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么多年来,李家一直被接济惯了,突然一下子没人管了,这怎么能受得了?
李丽的侄子和苏向安是一个学校,这一来二去的,就开始朝着苏向安下手了。
“向安哥是怎么回事?这种事情不知道找老师解决吗?”
“找了,可是当双方家长叫过来之后,我妈却是向着李家的,说都是亲戚,只是小孩子间的打闹,而且不过是点儿钱和票,没什么打紧的。”
苏小软皱眉:“叫了几次家长?”
“叫了两次,我妈每回都是这么说的,向安不干,跟她大闹了一场之后,我妈还甩了向安一耳光,骂他是个冷血动物,说是眼看着表哥都要饿死了都不知道让着表哥。”
苏小软听地心凉了。
一旁的苏向南几人也是纷纷皱眉,这是亲妈吗?
这怕不是后妈吧?
苏向阳自责道:“也怪我,平时上班太忙了,周末也没多注意看看弟弟。要是我能早一点儿发现,弟弟也不至于挨了那么长时间的饿,更不至于大病一场。”
苏向安倒是还挺乐观:“哥,我这不是没事了嘛!”
他虽然乐观,其它几个当兄弟的却不能就这么算了。
苏小软心疼地扯着他的衣角:“向安哥的衣裳都晃荡了。哥,你这次一定要待到开学再走。等到了周末,你也别回家了,让向阳哥直接带你回来,咱们家里现在的伙食可好了,等我来了,顿顿让你吃肉,把以前的那些都补回来。”
苏向安心里头热乎乎的,没白疼这个妹妹。
“软宝乖,我肯定在这里住着。我还等着软宝带我上山寻宝呢。”
几个孩子知道了,没等到晚上,苏奶奶就知道了苏向安被李家人抢劫的事。
苏建军被老太太单独叫进了屋,没一会儿,屋里就传来了老太太的怒斥声,不一会儿,又响起了鞭声。
一听这个声响,苏建业几人什么也顾不得了,赶忙往屋里头跑。
苏建军已经挨了几鞭子了,而且还是脱光了上衣让老太太打的。
李丽还是头回见这样的阵仗,以前只是知道老太太发过火,可是从来不知道,老太太竟然还会拿鞭子抽人。
赵红梅和苏建业一左一右架住了老太太,连哄带懵地,总算是把她手里的鞭子给收了。
“娘,有啥话好好说,建军工作忙,而且他那个工作也辛苦,过了初五就得上班呢,您再把他打坏了怎么办?”
老太太气得脸色通红:“打坏了倒好了!我好好的大孙子,怎么就让那猪狗不如的东西给抢了?你们家四口人两个人挣工资,还能让我家大孙子饿了一个多月,你们是怎么当爹妈的?你们还有脸回来!”
李丽被吓懵了,连老太太那句骂他们李家是猪狗不如的东西的话都没能反应过来,傻乎乎地过去扶着苏建军坐下。
可是苏建军不领情,一抬手,直接把人给扽开了。
苏建军绷着脸:“娘,是我不好。我没把孩子照顾好,您要打要骂我都认了,只是您一定得先顾好自己的身体,您先喝口水,消消气。”
赵红梅这边已经给老太太端了一碗糖水过来,温的。
老太太喝了两口,将碗放在了炕桌上。
“苏建军,李丽,孩子是你们俩的,我这个当奶奶的隔了辈份,不好亲自管教。可是你们不一样!那是你们两个人的骨血,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这心怎么就这么黑呀!让向安连着一个多月吃不上饱饭呀!”
苏建军半低着头,嘴角紧绷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而李丽也不傻,这会儿明白过来了,老太太一口一个‘你们’,其实就是在骂她不是个东西呢!
“那是你们的亲儿子呀!为了一个白眼儿狼,生生让自己的儿子饿肚子,你们这脑子里装的都是猪粪吗?”
李丽脸色难看,再生气也没用,因为这事儿在苏家所有人看来都是她不占理。
当然,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她觉得都是自家兄弟,让着点儿表哥有啥不对的?
她也没想到苏向安竟然是一直饿肚子呀。
她以为苏建军给的生活费足够了,谁能想到苏向安会吃不饱呢?
李丽当然想不到了。
苏建军给苏向安的生活费的确是不少,可架不住李家的那个混小子不学好,找人来抢劫呀。
这事儿要是闹大了,那可是蹲局子的。
所以,李丽两回被叫到学校去,都推说是自家亲戚,这才没有闹到公安局去。
苏向安原本是不想就此罢休的,可是李丽在他面前又是吓唬,又是哭诉自己如何地不容易,苏向安也就软了心肠。
结果,反倒是害得自己生了一场大病。
因为连续一个多月吃不饱,瘦了不说,最关键的是他自身的抵抗力也差了,一场大雪下来,就让他直接感冒发烧了。
直到苏向安生病,苏建军才知道了苏向安在学校被李家人抢钱的事。
也因为这个,苏建军已经好些天没有搭理过李丽了。
要不是因为顾虑着过年不想让老人生气,他甚至都不打算带李丽回来的。
结果,到家不过几个小时,老太太就知道了。
第187章 老太太教子
苏建军挨了打,也不敢埋怨老太太。
毕竟老太太说的没错,的确是他这个当爹的没尽到责任,亲儿子被饿了一个多月,他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
要不是向安突然病了,后来苏向阳又去找了向安的同学,只怕他到现在都还蒙在鼓里呢。
而家里唯一的一个知情人,却是他的妻子,是向阳的亲生母亲:李丽!
一想到妻子做出这种胳膊肘往外拐的事,苏建军就恨不能给她一巴掌。
苏建军这火气,也是一压再压,要不是顾忌着两个孩子,他真地是要跟李丽大闹一场。
现在老太太话里话外的指责,他能听不出来?
老太太这里发了火,泄了怒气,人慢慢地也就平静下来了。
“你们都出去,建军留下。”
李丽犹豫了一下:“娘,这事儿也不能怪建军,他上班忙,都是我这个当妈的没尽到责任。”
苏奶奶却是看都不看她一眼:“你做的再不好,不是我闺女,我一个做婆婆的,是能打你还是能骂你?你自己个儿不把自己当成苏家人,我这个老婆子也不敢把你当苏家人来教训。出去吧。”
赵红梅心里头咯噔一下子,下意识就看了苏建军一眼,老太太这分明就是动了真怒呀!
连不是苏家人这样的重话都说出来了,苏建军留下来指定是落不着好的。
“娘,有话好好说,这样您和二哥先好好说说话,我去给你们把炖梨端出来,里头加了银耳呢,软宝特意嘱咐给您炖上的,这几天嗓子干,别再上了火。”
赵红梅一边说着,一边给苏建业使眼色。
苏建业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娘,二哥做错了事,的确是该教训。我瞧着向安那孩子我也心疼,这样,我留下来给您使唤,您指哪儿我打哪儿。”
赵红梅见老太太没反对,这才推着李丽出去了。
赵红梅推她进了堂屋后,就没再理她,厨房里赵英子已经掀了笼帽,好几盅热气腾腾的银耳炖雪梨露出来,散着香甜的气息。
“娘,正好,这个要再晾一下。火已经撤了,我去喊软宝和向安回来。”
“嗯,去吧。”
赵红梅数了一下,总共是蒸了两小盅一大盅,老太太和苏小软必须是要一人一盅的,余下的那一大盅,就让苏向东和苏向安两人分着吃了。
苏向东今天才正式放假,昨晚上回来的时候,赵红梅都心疼地直掉眼泪。
为啥?
苏向东的嘴唇咧地都渗着血丝,可见是工作太忙,天天往外跑,也不晓得喝水才上了这么大的火。
他们这里没有这种梨树,都是之前赵英子从供销社里按内部价买回来的,这东西比银耳还难得呢。
银耳是干货,而且又好存放,一年四季都能见到。
可是这雪梨却是难得。
总共才买回来这么几个,赵红梅舍不得吃,一直在地窑里放着。
这回也是心疼他们几个,才让赵英子给炖了。
这雪梨银耳用的就是隔水炖的法子,跟他们这里寻常的做法不同。
这还是上回老太太有点儿咳嗽,赵红梅做的时候,苏小软特意提醒的,这样做出来的银耳炖雪梨,不仅口感好,而且润嗓润肺的效果也特别好。
苏小软的超市里倒是有不少的梨子,可是说实话,那种现代化农业种出来的梨子都没有现在的这种好吃,汁水很黏稠,能让人从嘴巴里一直甜到了食道里。
超市里倒是有有机水果的组柜,其中就有梨子,只是数量不多,但是卖地贼贵。
苏小软回来后先躲在厨房里喝了半盅,余下的半盅给赵红梅和赵英子分了。
苏向安没想到自己还能喝到这个,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
李丽坐在西边的堂屋里发呆,整个人像是失了魂似的。
苏奶奶尝了一口银耳炖雪梨,觉得有点儿烫,便搁在了炕桌上。
“你现在也是快四十的人了,这个岁数了,还要你娘教你怎么去当爹?”
苏建军知道娘是心疼向安,也知道娘向来就不喜欢李丽这种吃里扒外的性子。
“娘,我错了,以后不会再给那小子机会了。”
“建军呀,你还是不明白。”
苏奶奶多少有些失望。
她养了四个儿子,自认除了老三之外,余下的这三个儿子都是脑子聪明好使的,怎么苏建军在处理家事的问题上,就总是慢半拍呢。
“李家是你的岳家,要是他们家日子过地不好,遇上了天灾人祸,那咱们也理当帮衬一把,这是情份。可是你看看现在把李家给惯成什么样了?”
苏建军头垂地更低了,感觉有点儿没脸站在这里听老娘训话了。
“之前李丽给娘家拿米拿面也就算了,我听说还偷偷贴补了不少的钱。这事儿孩子们没说过,你去李家那一片打听打听,都知道!这外头说什么的都有,说你苏建军是个好女婿这话自然是为了捧着李家人,背地里,人家都说你苏建军是个拿钱养大舅子的大傻子呀!”
苏建军听了心里能好受吗?
就是苏奶奶亲口说出来,她也不舒坦呀,毕竟这是自己的亲儿子,谁能乐意听到别人这样说他?
可是现在不把这些摊开来讲是不行了。
苏奶奶知道之前苏建军已经警告过李丽了。
可是很明显,这警告地还不够严重呀!
这回是让自己的孙子饿了一个多月,天天吃不饱,谁知道下回这李丽又能干出什么毁三观的事?
就李丽这脑子,那就是不能用正常人的思维来衡量的。
“老二呀,你大哥几年回不来一趟,你三弟一走这么多年,连个人影都瞧不见。我岁数大了,要是真地有个病有个灾的,能指望的就是只有你和老四了呀!”
苏建军鼻尖一酸,眼泪不听使唤地掉下来。
“娘,您别说了。儿子知道错了,等过完年,我就把李丽送回娘家去,家里的锁呀啥的我都换了,她啥时候想清楚了啥时候再回来。”
苏奶奶看到儿子哭,她心里能好受了?
“你也别怨娘说话重,你得为你的两个儿子好好想想呀!以后有这么一个婆婆,哪家的好闺女愿意嫁进来?”
第188章 送李丽回娘家
老太太到底还是没有再说难听的,毕竟都腊月二十九了,还能真地让一大家子人都不提心吊胆的?
不过,倒也算是有个意外之喜。
都这个日子了,邮递员小陈竟然又冒着寒风过来给他们送信了。
苏小软拿到信一看,就知道这是她三伯写的。
三伯在H省落户多年,一直没有回来过,到现在,苏奶奶都没见过自己的三儿媳长啥样,更别提什么孝敬了。
苏小软拿到信之后就快速地回了屋,除了信,还有一张汇款单。
苏奶奶看完了信,又看了一眼汇款单后,表情冷了许多。
“你大哥走的时候就说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老三,还说老三之前念的书都让他给忘干净了。呵,这许是被老大给吓的,所以才给寄了点儿钱回来。”
苏小软伸着脖子看了一眼汇款单:一百元整。
一百块钱,说多自然是多的。
在乡下,绝大多数的农民一年下来是赚不到这么多钱的。
就算是在城里,普通的工人一个月才三十块钱左右,所以这一百块钱,的确是很多。
可是如果算是给苏奶奶的孝敬钱,那这数就又太少了。
毕竟,苏建民离家多年,一直没有给家里人寄过钱,就连通信,也是这几年才联系上的。
要是苏建民自己不主动跟家里人写信联系,只怕老太太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个三儿子是死是活了。
“老四一会儿进城去把钱领回来,看看县里的铺子还有开着的不,有的话,就买些过年的东西回来。”
“知道了,娘。”
这都腊月二十九了,连供销社都歇业了,哪里还有地儿买东西?
苏小软知道奶奶这是心情不好了。
十有八九就是被那个傻缺的三伯给气着了。
你要真心想寄钱,就不能早一点儿?
正好苏小软想到了大伯今年好像出差就是去了H省,估摸着这是被大伯给教训了,才想起来给家里寄钱呢。
苏小软撇撇嘴,打心眼儿里看不起这个三伯。
不管当初是为啥离家的,好歹也是被奶奶辛苦了这么多年给养大的,咋就只知道自己过舒心日子,一点儿也不想着孝敬亲娘呢?
越想越觉得这个三伯有当白眼儿狼的潜质。
苏建业应下来,可是真正去取钱的时候,就换成了苏向北。
理由嘛,当然是因为外面太冷,苏向北心疼他爹。
可是实际上呢?
是苏向北得了新棉裤,而且又在外头绑上了兔毛的护膝,这是巴不得去外头试试这身行头暖和不暖和呢。
今年过冬,苏小软给家里人一人准备了一件小巧的羽绒服,都是里面套着穿的,又轻又薄,主要是还不会露出来。
除了这个,苏奶奶又拿出钱来,给家里头的几个男人一人置办了一件‘棉猴儿’!
其实就是军绿色的棉大衣,里头絮着厚实的棉花,上面还有一圈毛领子,瞧着就暖和。
苏向北一身行头准备好了,一脸嘚瑟地骑上车就出去了。
苏小软的嘴角抽了抽,歪头道:“小哥哥这样出去,真地不会挨揍吗?”
一旁的苏向南笑道:“嗯,应该庆幸今天是腊月二十九,外头基本上也没什么人了。”
苏小软憋着没笑出声来,二哥这话说地也太损了。
不管怎么说,人不会跟钱过不去。
特别是对于苏家人来说,这一百块钱还等于是苏建民特意给老太太寄回来的养老钱。
或许是因为亲眼看到了老太太鞭打苏建军,所以李丽这几天一直很安分。
如果没有人问她,她几乎就是不说话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李丽也明显地察觉到了两个儿子对她的疏远。
是真地疏远,不是那种只是故意气气她而做出来的样子。
李丽莫名地就有些心慌。
等以正月初四这天,苏建军带着李丽先回城了。
苏向阳和苏向安都还留在红星大队,苏向阳要过了十二才开始上班,所以并不着急。
正月初一早上,苏向阳还偷偷摸摸地找到了老太太,讨出他的那个存折来了。
拿到手之后,就开始在自己这一圈的兄弟中炫耀了。
特别是让苏小软看了个仔细,还一脸求夸的表情:“软宝,我现在已经攒了两百多块钱了,你说我明年也娶个媳妇,这钱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