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66章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66章

小说: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以为工作的事情就这么黄了,没想到莹莹爸爸提出来可以推荐他进县里的纺织厂,去了之后可以学习维修机器,这个算是技术工种,就是一开始基本上不挣钱,而且学的时间还特别长,但是一旦学成了,那工资可是全厂的车间工种中最高的。
  不仅如此,维修工的工龄也是从学徒工开始就计算的。
  余占松想了想,这倒是个好机会。
  虽然一开始挣的不多,可是正如这位长辈说的那样,一旦学成了,那工资可是很高的,而且因为是技术工种,各方面的补贴和福利都是最好的。
  当然,余占松还多了个心眼儿,觉得对方提出这样的工作,估计就是想着试探他到底是不是真地吃苦耐劳。
  余占松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他知道纺织厂里也有好多坐办公室的工作的。
  他现在没有门路,也没有那个机会接触纺织厂的领导,等他进了纺织厂之后,再找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就成了。
  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就是金子,不管到哪里,都一定会发光的。
  余占松心满意足地应下后,莹莹爸爸就带着他去了一趟纺织厂。
  第二天,余占松就打包自己的东西办理入职手续了。
  虽然是维修学徒工,可问题是人家高中毕业,最起码理论的东西学地比普通人要快。
  再加上这是国营厂子,就算是学徒,也不能让人家白干。
  工厂提供宿舍,八个人一间,除了一张床之外,他还能有一个小柜子放东西,跟在学校的小宿舍差不了太多。
  第一个月,工厂不给工资,只是给余占松餐补,也就是说余占松只要是在厂里吃饭,基本上就是不要钱了,可是没有现钱发给他。
  第二个月开始,余占松就可以有工资了,因为就要开始跟着师傅一起干活,虽然干不了技术类的,但是可以帮着师傅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比如说帮忙带工具、推小车、帮着做设备的清洁工作、给设备加油等等。
  余老太太得知自己的孙子终于进工厂当工人了,别提多高兴了,恨不能嚷嚷地全大队都知道。
  她这性子跟苏奶奶是正好相反,苏奶奶是生怕别人知道她家日子过地有多好,主要就是想要低调,不想被人注意。
  而余老太太是恨不能全公社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出息的大孙子。
  余占松的工资不高,毕竟是学徒工,干的活也都是大家伙都能掌握的,但是这就等于是端上铁饭碗了,绝对的扬眉吐气。
  苏小软听说余占松的工种之后,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就余占松那种从小就被娇惯着长大的人,真能受得了车间的劳累?
  苏小软是知道纺织厂的,她也去过不少回,毕竟她的二姑和表姐都在纺织厂上班。
  纺织厂冬天还好,因为设备运转着,电机会持续散热,所以冬天车间里的温度也在二十度往上。
  可是到了夏天就要遭罪了。
  夏天原本就热,县城的话,白天大概也要三十度左右了,可是车间里的温度,最少会达到四十度。
  这年头又没有空调,连个抽风扇都没有,车间里的工作是那么好做的?
  苏小软听二姑说过,纺织除了设备最关键之外,其次就是车间里温湿度的控制,温度不能低于二十五度,湿度不能低于五十五,要不然他们的设备就会容易疵纱疵布。
  她倒要看看,这样一份铁饭碗,那个余渣男能不能端得住!


第164章 蹭电灯
  苏小软虽然觉得余占松不可能真地踏踏实实地做工人,可是也没想着把自己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他身上。
  倒不是因为离得远,不方便,苏小软只是单纯地觉得没必要在一个不重要的人身上再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香吗?
  七月底,红星大队终于通电了。
  当里当时布线的时候,苏小软特意让爹娘多买了一些线,这个是需要工业票的,而且也只有跟电力局的人买才行。
  通常情况下,分配到户里的线是有一个最低数的,至少可以给户里安装好电灯,当然,这个是不需要农户再用票的,可是安装电表是要收钱的,不安装电表,就不给通电。
  苏建业家的房子多,连新房带老宅子,有九间呢,一长溜。
  光正常用线就得是其它人家的好几倍了,更何况苏小软还特意让人家多布了好几个插座,这就更是烧钱了。
  终于通上电了,晚上一拉灯绳,屋子里头亮堂堂的,不知道多少人都兴奋地睡不着觉呢。
  苏建业家倒还好,毕竟之前就有苏小软拿出来的那种太阳能马灯,所以对于电灯这东西,倒也不是太好奇。
  苏小软松了口气,几乎是每个房间都预留了插座,为了安全起见,苏建业又用一些木块把那个插座的外围给包起来了。
  苏建业也是听苏向东说这木头是不导电的。
  因为刚通上电,所以电力局这边的人还是安排了电工给全大队的人做安全讲解。
  比如说这电线可不能随便碰,那是要死人的!
  再比如说家里头的电灯坏了,要是换电灯泡的话,一定得先把灯关了,如果不确定是不是关了,那就把自己家的匣给缷了,否则有可能会触电身亡的。
  电工讲了两天之后,反倒是把大家伙给弄得人心惶惶的,甚至有些人都开始念叨着不该通电了。
  太危险了。
  万一再电死了可咋整?
  因为刚刚通电,所以这一波培训的电工们,基本上都是每天要讲一些安全用电的事,另外,每天还要负责各处转转,不管是大线还是各家各户后墙上的线,都不能出意外。
  通电了是好事。
  可并不是所有人家都通了电。
  有些人家因为条件不好,听说装电表和布线还得多掏几块钱的时候,就直接拒绝了。
  苏国安对于这样的人家也没有多劝,毕竟是要花钱的事儿,自己哪能给人家做主呢?
  大队里没有通上电的人家还不少,不过因为有了电线杆子,再加上用电的用户占多数,所以以后如果这些人想要再通电的话,也好弄。
  刚开始头两天还好,因为通了电,那些家里没有通电的人就会到隔壁或者是亲戚家看个热闹,知道知道啥是电灯,啥是插座。
  事实上,整个大队里安装了插座的,除了大队部,就只有苏国安和苏建业两家,其它人家都没有装这个。
  苏建业其实不懂这个,不过闺女和儿子都说要装上插座,他就直接装上了,反正也是电力局的人帮忙弄的。
  一波接一波看新鲜的人走后,家里头也就逐渐恢复了平静。
  不过几天后,就有人因为用电的事情吵了起来。
  最先吵起来的,就是余占松的奶奶。
  他们家闲花钱,所以没有装电灯,到了晚上,就跟以前一样,要么就是乌漆抹黑的,要么就是点上一盏煤油灯,蜡烛这东西太贵,老太太可舍不得买。
  家里头没电,起初也没有觉得不方便的。
  可是后来这余老太太太尖了,一到了晚上,就去别人家里头串门儿,还带着自己的儿媳妇孙女啥的,谁的手里头也不空着,不是顺带着纳鞋底,就是做个小背心啥的。
  一次两次的,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可是你天天晚上到别人家里头做手工活,用着别人家的电灯,这是不是就有点儿过分了?
  这余老太太也精明,见人家不高兴之后,就隔了几天没去。
  你以为是余老太太意识到自己的厚脸皮了?
  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是换了一家去蹭罢了。
  余老太太都算计好了,邻居呀、亲戚呀啥的,这家蹭几天,那家蹭几天,他们家得省多少煤油呀!
  不仅如此,电灯多亮呀,他们家女人的手工活还能比以前出地更快更好了。
  都是一个大队的,再加上余老太太年纪大了,大部分人不好意思跟她闹翻,一般也就是私底下说说,后来有的人家干脆就想法子早早地栓上了大门,谁叫也不开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虽然自己用也是掏钱,余家人来了用也是掏这点儿钱,可就是心里头不痛快!
  花自家的钱,却便宜老余家,凭啥?
  这天晚上,余老太太去余大虎家拍门,就被挡在了外头,喊啥人家也不开门。
  起初里头不吭声,可是院墙矮呀,余老太太早就看到屋里的灯光了,知道家里有人,更是扯开了嗓子喊。
  后来还是余二虎的媳妇马大花站到院子里跟她隔着大门喊话。
  “婶子,没啥事儿就回吧,俺们也要洗洗睡了,这一天天的下工干活,都累坏了。”
  余老太太一听,哪能不知道对方这是嫌弃她呢?
  “哟,大花呀,这是咋说的?你先给婶子开开门,我来找嫂子说点儿事。”
  “不巧了,我爹娘都睡下了,有啥事等明天一早再说吧。”
  马大花说着就打了个哈欠道:“我也困了,明天还得早起呢,您快回吧。”
  马大花话里话外也没有说余老太太哪里不好,更没有说脏话。
  可是余老太太心里头就是不舒服了。
  凭啥呀?
  以为她看不出来这是故意把她们给挡在门外的?
  余老太太心里头这个气呀,可是又没法子,只好带着人悻悻地回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余老太就过来找大虎的爹娘要说法了。
  “老嫂子,这是咋说的,你说我昨晚上过来找你说点儿事,你家大花连门都不给我开,这是啥意思?这是觉得家里头日子好过了,可以不拿我当长辈了?”


第165章 台灯、电剃须刀和电推子
  余老太太这里起了头儿,那边马大花听见了,自然就没给什么好话,一来二去的,直接就吵了起来。
  外头看热闹的人不是没有,不过大家伙儿并没有想着劝一劝的意思。
  毕竟人家那是同族,都是余家人,自己吵吵没事儿,他们外人若是插手了,搞不好要联合起来冲外的。
  自打有了电之后,苏小软就把超市里卖的那种较为普通的台灯都拿了出来。
  太高级的,一楼超市没有,就是普普通通的,贵的有二三百一个的,便宜的还有六七十的。
  苏小软挑着外观最普通,而且是故意拿那种怀旧版的台灯出来的。
  这种台灯早在三四十年代就有了,所以她不担心被人质疑。
  当然了,这么好看又实用的台灯,这口锅自然就又甩到了苏建国的头上。
  苏向东屋里有一个台灯,因为他晚上还要看书写报告之类的,苏小软担心他工作晚了对眼睛不好,再三叮嘱他晚上一定要用这个。
  苏向南和苏向北的屋里也有,和苏向东的是一模一样的。
  而苏小软自己用的这个就比较漂亮了,粉色的,而且上面还有一圈的玻璃流苏。
  台灯一拿出来,这插座的用处立马就体现出来了。
  此时的苏建业也觉得稀罕不已,各屋都转了好一会儿才道:“软宝,我们屋里有不?”
  苏小软看他一眼:“你晚上看书不?”
  苏建业一噎,他看个啥哟,多少年不看书了,哪有那个心思呀!
  赵红梅低笑道:“软宝,英子那屋有不?她说要教我认字呢。而且有时候向东也要教她一些算数。”
  苏小软想了想,干脆又拿出来一盏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台灯。
  “娘,你给英子姐拿去吧。开关就在这儿,简单。”
  “成。”
  苏建业看着眼馋,这台灯多好看呐,一看就有排面儿。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不看书不写作业的,要这个东西还真没有多大用。
  “爹,你屋里头不是有个马灯吗?晚上要是起夜的话,你可造成别开电灯,要不然我娘就睡不好了。”
  苏建业嘴角一撇:“你这小棉袄就只疼你娘呗!”
  听听这话酸的!
  苏奶奶就在炕上坐着呢,听见他这话就咯咯地笑,儿子咋这么蠢哟!
  苏小软早知道她爹心里头不痛快了。
  先前不管是裙子还是丝袜,都跟男生没啥关系,这好不容易拿出来的台灯,偏偏她爹又用不上,能不心塞吗?
  “爹,给你看样好东西!”
  苏小软拿出来的是一个电剃须刀,是她之前去县里的百货大楼买的。
  苏小软的超市里倒是有电剃须刀,可问题是那都是充电式的,无线的,而且也属于比较先进的,她可不敢拿出来。
  “爹,你试试。”
  线跟剃须刀连在一起的,用的时候,还得接上电源。
  其实远没有那种无线的方便,可是充电式的那一种,她没敢拿出来,就怕太惊喜了,她得确定这个时代有那种了,然后再拿出来。
  越是这种老式的,越是不好找。
  苏小软在超市里翻了几遍都没找到,最后只能去百货大楼里买了两个。
  就这小东西,可老贵了!
  用了她两张票,还有五十多块钱。
  据说这是最新款的,她也不确定到底是不是。
  “这,这咋用?”
  苏小软也不太会,“你去问大哥,他会用。”
  两天前,苏小软就把给苏向东买的那个给他了,主要就是让他先学会怎么用。
  苏建业这会儿听说大儿子也有,倒是没有泛酸水了,只觉得自己手里头这东西可比台灯还新鲜。
  不仅仅只是一个剃须刀,苏小软还拿出来一个电推子,就是男人们理发用的那一种,当然,也是得插电源才能用的那种。
  家里头男人多,这头发最多一个月就得理,要不然就跟个乞丐没啥差别了。
  镇上有国营的理发店,理一回头可不便宜呢。
  而且家里头四个男人呢,这开支可不小。
  有了这个,以后他们就可以在家里头自己理发,甚至可以让那些堂哥呀堂侄儿呀都来家里推,这得省多少钱呀!
  苏小软把这个电推子拿出来之后,整个苏家都炸了锅了。
  是苏家全族,不仅仅只是他们一家。
  这电推子可太好用了,而且有了这个,他们一年下来可是能省不少钱的。
  早先大家伙为了省钱,头发都是两三个月才理一回,这模样自然就显得埋汰了些。
  有时候出门去县里,还会被人当成了流浪汉来盯着。
  别提多憋屈了。
  现在好了,有了这个,以后大家伙就可以自己理发了,咱们也能整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了。
  苏建业只会推个平顶头,别的也不会。
  男人的发型嘛,再简单不过了,只要是头发短短的就行,夏天还凉快呢。
  苏小软在发现这个电推子引起的反响之后,小心地拍了拍胸脯,以后可不能再这么随便买东西了,大家伙的反应也太吓人了。
  二爷爷算是族里最有发言权的长辈了,他直接说了,让大家以后理发可以找建业帮忙,但是谁家的孩子理发,就去谁家,不能用了苏建业的电推子,还让人家掏着电费。
  大家伙倒是没有意见,这些日子关于电费的事情,他们也都了解地差不多了。
  只是一个电推子,费不了多少电。
  再说了,又不是天天理发,顶多一个月一回,大不了家里头少开几天电灯就啥都有了。
  苏建业原本也不在意这点儿电费,但是二爷爷提出来了,他当然也乐意照办。
  毕竟,东西是他家的,而且给人推头也是他要去干的,再往里头搭电费就不合适了。
  有知道念个好的,那还算是不错了。
  就怕有人背地里在骂他是傻子。
  再说了,他家也不是开善堂的,钱也是大家伙辛苦挣来的,凭啥就得让别人随便蹭呀。
  接下来一连三四天,苏建业天天帮着人推头。
  能让苏建业下手的,都是男人,他们无所谓好看难看,只要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