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

第97章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第97章

小说: 带着超市重返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秫秸杆不仅可以编席子,还可以用到房顶上,可以说劳动人民的智慧,把一切能用得上的东西都用上了。
  苏奶奶也是有这方面的手艺的,其实她早先嫁过来的时候是不会的,还是后来跟着苏爷爷学的,这么多年了,这手也巧了,席子编地熟练极了。
  编席要用一片平整干净的地方,如果没有经验可以按需要先在地上画一个长方形的席子,多大的床就画多大。
  乡下人一般都是按照自己家的炕的大小来编的。
  而这一次,苏国安特意强调了尺寸,暂时只编两种。
  一种是九十乘两米的,这种用于单人床。
  一般学校以及工厂的宿舍里用的床都是这个尺寸。
  不管是上下铺还是单人床,这个尺寸都错不了。
  还有一种是一米五乘两米的,这就是双人床了,城里人结婚一般都是准备这样的床。
  还有些人是用两张单人床并在一起,那尺寸就稍微大一些,不过一米五的这种也凑合着能用。
  苏小软见过苏建业编席子,苏奶奶已经有几年没有编过了,现在也是觉得自己可以出份儿力,便主动要求参与进来。
  苏奶奶开始起头,苏小软就在一旁打下手,帮着递东西。
  苏奶奶先拿出六棵秫秸米子南北方向放到地上,再拿一个东西方向从一三五根下穿过去,然后再拿出一根,把二四六根抬起来,从二四六根下面穿过去,和第一根靠紧,不然就会有缝隙,不紧凑,成手编的席子可以不漏水,就是小孩尿床也不会沤床。
  这个看似简单,可是只有做熟的人才知道分寸,手下有功夫呢。
  生手做这个,总是弄不好。
  就比如说苏小软,她就试过了,怎么也弄不好。
  不是太紧了,这东西给摞上了,就是这太松了,有了缝隙不能用。
  苏奶奶再把一三五根抬起来,拿一根从下面穿过去。总的宗旨就是把下面的抬起来,把上面翘起来的压下去,穿一根,和织布的原理差不多。
  就是慢一些,而且如果掌握不好力度和角度,还容易划伤自己。
  苏小软瞧见一根米子用完了,立马递了一根过来。
  苏奶奶开始衔接,拿一根插上去,继续编,这样就看不到接头,席面光滑没有刺,躺着不扎人。
  如果是结婚用的喜席或用来围墙的圈床席和上面的顶棚席,就需要编出花纹,要有一整套图案,另外还有红色的花边,这就需要有红色的秫秸米子来配合,也就是图案用红色的,其它的用白色的。
  苏奶奶现在编的就是喜席,这是打算弄好了给上面来的人看的。
  如果人家相中了,这种席子的价钱也更高一些。
  整个红星大队,能编这种喜席的人不多,而且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
  寻常人编的都是那种普通的,没有什么花样子的。
  席子编够尺寸了,就把席子整个翻过来行话叫握边,就是把多余的部分全部裁成四指长,用翘刀把编好的地方翘起来,把多余的折弯穿进去,四个边全部握进去,这样一个席子就编好了。
  最后再用石磙碾一下,瓷实平整就可以铺床了。
  不过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编出能拿到外面卖的席子,这可是一个细活,能手也要编好多天。
  如果是自家用,不讲个好赖,有的人家的席子甚至都是不平整的,也就是凑合着用。
  可是苏国安明显是打算要弄出一个产业来的,所以这次是筛选了十几个好手出来的。
  在乡下,有不会的会请人编,虽然不付工钱,但还是要管饭的,如果是男人来编席,那可能还要管人家烟抽。
  苏奶奶和三奶奶她们两个编的是较为复杂的喜席,这个可不是一天就能弄完的,真是纯手艺活了。
  苏小软正帮着给苏奶奶递东西,那头霍云霆就在门外叫她了。
  “软宝,达叔带人来了。”


第242章 机会来得太快了(三更)
  顾达带着一个穿着十分得体的中年人走进来,入目便是一张半成品的席子。
  除了席子之外,还注意到了几个用玉米皮编织出来的筐。
  这是新编的,可是用的却是去年的玉米皮,今年的玉米皮还不能用,得晒一晒,晾一晾后才能用于编织,要不然,容易生虫子。
  “婶子的手真巧呀。”
  苏奶奶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笑道:“乡下人,也没有别的什么本事。你们随便看,若是有相中的,就跟我们大队长说。”
  中年男人看了看她正在编的席子,当真是有几分惊叹之色。
  “这是喜席?”
  “对。我们这里成婚的人家都要备一张的。图案也不止一种,编的最多的,就是那种中间是方桌,方桌后面是红双喜,方桌上面放茶瓶,四边配上四把椅子,另外的空地方再配十字、花瓶子等,比较麻烦,但是好看,而且价钱也高一些。”
  顾达又带着这位中年男人去了几户人家,主要就是看中了席子和一些筐。
  等到顾达又带人回来的时候,苏奶奶已经停下了手上的工作,打算去做饭了。
  几人好奇,跟着去了灶间看看。
  这一看,那个中年男人又相中了他们家里的竹箅子。
  蒸馍用的是竹箅子,一个木头做的长方形的箅梁子,上面排上一指宽的竹坯子,然后分别在两个横梁上用绳子交叉着紧紧地缠住。
  竹箅子因为有缝隙,蒸馍熘馍的时候都要衬一块粗棉布,在他们这里就把这个布叫熘布子。
  顾达也觉得这个竹箅子做地十分精巧,而且很实用。
  若是大小能调整,或者是把形状稍微改一改,不仅大饭店里能用,普通人家也是可以用的。
  再就是这大小不一,但是很精致的盖帘了。
  转了一大圈,这位收购站的经理也总算是心里有数了。
  午饭,霍云霆是带着顾达和这位远道而来的经理一起去了大队部吃的。
  后晌,苏国安带着他们去了一趟公社,然后由谢书记亲自出面商谈了一番。
  最终,双方便敲定了相关的供应货物以及数量。
  双方签了合同,而且对方还留下了五百块钱算做定金。
  因为需要的量大,所以最终敲定的供货期在半个月以后。
  而这五百块的定金,谢书记则是直接交到了苏国安的手上。
  “各种价格是你们谈的,这件事情也理应由你们红星大队来牵头。苏大队长,你们这次做的非常好,至少可以帮衬到其它的兄弟大队,这样咱们公社的所有社员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谢谢谢书记的肯定,这还多亏了我家小婶子提醒,要不然,我也想不到这一出。只是我们这次的合作是直接越过了镇上以及县里的收购站,不知道他们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谢书记摇头道:“放心吧,这件事情我会跟耿部长去报告。而且这种农产品,在收购站的价钱太低,同时也不是他们最中意的东西,应该问题不大。”
  “那就麻烦谢书记了。”
  正是因为越过了两个级别的收购站,所以,省城下来的这些人给的价格远比社员们自己去到镇上的收购站价格要高,而对于省城这边来说,他们拿到的价格又相对而言低了许多。
  所以,这等于是双赢的合作。
  而且国家也没有规定,这农村人的手工编织品就必须得通过这些收购站一级一级往上送呀。
  不过,谢文到底是公社书记,他想的东西还要更长远一些。
  “这些东西都不怎么值钱,而且虽然手艺上占了一大部分,可是实际上对于乡下人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咱们现在能谈成第一笔合作,这后续肯定还会有第二笔第三笔,只是这太容易被模仿,也太容易被人给挤出去了。”
  苏国安也想到了这一层,“还是谢书记考虑得长远一些。那您的意思是?”
  “咱们先安心把这批货交了,我已经让人去把其它几个大队的大队长都叫过来了,所有的编织品最终必须得得到你的审核通过后才能拿到钱,另外,我也会将这个价格通报给其它几个大队长。”
  “好的,谢书记。”
  “对于我刚刚提出来的问题,等一会儿几位大队长来了之后,咱们再商量,好不容易能有一个可以让老百姓们过轻松日子的机会,咱们必须得抓牢了。”
  “谢书记说的对。”
  最终,这场会议还是讨论出来了几个方法。
  比如说要推陈出新,不管席子编织的花样子,还是他们的编织品的种类,都要想办法走在其它人前头。
  如此一来,那他们就等于是这一类产品的领头羊。
  就算是有其它公社甚至是其它县里想要抢占市场,那也只能是个模仿者,最优的机会,还是在他们这里。
  原本因为红星大队又是养殖场,又是蘑菇屋的,就已经让其它几个大队心里不平衡了。
  现在红星大队主动把得到的这个机会给了全公社,其它几个大队长看苏国安的眼神也变得炙热了起来。
  不管是啥营生,只要是能给大队里创收,这就是条好路子!
  等到散会,谢书记又把苏国安给叫住了。
  “听说你们的新蘑菇屋已经弄起来了?”
  “是,软宝说现在新屋子湿,不适合人住,但是适合养蘑菇,所以一天也没耽搁,那屋子一封顶,先前预备出来的蘑菇包就被移进去了,这会儿已经长到这么大了。”
  苏国安还拿手比划了一下子。
  谢文笑道:“你们大队有你这样的大队长,再有像是苏小软那样的精明又不吝啬的社员,一定能带领着其它大队也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的。”
  这番表扬,可是把苏国安给激动坏了。
  “这几年你们红星大队不管是在生产上,还是在其它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它几个大队。是这样,咱们公社现在有一个提拔基层进公社的机会,我想推荐你来试试,你是怎么想的?”
  苏国安的表情僵住,太高兴了!
  这机会来得也太快了!
  苏国安冷静下来后道:“谢书记,能让我回去想想不?”


第243章 闹事
  这么大的事情,苏国安的确是得好好想想。
  苏国安和他爹商量了一会子之后,还是决定把这个机会给自己的儿子。
  只是具体要给哪个儿子,让苏国安有些犹豫不定。
  毕竟几个儿子都是亲的,这么好的机会,给谁不给谁,那肯定得想清楚了,也免得他们兄弟之间再产生嫌隙。
  最后还是他爹娘脑子好使,直接点出了谁的学历最高,谁最有可能继续往上走,谁就最适合去公社工作。
  果然,还得是老人家看地长远呀。
  苏国安家又出了一个正式工,这下子,全红星大队都沸腾了。
  特别是孙家人和余家人,心里头这个酸哟!
  你说人家咋就这么好运呢?
  李红杏呸了一声道:“啥好运呀?分明就是以权谋私,人家坐在大队长这个位置上,这么好的机会,那当然是得先留给自家孩子了。”
  余老太太听了这心里头就不得劲儿。
  如果她的乖孙在,那正好可以去公社上班的,毕竟他可是高中生。
  不过现在余占松已经是纺织厂的工人了,再去竞争这个机会,显然是不可能的。
  自家孙子没机会了,不代表着余老太太就安分了。
  她可以怂恿别人家跟着闹呀!
  反正他们家捞不着好处,也不乐意看苏家人得到好处。
  之前苏向东的事情,他们没办法,插不上手也就算了。
  这回可逮着机会了,那说啥也不能让苏国安太顺遂了。
  经过余老太太和李红杏这么一挑拨,最先不痛快的就是孙家了。
  孙青松的姑姑嫁到了县里,而且还是干部,所以这么多年来,孙家一直自诩是干部家属,那个范儿也是一直都端着。
  也就是这两年,苏家人越来越厉害,特别是出了一个苏建国之后,他们家这风光明显不在了。
  这几年提到了有出息的年轻人,红星大队首屈一指的,那必须得是苏向东了。
  可是孙家人觉得,他们孙家的年轻一辈也不差呀。
  除了孙青松现在是正式工人之外,孙青柏也是高中毕业生呀,所以这次的机会,凭啥就得给苏家?
  事儿一闹起来,这看热闹的人自然就多了。
  苏国安看着对面的孙家人,只觉得头疼得很。
  “我都说过了,这是谢书记推荐的,不是我们自己争取的。你们要是不信,可以去公社里问问。”
  “呵,谢书记凭啥就推荐你家向成呀?谢书记认识向成?”
  “就是,谢书记日理万机的,哪里知道咱们底下这些人的具体情况?还不是你大队长在谢书记面前说了苏向成的好话?”
  苏国安气得额头上青筋都爆出来了。
  “行了!我实话跟你们说吧,谢书记原本是要推荐我进公社的,毕竟我虽然是大队长,可还是吃着农家饭的,可是一旦进了公社,那性质就不一样了。只是我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而且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才跟谢书记说明了情况。你们要是觉得我徇私了,大可以去革委会告我去!”
  连革委会都说出来了,大家伙一下子也就冷静下来了。
  来看热闹的马大花又开始多嘴了。
  “我瞧着大队长可没说瞎话,毕竟咱们大队这几年的收成好,分的钱也多,那可是全公社最好的大队了,谢书记看重大队长,所以才给了这么一个机会,我觉得没毛病。”
  宋红娟冷笑道:“红星大队越来越好,也不可能只是靠某一个人的功劳吧?说到底,不还是咱们全体社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苏国安眯了眯眼,没说话。
  几个女同志在这里碎嘴,他一个大男人也不好跟她们计较。
  余小莲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也跟着开腔道:“就是,我觉得红娟姐说的对,咱们红星大队可不是谁一家的。再说了,能去公社上班,那可是吃公粮的,保不准以后就能跟苏向东似的调到县里去了。”
  一提到了苏向东,孙家其它人顿时又开始热血沸腾了。
  仿佛他们已经看到,孙家有人终于熬出了头,成了县里头的干部,再也不用被人说是沾姑爷的光了。
  “这么好的机会,我也觉得应该公平竞争。”
  “就是,凭啥就得是苏向成呀!我看我家青柏才是最合适的呢。”
  “对对对,青柏也是高中毕业呢,而且还在县里头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是有见识的。”
  有人起了头,这后头起哄的人就更多了。
  不一会儿,连初中毕业的几个娃子都被各自的家长给推了出来,非得说要也竞争一下子。
  反正又不吃亏,如果竞争不上,那就继续下地干活呗。
  可万一再有机会呢?
  那不等于是家里头祖坟冒青烟了?
  苏国安头痛不已,已经懒得再跟这些人废话了。
  “好了,既然你们都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是最有出息的,那我也管不了了,你们自己去公社里问去吧。我再强调一遍,苏向成能去公社,那是我把机会让给他的,你们要是不服气,就让你们的亲爹也来当大队长吧!”
  说完这句,苏国安头也没回地就走了。
  这里留下的一些人还在不停地嚷嚷着,也不知道信没信。
  不一会儿,大队会计就过来了。
  “不上工呀?都挤在这里做什么?”
  宋红娟义正言辞道:“叔,不是我们不懂事,实在是大队长不应该这么自私呀!明明公社里选拔干事,那得是有能力的人才能上,凭啥大队长不跟我们说一声,就私自安排了苏向成去上班?”
  余小莲扯着脖子喊:“就是就是,凭啥呀?”
  会计呵呵了一声,明显是有几分不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