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78章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78章

小说: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也奇怪,明明用的料子还是原先的料子,也没见有什么大的变动,可是穿在了人身上之后,就是明显地感觉好看了许多。
  服装厂自打去年试了苏小软的设计稿开始,一直到现在这订单就没停过。
  春装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个月之后,而且还陆续有单子主动找上门来,这可让厂长头疼坏了。
  “厂长,现在可是我们扩大生产规模的好时候。”
  厂长点头:“李副厂长的提议很好,我也有这个想法,只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呀,咱们现在还有上万单怕是不好赶出来呢。”
  李月娇眼珠子转了转:“厂长,我以前工作的那家服装厂规模虽然小一些,但是做出来的成衣还是很好的。咱们不如直接分派一些订单过去,到时候给那边的利润压低一些就好。”
  厂长眼睛一亮,对呀,他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呢!
  “李副厂长说地很有道理。这个咱们可以试一试。另外,咱们厂扩大生产规模的事情也不能停。这样,咱们分头去办。李副厂长去解决生产的问题,我去跟领导请示一下占地的问题。”
  “好的,厂长。”
  既然是要扩建,那肯定就要再招工。
  而招工的话,那就要再扩建职工宿舍或者是家属院了。
  到时候,这赵红梅的房子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只不过需要一点儿时间罢了。
  服装厂的销路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广了,今天甚至还接到了海城的订单,这可是服装厂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呀!
  提到了海城,在老百姓心中那必须得是大城市呀,而且听说那里的人穿的都是全国最漂亮的衣裳,卖地老贵哟。
  谁能想到,他们这个小县城的服装厂,竟然还能接到海城的订单了?
  这简直就是不要太骄傲哦!


第194章 上辈子也发生过
  苏奶奶看到日子越来越好,这心里自然也是越来越轻松。
  经过这两年苏小软针对她身体的调养,苏奶奶的头上又长出了一些黑头发,人瞅着竟是比前两年还要年轻了些。
  其实苏小软自己并不懂医,只是拿出那些养生的黑芝麻丸一类的东西给老太太吃,并且三不五时地再去请教一下牛爷爷。
  这时间长了,苏小软对于中医的了解倒是越来越深了。
  牛爷爷有意多教授她一些医术,但是苏小软对这方面并不是很上心。
  苏小软早就想好了,如果以后有机会上大学,那肯定是要选择金融或者是工商管理之类的专业。
  上辈子赚钱那么辛苦,而且还被坑过好几次,主要就是因为自己懂地太少了。
  这辈子自己就得好好学习,稳扎稳打,然后争取早一天走向人生巅峰!
  苏小软对于中医没有太大兴趣,但是对于牛爷爷提到的药膳倒是很有想法。
  这天苏小软和苏向北一起去二姑家送东西。
  “哟,你们俩骑车来的呀?快进来坐。”
  苏二兰正好倒班,白天在家。
  “二姑,这是奶奶让我们给你带的玉米面和白面,哦,这个袋子里的都是菜。”
  苏向北一边说着,一边将东西都放下。
  苏小软身上还背着一个背篓,里面装着两只兔子。
  这东西现在不能见光,毕竟如果真地有人找茬的话,这兔子也算是山里的东西,是集体财产。
  “姑,这两只兔子是今天早上打的,你看着收拾了吧。”
  苏二兰一瞧见这两只大肥兔子,这嘴都要笑咧了。
  “这是软宝打的?”
  苏小软点点头:“三哥跟我一起进山的,他弄下来的。”
  “成,今儿中午姑给你们做红烧兔子肉。”
  苏向北馋地舔了舔嘴唇:“姑,姑父呢?中午回来不?”
  “出去买东西了,一会儿就回。你们两个先坐着喝点儿水,我在里头加了糖的。”
  苏小软笑笑,糖水是好东西,二姑肯拿来招待他们,可见是真心疼爱他们的。
  不过,苏小软对这糖水倒是并不怎么热衷,毕竟她超市里头的好东西可太多了。
  “姑,姐姐们呢?”
  “哦,他们今天都去他奶奶那边了,红旗也跟着去了。要是知道你们来,他们肯定得等着你们。”
  苏小软知道江家人待姑姑不错,这么多年,虽说家里头不富裕,可也是时常接济二姑一家,就是担心几个孩子吃不饱饭。
  “你们俩今天不回去吧?”
  苏向北挠头道:“不回,不过我们一会儿就得去大哥那儿。我娘让我们给大哥也带了东西。”
  苏二兰皱眉:“你大哥周末也不休息?”
  “嗯,说是上头又有了什么新的文件下来,耿部长都不休息,我大哥更不敢休息了。”
  苏二兰叹口气:“向东这也太忙了。这才只是一个部长秘书呢,虽然年轻,也得顾着些自己的身体才行。”
  “二姑说的对,回头我们就跟大哥说说。”
  苏小软嗤笑一声道:“三哥,咱们说了也没用呀。大哥什么性子你还不知道?”
  江奶奶家离苏二兰家不远,苏二兰收拾了一只兔子之后,就让江大海给婆婆那边送了半只过去。
  “对了,我娘让孩子们送来的白面,你也倒出几斤来给她奶奶送过去。顺便把几个孩子叫回来吃饭,就说软宝和向北来了。”
  江大海倒是乐意地很,笑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媳妇对自己亲娘好,这说明自己当初没看错人呀。
  江大海把东西带过去了,半个小时后再回来的时候,身边就开始呜呜喳喳的。
  江红旗人还没进门呢,就开始喊了:“软宝,我想死你了!”
  苏小软和苏向北在二姑家待到了下午三点多,这才去了苏向东家里。
  苏小软不喜欢做饭,就算是在县城里,也还得用煤炉子,她用不惯,而且总觉得这个火不行,炒出来的菜也不好吃。
  可是没有天然气或者是煤气灶给她用,干脆就想法子把苏向北给去出去了。
  等苏向北抱着篮球大汗淋漓回来的时候,苏小软已经把饭做好了。
  苏小软就是直接从空间里拿的速冻水饺,然后在里面煮熟了再端出来。
  而且还是特意看着时间,听到外面有动静之后,就立马把东西拿出来的。
  除了两盘煮的饺子之外,还有两盘煎饺,底下煎的金灿灿地,看着就香。
  苏小软还弄了一盘凉菜,里面有腐竹、炸花生米、木耳和一些野菜。
  苏向北刚洗好手,苏向东也回来了。
  “大哥回来了,快,赶紧洗手吃饭了。”
  苏向东吃地特别满足,食堂里可没有饺子吃,而且妹妹做的这个都是大葱肉的,闻着就香。
  “软宝,今天晚上你们在这里住,明天我要跟耿部长一起下乡,估计一个星期内是回不来的。”
  苏小软愣住:“怎么去那么久?”
  “嗯,有好几个公社都要去,每个公社又有好几个生产大队,一个星期能走完就不错了。”
  苏小软眨眨眼:“哥,是出什么事了吗?”
  “没什么大事,就是预防一下蝗灾之类的,咱们这里这些年还算是好的,可是也不能保证就一定会没有蝗灾,所以还是得重视起来。”
  苏向东一提蝗灾,苏小软好像就想到了上辈子红星大队的确就发生过蝗灾。
  也不对,应该是全县都受灾了。
  是几月份来着?
  隔地太久远了,苏小软可记不清了。
  她甚至都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今年了!
  毕竟这辈子跟上辈子的变化太大了,也让她原本就不怎么深刻的记忆变得模糊了起来。
  不管怎么样,还是要想办法。
  反正大差不差地就是这几年,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或者是后年,不会差地太多的。
  现在耿部长是主管生产的,全县的农业以及工商业都归他管,如果一旦真地出现了蝗灾,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现在粗粮细粮混着吃,勉强能吃饱了,甚至大部分的人家都是把细粮换成粗粮吃,这才能勉强撑一年。
  如果再出现了蝗灾,那个后果……
  苏小软甚至想都不敢想了。


第195章 培养技术员
  县里是有养殖厂的,以前叫养鸡厂,后来改了名字。主要也是因为他们养殖的禽类已经不独独只有鸡了,那必须还得有其它的禽类,比如鸭、鹅等。
  苏国安以红星大队的名义来订鸡苗鸭苗,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不过他一开始要的数量太大,养殖厂也给不了那么,最后苏国安能带回去的,就只有两百只小鸡和一百只鸭子。
  苏国安倒是很知足,不少了。
  而且厂长已经许诺给他了,下个月会再给他一批鸡苗鸭苗。
  苏国安兴奋地吹起了口哨,一下子购入这么一大批的鸡苗鸭苗,可是让为民大队的社员们羡慕坏了呢。
  毕竟,这三百只活物,可不是一笔小钱。
  就冲这个,其它几个大队的社员们也都知道红星大队一定是全公社最富裕的一个大队了。
  谢文得知了消息后,让人把苏国安叫过来了。
  “你才跟我提了这办养殖场的事,今天这鸡苗就弄到手了?”
  苏国安咧嘴道:“谢书记,不瞒您说,往您这里报的时候,我们大队也都做好了方方面面的准备,那鸡舍鸭舍的也是早早地准备好了。就这,现在还空着好些呢。”
  “嗯,你能考虑周到,这是好事。不过养家禽,还是要注意卫生,而且这东西一旦染了疫病是绝对不能吃的,一定要焚毁或者是深埋。”
  “是,您说的这个我都知道,以前耿书记在任的时候,也派过技术员来给我们讲过。”
  谢文点点头:“那就好。你们大队是最先开始弄养殖场的,正好也可以攒攒经验,给其它大队起个带头作用。”
  “是,谢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绝对不会丢您的脸。”
  谢文也没在说太多,大概嘱咐了一些事后,又给了他两本书。
  “这些书是我来之前去省城的书店里找的,我不太懂这个,也不知道对于你们办养场有没有用,你们自己试着摸索吧。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去找县养鸡厂的技术员来帮忙。”
  苏国安一拿到这两本书,别提多高兴了。
  “有用,太有用了,谢谢谢书记!”
  苏国安是真心感谢这位谢书记呀,这两本书有些旧了,可是能看得出来,这对于他们红星大队的养殖厂那是绝对有帮助的。
  养殖场的选址是苏国安请了几位行家一起看的。
  所谓的行家,其实就是村子里养鸡鸭养地比较好的一些农村妇女,这其中,赵红梅也给了一点儿意见。
  养殖场里做工也是同样换工分,毕竟不是真正的国营厂子,不可能真地给大家发工资发粮票的。
  不过养殖场的工作简单又轻松呀。
  每天喂喂鸡喂喂鸭,打扫鸡舍鸭舍也不是很辛苦,而且对于做惯了这些活的乡下女人来说,再轻松不过了。
  红星大队的女人们几乎是抢破了头要进养殖场挣工分。
  总比下地干农活要轻松,而且也不必天天晒着。
  苏家现在已经有三个人挣工资了,所以没有再去跟别人家竞争养殖场的工作。
  宋红娟也进了养殖场,和她一起的,还有余占松的妹妹余小莲。
  养殖场第一批先选了六个人过去干活,等后续扩大规模之后,再继续安排人进去。
  不过,关于养殖场的用工,大队部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觉得可以轮班,毕竟这是红星大队的集体产业,如果一直是某些人在这里做工的话,的确是太轻松了,会有一些社员心里不服气,觉得是大队部偏心。
  也有人觉得养这些鸡鸭也是需要一点儿技巧的,要不怎么有的人家那鸡下蛋多,有的人家下蛋就少呢。
  还有的人家那鸡养地又肥又漂亮的,有的人家养的鸡就是半死不活的。
  最后,还是苏国安拍了板。
  “咱们得先培养两个自己大队的技术员儿,我想过了,得安排两个人跟着县养殖厂的技术员儿学学,等学到手了,这两个人就一直在养殖场,其它帮着打下手的,可以轮换着来。”
  大队长的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伙的一致同意。
  毕竟,这鸡要是养死了,损失的可不仅仅只是一只鸡呀,那还有好些个鸡蛋以及无法细数的好处。
  关于这养殖场弄起来以后,鸡蛋的去向,大队部也已经商讨出了结果。
  大部分是要送到公社的收购站的,还有一部分则是送到供销社,这个苏国安已经联系好了,毕竟有赵英子在那里上班呢,说话也方便些。
  另外,公社食堂那里一个月要不多,大概就是二三十个鸡蛋。
  大队部这边都盘算好了,等到这些鸡仔鸭仔都开始下蛋了,要是真有剩余的,也可以再往县里找销路去,或者是其它公社也能卖出去。
  虽说日子紧巴,可是总有一些日子好过的。
  而且,苏国安想到了那天小婶子的说法,指不定他们的这些产出,也能销到省城去呢。
  苏奶奶的话若是让旁人听了,只觉得觉得这老太太疯了。
  可是苏国安却为何为信她的‘疯话’?
  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对苏家的了解。
  赵红梅能成为服装厂的设计师了,而且就县服装厂做出来的衣服,都能卖到海城去了,那他们的鸡蛋鸭蛋卖到省城去,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因为大队里又有了养殖场,让社员们一下子都激动了起来,仿佛就能看到未来他们大队会比其它大队高出一截的生活水平了。
  只有苏小软有些无语。
  她当初提出这些建议的本意,是为了对付蝗灾。
  可是现在就只有这么一丁点儿的鸡鸭,能顶个啥用?
  加在一起帮三百只,真要是遇上蝗灾了,估计还是无法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苏奶奶倒是很看地开。
  “事情得一步一步来,哪能一下子就到位了?咱们大队能买进这么多的家禽,已经很了不得了。大队部的钱都花光了,全砸在这些鸡鸭上了,你堂伯现在晚上都睡不着觉呢。”
  看来苏国安的压力的确是不小。
  “你堂伯说想跟我借些钱呢。”


第196章 引导苏国安
  苏小软回到家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查找关于蝗灾的一些资料,可惜了,即便是她有超市,可是目前为止,有关图书类的楼层也未曾向她开放。
  她现在只能是尽力地回忆自己上辈子所学,她记得对于蝗灾,她是特意了解过的。
  蝗灾的发生,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
  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
  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可是去年他们这里曾经有过暴雨,按道理来说,今年春天也不算旱,不应该会发生蝗灾呀。
  难道是她记错了?
  或许是明年?
  苏小软不敢掉以轻心,这可不是小事。
  突然,她想到了一个关键点。
  上辈子红星大队发生蝗灾时,好像就是因为这批蝗灾是从西南的方向过来的。
  应该是蝗虫的迁徒,所以才给他们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如果是这样,那要怎么防治呢?
  苏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