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国富听不下去了,这是啥话?
“行了,你少说两句吧!人家软宝又啥也没干,咋着你了?人家好心给娘送条鱼过来还成了罪过了?再说了,软宝上头三个哥哥呢,缺你操这份儿闲心?”
刘小多一噎,心情更烦燥了。
苏小软回到家,就把刘小多的作派跟奶奶说了。
苏奶奶叹口气,倒也没有多怨怪刘小多的意思。
“都是穷闹的!要是家里日子好过,天天大鱼大肉的,你四伯娘也不至于这么斤斤计较。算了,你还小,不懂。久病床前无孝子,贫贱夫妻百事哀。这种事情,只有你长大了,见的多了,自己经的事儿多了,才会懂。”
苏小软不是不懂,她只是单纯地不喜欢刘小多那财迷的样子。
不过想想奶奶说的也有道理,都是穷闹的。
要是日子好过,谁不乐意留个好名声呀!
星期天,苏建业带着兄弟几个都下地去了,赵红梅原本是不用下地的,可是临时被大队长叫到了养猪场,好像是那边出了什么事。
家里头就剩下苏奶奶和苏小软了。
十点半的时候,小水急慌慌地跑过来了,说是三奶奶一直在屋里抹眼泪,早饭也没吃,他担心出事,所以过来找小奶奶过去劝劝。
苏奶奶把东西放下,嘱咐了苏小软两句就跟着去了。
苏小软也没在意,继续写作业。
大概十一点的时候,她才有点儿懵了。
家里就她一个人,晌午爹娘哥哥们都得回来吃饭呢!
苏小软一拍脑门儿,还好,不算太晚呢。
可是做啥饭呀?
苏小软手艺还行,可问题是她平时在家掌勺的时候,有人烧火有人给帮忙切菜啥的,现在就她一个人,多少有些忙不过来了。
把土豆切好之后,苏小软有了主意。
她想起了上辈子吃过的菜饭,其实就跟以前家里头吃的土豆蒸饭步骤差不多。
这个还是比较简单的,毕竟只有她一个人做饭,没有打下手的,做这个既简单又好吃。
苏小软有了主意,说干就干。
先蒸一大锅白米饭,多加点儿水,等米饭蒸得差不多了,用笊篱把米饭捞出来,锅里剩下的就是浓香的米汤。
米汤单独盛出来,正好等吃完饭这米汤也就晾地差不多了。
苏小软又从超市里拿出来两截腊肠,切成了片,选的五香口味的,这个大家都能吃。
苏小软把准备好的萝卜切成小丁,土豆切成了大大的滚刀块,加点儿盐,然后锅里加了猪油,大火猛炒至断生。
然后把米饭倒进去,上面铺上她刚切的腊肠,又把灶里的柴撤了撤,火不能太大了,要不然要烧糊了。
现在等米饭完全蒸熟就可以了,简单好做。
熟了之后,苏小软拿木铲慢慢地拌匀,土豆好软,所以苏小软特意切了大块,这会儿贴着锅的那一面儿有一层焦乎乎的,没糊,苏小软尝了一口,特别香。
萝卜丁因为在锅底油煎过,泛着微微的焦黄色,但又因为水份充足,不像土豆有那样的焦层,口感依旧水润鲜嫩。
腊肠片的量不少,这里头原本就是加了好多佐料腌制后才做成的腊肠,味道自然不会差。
“太香了!我也太有才了!”
好吧,苏小软承认,她就是觉得时间太紧,她自己顾不过来,所以不想炒菜,才图方便做了这个腊肠蒸饭。
第159章 古籍
快十二点了,苏奶奶才回来。
一到家,就闻到了香味儿。
“你做好饭了?”
苏小软一脸骄傲道:“奶,你猜猜我今天做的啥?”
苏奶奶挑眉,这她哪儿能猜地出来哟!
不过乖孙女这样问了,那肯定是好吃的。
“有肉?”
苏奶奶动了动鼻子,闻到了很明显的肉味儿。
苏小软得意道:“嗯哪。我手艺没有娘和英子姐好,所以就做了省事儿的菜饭。”
苏奶奶的眼神动了动,听到外头有响声了,就和苏小软去灶间准备碗筷了。
吃饭仍然是在院子里,凉快。
苏小软早就在地上点了两盘蚊香,桌子也是早就放好了。
“咦,这咋是一盆米汤?软宝,咱中午就吃这个?可我闻着咋不像呀。”
苏向北最是急性子,洗完手过来没看到肉,先看到一盆米汤了,自然是要多问两句。
“这不是来了嘛!”
赵红梅洗好手之后就去了灶房,然后把一大盆子的米饭给端了出来。
米饭的颜色有点儿像是拿酱油拌了的,闻着倒是挺香。
“这是啥?”
苏小软笑眯眯道:“这是菜饭。尝尝我的手艺。”
苏奶奶坐下之后,赵红梅就先给老太太盛了一碗,然后是苏建业。
苏向北端着一大碗的米饭,先是看了看,再闻一闻,一脸陶醉道:“软宝的手艺那铁定是不差的。我闻着就香!”
苏小软瞪他一眼,就会拍马屁。
苏建业吃了一大口,只觉得嘴里头的这个香气怎么也形容不出来。
太好吃了!
米饭只轻微沾染了一点儿配菜的咸香味,作为主食丝毫不会觉得过咸,只吃米饭不带配菜的情况下,味道也是相当好的。
充分吸收了猪油的香气后,萝卜丁的口感吃起来特别像肉,苏小软连吃了两块。
苏奶奶则是喜欢这里面的土豆块,软糯的很,不费牙,而且焖的也入了味,特别香。
苏建业吃了两大碗,三个小伙子则是一人吃了三碗,苏小软做了两盆的菜饭,那是一丁点儿都没剩。
苏小软饭量小,再加上也没有干什么体力活,所以只吃了一碗,随后又喝了一碗晾地半温的米汤。
“哇塞,爽!我还是头回知道,这饭还能这么做。软宝,你咋想出来的?”
苏小软下巴一抬,鼻孔里挤了声:“哼!”
看她这个小模样,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吃过午饭,大家都回屋去睡午觉,苏奶奶则是把苏建业叫到了大门底下说话。
两人一手里拿着一把蒲扇,脚边放着一个大茶缸子。
“明年向南和向北就要毕业了,你是咋打算的?”
苏建业有些意外,毕竟还早着呢。
“娘,是不是有些早了?”
苏奶奶瞪他一眼:“你忘了当初向东被人为难的事了?你大哥上回回来也说了,如果他们两个想当兵,他可以想办法。毕竟从外形条件上来看,他们俩都没问题。”
苏建业点点头,当兵的话,他也是同意的。
“等过年的时候再说吧,到时候也看看这两个孩子有什么想法没有。”
苏奶奶觉得这还像句话。
“能当兵自然是最好的,别人家的孩子想去当兵都不一定能捞着这个名额。况且咱家有你大哥在上头呢,多少能照顾到一些的。”
苏建业也明白这一点。
这年头要是能当兵,那是绝对的既光荣,又能给家里减轻负担,而且听说现在当兵的津贴也不少呢。
要不然霍家只靠着霍云霆一个人的津贴,这日子明显就能过得比以前好了?
“你没事儿的时候,也多跟两个孩子聊聊,我年纪大了,好多事情也是不懂的。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多跟软宝商量商量。”
苏建业也觉得可以跟闺女商量,他家闺女可是福星,不仅运气好,而且还有仙法呢。
“现在又不兴考大学了,也是没办法的事。要不然这几个孩子的成绩都不赖,咱们家肯定能越来越好的。”
“不能考就不考。咱们可以想别的出路,这日子总还是要过的。”
苏奶奶实在是被当初苏向东的事情给弄怕了,所以才想着要早早地为了两个孙子打算。
如果去当兵的话,那家里头也就不需要再额外地操心了。
可是如果不想当兵,只想留在家里好好过日子,那就得想法子找工作。
别看苏奶奶年纪大了,可是她心气儿高。
凭啥别人能吃商品粮,他苏家的孩子就不能吃了?
现在既然有两个孩子是正式工了,那她一定能想法子让两个孙子也得有工作,不能跟他们一样只能在土里刨食。
后晌,苏小软在家里看书,小水来了。
“你一个人来的?他俩呢?”
“在家写作业呢。小姑姑,给你这个。”
苏小软接过来一看,是一本书。
苏小软心下一紧,赶忙又仔细地翻看了一下,竟然是本古籍。
“这是哪儿来的?”
小水被她的样子吓了一跳,连忙道:“是,是那位纪爷爷给的,说是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苏小软这才松了口气。
如果是他的话,那能拿出这种东西来,也算是很正常了。
这东西一看就得是有个二三百年的历史了,普通人家不可能有这种东西。
“你咋随便要人家的东西呀?”
“纪爷爷说让我给你送来,哦,还给你写了个纸条。”
小水指了指那本书,意思是纸条在里头夹着呢。
苏小软翻开书,果然看到了一张特别小的纸条。
“软宝,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此书乃我多年珍藏,特赠之,望你能专心学业,以梦为马,聘天下,华羽为服,栖梧桐树。”
苏小软看完,就知道这本书她是一定得收下了。
算了,人家老先生一片诚意,她也就别再矫情了。
“小水,你去牛棚没人看见吧?”
“没有。而且这本书我也是揣在怀里拿过来的,小姑姑放心。”
苏小软点点头,“行了,给,拿回去和你弟弟妹妹一起吃。”
苏小软直接给他抓了一把江米条。
小水笑嘻嘻地接了:“对了,我来的路上看到宋知青和孙青松了,他俩好像是去村外的小树林了。”
第160章 要立电线杆子了
苏小软的动作一滞,随后往小水脑袋上拍了一巴掌。
“小孩子家家的,别乱说。回去吧。”
小水乐呵呵地往嘴里塞了半根江米条,一蹦一跳地走了。
江米条可是好东西,只有在供销社才有卖呢,而且还特别贵。
小水上衣的两个口袋都装了个半满,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去给弟弟妹妹们分了。
至于那个宋红娟和孙青松两人到底到哪一步了,苏小软是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宋红娟就是一条美人蛇,而且还是带毒的那种,谁沾上了都别想落个好。
至于孙青松,那就是总爱做梦,人又蠢,还迷之自信的傻子。
苏小软倒是有意提醒一下,可是孙青松现在眼里头就只有一个宋红娟了,哪里还能听得进别人说她的坏话?
没听别人说嘛,孙青松连亲妹妹都能打了,就因为孙小菊说了宋红娟的不好。
苏小软这个外人要是上去说几句,搞不好要被他给扔到河里去的。
可不敢冒这个险。
由着他们自己作吧。
地里的庄稼又经过了一轮补种之后,苏国安又连忙往公社里上报。
耿书记这些日子也是茶饭不思的,就是担心地里的庄稼受影响。
现在看到各大队汇报上来的结果,总算是能喘口气儿了。
苏小软现在不再急着挣钱了,家里头现在日子可以了,有两个正式工,有吃有喝的,粮食也够,没必要再去冒险。
苏建业也被苏奶奶拎到屋里给好好地教育了一番,不能因为贪心,再坏了几个孩子的前程。
就这么地,苏家暂时除了一些药材会往外顾达那里走之外,其它的东西基本上都不会再轻易出手了。
很快就到了暑假,苏向东和苏向北再开学就要上高二了。
苏奶奶之前之所以单独找苏建业说两个孩子的事,也是因为这个。
高二念完以后,学校就同意给毕业证的,毕竟现在不能考大学了,真正愿意再继续念高三的人并不多。
白花钱,又没有啥用处,谁愿意多耽误功夫呀。
苏向东倒是觉得可以让两个弟弟再好好读一年,毕竟将来如果想要找轻松的工作,还得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就像他现在之所以能跟在耿书记身边,主要就是因为他学的多,看的书也多。
同样的事情,跟他一起进公社的那几位就不知道应该处理,无非就是因为经验少,见识少。
而苏向东不一样,他念书多,再加上平时在家里看地书也多,而且因为是在乡下长大的,对于处理一些社员间的纠纷来说是有一定的经验的。
所以,苏向东就越来越受耿书记的倚重。
同样的报告,别人写的就平淡如水,他写的就声情并茂,当然更得上级的喜欢了。
不仅如此,关于农业机械这一块,苏向东也明显比其它人更有优势。
为啥?
因为他上学的时候理科成绩好呀!
再加上自打去年开始,他就被苏小软逼着学一些物理和化学类的知识,虽然平时看起来不显眼,可是一到了关键时刻需要用了,他的这个知识储备量就显出来了。
现在的苏向东已经不仅仅是一名办事员了,已经正式升职为耿书记的秘书,基本上耿书记去县里汇报工作,都是要带着他的。
这一来二往的,苏向东的人脉关系网也就慢慢地拓展开了。
再加上有县公安局宋志成有意无意地提携,这知名度也就出去了。
耿书记夸他,那是因为苏向东自己有本事,在工作岗位上让领导满意了。
而宋城成夸他,则是直接就站在了一个长辈的角度来夸赞晚辈了。
这下子,好多人的心眼儿就转了不止一圈,可不能随便得罪这位苏向东同志,谁知道人家背后还站着啥大人物哟。
天气越来越热,红星大队在山脚下,气温虽然没有特别高,可还是觉得太阳有些大。
这边因为守着山,所以早晚的温差会比较大。
白天穿着短袖,摇着蒲扇,可是到了晚上睡觉还是要盖那种薄薄的被子的。
考完试,放暑假了。
苏小软每天除了打打猪草之外,其它时间不是写作业就是看书,放假一个星期,愣是没有出去玩过。
苏奶奶有点儿心疼她:“软宝想不想去县里玩儿呀?”
“不去,没意思。”
苏小软是真不想去,现在县里连个正经的公园都还没有,去了能干啥?
电影院这东西目前也是不存在的,估计还要再等上两年呢。
这天苏向东回来,整个人都是兴高采烈的。
“奶,大好事儿呀!咱们公社要抻电线了。”
“啥?”
苏奶奶没听太明白,一旁的苏建业倒是听清楚了:“真的?要扯电线了?”
“嗯,上面已经批下来了,过两天就会有电力局的人下来施工。先弄镇上的,弄完了之后就会在咱们大队树杆子。”
苏小软可是太高兴了。
一直以来就觉得这没有电太不方便了。
终于让她等来扯电线的好消息了。
不过,她记得上辈子好像是一直到了七五年,他们公社才有机会用上电的。
这重活了一回,通电的日子咋还提前了呢?
苏小软不知道里头的弯弯绕,只是单纯地以为是她重来了一回,引起的蝴蝶效应。
其实,她猜地倒也没有错。
本来电子局那边也是打算先给其它公社弄的,毕竟材料啥的有限,弄完了一个公社,再下一批可能就得等上几个月了。
没有材料,电力局的人再有本事,那也是没办法的。
可是现在苏向东是耿书记的秘书,而公安局那边的宋志成又一直帮着他们说好话,这电力局的领导们那边一琢磨,就决定先给他们弄了。
毕竟,材料都是国家的,先给谁通电不是通呀!
苏小软想着以后通了电,就可以用电灯了,而且收音机啥的也可以考虑安排起来了。
“电力局的人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