,所以顾达才想出来这么个办法,可以和苏家人的关系进一步更亲密起来。
苏建业看过顾达的工作证和介绍信,确定他的身份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关于药材的事了。
第140章 缝纫机
苏小软这里的药材的确是不少。
因为怕被人盯上,所以他们之前出手的药材,连她手中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就是怕被有心之人给惦记上了。
现在这位顾达又主动上门了,而且还带来了工作证和介绍信,很明显,就是想要收购她手中的药材。
苏小软想了想,人家既然来了,而且也是带着诚意的,那也没必要闹地太僵。
苏小软拿出了一些石斛和黄芪,另外还有一些党参,其它的药材暂时没有往外拿。
就是这些药材,顾达给过了秤之后,又算了一会儿,才得出了结果。
“你们是都要钱,还是也要一些票?”
苏小软和苏建业两人对视一眼,现在他们手上的票不算是太多,虽然苏向东和赵英子都有票拿回来,可是家里头人口多,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要一些工业票、煤票、柴油票,越多越好,其它的就算成钱。”
顾达没想到他们会要这么多的票,而且柴油票?
想来应该是为了给大队的拖拉机换的,他们应该是可以再通过大队把这个票换成钱。
“那行,我再算算。”
顾达又算了一遍,最终给了他们三张工业票,五张煤票和两张柴油票,另外,又给了他们一百二十块钱。
“对了,我手里还有一张缝纫机票,这张就算是附赠吧。原本以为你们会需要这个的,没想到你们没提,是因为已经买了?”
苏小软愣了一下,她还真把缝纫机的事儿给忘了。
“没呢。既然您这么敞亮,那我们也不是那种爱叨叨的。这样吧,我们近期还会上山采药,你们下个月可以再过来看看。这新鲜的药材和炮制过的药材,价格总是不一样的吧?”
顾达点头:“的确是差一些的。我看你们炮制的药材品相就很好,如果有不会炮制的,你们就只需要留着就行,我下个月再过来一趟,如果我没有空的话,会让县药铺的顾旺过来,就是他。”
顾达说着,指了指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小伙子。
苏上软抬头看了一眼,发现这个顾旺跟顾达长地还有几分相像。
顾达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想法,笑道:“这是我的侄子,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找他办。这回你们也算是见过面了,阿旺把你的工作证拿出来给他们看看。”
“是,叔叔。”
苏建业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么直白地还要再看人家的工作证,显得他们也太谨慎了。
不过,顾旺拿了工作证出来,苏建业还是仔细地看过了。
“这批药材不错,品相比我之前在别的地方收的都要好。”
“能让您满意就成。”
正事办完了,顾达就又让顾旺拿出来了一个包裹,不是太大,里面装了一些日用品和一些吃食。
“这个还要麻烦苏小同志了。”
苏小软点点头,“这个不算什么。我跟云霆哥哥也是朋友。这包裹急吗?”
顾达道:“不急,看你们的时间空闲就好。”
刚做成了这么大一单生意,挣了一百多块钱呢,人家拜托的事情,也不好给拖着。
送走了顾达几人,苏建业把苏小软给拉到了奶奶屋里。
“软宝,你觉得这位顾达靠谱不?”
苏小软眼皮一翻道:“爹,东西都给人家了你才问,不觉得晚了?”
苏建业一噎,然后讪笑道:“我这不是心里不踏实嘛。”
苏奶奶把缸子给苏建业递过去:“我瞧着应该没事,毕竟人家是正经的国营单位的领导呢。愿意不通过大队来收咱们的药材,估计也就是想着为了霍云霆的事情谢谢咱们。”
苏建业摇头:“娘,这一回就卖了一百二十块钱呢,而且还有十几张票呢。人家也没欠咱们这么大的人情呀。”
“这里头的弯弯绕咱们不懂。不过那位顾同志肯定也不是一个会往里贴钱的人。”
这话当着苏小软的面儿没说地太直白了。
苏奶奶的意思,无非就是人家顾达肯定有自己的门路,再把这堆药材给过了明路,或者是去黑市上卖了。
总之,顾达一定不会吃亏。
苏建业也反应过来了,自己就是瞎操心。
不管怎么说,家里头有了这么一大笔的进项,这绝对是值得庆贺的事。
苏建业还是又问了问苏小软那药材的来路。
“放心吧,都是我在山上挖的。我上回还挖了不少的天麻呢,一直藏着,这回没给他们看,就是怕他们给的价钱低了。而且好东西,咱们也不能一次都拿出来呀。”
苏奶奶笑道:“软宝说地对,好东西也得慢慢往外掏。而且下回你记得弄一些不那么起眼的药材。要是咱们出手的都是价钱高的药材,人家也有可能会眼红的。”
“我明白的,奶奶。”
苏建业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键:“城里的那个门路咱们也不能丢了,万一顾同志这里出了问题,这药材也不能都砸咱们手里。虽然那家给的价钱没有顾同志高,可咱们也得留条退路。”
苏奶奶觉得他说地没错,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
不靠谱!
家里有了缝纫机票,自然就要考虑买一台回来了。
现在家里人做衣裳,还都是赵红梅和英子两人晚上在灯底下拿针缝呢。
要是有了缝纫机,不说干活快了,而且还能让她们歇一歇,也能养护一下眼睛。
缝纫机票,苏奶奶手里头早就有一张了,只是一直以来都觉得太扎眼,所以才没买。
如今苏建国才走了三个月,这会儿买,可以直接说就是苏建国留的钱和票,也省得大家伙再东猜西猜的了。
几天后,缝纫机就买回来了。
花了一百多块钱呢。
在红星大队,这缝纫机可是头一台呢!
也因为这个,一连好几天,上门来看新奇的人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