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93章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93章

小说: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晃晃悠悠地坐了会汽车,苏建民这会儿已经又累又饿了。
  镇上的变化也让他有些心惊。
  他没想到的是,镇上竟然还有一家服装厂,而且国营饭店也是有的,这让他对于自己是不是来对了地方而产生了怀疑。
  等他总算是又想办法打听到了去红星大队的路,这才有那么一点点模糊的印象了。
  这条路好像是要再往前走上一段,就能看到一家小庙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等苏建民终于靠着两条腿走到了红星大队的时候,他还真有些不敢认。
  因为这里跟自己当年离开的时候,真地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初他走的时候,这里的住户没有这么多,而且基本上家家都是茅草房。
  可是这会儿打眼一瞧,光是砖瓦房就能瞧见好几家了。
  苏建民依着记忆往前走,路上遇到了骑着自行车的苏国安。
  苏建民张了张嘴,想认又不敢认,生怕自己再叫错了人。
  他没敢叫,可是苏国安看到了他,自然是停了下来。
  “你是建民?”
  苏建民愣了一下后点点头,然后笑道:“国安哥,我回来了。”
  说着,还有一点骄傲地挺了挺自己的胸膛,好像自己回来是一件多少荣耀的事情似的。
  苏国安哦了一声后,快速地打量了一眼道:“你还记得自己家住哪儿不?”
  苏建民被噎了一下子,这话听着实在是不舒服。
  自己家都找不到了,那得是多久没回来了,多不孝呀!
  “村里的变化的确是很大。”
  苏建民讪讪地这么回了一句。
  他还真地找不到自己家了。
  为啥?
  因为以前这里住户少,房子少,可是现在住户多了,二十多年了,就算是没有新住户,也有一些儿孙大了分家出来单过的,这房子自然就多了起来。
  房子一多,这路也不一样了,苏建民还真找不着家了。
  “行了,上来吧,我带你过去。”
  苏建民连忙收拾了一下心情,不能让人看出来他的尴尬。
  等苏国安带着苏建民到了苏家时,苏建民都傻眼了。
  他记得他家是茅草屋才对呀!
  这,这怎么成了砖瓦房了?
  而且看上去还明显比别人家的更高更气派一些。
  光是这高高的院墙,就是多少人家没有的。
  砖多贵呀,这年头有钱买这么多的砖自然是要盖成屋子,谁会舍得用在这院墙上?
  再看这厚重的大门,苏建民就知道自己实在是太过于依赖自己对老家的记忆了。
  想想大哥现在在部队混地不错,那么家里头日子好过一些也是应该的。
  等进了家,苏建民才发现自己的蠢!
  屋里头的各种家具,不说是比省城的多好吧,可是至少都是新打的,而且还很全。
  甚至是连大衣柜都不止一个,可比他们家强太多了。
  而且这新房子是六间呢,苏建业家都在家里住,还能闲下来两间,啧啧,再想想自己一家五口早先挤在了两间卧室的生活,就觉得自己简直根本不配跟老四比了。
  “三哥?”
  苏建业先认出他来,至于赵红梅,压根儿就没见过这位,自然是认不出来的。
  其它人也都只是静静地站着,没有急着上前认亲。
  兄弟俩抱在一起,多年不见,心情自然是无比激动。
  “好小子,壮实了。”
  苏建民拍拍苏建业的肩膀,脸上的笑还是很实在很真诚的。
  苏建业嘿嘿傻笑了两声,扫了一眼他鬓边的白头发,有些可惜道:“三哥怎么这么多的白头发?咱们家可就你才有这么多的白发,就连娘的头发都是黑的多白的少呢。”
  苏建民一愣,立马环顾一眼四周,没看到老娘。
  “娘不在家?”
  苏建业拍拍他的肩:“在里屋呢,走吧,进去说。”
  苏奶奶在里屋的炕上坐着呢,对于这个多年未见的三儿子,她的心情自然是复杂的。
  也正是因为这份复杂,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出去见他。


第232章 没找个城里姑娘?
  而苏建民心思忐忑地掀帘子进入里屋后,看到老娘坐在那里的第一眼,扑通一下子就跪那儿了。
  他这一跪,并没有人觉得意外。
  当初苏国安隔了五年才回来的时候,也是直接就跪在老太太跟前了。
  说到底,还是心中有所记挂,也有愧疚。
  不过苏建国心中有愧,是因为自古忠孝两难全,而且他人回不来的时候,这钱和东西都没少寄,至少从物质上,他是孝顺了老太太的。
  而苏建民就有点儿不是东西了。
  苏建业这会儿抛却了兄弟相见的激动之情后,多少也对这位三哥有点儿意见的。
  苏建民跪在那里就开始哭,嘴里还不停地叫着娘。
  可惜了,老太太一直冷冷地看着他,纵然是眼里也有泪光,可到底是不一样的。
  对这个儿子,苏奶奶是真地冷了心了。
  如果真地惦记她,孝顺她,为何这么多年都不知道回来看看?
  说到底,还是瞧不起乡下,也不愿意对她这个老娘尽孝。
  “行了,起来吧。还有小辈们在呢,像什么话!”
  苏奶奶脸色看似平静,说出来的话又带有几分嫌弃,可是苏小软仍然能感受得到,奶奶的声音分明就是有那么一丝丝的抖的。
  所以说,三伯能回来一趟,奶奶还是很高兴的。
  因为回来的太晚了,苏家都已经吃过晚饭了,而且大夏天的,苏建民也不好意思再让人去单独给他做饭,所以也没好意思开口提吃晚饭的事儿。
  他不提,苏家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毕竟苏建民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
  一般情况下乡下人吃饭都稍微早一些,趁着天没黑就吃完,等收拾完了仍然有亮光,这就省开灯了。
  苏建民就这么憋屈地饿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苏建民就被外头的声音给吵醒了。
  等他起来推开窗户一瞧,才注意到院子里有几个半大的孩子,他们身上都背着一捆柴。
  “好了,快去洗手,今天家里有亲戚要招待,不留你们了,这是几个包子,你们分一下。”
  “不用了婶子。”
  “不用了,奶奶。”
  “啥就不用了,快点儿拿上,别光顾着吃包子,回去后记得喝温水,这是肉馅的,千万不能喝冷水呀。”
  “知道了。”
  打发走了几个孩子,苏建民才揉揉眼。
  他刚刚没看错?
  他弟妹竟然一出手就是七八个的大肉包子?
  这也是能随便拿出去送人的?
  等苏建民坐下以后,就更发现不对劲了。
  家里的伙食竟然这么好?
  “建业,你们不用特意准备,我也知道家里头的条件,你们也别太破费了,毕竟这日子还得过呢。”
  苏建业愣了一下,随后再看看桌上摆出来的东西,便知道三哥误会了。
  “没有,我们家平时也是这样吃的,不信你一会儿可以问问小云。三哥,家里现在日子好过着呢。家里头现在挣工资的人多,我们在乡下又能分到粮食,所以这伙食上自然也就不会差了。”
  早饭除了有二合面馒头和包子之外,还有一盘子的咸食。
  这是赵英子特意早起做的,就因为昨天早上苏小软提了一句想蘸着醋吃咸食了。
  这咸食里头除了白面和鸡蛋之外,还加了一点儿青菜碎,做出来面饼是黄澄澄的,那上面还有绿油油的青菜,瞧着就好吃。
  因为早饭的时间紧,所以咸食做的不多。
  家里头爱吃这一口的,就是苏奶奶和苏小软,其它人吃也不行,不吃也没有特别想。
  理所当然的,这盘子咸食就摆到了苏小软和苏奶奶跟前。
  苏建民这注意到,老太太身边一个坐着的,一个苏小软一个赵英子。
  而苏建业则是坐在了老太太的对面,赵红梅紧挨着他。
  赵英子先给老太太夹了一张咸食在碗里,然后又夹了几筷子的豆腐,这才连筷子带碗递给老太太。
  “奶,您尝尝我今天做的豆腐咋样。早上吃辣的不好,所以我就做了家常豆腐,您看看中意不?”
  苏奶奶笑地眼角褶子一大堆:“我家英子这手艺可是越来越好了,快赶上你娘了。”
  赵红梅手里拿了一个包子道:“英子手艺的确是越来越好,这样也好,以后结了婚搬到县里去住,我也能放心些。”
  苏建民连忙看过去:“去县里住?向东不在红星大队了?”
  苏向北咬了一口包子,满口的肉香味儿。
  “三伯,我大哥现在在县委上班呢,是我们这里生产部长的秘书,单位分了房子,就只等着和英子姐结婚了。”
  苏建民一下子觉得受不住了,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好像是惊大过于喜了。
  老四家的儿子竟然这么出息了?
  不是说年纪还不大吗?
  咋就能做到部长秘书了?
  而苏小云自来了之后,一次也没见过苏向东,家里人平时也不会特意提及苏向东的工作,自然而然地,也就不知道苏向东竟然还是个在政府上班的了。
  苏小云一直以为苏向东是在县里的工厂上班的,就是一普通工人而已,没想到,竟然会是个当官的。
  “向东这么出息了?那可不得了,不过在县里上班,那没找个城里的姑娘?”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停下吃饭的动作看向了他。
  苏建民觉得有些突兀,他没说错话呀!
  “英子姐和我大哥早就定婚了,而且我英子姐现在虽然是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可不代表了工作是不能调动的。再说我哥打算给英子姐报夜校,后头可能还要去县里上课,应该很快就调走了。”
  苏建民这下子脑子更乱了。
  所以这个他刚才没瞧得起的乡下村姑,竟然也是个正式工?
  苏建民回神,这才想起来刚刚老四说家里头有好几个人挣工资呢。
  苏建民再瞅瞅苏向南和苏向北两兄弟,也只以为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了。
  “我记得信上说他俩是双胞胎呢,这长地是真像,不知道他们俩在哪儿上班?”
  苏建业再一次无语了。
  这个三哥,咋啥都不知道呢?
  明明在信里写过的呀!
  苏建业哪里知道,苏建民当初看了信,也只是单纯地不相信罢了!


第233章 就他最不孝(三更)
  “他们俩都上高中呢,不过向北高二念完了,不打算继续念了,也领了高中毕业证了,打算今年去当兵呢。至于向南,向东的意思是让他再念一年,多学些东西总是好的。”
  现在的高中不比后世的高中,现在高中授课相对轻松一些,不像是后世会在两年内学完高中的所有课程,而是按部就班的教学,高三该学的就是高三才学。
  当然,高三的内容也没有多少就是了。
  苏建民听了,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高二能领毕业证就领了不就行了,反正也不能考大学,为啥非得还多上一年?”
  “高三也会有很多新知识的。向东当初也是念了高三的,要不然,他也不会被耿部长看中,直接就带在身边培养了。”
  苏建民被噎住,这话他是真没办法接。
  谁能想到老四家三个儿子,竟然个个都是念了高中的?
  不对呀!
  苏建民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上学的花费可不少呢,他们家哪来的钱?
  难不成……
  苏建民的眼珠子转了转,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亲娘的娘家可不能算是贫民的,而且他隐约记得小时候还见过娘戴着金戒指和金手镯呢。
  难不成,这些东西都给了苏建业了?
  苏建民眼神微暗,一旦有了这个心思,自然就越来越笃定了。
  果然呀,自己离家二十载,老太太这是没把他当儿子了,守着小儿子过日子,就理所当然地把好东西都给了小儿子?
  “你们家条件真不错,我几个孩子都没上过高中呢。说起来我们家两个正式工,都没能供得起他们上高中,老四,你这不错呀!都说乡下日子不好过,我瞧着那是他们胡扯呢!”
  苏建业没明白他的暗示,而老太太却听出来了。
  不过苏奶奶没打算理会这个心眼儿多的儿子,专心地吃着自己的饭。
  倒是一旁的苏小软插话了。
  “三伯,乡下日子什么样,您不是最清楚了吗?要是真地这么好,您当年也不会出去外头讨生活了,而且一去还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
  苏建民脸沉下来,多少有些不痛快了。
  苏小软继续道:“要说我们家现在能过地这么多好,一多半是得谢谢大伯呢。自打大伯去当兵了,便月月寄津贴回来。从来没少过。特别是我出生以后,大伯提了干,津贴多了,寄回来的也多了。要是没有大伯的帮衬,我们几个也不能有机会上学了。”
  赵红梅很认同这一点,大伯哥的好,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软宝说的对,这些年,多亏了大哥了。当然,二哥也是一直心疼娘呢,这每个月的孝敬钱是从来不曾落下过的。二哥虽然给的钱少,但是每个月五块钱,这一年下来就是六十呢,比我们乡下干一年拿到的钱都多。”
  苏奶奶笑了一声:“不能这么说,毕竟咱们乡下还能分粮食呢,老二在县里可分不到粮食,顶多就是分到粮票。”
  她一说完,大家伙便都笑了起来。
  而苏建民只觉得自己的面皮都被人给扒下来了。
  离家二十多年,就只给了老太太一百块钱,还总觉得自己给的多了。
  眼下一说话才知道,他给的撑死了不过才两年的孝敬钱而已。
  想到大哥二哥这么多年从来不曾断过给老娘的供养,苏建民就越发觉得没脸。
  原以为这一顿早饭的功夫,就能让他被老四家给打击地差不多了,可是谁知道收拾完碗筷之后,苏建业的一番话直接让他傻眼了。
  “红梅,你今天不是要去服装厂?”
  “嗯,不着急,一会儿你送我到镇上,我坐公交车去。”
  “要不你直接骑自行车去行了。”
  “不了,向东骑了一辆车子走了,家里头得留一辆,应个急用。”
  苏建民震惊在原地,也不知道是被他们口中的自行车给惊着了,还是被赵红梅要去服装厂给惊着了。
  “娘,弟妹这是?”
  “哦,她是服装厂的设计师,家里头除了向东之外,就属她的工资高了,而且各方面的补贴奖金也都好,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用天天去坐班。”
  苏建民傻眼了。
  如果他没记错,这个弟妹就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呀,而且书念地也不多,咋还能进厂当设计师了?
  啧啧,听听,设计师呢!
  一听就比工人两个字还要更牛逼呢。
  “娘,以前信里咋也没提这个?”
  苏奶**也不抬道:“说这个干啥?你不也没说过你媳妇在哪工作,你媳妇挣多少钱嘛。”
  提到钱,苏建民再度闭嘴了。
  他不傻,弟兄四个,现在盘算下来,就是他最不孝了。
  “娘,都是儿子不好,儿子不孝!”
  苏奶奶这才抬头看向他:“说这个干啥?你什么时候走?我让老二给你们把票定好了。”
  苏建民抠了抠衣角:“娘,小云的事,到底是咋着的,您给我看看吧。”
  苏奶奶叹了口气,还是把苏小云来红星大队的事情说了一遍。
  当然,苏奶奶也没忘了提一嘴苏小云的救命恩人霍云霆。
  “你说说看,那天晚上众目睽睽,多少人都瞧见了,她是被红梅和英子扶出来的,而且那屋里头自始至终就没进过男人,她咋非得赖个霍家小子?那可是她的救命恩人,这不是恩将仇报嘛!”
  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